四月话乌米

四月话乌米(更新时间:2004-1-27 20:01:00 本章字数: 1491) 乌米饭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是采集野生植物乌桕树的叶子煮汤,用所煮的汤将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捞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

据史料记载,这种食俗大约出现在唐代,其做法各个时代不尽相同,唐代“取南烛茎叶捣碎,渍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曝……”到了宋朝,“其作饭法:以生米白粳米一斛五斗舂治,淅取一斛二斗。

用南烛木……杂茎皮煮取汁,极令清冷,以溲米,米释炊之……” 在中国南方许多地区人们仍保留着农历四月吃乌米饭这一古老的习俗。

有的地方在清明寒食节吃,而更多的则是在四月初八这天吃。

关于乌米饭的来历,各地有许多传说。

在杭州一带,人们传说,战国时期,孙膑被庞涓陷害,被关进猪舍,为瞒过庞涓爪牙的监视,老狱卒用乌饭树叶煮糯米,捏成一个个呈乌褐色的极像猪粪的饭团子,偷偷送给孙膑吃。

孙膑吃了这种饭团,不但活了下来,而且身体更加强壮了。

终于逃出了监狱,报了仇。

因为孙膑第一次吃乌米饭正值立夏那天,所以杭州一带流传立夏吃乌米饭的习俗。

居住在福建地区的畲族在“三月三”时,家家户户都吃传统的乌米饭,村前村后都飘荡着清香。

乌米饭是用乌饭叶柴的叶子煮汤,然后用这汤将糯米浸泡半天,米捞起来以后放在容器里一蒸。

这种饭看上去乌糟糟的,实在不起眼,不过,吃起来却香喷喷的,吃了还想吃。

如果加上山间野味、香菇、木耳等炒一炒,那味道就更美妙了。

关于吃乌米饭的来历?

畲族还有这样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年三月,由于年前遭受虫害,收成不好,再加上山主加租增税,畲族人民家家断粮。

可恶的山主连谷种都抢走。

畲族人民饱受饥饿之苦。

可是,狼心狗肺的山主却幸灾乐祸,他们不但不借出谷种,反而放出恶狗,把前来求借的畲族人民咬伤。

大家实在忍耐不下去了,一天夜里,身强力壮的蓝天凤带着几个年轻的后生翻墙进入山主的大院,他们撬开粮仓,把谷种一袋子一袋子扛回寨子,连夜播种下去。

第二天,山主发现粮仓被盗了,就带着十几个打手,发疯似的冲到畲族人民的寨子。

为了使老百姓免于遭难,蓝天凤挺身而出。

就这样,他被关进牢房,这天正是三月初三。

在地牢里,蓝天凤被打得遍体鳞伤,山主还串通看牢房地歪嘴,不给蓝天凤饭吃,想把他活活饿死。

消息传出,畲族的父老姐妹们纷纷前去探监,他们用播种剩下的谷种打成米,煮成饭并捏成饭团送进牢里。

可饭团落到歪嘴肚子里,蓝天凤一口也没有吃到。

这天,去地牢送饭的是畲山最出色的歌手种秀姑娘。

这个聪明的姑娘想了个办法对付可恶的歪嘴。

时值晌午,种秀姑娘挎着竹篓,竹篓里装着麻布袋,送饭来了。

歪嘴一边不怀好意地看着姑娘,一边打开麻布袋,把手伸进去。

这时,突然歪嘴大叫起来,接着就手脚乱蹦乱跳起来。

可是,竹篓口子小,舞了半天还是抽不出手来,疼得歪嘴满地打滚。

原来,麻布袋里装的是又黑又大又毒的山蚂蚁。

歪嘴被山蚂蚁一咬,当天就中毒一命呜呼了。

从此以后,畲家人就从山上采来乌饭叶柴煮午饭,煮成的乌饭远远看上去就好像抱成一团的山蚂蚁,那些被山蚂蚁吓破胆的狱卒们就再也不敢吃饭团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蓝天凤天天吃乌米饭,不仅伤口愈合了,还添了不少力气,因此,在畲山,乌米饭有治乏却病一说。

到了第三年的三月初三,蓝天凤终于被起义军救了出来,并被推举为义军的首领。

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畲家人的米饭来之不易,“三月三”被定为谷米的生日。

谷米从白花花变成乌亮亮,好像穿了一件花衣裳,所以,畲山还有煮乌米饭是为了给谷米穿花衣裳,过生日的说法。

据传,畲家人通常喜欢穿的深蓝色麻布衣就是从这里悟出的道理。

穿上这种衣服,不但可以防止日头毒晒,而且,山蚂蚁也不敢叮。

本书正在连载中,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请勿转载,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

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全文尾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5544323.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