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的传说

筷子的传说 (更新时间:2004-1-27 19:49:00 本章字数: 2871) 现在世界上人类进食的工具主要分为3类:欧洲和北美用刀、叉、匙,一餐饭三器并用;

中国、日本、越南、韩国和朝鲜等用筷;

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以手指抓食。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名誉教授怀特调查后说:”“用刀叉、手指和筷子吃饭的3类人,都以强硬态度维护自已的餐具。

”特别是以手抓食者,常被人看作不文明,可他们却自我感觉良好。

例如美国洛杉砚有一家菲律宾餐馆,大做广告以抓食为荣,公开警告那些不愿以手抓饭的顾客,谢绝他们光临。

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以筷进餐少说已有3000年历史,是世界上以筷为食的母国。

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它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价廉物美。

筷子也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餐具。

凡是使用过筷子者,不论华人或是老外,无不钦佩筷子的发明者。

可是它是何人发明?

何时创造诞生?

现在谁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堂堂中华古国,都找不到记载这一对人类文明做出伟大贡献的点滴文字资料,也许是我们的先民当时缺少文字,或是记录筷子的书籍佚失殆尽?

总之,回答这个悬案的只有“史无记载”4个字。

当然,研究筷箸文化,也不是找不到任何旁证材料。

笔者曾先后收集到3个有关筷子起源的传说。

姜子牙与筷子 这一传说流传于四川等地,说的是姜子牙只会直钩钓鱼,其他事一件也不会干,所以十分穷困。

他老婆实在无法跟他过苦日子,就想将他害死另嫁他人。

这天姜子牙钓鱼又两手空空回到家中,老婆说:“你饿了吧?

我给你烧好了肉,你快吃吧!”姜子牙确实饿了,就伸手去抓肉。

窗外突然飞来一只鸟,啄了他一口。

他疼得“阿呀”一声,肉没吃成,忙去赶鸟。

当他第二次去拿肉时,鸟又啄他的手背。

姜子牙犯疑了,鸟为什么两次啄我,难道这肉我吃不得?

为了试鸟,他第三次去抓肉,这时鸟又来啄他。

姜子牙知道这是一只神鸟,于是装着赶鸟一直追出门去,直追到一个无人的山坡上。

神鸟栖在一枝丝竹上,并呢喃鸣唱:“姜子牙呀姜子牙,吃肉不可用手抓,夹肉就在我脚下…。

”姜子牙听了神鸟的指点,忙摘了两根细丝竹回到家中。

这时老婆又催他吃肉,姜子牙于是将两根丝竹伸进碗中夹肉,突然看见丝竹咝咝地冒出一股股青烟。

姜子牙假装不知放毒之事,对老婆说:“肉怎么会冒烟,难道有毒?

”说着,姜子牙夹起肉就向老婆嘴里送。

老婆脸都吓白了,忙逃出门去。

姜子牙明白这丝竹是神鸟送的神竹,任何毒物都能验出来,从此每餐都用两根丝竹进餐。

此事传出后,他老婆不但不敢再下毒,而且四邻也纷纷学着用竹枝吃饭。

后来效仿的人越来越多,用筷吃饭的习俗也就一代代传了下来。

这个传说显然是崇拜姜子牙的产物,与史料记载也不符。

殷纣王时代已出现了象牙筷,姜子牙和殷纣王是同时代的人,既然纣王已经用上象牙筷,那姜子牙的丝竹筷也就谈不上什么发明创造了。

不过有一点却是真实的,那就是商代南方以竹为筷。

妲已与筷子 这个传说流传于江苏一带。

说的是商纣正喜怒无常,吃饭时不是说鱼肉不鲜,就是说鸡汤太烫,有时又说菜肴冰凉不能入口。

结果,很多厨师成了他的刀下之鬼。

宠妃妲已也知道他难以侍奉,所以每次摆酒设宴,她都要事先尝一尝,免得纣王咸淡不可口又要发怒。

有一次,妲已尝到有几碗佳肴太烫,可是调换己来不及了,因为纣王已来到餐桌前。

妲已为讨得 纣王的欢心,急中生智,忙取下头上长长玉簪将莱夹起来,吹了又吹,等菜凉了一些再送入纣王口中。

纣王是荒淫无耻之徒,他认为由妲已夹菜喂饭是件享乐之事,于是天天要妲已如此。

妲已即让工匠为她特制了两根长玉簪夹菜,这就是玉筷的雏形。

以后这种夹菜的方式传到了民间,便产生了筷子。

这则传说,不像第一个传说充满着神话色彩,而比较贴近生活,有某些现实意义,但依然富于传奇性,也与史实不符。

考古学家在安阳侯家庄1005号殷商墓中发掘出的钢箸(筷),经考证其年代早于殷纣末期的纣王时代,显然,筷子既不是纣王发明,也非妲已创造,应是更早的产物。

大禹与筷子 这个传说流传于东北地区。

说的是尧舜时代,洪水泛滥成灾,舜命禹去治理水患。

大禹受命后,发誓要为民清除洪水之患,所以三过家门而不入。

他日日夜夜和凶水恶浪搏斗,别说休息,就是吃饭、睡觉也舍不得耽误一分一秒。

有一次,大禹乘船来到一个岛上,饥饿难忍,就架起陶锅煮肉。

肉在水中煮沸后,因为烫手无法用手抓食。

大禹不愿等肉锅冷却而白白浪费时间,他要赶在洪峰前面而治水,所以就砍下两根树枝把肉从热汤中夹出,吃了起来。

从此,为节约时间,大禹总是以树枝、细竹从沸滚的热锅中捞食。

这样可省出时间来制服洪水。

如此久而久之,大禹练就了熟练使用细棍夹取食物的本领。

手下的人见他这样吃饭,既不烫手,又不会使手上沾染油腻,于是纷纷效仿,就这样渐渐形成了筷子的雏形。

虽然“传说”主要是通过某种历史素材来表现人民郡众对历史事件的理解、看法和感情,而不是严格地再现历史事件本身,但大禹在治水中偶然产生使用筷箸的最初过程,使当今的人们相信这是真实的情形。

它比姜子牙和妲已制筷传说显得更纯朴和具有真实感,也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促成筷子诞生,最主要的契机应是熟食烫手。

上古时代,因无金属器具,再因兽骨较短、极脆、加工不易,于是先民就随手采摘细竹和树枝来捞取熟食。

当年处于荒野的环境中,人类生活在茂密的森林草丛洞穴里,最方便的材料莫过于树木、竹枝。

正因如此,小棍、细竹经过先民烤物时的拨弄,急取烫食时的捞夹。

蒸煮谷黍时的搅拌等,筷子的雏形逐渐出现。

这是人类在特殊环境下的必然发展规律。

从现在筷子的形体来研究.它还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

即使经过4000余年的发展,其原始性依然无法改变。

当然,任何传说总是经过历代人民的取吉舍、剪裁、虚构、夸张、渲染甚至幻想加工而成的,大禹创筷也不例外。

它是将数千年百姓逐渐摸索到的制筷过程,集中到大禹这一典型人物身上。

其实,筷箸的诞生,应是先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并非某一人的功劳。

不过,筷子可能起源于禹王时代,经过数百年甚至于年的措索和普及,到商代成了和匕共同使用的餐具。

编自《筷子三千年》 本书正在连载中,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请勿转载,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

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全文尾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556226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