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面条与民俗
饺子面条与民俗(更新时间:2004-1-28 14:42:00 本章字数: 2623) 黄河流域主要的农作物是麦子,因此麦子是这个地区老百姓的主食,用麦子磨成面粉,然后人们就运用惠心和巧手制出各式各样的食物来。
其实这些面粉制成的食物,不仅满足了人们口腹需求,还调节了人们生活的节奏,点缀了人们平凡刻板的生活,使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美好而有情趣。
从前北平的“大买卖地儿”和“大宅门”有新的厨师来试工的时候,时常借作面食来考验他的手艺高不高,如果不等主人吩咐,一连十天半月里能够天天作出不同面食来,他就有资格掌灶作“大师傅”,否则就是个技术不高的“二把刀”。
别看这小小的一撮儿面粉,加水一和,然后揣揣揉揉,切切拉拉,搓搓弄弄就做出各式各样的面食来,长的是面条,圆的是饼,这是第一次的变,然后加添配料,变换手法,就像由“无极”,于是“两象”、“四仪”、“六十四卦”陆续都变出来了,你看光是一样面条,粗的有“带子条儿”,细的有“一窝丝”,中型的有“帘子棍额儿”;
加上配料就制成“菠菜面”、“鸡蛋面”,山东沿海地区出产“鱼面”是用小鱼磨碎加在面粉里制成面条,再晒干就成了山东人出外赠送亲友的“土仪”;
现在流行的“速食面”的老祖宗。
圆的饼变化更多,加上不同的配料就制成各式各样的饼,咸的“葱油饼”、“家常饼”、“荷叶饼”可以作三餐的主食;
甜的“杏仁饼”、“玫瑰饼”、“藤萝饼”正是人们喜爱的茶食点心;
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薄片就可以包“饺子”、包“馄饨”、烙“锅贴”、烙“盒子”、作“烧卖”,这又是另一方式的“变”。
若在和面时候加上“酵粉”、“酒酿”或“老面头儿”,放在那儿过个一天半天的,就变成酵面,酵面的花样也不少,蒸馒头、蒸花卷、蒸包子、做煎包,就连做“酱”都离不了面粉。
有人说北方的面食所以有那么多的花样,是因为黄河流域多贫瘠之地,食物的样数不多,人们只好利用有限的材料,动动脑筋,想出许多花样来制造面食,使人对外表多彩多姿的面粉制品有了好感,才肯吃下去,不至于觉得只是用面粉把肚子填饱而已。
这话也不无道理,但更确切地说:这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具体表现,他们不但在平时制作不同的面食,使平淡的生活变得更有趣,还配合着婚丧嫁娶的礼仪制作出许多不同的面食来,作为典礼必备的物品之一。
在台湾最容易引起纠纷的就是“喜饼”问题,时常因为男女双方家长为“喜饼”的事彼此闹意见,互不让步,以致“好事多磨”,害得“准新娘”珠泪暗弹,“准新郎”焦急忧烦。
难道那个又大又甜的“饼”真的是那么重要?
真的能“合两姓之好”吗?
若是因此好姻缘竟自触了礁,你说是该怪父母的固执,还是要骂那用面和果料制成的“喜饼”在作祟?
从前北方婚礼也有“喜滨”,只是样式不同,名称也不同,北平“喜饼”叫做“龙凤饼”,是圆饼上有“龙凤呈祥”图案,这种饼是酥皮的,制法和“翻毛月饼”差不多,只是用饼模压出“龙凤呈祥”图案而已,饼的表皮有黄、白两种,代表金银,是表示财富的,送喜饼的习俗也跟台湾习俗一样,都是男家送女家,女家分送亲友,也就等于通知亲友,我家女儿要出嫁了。
但是女方收下“龙凤饼”之后,也要回送男家同等数量的“状元饼”、“太史饼”,预祝新郎登科高中,这和台湾习俗略有不同。
到了结婚当天,女家要准备一份“子孙饽饽长寿面”,用食盒装好,随着花轿送到男家,等到新郎新娘拜完天地送入洞房,然后饮“交杯酒”,这时候厨房已然把“子孙饽饽长寿面”煮好,分盛两碗送来,由两位“全福太太”各端一碗,一位喂新娘,一位喂新郎,通常新郎都不会像新娘害羞,大都自己端着碗用筷子挟起来就吃,这时候站在洞房窗外的人(都是男孩)就会问新郎“生不生”?
新郎立即答道:“生,生,生”。
原来老规矩“子孙饽饽长寿面”不要煮熟,借“生熟”之“生”为“生育”之“生”,是预祝新娘早生贵子的(北方人称水饺为煮饽饽,子孙饽饽即水饺) 及至新娘娶过来一年两载,身怀六甲,真的要生了,娘家先要送礼“催生”;
分娩之后第十二天,娘家人要送水饺给产母吃,俗称为“捏骨缝”,意思是希望产母早日恢复健康,体型回复如常;
家里添丁进口,要向亲友家报喜信,有的分送“喜面”,有的分送煮熟染红鸡蛋,生男孩送单数,生女孩送双数,现在人都知道“红蛋”,因为“送喜面”的习俗并不十分普遍。
人人皆知“满月酒”叫做“汤饼之宴”,古人所说的“汤饼”就是现代的面条,面条代表长寿的意思,因此小孩满面月,大人过生日都要吃面,这是南北一致的习俗。
若问生日吃面始于何时?
有没有正式纪录?
当然有。
唐明皇的糟糠之妻王皇后曾对他讲,当年困苦的时候自己曾脱下身上紫色半臂去换面粉为他过生日的往事,希望他不要忘却患难夫妻,这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据。
从前,生日满月宴请亲友都要吃面,亲友送寿礼也多送寿桃寿面,如今西潮东来,送寿礼渐渐改为送生日蛋糕了。
“生日蛋糕”所以渐渐取胜代寿桃寿面倒不纯是人们的崇洋心理,就因为寿桃寿面还要费事再把它蒸熟或煮熟才能吃,不像蛋糕打开纸盒立即可吃。
“上马饽饽下马面”这是北方人送行或接风的老规矩,还有祝贺亲友买房子乔迁,不是送花瓶,祝他平安进宅,就是送馒头或发糕,祝他的家业一天比一天发达。
北方是产麦子的地区,北方人就用麦子磨成的面粉把生活点缀得美好而富有人情味儿。
当你有远行的时候,你的至亲好友亲手为你包饺子,煮好了放在盘子里,胖嘟嘟的就像一群小白鹅似的,这些饱满的水饺不正代表着无限的情意和祝福,希望你早日“发财还家”吗?
(水饺是元宝,所以北方人过年要吃饺子。
) 饺子和面条等面粉制品不但婚嫁喜庆离不开,就连丧礼也都离不开它们。
人死后小殓时,北方人就用和好的生面做五个“打狗饼”、五个“打狗棒儿”放在亡人的袖口里,据说是准备亡魂到阴间去,路过恶狗村时候用来丢给那些凶猛的“恶狗”的。
丧礼作佛事“放焰口”,最后正座法师“施食”时不但要抛撒白米和清水,还要抛撒预先准备的“斛食”,“斛食”是用小馒头堆成的塔,施食时正座和尚一面念咒一面丢,据说“斛食”馒头给予小孩吃了,就使他胆大,不会惊吓失魂。
旧说人死后,“阴阳生”根据他死的日子时辰可以算出在那一天“出殃”(南方叫作出煞),“出殃”那天要在他生前居住的卧室里陈设梳洗用具,还要供上一桌肴馔,等候他的灵魂来享用,有些省份还要在地上铺灰或沙,据说由上面所留的足迹,就可以知道他来世是转生为人,或是因罪而转生为畜了;
北方习惯除了一桌供菜,不可缺少的是一碟七个空心饺子__只有饺子皮没有馅儿。
本书正在连载中,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请勿转载,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
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全文尾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5578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