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兵器详解
十八般武艺 (更新时间:2004-1-28 14:44:00 本章字数: 904) 中国武术的一个传统术语,泛指多种武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
十八般武艺的名称,始见于元曲。
如《古今杂剧》所收《敬德不服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艺都学就,六韬书看的来滑熟”的唱词。
元末明初施耐庵在《水浒传》第 2回中描写九纹龙史进从王进教头习武时说:“哪十八般武艺?
矛、锤、弓、弩、铳、 鞭、锏、 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扒。
”他指的都是兵器。
到明代后期万历年间,谢肇浙在《五杂俎》卷 5中说:“十八般: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槁、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
” 所谓白打,据明朝朱国桢(万历天启间人)在《涌幢小品》卷12“兵器·武艺十八事”中说:“白打即手搏之戏,……俗谓之打拳,苏州人曰打手。
”清初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说:“白打,即今之手搏,名短打者是也”,又说“武艺十八,终以白打,以白打为终,明乎其不持寸铁也”。
十八般武艺原来全指兵器,至此又把白打包括进去。
明代抗倭名将唐顺之(1507~1560)在《武编》中说:“军器三十有六,而弓称首。
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
”明末,火器威力仍不高,作战时仍以弓、弩为远兵利器,故在军器三十六、武艺十八般之中,弓都列为第 1位。
自清代以来,十八般武艺又有4种说法:第1种说法认为是“刀、 枪、剑、戟、 □、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图1叉)。
第2种说法与上述十八般的排列一样,但最后 3件改为:代、抉、弓矢。
第 3种说法是“九长九短”。
九长为枪、戟、棍、钺、叉、□、钩、槊、环;
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
九长九短中不列远射兵器的弓矢和防御武器的牌或藤牌,这是近代武师一般不习弓矢,只教套路的反映。
第 4种说法,近代戏曲界有人认为是刀、枪、剑、戟、 斧、钺、钩、 叉、鞭、锏、锤、抓、□、棍、槊、棒、拐、流星锤等18种兵器。
本书正在连载中,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请勿转载,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
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全文尾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5646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