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雕版印刷业
宋代的雕版印刷业 (更新时间:2004-10-29 15:35:00 本章字数: 926) 我国的雕版印刷起源于隋,发展于唐,而真正用于大量印刷书籍还是在宋代。
宋代雕版印刷书籍规模很大,有许多书都是大部头的,如当时的“四大官书”中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都是上千卷,《太平广记》500卷。
在四川成都雕版的《大藏经》规模更大,共有1046部,5048卷,用了12年时间,雕版达13万块之多。
宋代雕版的书籍种类繁多。
有文、史、医学的专著,也有法律、地理、建筑、农林、佛教等方面的书籍。
历代名人及宋朝名人的著述和文集都有雕版。
叶德辉的《书林清话》说:“宋时,官刻书有国子监本。
历朝刻经、史、子部见于诸家书目,不可悉举,而医书尤其所重。
”岳珂的《愧郯录》载:“自国家取士场屋,世以决科之学为先,故凡编类条目,摄载纲要之书,稍可以便检阅者,今充栋汗牛矣!
” 宋代的雕版印刷业 在宋代,从事书籍雕版印刷的,有官刻、私刻和坊刻,还有书院及大寺院中的印经院等。
官刻以中央的国子监为首,还有茶盐司、漕运司、提刑司、公使库及州、府、县学。
私刻书籍的极多,据《天禄琳琅书目》载:以赵、韩、陈、岳、廖、余、汪等7家最为有名。
岳为岳飞之孙岳珂,韩为四川临邛的韩醇。
坊刻以杭州、四川、福建最多,以福建省建阳县的麻沙、崇化两坊最为兴盛。
从质量上讲,官刻之书把关较严,尤其是国子监所雕之书,从对原书的校勘到付之雕版要经过3道手续,所以差错较少。
私刻之注意精美。
而坊刻书,因其书贾追求销售,质量较差。
但其版速度快、种类多因而销量大。
由于书籍的大量刊行,在市面上,无论官刻、私刻、坊刻的书籍都能买到。
宋代雕版印刷业的发展,对促进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对辽、金、西夏的边境贸易中,宋朝廷规定只许九经之类的书籍出境。
但从宋一再重申这项法令的情况看,其他书籍流出一定不少。
另外,书籍也通过海路流到日本。
据日本历史学家木宫泰彦所著的《日中文化交流史》记载:在1151年间,宋朝的商人刘文仲曾将《东坡指蒙图》、《五代记》、《唐书》等献给左大臣膝原赖长。
1179年,平盛清向高仓天皇进献了由宋输入的《太平御览》,宋朝刊印的《大藏经》也是由日本僧人带回的。
本书正在连载中,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请勿转载,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
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全文尾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5660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