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穿七札
射穿七札(更新时间:2004-2-9 19:42:00 本章字数: 1530) 我国古代发明弓箭的时间是很早的,距今二万八千年前的山西朔县峙峪人遗址,已发现有石箭头,表明那时的原始人类已开始使用弓箭了。
到了新石器时代,许多遗址都发现有石箭头,表明那时弓箭已普遍地使用了。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把弓箭的发明使用,作为由中级蒙昧社会向高级蒙昧社会开始过渡的一个重要标志。
他说:”由于有了弓箭,猎物便成了日常食物,而打猎也成了普通的劳动部门之一了。
”弓箭的使用对于上古仕会的进步。
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弓箭具有强大的杀伤能力,增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威力。
善射的英雄受到人们的尊敬,并寄托以富有想象的希望,于是产生了”羿射九日”的神话。
羿是一个射箭的能手。
他射法高明,百发百中。
唐尧的时候,天上出了十个太阳,造成天下大旱,地上的庄稼都枯死了。
一些凶禽猛兽也出来危害人民,什么大鹏鸟、大野猪、长蛇以及长齿、九头的怪兽,到处横行。
于是唐尧派人请羿来,叫他用强弓利箭射下了天上九个太阳,解除了人间的旱情:又射死了各种危害人民的野兽,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大家都称赞尧的功德,举尧为天子。
羿当了一个部落的首领。
这个神话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心理:弓箭的威力可以战胜一切自然灾害。
古代除了”羿射九日”的神话之外,还有”逢蒙学射”、“纪昌学射”的传说。
羿的射法出了名,就有许多人来跟他学射,逢蒙是羿门徒中学得最好的一个。
逢蒙是个心木不正的小人,他以为除去羿,射箭英雄就数他了,于是一心想把羿除掉。
一天,他乘羿打猎回来,躲在树林子里,一连向羿放了十支暗箭。
羿躲过了九只,等第十支箭射到喉前时,羿一低头咬住了箭镞,使逢蒙知道羿的本领确实比他高明。
据《列子》书上记载:飞卫是个著明的射箭教师,纪昌投到他的门下学射。
他先教纪昌练注意力,锥尖刺到眼前也不眨眼。
又教他练眼力,能视小如大,视微如著。
纪昌很快就掌握了射箭技术。
“逢蒙学射”和”纪昌学射”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射箭教师,懂得提高身体素质和掌握技术的关系。
这些故事虽说是神话和传说,却有其社会现实基础。
西周时有一件铜器《静》,上面的铭文就是记载一个叫静的人,教王和官吏射箭。
因为教得认真,“王锡(赐)静剥(玉器)”,他使铸了一个殷作为纪念。
到了春秋、战国,射箭运动普遍开展,射箭能手也比较多了,以楚国的养由基“百步穿杨”、“射穿七札”最为出名。
据《左传》记载,养由基是楚国的一员小将,在晋楚鄢陵的战役中,他一箭射死晋国的大将魏锜,遏止了晋军的进攻,受到楚共王的赏赐。
楚军中另一员小将叫潘党,也是一个神射手。
他不服养由基的本领,便找养由基比赛射箭。
在射圃中立了靶子,站在百步之外,两人射了十箭,都是箭箭中的,分不出输赢。
有人想出了个主意,在靶场边的杨树上,染红了一片叶子,两人都射这片叶子。
结果,潘党没射中,养由基却一箭射中杨叶,潘党又提出第二项比赛,射胸甲。
潘党叠了五层甲,一箭洞穿。
养由基又增加了两层,射穿了七层胸甲。
百步穿杨需要射箭的准确性,即要有足够的力量,又要有精良的器械。
养由基射穿七札的箭法,不但显示了春秋时代射箭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射箭是军事作战的重要技能,为历代军事家所重视。
《汉书·艺文志》记载了各种射法二十三篇,唐以后记载射法的书更多。
历代以射法闻名的高手,更是层出不穷。
如汉朝的李广”射石没羽”,北齐的斛律光”射落大雕”,北周的长孙晟“一箭双雕”,唐朝的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宋代的岳飞可以“左右手射”等等。
这些英雄射手,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泛开展射箭运动中产生的。
北宋有”弓箭社”的组织,蒙古、女真等少数民族。
“忙则农耕,闲则射猎”。
都说明射箭在我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本书正在连载中,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请勿转载,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
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全文尾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5662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