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的狩猎

帝王的狩猎(更新时间:2004-2-9 19:43:00 本章字数: 1093)   在战国之前,狩猎是军事大典,为练兵的综合演习,《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赵国在边境上集结了大批的军队。

魏王以为是赵军要进攻魏国,便要调兵遣将以为防备。

魏公子无忌的情报灵通,得知是赵王狩猎,这才免去了一场惊慌。

一个诸侯王的狩猎就和打仗一样,说明了其规模乏大,随着军事战术的变化,狩猎不再作为阅军的大典,而变成为帝王的娱乐。

汉武帝刘彻是最喜欢狞猎的,”以驰逐野兽为乐”。

他的文臣枚乘在《七发》中描述狩猎娱乐的情景说:在风和日暖的春天,乘着轻快的马车,带着华丽的弓箭,白刃闪光,旌旗蔽日。

  奔驰在山林草原之间;

战马嘶鸣,飞箭如雨,武士拿着刀剑奔走呐喊:连最凶猛的禽兽见了,也为之心惊肉颤,经过一番追逐鏖战,猎获物把后车装满。

日暮天黑,山林深处举行盛大的庆宴,篝火烧烤的野味喷香,大碗的美酒斟满,歌舞欢乐之后是沉醉的酣眠。

  以狩猎为乐,在唐代皇族之中最为盛行,唐高祖李渊统一天下之后,每年都要举行一、二次大的狩猎。

唐太宗李世民在狩猎中亲手刺死”犯驾”的野猪,称之为”天策上将击贼”。

李世民的弟弟齐王元吉宣称:”我宁三日不食,不可一日不猎。

”唐玄宗要在禾苗盛长的夏季出猎,府司马卧在他的马前进谏:“今农在田,陛下何得非时以损下人!

”唐敬宗夜猎回来肆虐下人,为打球将所杀。

1971年陕西省发掘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发现墓道壁画中有一幅《狩猎出行图》。

整个画面有四、五十骑,旗帜招展,骏马奔腾,显示了唐代贵族狩猎场面的热烈壮观。

  清王室起于我国北方的长白山麓,世以狩猎作为练武和谋生的手段,”无辐耕猎,有亭征调”。

后来,为了防止八旗军贪图安逸,荒废骑射,清王室恢复了古代狩猎阅军制度。

不过这时不是用的射驭,而是骑射。

特别是康熙、乾隆两朝,更为重视狩猎,每年都要进行一至二次大的狩猎活动,据《东华录》记载,康熙二十二年开辟了热河木兰围场,把木兰秋狝定作一项大典,集蒙古各部在木兰围猎并进行塞宴,康熙曾告诉他的臣下说:“有人谓朕塞外行围,劳苦军士,不知承平日久,岂可遂忘武备!

军旅数兴,师武臣力,克底有功,此皆勤于训练之故也。

”康熙把几次平定叛乱的功绩,归功于围猎训练之勤,这说明他本人确是从练武出发进行狩猎的,康熙晚年曾对他的近臣说:”朕自幼至老,凡用鸟枪、弓矢获虎一百三十五只,熊二十、豹二十丑、猞猁狲十、麋鹿十四、狼九十六、野猪一百三十二,哨获之鹿凡数百,其余射获诸兽,不胜计矣。

”乾隆时还能保持”皆因田猎以讲武事”,其后的几个帝王便把木兰围场作为避暑娱乐之地了。

咸丰爱新觉罗奕詝,竟借木兰秋称之名,逃离京城,放弃对英法联军的抵抗,这与木兰秋狝的本意更背道而弛。

本书正在连载中,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请勿转载,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

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全文尾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5668948.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