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幽中国古代女性:守宫痣、情疤和纹身
探幽中国古代女性:守宫痣、情疤和纹身 一、守宫痣 至今,中国人还有根深蒂固的“处女情结”。
为了证明“处子之身”,闺阁少女不得不守身如玉,护持清白到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地步。
金庸在《射雕英雄传》里提到,小龙女白嫩的臂膊上有一颗红艳欲滴的“守宫痣”,后来,她昏昏沉沉,被全真教弟子尹志平奸污了。
小龙女错把尹志平当成了心仪已久的杨过,故此,才半推半就,顺从了。
云雨一回,她胳膊上的红痣竟然神奇地消失了。
原本以为是杜撰,后来,读到唐朝诗人李贺的句子:“烛火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
”想必,这种奇妙的红点儿,确乎存在。
胳膊上点一枚红痣,就是处女吗?
其实,守宫,是壁虎的别名。
晋朝《博物志》记载,如果用朱砂喂养壁虎,壁虎全身会变赤。
吃满七斤朱砂后,即可将壁虎捣烂,然后,点在女人的肢体上。
这东西很顽固,颜色历久弥新,只在发生房事后消褪,因此,取名“守宫砂”。
可惜,各类医书文献都不见明确记载,点“守宫痣”的姑娘即便有,也属实验阶段,并非大规模的“临床期”。
尽管如此,男人仍对这种简便易行的辨别方法,情有独钟。
二、烧情疤 僧侣在头上烧疤,俗称“戒疤”,代表修行;
情人在身上烧疤,叫做“情疤”,表示归属。
当然,“情疤”往往在女性身上烧,一般在乳房、大腿或阴部等极其隐秘的地方,除非有肌肤之亲,外人死也察觉不到。
通常,女性主动提“烧情疤”的要求,表示“我是你的人了,一辈子跟你死心塌地”;
也有男人威逼的,证明“你是我的人了,今生今世对我忠心耿耿”。
此类趣闻在《金瓶梅》等小说中偶见,据说,有两种“烧法”:一,将草香直接插在女体上,香烧到了头儿,便灼伤皮肤,留下疤痕;
二,把铜钱烧红,在身子烙出死纹。
除了自然烧成的疤痕、创面,也有的烧灼男子姓名或其他字样。
女性在这种“施虐”的游戏中,颇有几分“献身”、“追随”的意味,只是弄不清对面的男人,究竟是怎样的货色,值吗?
三、刺纹身 最先听说刺青,是从“岳母刺字”开始,似乎,在身体上刺一副永久性的爱国口号和时尚标语,便可成为流芳百世的英雄人物。
女性身上的刺青,自然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展示,也表达不了什么高远的志向;
其主要功能还是纪念情感。
刺青,又叫纹身,是用带颜色的针,刺进皮肉底、皮肤表面呈现出图案或字眼来。
怎么说,也算一个小手术了。
古代中国有一种“黥刑”,即在罪犯面额上,刺上永久性的文字,表示这家伙是个坏蛋。
古埃及则利用刺青来区分社会地位,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妇女,流行在唇部文上红色,酷似现代人文唇。
除了原始部落的纹身习俗外,中国最早的女性刺青,已无从考究。
据我所知,当属武则天的贴身高参——上官婉儿。
由于婉儿和武则天的面首过于亲昵,被醋意大发的女皇,刺了一剑。
虽说,保全了一条性命,俊美的额头上却留下一块皮肉外翻的疤痕。
为了遮羞,上官婉儿把伤疤修整为梅花的形状,再点上几滴娇艳的朱红,随即成为“梅花妆”。
孰料,这个将错就错的点子,反倒成了时尚美,惹得满城争效。
古代少女并不喜欢刺青,毕竟一针下去,要终生相伴;
但是为了情郎喜欢,纵然有风险,也认了。
这种表达情爱的隐私行为,一直传承至今。
现代人居然迷恋起刺青的古老游戏,很多俊男靓女,以此为前卫风尚,王菲与谢霆锋就曾经弄过一对“情侣装”的纹身。
本文来自中国作者素材库,原文地址: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6063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