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酒
人们运用感觉器官(视、嗅、味、触)来评定酒的质量,区分优劣,划分等级,判断酒的风格特征,称为品评,人们习惯地称为评酒,又称为品尝、感官检查、感观尝评等。
对酒类品质优、次、劣的确定,仅根据理化分析结果制定的指标是不够的。
因为至今为止,尚未出现能够全面正确地判断香味的仪器,理化检验还不能代替感观尝评。
酒是一种味觉品,它们的色、香、味是否为人们所喜爱,或为某个国家、地区的人民、民族所喜爱,必须通过人们的感觉进行品评鉴定。
品评是一门科学,也是古代留传下来的传统技艺。
据《世说新语·术解》记载,“桓公(桓温)有主簿善制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
明代胡光岱在《酒史》中,已对“酒品”的“香、色、味”提供了较为系统的评酒术语。
由此可见,对酒的芳香及其微妙的口味差别,从古到今,用感官鉴定法进行鉴别,仍具有其明显的优越性。
任何理化鉴定是代替不了的。
酒好、酒坏,“味”最重要。
在评酒记分时,“味”一般占总分的50%。
苏东坡认为,评判酒的好坏,“以舌为权衡也。
”确是行家至理。
1、对酒品色泽的鉴定 各种酒品都有一定的色泽标准要求:如白酒的色泽要求是无色,清亮透明,无沉淀;
白兰地的色泽要求是浅黄色至赤金黄色,澄清透明,晶亮,无悬浮物,无沉淀;
黄酒的色泽要求是橙黄色至深褐色,清亮透明,有光泽,允许有微量聚集物;
葡萄酒的色泽要求是白葡萄酒应为浅黄微绿、浅黄、淡黄、禾杆黄色,红葡萄酒就为紫红、深红、宝石红、红微带棕色,桃红葡萄酒应为桃红、淡玫瑰红、浅红色,加香葡萄酒应为深红、棕红、浅黄、金黄色,澄清透明,不应有明显的悬浮物(使用软木塞密封的酒,允许有不时应有洁白泡沫;
淡色啤酒的色泽要求是淡黄,清亮透明,没有明显的悬浮物,当注入洁净的玻璃杯中时,应有泡沫升起,泡沫洁白细腻,持久挂杯。
对这些色泽标准要求,必须利用肉眼来看酒的外观、色泽、澄清度、异物等。
对酒的观看方法是:当酒注入杯中后,将杯举起,白纸作底,对光观看;
也可将杯上口与眼眉平视,进入观看;
若是啤酒,首先观泡沫和气泡的上升情况。
正常的酒品,应符合上述标准要求,反之,为不合格的酒品。
2、对酒品香气的鉴定 人的嗅觉器官是鼻腔。
嗅觉是有气味物质的气体分子或溶液,在口腔内受体温热蒸发后,随着空气进入鼻腔的嗅觉部位而产生的。
鼻腔的嗅觉部位在鼻粘膜深处的最上部,称为嗅膜,也叫嗅觉上皮,又因有黄色色素,也叫嗅斑,大小约为2.7~5凭方厘密。
嗅膜上的嗅细胞呈杆状,一端在嗅膜表面,附有粘膜的分泌液;
另一端为嗅球与神经细胞相联系。
当有气味的分子接触到嗅膜后,被溶解于嗅腺分泌液中,借化学作用而刺激嗅细胞。
嗅细胞因刺激而发生神经兴奋,通过传导至大脑中枢,遂发生嗅觉。
酒类含有芳香气味成分,其气味成分是酿造过程中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如各种酶类等。
酒进入口腔中时的气味所挥发的分子进入鼻咽后,与呼出的气体一起通过两个鼻孔进入鼻腔,这时,呼气也能感到酒的气味。
而且酒经过咽喉时,下咽至食管后,便发生有力的呼气动作,带有酒气味分子的空气,便由鼻咽急速向鼻腔推进,此时,人对酒的气味感觉会特别明显。
这是气味与口味的复合作用。
酒的气味不但可以通过咽喉到鼻腔,而且咽下以后还会再返回来,一般称为回味。
回味有长短,并可分辨出是否纯净(有无邪、杂气味),有无刺激性。
其酒的香气与味道是密切相关的,人们对滋味的感觉,有相当部分要依赖于嗅觉。
人的嗅觉是极容易疲劳的,对酒的气味嗅的时间过长,就会迟钝不灵,这叫“有时限的嗅觉缺损”。
我国古人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指的就是嗅觉易于迟钝。
所以人们嗅闻酒的香气时,不易过长;
要有间歇,籍以保持嗅觉的灵敏度。
据说国外对威士忌酒的评级分类,完全靠鼻子闻香。
在英国有一个专门用鼻子检查威士忌的机构。
他们共有六个人,对鉴尝威士忌都有经验。
其中有五人专门用鼻评麦芽威士忌,一个人专门评硬谷类威士忌。
他们每天评威士忌样品可以达到二百个。
他们提出的意见,生产单位和勾兑单位都是作为第一手参考意见。
3、对酒品滋味的鉴别 人的味觉器官是口腔中的舌头。
舌头之所以能产生各种味觉,是由于舌面上的粘膜分布着众多不同形状的味觉乳头,由舌尖和舌缘的蕈状乳头、舌边缘的叶状乳头、舌面后的轮状乳头所组成。
在味觉乳头的四周有味蕾,味蕾是味的感受器,也是在粘膜上皮层下的神经组织。
味蕾的外形很象一个小蒜头,里面由味觉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
味觉细胞是与神经纤维相联的,味觉神经纤维联成小束,通入大脑味觉中枢。
当有味的物质溶液由味孔进入味蕾,刺激味觉细胞使神经兴奋,传到大脑,经过味觉中枢的分析,各种味觉就产生了。
由于舌头上味觉乳头的分布不同,味觉乳头的形状不同,各部位的感受性也就各不相同。
在舌头的中央和背面,没有味觉乳头,就不受有味物质的刺激,没有辨别滋味的能力,但对压力、冷、热、光滑、粗糙、发涩等有感觉。
舌前2/3的味蕾与面神经相通,舌后1/3的味蕾与舌咽神经相通。
软腭、咽部的味蕾与迷走神经相通。
味蕾接受的刺激有酸、甜、苦、咸四种,除此之外的味觉都是复合味觉。
舌尖的味觉对甜味最为敏感。
舌根的反面专司苦味。
舌的中央和边缘对酸味和咸味敏感。
涩味主要由口腔粘膜感受。
辣味则是舌面及口腔粘膜受到刺激所产生的痛觉。
味蕾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一般十个月的婴儿味觉神经纤维已成熟,能辨别出咸、甜、苦、酸。
味蕾数量在45岁左右增长到顶点。
到75岁以后,味蕾数量大为减少。
酒类含有很多呈味成分,主要有高级醇、有机酸、羰基化合物等。
这是与酿造原料、工艺方法、贮存方法等分不开的。
人们对酒的呈味成分,是通过口腔中的舌头、刺激味蕾,产生感觉,才能鉴定出酒质优劣,滋味好坏的。
评酒术语 评酒术语是以准确、精炼的语句表达酒的品质的用语。
这些用语因长期使用,既易为人们所理解,同时亦收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评酒术语只是用来描绘各种酒质的常用语,很多是概念性的词语或比较性的形容词。
这些术语的应用必须结合评酒者自身的实践和感受,并通过记忆和比较,才能达到恰如其分。
酒的品质是从外观、内质,即色、香、味、风格等方面体现的。
评酒术语也必定是从这几个方面反映酒的特征。
表达酒的品质的术语,有一些是酒类通用的,有一些则专用于一种酒。
1、描述外观的术语酒的颜色、透明度、是否有沉淀、含气现象、泡沫等外观,是品酒时通过眼睛直接观察、判别的象。
(1)色酒的颜色一般用眼直接观察判别。
有的酒类常以自然物的颜色来表示。
如桔子酒的桔红色、白葡萄酒有禾杆黄色、琥珀色等,红葡萄酒则有宝石红色、玫瑰红色、洋葱皮红色、石榴皮红色等。
色正(正色):符合该种酒的正常色调称为色正。
白酒一般是无色,少数是微黄色,则无色(绝大多数白酒)或微带黄色(有些浓香型酒)都是白酒的正色。
果酒一般要求具有原果实的自然色泽或与之相近,即谓正色。
色不正:不符合该酒的正常色调。
复色:有的酒的颜色,用两种颜色来表示,应以后一种颜色为主色。
如红曲黄酒为红黄色,则以黄色为主,黄中带有红色。
(2)透明度光泽:在正常光线下有光亮。
色暗或失光:酒色发暗失去光泽。
略失光:光泽不强或亮度不够。
透明:光线从酒液中通过,酒液明亮。
晶亮:如水晶体一样高度透明。
清亮:酒液中看不出纤细微粒。
不透明:酒液乌暗,光束不能通过。
浑浊:浑浊是评酒的重要指标。
根据浑浊的程度不同,可判断为:有悬浮物、轻微浑浊、浑浊、极浑等。
优良的酒都应具有澄清透明的液相。
白酒和白兰地等蒸馏酒发浑是重大的质量问题,葡萄酒、苹果酒等酿造原汁酒发浑则是原料或工艺不良,是酒有缺点的象征。
(3)沉淀由于温度、光照、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原来溶解的物质,从酒液中离析出来。
沉淀物有各种形状:粒状、絮状、片状、块状,闪烁有光的晶形状;
沉淀物还有多种不同的颜色:白酒的沉淀物有灰白色、棕色、蓝黑色,啤酒的沉淀物有白色、褐色等。
(4)含气现象一些因发酵而产生二氧化碳的酒,如啤酒、香槟酒及人工充入二氧化碳的各种汽酒都属于含气的酒类,亦称起泡酒。
含气现象自然成为品评的一个指标。
常用的评语有:二氧化碳是否充足可描叙为平静的、静的、不平静、起泡、多泡;
气泡升起的现象可描叙为气泡如珠、细微连续、持久、暂时泡涌、泡大不持久、形成晕圈(香槟酒)等。
(5)音响含二氧化碳的酒,在酒瓶中形成一的气压,开瓶时会产生响声。
响声的大小反映出酒的含气程度。
以“清脆”、“响亮”音响者为佳。
(6)泡沫泡沫是啤酒独有的特点,也是鉴定啤酒外观质量的指标之一。
泡沫的形成和持续时间,与酒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以及麦芽汁的组成有关。
泡沫以洁白、细腻、持久、挂杯等来描述。
(7)流动状黄酒、果酒、葡萄酒等含糖较高的酒,可从酒液流动的情况来判断酒是否正常。
方法是举杯旋转观察,评语有:流动正常,浓的、稠的、粘的、粘滞的、油状的等。
2、描述香气的术语酒香是复杂的。
各种酒类有不同的香气和要求,同一种酒香存在情况的表现也是千变万化的,所以品评时,一部分评语是形容酒香存在情况的表现,另一部分则是表示各种不同酒类香气的特点。
(1)表示香气的术语无香气:香气淡弱到几乎难以嗅出。
微有香气:有微弱的香气。
香气不足:未达到该酒正常应有的香气。
清雅:香气不浓不淡,令人愉快又不粗俗。
细腻:香气纯净而细致、柔和。
纯正:纯净无杂气。
浓郁:香气浓厚馥郁。
暴香:香气强烈而粗猛。
放香:从酒中徐徐释放出的香气,亦可表示为酒的嗅香。
喷香:扑鼻的香气,如同从酒中喷射而出。
入口香:酒液入口后,感到的香气。
回香:酒液咽下后,才感到的香气。
余香:饮后余留的香气。
悠长、绵长、脉脉、绵绵:都是常用来表示酒的余香和回香的形容词。
即香气虽不浓郁却持久不息。
谐调:酒中有多种香气成分,但又不突出一种而和谐一致。
完满:丰满无欠缺之感。
浮香:香气虽较浓郁却短促,使人感到香气不是自然出自酒中,而有外加调入之感觉。
芳香:香气悦人,如鲜花,香果放出的香气。
陈酒香:也谓老酒香。
酒的长期贮存中形成的成熟香气,醇厚、柔和而不烈。
固有香气:该酒长期以来保持的独特香气。
焦香:似有轻微的焦糊气而令人愉快。
香韵:与同类酒大体相同,细辨又有使人感到独特的风韵。
异气:指异常的使人不愉快的气味。
刺激性气味:刺鼻或冲辣的感觉。
臭气:糊焦气、金属气、各种腐败气味以及酸气、木气、霉气等使人不愉快的气味。
(2)中国主要酒类的香气 白酒的香气 清香型又称汾香型,以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的汾酒为典型代表,清香纯正,其主体香味成份是乙酸乙酯,不应有浓香或酱香及其它异香和邪杂气味。
浓香型又称泸香型、窖香型,以四川泸州老窖特曲酒为典型代表,窖香浓郁,其主体香味成份是乙酸乙酯,凤香型以陕西凤翔的西凤酒为典型代表,清而不淡,浓而不酽,融清香、浓香优点于一体,其主体香味成份是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和异戊醇为主。
酱香型又称茅香型,以贵州省仁怀市的茅台酒为典型代表,酱香突出,优雅细腻,空杯留香,经久不散,幽雅持久,其主体香味成份至今尚无定论,初步认为是一组高沸点的物质。
密香型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三花酒为典型代表,蜜香清雅,具有令人愉快的药香,其主体香味成份是β-苯乙醇。
醇香白酒的正常香气。
曲香白酒酿造用的曲形成的特殊香气。
糟香发酵糟醅带有的香气。
果香似水果的香气。
其它香型除了以上6种主要香型的白酒外,采用独特工艺酿制而成的独特香味白酒,均称为其它香型。
因为这种香型的酒品繁多,没有特定要求,只规定有共性要求,如酒质要无色,或微黄、透明,有舒适的独特香气,香味协调,醇和味长等。
这种香型的酒品,目前又可分为以下5种: 董香型又称药香型,以贵州遵义的董酒为典型代表,即有大曲酒的浓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绵、醇和、回甜的特点,有愉快的药香,诸味协调,回味悠长。
豉香型以广东佛山的豉味玉冰烧为典型代表,豉香纯正,诸味协调,入口醇和,余味甘爽。
芝麻香型以山东省安丘县的特级景芝白干为典型代表,香气袭人,芝麻香味突出,余香悠长。
四特香型又叫做特香型,以江西省樟树镇的四特酒为典型代表,闻香清雅。
老白干型以中国北方一般白酒而言,芳香纯正。
啤酒的香气 酒花香酒花香气新鲜,没有老化气味及生酒花气味。
麦芽的清香淡色啤酒的香气。
麦芽的焦香浓色啤酒的香气,因高温烘烤麦芽的香气。
果酒和葡萄酒的香气 果香原料果实本身带来的特有香气。
如桔子酒的桔子香、苹果酒的苹果香。
葡萄酒不仅应具有葡萄的芳香,而且不同葡萄品种酿造的酒还具有本品种独特的品种香。
如玫瑰香葡萄酒有麝香香气,珊瑚珠葡萄酒有清爽的香气。
果香在果酒特别是葡萄酒中是重要的品质指标,是葡萄酒典型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酒香在酿造过程中产生的酒香,不仅不同种果酒的酒香有区别外,即使同是葡萄酒,也因原料品种不同,酒香亦有差异。
黄酒的香气中国黄酒品种繁多,名黄酒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固有香气。
品种不同,香气要求也不同。
(3)描述味的术语味 是体现酒质优劣的重要指标。
味感是复杂的,酒类不同,味感要求也有区别。
酒分的口感即酒的刺激性感觉,也称为劲头。
与酒中的酒精度有密切的关系,亦并不完全与酒度成比例关系。
酒精是酒的主要成分,无论何种酒,都要求酒精与酒中其它成分充分融和、谐调。
同是60度的烈性酒,入口的口感有强烈的、温和的、绵软的区别。
而酒精度低的果酒和葡萄酒(酒精度9-20度),入口后仍可评出酒性烈、较烈、温和、绵软的口感。
浓淡酒液入口后的感觉,一般给予浓厚、淡薄、清淡、平淡等评语。
醇和入口和顺,不感到强烈的刺激。
醇厚醇和而味长。
绵软口感柔和、圆润。
清洌口感爽适、纯净。
粗糙口感糙烈、硬口。
燥辣粗糙又有灼热感。
粗暴酒性热而凶烈,饮后有上头感。
上口进入口腔时的感觉,有入口醇正、入口绵甜、入口浓郁等。
落口咽下酒液时,在舌根、软腭、喉头等部位的感受。
有落口干净、落口淡薄、落口微苦、落口稍涩等用语。
后味酒在口腔中持久的感受。
有后味怡畅、后味短(没有持久的味感)、后味干净、后味苦、后味回甜等用语。
各种味的用语 甜味用语酒中都含有呈甜味的物质,如糖、多元醇等,不同的酒有不同的甜味要求。
常用的术语有: 无甜味没有甜的感觉。
微甜微有甜味感。
甜味的有糖分的酒。
浓甜含糖分高,酒味甜而浓。
甜腻糖分高而酸度低使人发腻。
回甜回味中有甜的感觉。
甜净味甜而纯净。
甜绵(绵甜)甜而绵长。
醇甜酒液醇和而有甜润感。
甘洌甜而纯净。
甘润甜而润滑。
甘爽甜而爽适。
酸味用语酒中的酸主要是各种有机酸。
酸是酒的主要呈味成分。
酸味的存在对酒味和香气都有促进作用,并影响着酒的风格。
酒无酸味则寡淡,后味短;
酒的酸味过大,则显粗糙,甜味降低并失去回甜,甚至有尖酸味。
不同的酒对酸味的要求标准不同。
白酒要求酸味不露头,黄酒和葡萄酒中有适当高的酸味给人清鲜、爽口的感觉。
评语常有: 调和酸与其他成分配比适宜,有酸味但不出头。
微酸能感到酸味但不突出。
有酸味有酸味感。
酸重酸味突出,以致压抑了其他的味觉。
苦味用语苦在酒类中并不尽是劣味。
有的酒要求有微苦味或苦味,如啤酒、味美思和一些黄酒,但白酒不允许苦味出头。
苦味的用语有:无苦味、微苦、有苦味、落口微苦、后苦、极苦、微苦涩、苦涩等。
其他味用语 涩味因原料中含有单宁等生物碱而给酒带来的涩味。
多数酒涩味露头,使人感到有不滑润的不快感,会降低酒质。
而红葡萄酒则应有微涩的感觉。
酒味谐调指酒中酸、甜、苦、涩及酒精固有的辣味等诸味配合恰到好处,酒味全面,给人浑然一体的愉快感觉。
或是葡萄酒、果酒中的酒、糖、酸三味配比适宜,品尝时有酒质肥硕、酒体柔美的快感。
邪味、异味酒液不应有的味感,如有油味,根据程度差异评为:有油臭、油腻味、哈剌味等不愉快的味感。
尾子不净饮后有使人不愉快的刺激感。
(4)描述风格、酒体的术语 风格酒的风格也是典型性,每个酒都有其特有的风格。
所谓风格是酒色、香、味的全面品质。
酒的风格在酿造中形成,经消费者长期饮用,为消费者熟悉并享有一定的声誉。
评酒员必须熟悉各类酒的固有风格,然后给予“突出”、“显著”、“不突出”、“不明显”等评语。
酒体酒体是与酒的风格有关的一个品评项目。
酒精、水、挥发物、固形物合在一起,所构成一个整体谓之酒体。
酒体是酒的物质基础,是酒的物质组成情况反映到酒的颜色、香气、口味各方面的表现。
酒体的各种组成需用理化分析和气相色谱等分析手段来阐明。
酒中的各种物质成分保持着一种平衡,这就是色、香味的平衡。
若不平衡,酒的品质就不能给人愉快的感觉。
各种名酒、优质酒都有一个丰满、完整的酒体。
葡萄酒、果酒的酒体评语有: 酒体完满酒液色泽美观、组成成分完全、平衡。
酒体优雅酒液外观优美、香气和口味恰到好处。
酒体肥硕酒液浓稠、饱满、柔软。
酒体滞重酒液中干浸物很高,颜色深浓,酒质厚重,饮时缺乏高度的愉快感。
酒体粗实酒液中有充足的干浸出物,但不甚调和。
酒体娇嫩酒液中干浸出物少,使酒嫩而轻,但饮时还令人感到愉快和稍有稠性。
酒体轻弱酒液颜色浅淡,酒度不高,干浸出物量少,饮时感到轻弱乏味。
酒体瘦弱酒液中缺乏干浸出物,酸分和其他组成成分也不足。
酒体粗劣酒色深暗,味浓厚苦涩。
浓淡适口酒中组成成分调和,给人舒适愉快的感觉。
有皮有肉总体成分组成良好,饮时有肥硕的口感。
酒体甘温酒度较高,但无刺激性和酒精味,饮时令人有愉快、温和的感觉。
评酒方法事例 1、白酒品评法 白酒品评的正确程序是先观色,其次闻香,再尝滋味,然后综合色、香、味的特点判断酒的风格,即酒的典型性。
对白酒的嗅闻方法是: 将酒杯举起,置酒杯于鼻下二寸处,头略低,轻嗅其气味。
最初不要摇杯,闻酒的香气挥发情况;
然后摇杯闻强的香气。
凡是香气协调,有愉快感,主体香突出,无其它邪杂气味,溢香性又好,一倒出就香气四溢,芳香扑鼻的,说明酒中的香气物质较多。
属于喷香性好,一入口,香气就充满口腔,大有冲喷之势的,说明酒中含有低沸点的香气物质较多;
属于留香性好,咽下后,口中应该仍留有余香,酒后作嗝时,还有一种令人舒适的特殊香气喷出的,说明酒中的高沸点酯类较多。
所谓的余香悠长,首先应鉴别酒的香型,检查芳香气味的浓郁程度,继而将杯接近鼻孔,进一步闻,分析其芳香气的细腻性,是否纯正,是否有其它邪杂气。
在闻的时候,要先呼气,后再对酒吸气,不能对酒呼气。
一杯酒最多闻三次就应该有准确记录。
最好用右手端杯,左手煽风继续闻。
闻完一杯,稍微休息片刻,再闻另一杯。
为了鉴别酒中的特殊香气,可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1)用一小块过滤纸,吸入适量酒液,放在鼻孔处细闻,然后将过滤纸旋转半个小时左右,继续闻其香,确定放香的时间和大小。
(2)在手心中滴入一定数量的酒,握紧手与鼻接近,从大拇指和食指间形成的空隙处,嗅闻它的香气,以此验证香气是否正确。
(3)将少许酒置于手背上,借用体温,使酒样挥发,嗅闻其香气,判断酒香的真伪、留香长短和好坏。
对酒的口尝方法: 将酒杯送到嘴边,将酒含在口中,大约为4至10毫升,每次含入口中的酒数,必须保持一致性。
先从香味淡的开始尝,由淡而浓,再由浓而淡,反复多次。
将暴香味或异香味的酒留到最后尝,防止味觉器官受干扰。
将酒沾满口腔,然后吐出或咽下。
用舌头抵住前颔,将酒气随呼吸从鼻孔排出,以检查酒性是否刺鼻。
在用舌头品尝酒的滋味时,要分析嘴里酒的各种味道变化情况,最初甜味,次后酸味和咸味,再后是苦味、涩味。
舌面要在口腔中移动,以领略涩味程度。
酒液进口应柔和爽口,带甜、酸,无异味,饮后要有余香味,要注意余味时间有多长。
酒留在口腔中的时间约10秒钟。
用茶水漱口。
在初尝以后则可适当加大入口量,以鉴定酒的回味长短、尾味是否干净,是回甜还是后苦。
并鉴定有无刺激喉咙等不愉快的感觉。
应根据两次尝味后形成的综合印象来判断优劣,写下评语。
对风格的评价: 酒的风格,即酒的典型性。
各类型酒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将白酒划分为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小曲密香型和其他香型五种主要香型。
典型性是品评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
对多种酒进行品评时,常常是将属于不同类型的酒分别编组品评,以便比较。
判断某一种酒是否具有应有典型风格并准确给分,首先必须掌握本类酒的特点和要求,并对所评酒的色、香、味有一个综合的确切的认识,通过思考,对比和判断,才能确定。
为了对各个酒的优劣、名次作出公正的评价,除了写出评语之外,常常采用评分法。
目前我国白酒评分制有100分制、40分制和20分制。
2、黄酒品评法: 黄酒品评时基本上也分色、香、味、体(即风格)四个方面。
色: 通过视觉对酒色进行评价,黄酒的颜色占10%的影响程度。
好的黄酒必须是色正(橙黄、橙红、黄褐、红褐),透明清亮有光泽。
黄酒的色度是由于各种原因增加的: (1)黄酒中混入铁离子则色泽加深。
(2)黄酒经日光照射而着色,是酒中所含的酷氨酸或色氨酸受光能作用而被氧化,呈赤褐色色素反应。
(3)黄酒中氨基酸与糖作用生成氨基糖,而使色度增加,并且此反应的速度与温度、时间成正比。
(4)外加着色剂,如在酒中加入红曲、焦糖色等而使酒的色度增加。
香: 黄酒的香在品评中一般占25%的影响程度。
好的黄酒,有一股强烈而优美的特殊芳香。
构成黄酒香气的主要成分有醛类、酮类、氨基酸类、酯类、高级醇类等。
味: 黄酒的味在品评中占有50%的比重。
黄酒的基本口味有甜、酸、辛、苦、涩等。
黄酒应在优美香气的前提下,具有糖、酒、酸调和的基本口味。
如果突出了某种口味,就会使酒出现过甜、过酸或有苦辣等感觉,影响酒的质量。
一般好的黄酒必须是香味幽郁,质纯可口,尤其是糖的甘甜,酒的醇香,酸的鲜美,曲的苦辛配合和谐,余味绵长。
体: 体,即风格,是指黄酒组成的整体,它全面反映酒中所含基本物质(乙醇、水、糖)和香味物质(醇、酸、酯、醛等)。
由于黄酒生产过程中,原料、曲和工艺条件等不同,酒中组成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也随着不同,因而可形成黄酒的各种不同特点的酒体。
在评酒中黄酒的酒体占15%的影响程度。
感观鉴定时,由于黄酒的组成物质必然通过色、香、味三方面反映出来,所以必须通过观察酒色、闻酒香、尝酒味之后,才综合三个方面的印象,加以抽象的判断其酒体。
现行黄酒品评一般采用100分制。
3、葡萄酒、果酒品评法 (1)干白葡萄酒 色:麦秆黄色、透明、澄清、晶亮。
香:有新鲜怡悦的葡萄果香(品种香),兼有优美的酒香。
果香和谐、细致,令人清心愉快,不能有醋的酸气味感。
味;
完整和谐、轻快爽口、舒适洁净。
不应有重橡木桶味,不应有异杂味。
典型:庆有清新、爽、利、愉、雅感,具有本类酒应有的风格。
(2)甜白葡萄酒 色:麦秆黄色、透明、澄清、晶亮。
香:有新鲜怡悦的葡萄果香(品种香),有优美的酒香,果香和酒香配合和谐、细致、轻快,不应有醋的酸气感。
味:甘绵适润,完整和谐,轻快爽口,舒适洁净。
不应有橡木桶味及异杂味 。
典型:应有清新、爽、甘、愉、雅感。
具有本类型酒应有的风格。
(3)干红葡萄酒 色:近似红宝石色或本品种的颜色,不应有棕褐色,透明、澄清、晶亮。
香:有新鲜怡悦的葡萄果香及优美的酒香,香气谐调、馥郁、舒畅、不应有醋气感。
味:酸、涩、利、甘、和谐、完美、丰满、醇厚、爽利、浓洌幽香。
不应氧化感及重橡木桶味感,不应有异杂味。
典型:应有清、爽、馥、愉、醇、幽的味感及本品种的独特风格。
(4)甜红葡萄酒(包括山葡萄酒) 色:红宝石色,可微带棕色或本品种的正色,透明、澄清、晶亮。
香:有怡悦的果香及优美的酒香,香气谐调、馥郁、舒畅,不应有醋气感及焦糖气味。
味:酸、涩、甘、甜、和谐、完美、丰满、醇厚爽利,浓洌香馥,爽而不薄,醇而不烈,甜而不腻,馥而不艳。
不应有氧化感及过重的橡木桶味,不应有异杂味。
典型:应有爽、馥、酸、甜感,和谐统一,具有本品种的特殊风格。
(5)香槟酒 色:鲜明、协调、光泽。
透明:澄清、澈亮、无沉淀、无浮游物、无失光现象。
音响:清脆、响亮。
香:果香、酒香柔和、轻快、不具异臭,具有独特风格。
味:纯正、协调、柔美、清爽、香馥、后味杀口,轻快,余香,无异味,有独特风格。
总分=色得分×10%+透明得分×10%+音响得分×15%+香得分×25%+味得分×40% (6)果酒 色:鲜明、协调、光泽、无褪色、变色。
透明:澄清,澈亮,无沉淀,无浮游物,无失光现象。
香:具有原果香、酒香(配制酒具原果或植物芳香),柔协,浓馥持久,不具异臭,具有独特风味。
味:纯正,完美协调、柔美、爽适,有余香,无异味,有独特风格。
总分=色得分×10%+透明得分10%+香得分×35%+味得分×45% 4、啤酒品评法 (1)黄啤酒评分标准 色:淡黄,带绿,淡黄,黄而不显暗色 透明: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或沉淀物 泡沫:泡沫高,持久(8-15°C,5min不消失)细腻、洁白、挂杯 香气:有明显酒花香气、新鲜、无老化气味及生酒花气味 口味:口味纯正、爽口、醇厚而杀口 (2)黑啤酒评分标准 色:泽黑红或黑棕。
透明: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或沉淀物。
香气:有明显的麦芽香气,香正,无老化气味及不愉快的气味。
(如:双乙酰气味、烟气味、酱油气味等) 口味:口味纯正、爽口、醇厚而杀口。
甜味、焦糖味、后味苦、杂味等均不作为醇厚感,反正是不纯正、不爽口的表征。
本文来自中国作者素材库,原文地址: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6077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