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亮剑》谈军事类小说应该写
第六十四章 从《亮剑》谈军事类小说应该写 过去几年里,看完了大概有上百部小说,其中,坚持看完的军事类(包括《亮剑》这样难以具体定性的在内)大约是20部左右。
看了一半看不下去的更多…… 总体上感觉,比较受欢迎的,个人比较喜欢的那些小说,都有一定的共性在内。
正好铁血里有不少朋友在尝试写军事小说,不妨和大家探讨探讨。
写军事小说的能力,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你要会写文章 曾经讨论过写文章的一些技巧,主要是以下5条 1.语言要通顺。
2.做到了通顺,接下去就要避免拖沓。
3.多分段,多换行 4.尽量用短句,少用长句。
多用逗号(避免歧义) 5.尽量别要有错别字 就小说作者们来说,这些应该都是早就过关了的基本常识了。
因此不多描述了 第二阶段,你要会写小说 小说么,保守地说,20万字吧。
作为作者, 1.必须准备好一个完整的故事。
你总不能写着写着写下去了吧?
“太监”小说现在是越来越多了,这个纯粹是浪费大家的感情。
以至于我现在去各类书库,一般都直接去找那些已经写完的。
正在连载的,我已经“伤痕累累”,不想再上当了 2.章节之间要有连贯性。
这是一种必要的逻辑性。
写文章最怕的就是你自认为写的看明白,但是没人能看明白。
小说当然更加如此了。
3.主体要明确,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凑字数,很多作者都花费了大量时间笔墨在一些无关的细节上,甚至流水账,连跑题这样的情况都出来了。
那就很让人倒胃口了,一定要避免 4.要有节奏感 现在正式进入主题 ――第三阶段,怎么写军事小说 军事小说,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叫座的军事小说更加有一定的共性了 1.小说主体是中国军人,是解放军 这个其实大家都好理解。
要是个海湾战争的故事,我就算要看,也会去看美国人写的。
说的不好听一点,和中国人没关系的事情,中国人凑什么热闹?
2.主人公的形象要丰满,小说的结局通过艰苦的战斗获得胜利,赢得尊严 如果轻轻松松就赢了,那叫神话。
如果最后是失败了,那是你在找骂 如果他没有失误和错误,没有七情六欲,那他还是人吗?
同样地,中国军队就完美无缺?
军队系统的人际中就没有问题?
3.作者要对解放军有足够的,充分的了解,要写的真实,避免YY。
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写小说,都要有深度才能吸引人。
军事小说,因为主体是军事,你通过这样那样的“神秘”来绕过军事这个主题,虽然一时能忽悠人,却不能打动人,这样的小说不值得看第二遍 其次,没有足够的了解,就免不了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看过《兵王》之后,我对于《士兵突击》就很是看不上,感觉就是个没看头,许三多这样的傻子简直就是在玷污“特种兵”这个称号。
这部书翻拍了电视剧,虽然很热火朝天,但是结局呢?
――有解放军将领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许三多这样的人物,在部队里只会安排他们去养猪种菜”。
换言之,说的好听一点,这是立志小说,说的刻薄一点就是部YY小说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反例,上个星期吧,在书店里拿起一本新出版的军事小说翻了翻,第二页上介绍主人公“28岁,上校”。
我直接就丢掉不看了。
――作者难道以为现在还是1955年吗?
――28岁,一般也就是上尉最多了,有重大立功表现,那也就是少校。
――007够NB了吧?
他也不过是中校,而且是30岁以后开始的故事。
这等“胡闹”是不值得我继续看下去的 同样的,“第五部队”系列也是YY成分太多,缺少吸引力。
我看着看着就不想看了 4.杂七杂八的东西少来 最容易让人反感的是两个:政治和爱情。
这些不是说不能写,但是只能是一笔带过,稍微提到一点的那种。
虽然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但是政治这个东西是说不清楚的,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一直到现在都说不清是对是错 既然说不清,那不如不说。
再说了,政治这东西说到底是非常肮脏的,有人喜欢看吗?
更别说你要是写的太深入了,就有人请你去喝茶了,你的小说也到此为止了(《**》还没谈政治了,都已经被枪毙了。
何况其他?
) 关于这点,《亮剑》是处理的比较好的。
――李云龙和楚云飞喝酒,什么都可以谈,就是不能谈政治,一谈政治就是相互攻击对方的政党。
――到了特殊时期,更是李云龙自己也闹不明白…… 区区几句话把所有的一笔带过,也完美解释了为什么不着墨于政治 比较让我反感的是《历史的天空》,看电视剧的时候感觉还不错,买了小说回来看就很不舒服,大量描述了党内斗争的故事。
这是唯一一本我只看了一遍的泛军事类小说(其实压根不能算军事小说,但是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归类,所以简称“泛军事小说”) 顺便说一下,《亮剑》我看了至少15遍,有的地方都能一整段背下来了 至于爱情,那更加不需要了。
爱情哪里没有?
我需要在军事小说里找吗?
所以我非常不喜欢刘猛的作品 5.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要说“大实话”,淡化“主旋律” 就这个环节来说,《愤怒的子弹》做的相当好。
――光头为什么一定要入党?
因为 “首先,我看不得江宽那巨孙子的家伙夹着个小板凳去开党小组会议的时候那一脸得意洋洋的操行。
起来,论兵龄大家都是同一年当的兵,论当班长我还比这小子早了不少的时候。
要说平时的操练和出去死掐,我也向来是冲锋在前从来都没露过怯懦的狗熊操行。
可真要是有了危险,军队里面的老规矩就是基层主官们带着党员先上去玩命,然后就是共青团的小兄弟们随后冲杀,最后才是我们这些个人民群众在后面拾荒似的打扫战场。
凭什么啊?
都是一个马勺里面混吃喝的哥们,都是血里火里闯出来的兄弟,这要拼命的关键时刻来了这么个差别,怎么着我心里面都觉着憋屈!
其次,我这人对那些个真正的英雄好汉们是很有点子个人崇拜的。
……” ――光头为什么不愿意在被包围的时候接受战友的掩护先突围而是要一起“死战,战死”?
因为 “兄弟们在死掐我们跑了?
回去了我还有脸活着?
再说了我们这几个人冲出去的几率也不大人家能在我们前面布置埋伏那就是说人家肯定有我们不了解的调兵通道到时候大军压境就我们几个能突破人家几重埋伏?
反正咱们是换了马甲的那就是我们军队的那些个前辈打鬼子的时候烧铺草的含义――成功了,爷们回去另外的换一床铺草!
不成,爷们也用不着那些个玩意了!
” 这两个其实都是很难处理的细节,但是作者周健良处理的非常到位,非常能引发共鸣。
从文学艺术的角度上说,喊口号是最糟糕的处理。
往小了说,这是缺乏内涵的一种表现,喊口号谁不会?
谁不知道口号是什么内容?
还专门跑来听你喊?
往大了说,很多时候喊口号缺少最起码的真实性与合理性,这么操作只会引起读者观众的反感。
一旦出现了“高大全”,很多情况下这样的作品就距离被唾弃不远了。
话虽然不好听,但却是实际情况 “主题主旋律,故事文笔人性化”,那才叫高手呢!
最后么,就是文笔要有幽默感 军事小说其实是个很严肃,很紧张,甚至是带血腥的主题,总需要来点调剂吧?
《杀手的契约》比较短,所以无所谓。
但是长篇小说就必须要注意了。
况且,搞笑本身也是一种吸引力啊。
《兵道》的可读性不比《兵王》,除了杂七杂八的东西多了一些之外,文字缺少笑料也是原因之一。
-------------------- 制作工具:读书巴士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6152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