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十大无名英雄

第一百零七章 中国历史上十大无名英雄   1.先轸   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爆发。

战争开始前不久,晋军统帅?缺病故,先轸被破格提拔为三军统帅。

  先轸在城濮之战中创造了谋略战争。

  在此之前的战争,包括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战争双方都讲究“以战为礼”,是用一种类似体育比赛的风格去打仗的。

  而先轸毫不客气的使用了战术和谋略来对付楚国人。

退避三舍,将敌人诱入口袋阵;

三军合兵一处,猛攻敌人侧翼;

马背上蒙上虎皮,震慑敌军;

这些现在看来很简单的计谋,在那个时代都是惊天动地的创举(想想宋襄公是怎么打仗的)。

从此,士兵终于与仪仗队有了区别。

兵不厌诈,也开创了兵法的先河,为之后的孙武、吴起创造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城濮之战大胜楚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谋略战,崤山之战大胜秦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歼灭战,晋北大胜狄军是中国第一次成功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敢于唾君之面的老先轸不知败为何物,于是孤身卸甲冲入敌阵,对自己冒犯国君的行为进行了惩罚。

  无论是历史影响力,军事能力,还是人格魅力,先轸的成就都无比辉煌。

  但,他的名声……   2.司马错   公元前316年,司马错力排众议,使用了令两千年后的人都不可思议的一种挖心战术,在“使人听此调朱颜”的蜀道上一纵千里,灭掉蜀国。

从此秦国拥有了最充足的后勤补给。

  然后司马错又使用挖心战术,从蜀地沿长江顺流而下,直取楚国黔中。

这种神奇的孤军深入,就地补给,横扫敌人腹地的神话可以与西方的迦太基统帅汉尼拔交相辉映。

  在这之后,才有了李冰治水,才有了王翦灭楚。

  但是,谁知道……   3.娄敬   汉朝、隋唐、清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时代。

但这些强盛的时代,也都分别有他们严重的外患。

如汉朝的匈奴,唐的突厥、吐蕃,清朝的准噶尔等等。

  当不愿意进行战争,又很难避免战争的时候,和亲就是最好的办法。

和亲这一项措施,造就了中原地区的繁华,试看坚决不和亲的宋王朝和明王朝有多么孱弱,就能感觉到和亲的巨大作用了。

  和亲的发明者就是这位娄敬。

  公元前200年,刘邦在白登遭遇匈奴包围,差点死掉。

娄敬事先已经预见到白登之围,并向刘邦提出警告,遗憾的是刘邦使用监狱来对待他。

  伟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名声难道真得有那么难?

  4.陈汤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忽这句话的陈汤,最近已经开始在各大BBS上流行起来了。

但是陈汤、甘延寿他们的功勋业绩究竟是什么呢?

  东汉时期,匈奴郅支单于称霸西域,最后自大到无端杀害我外交使节的地步。

郅支单于自以为汉朝西域都护兵马不足,又没有圣旨来调动兵力,他有足够的时间逃走。

但是甘延寿和陈汤当机立断,假传圣旨,令西域各国聚集联军四万多人,一路过沙漠,将郅支单于击斩。

他们用行动来告诉世人,汉朝是大国,如有冒犯就是死路一条!

  但是腐朽的汉朝统治者却要治二人假传圣旨之罪,陈汤在申辩之时,喊出了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千古之下,仍然掷地有声。

  但是……他的名声在哪里呢?

  5.刘晔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人才最集中,谋略最发达的一个时期,但在这一段精彩绝伦的历史中,关系天下局势的大战略也并不多,一共只有7次。

  其中,四次成功使用的谋略是:曹*平定河北;

周瑜决战赤壁;

邓艾偷渡阴平;

王?直捣建业。

三次放弃使用的谋略是:曹*放弃攻打刘璋;

曹丕放弃攻打孙权;

诸葛亮放弃突袭长安。

  三次被放弃的大战略之中,有两次是大谋略家刘晔提出的。

曹*如果能听刘晔之言,得陇望蜀,天下就没有刘备;

曹丕如果能听刘晔之言,趁刘备一心报仇之际攻打孙权,天下就没有孙权;

可惜,大谋略被糊涂一时的曹*和糊涂一世的曹丕轻易忽视。

  令人痛心的是,刘晔在三国游戏中智力设定一般只有80多,还不如弥衡这个**。

大家知道他的大名,也许更多的是因为他发明了霹雳车的原因……   6.邓艾   比较岳飞和邓艾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二人出身相似,成长经历相似,志向相似,治军方法相似,谋略相似,千古奇冤相似,不同之处,也就是岳飞没有直捣黄龙府,而艾却顺利拿下锦官城。

  而邓艾偷渡阴平,绕过剑阁直抵绵竹城下的惊险战术,更是岳飞不能比拟的。

二战中古德里安奇袭绕过马奇诺防线的战术,勉强可以与之相媲美。

  绵竹守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大义凛然,开城应敌,迅速战死沙场(他居然不知道这个时候应该防守,不知诸葛亮为什么不教给他一些简单的军事常识)。

  成都在刘禅的领导下不费刀枪,举城而降。

  可是,功成名就的邓艾却被钟会借故逮捕。

后来,钟会被杀,邓艾被自己的旧部放出,却被趁乱报仇的卫?害死。

  邓艾的功勋大于岳飞,谋略胜过岳飞,冤屈苦过岳飞,名声虽有,却太小了……   7.陈庆之   南梁大通年间,北魏北海王元颢投降南梁。

梁武帝派将军陈庆之率兵七千,护送元颢回北魏当皇帝。

(七千人太少了吧?

这件事充分体现出梁武帝脑子里有水,就像他当年用四十万民工造豆腐渣水坝一样)。

  但是陈庆之用自己的行动帮助人们改变对梁武帝的认识。

就是这七千白袍梁兵,在睢阳破敌七万,在屯考破敌两万,在荥阳破敌四十万,北魏皇帝和洛阳守敌不战而逃。

一年零两个月之内,陈庆之就用七千兵力,攻占三十二座城,胜利四十七场,把一个白痴愣是扶上了北魏皇帝的宝座。

  可是元颢还在努力证明自己的白痴,主动把陈庆之的粮草切断,援兵切断。

这七千白袍勇士在和尔朱荣百万大军激战三天之后终于失败,全军覆没。

陈庆之化装逃回南梁。

  不必再说什么了,战神!

我为你的事业和名声而哭泣!

  8.王琳   王琳是梁元帝萧绎的手下王僧辨的手下,在侯景之乱中他一人召集了一只山贼部队参战,立下大功,从此跻身政治舞台。

  侯景派他的哥哥来劝降他,他不为所动;

他的上司王僧辨和萧绎猜忌他,将他投入监狱,杀了他的副将,他也不为所动;

但老部下陆纳叛变,攻占豫章,政府无力围剿时,他身披镣铐,孤身劝降,陆纳立刻投降。

  但梁朝很快崩溃,萧绎被北齐部队杀害,陈霸先杀掉王僧辨自立。

王琳拒绝陈霸先的招降,靠着自己强大的人格魅力,孤身组织军队攻打陈国。

以后身风雨飘,为祖国故主复仇之心却不变。

  最后他终于战败,被陈军抓获,抓他的人有意将他放走,几万人为他提供资助;

陈军大将吴明彻见到他的影响力仍然这样巨大,怕他继续造反作乱,派人追上去将他杀害。

  王琳去世之后,当时天下男女老少,无不痛哭流涕。

  可是现在史上的芸芸众生,又有谁还记得他的名字?

  9.马植   马植的祖先是汉民族燕云十六州的居民。

燕云十六州自公元937年被石敬塘割让给辽国,已经将近两百年过去了,马植却仍然无比的热爱当初抛弃他的祖国。

  趁着宋朝使节童贯访问辽国的机会,马植秘密晋见童贯,提出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震撼力,绝不亚于三分下的隆中对。

  这个计划就是:培植饱受契丹贵族欺压的女真部落。

  马植带领着部下,不断秘密访问女真部落,想尽办法挑起女真与契丹间的矛盾。

终于,完颜阿骨打起兵灭掉辽国。

  但远交近攻的策略,要有强大的力量作后盾。

马植远离故国,没有想到故国的军事力量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燕京之战,溃散的辽兵仍然将宋军打得溃不成军。

女真部队因此继续南侵,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虽然拯救祖国的计划反而加速了祖国的灭亡,但马植的爱国热情和雄才大略,仍然应该在历史上留下大名,可惜……   10.大策零   大策零是准噶尔人。

  提到准噶尔大家一般会想到噶尔丹王子,1697年,葛尔丹自杀,策妄阿卜拉坦继位。

策妄阿卜拉坦是西藏军事领导人拉藏的姐夫,也是亲家,他的女儿嫁给了拉藏的儿子丹衷。

  拉藏为了讨好清朝,将**六世送往北京,引起了策妄阿卜拉坦的不快(准噶尔和清朝的关系地球人都知道),再加上他对西藏领土的垂涎,所以1716年,他终于秘密出兵去攻打他的亲家。

  废话说得太多了,接下来大策零出场。

策妄阿卜拉坦派大将大策零攻打西藏,大策零率领八千子弟兵十月出发,白天潜伏,晚上行军,一路经过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青藏高原等世界上最难走的高山(直线距离两千公里,现在的大学登山队应该汗颜),第二年七月神兵天降于拉萨,杀死拉藏。

  这一次行军是世界战争史上最艰难的行军,也是最成功的。

当大策零到达拉萨的时候,拉萨人民还以为是送丹衷省亲的部队,大策零也就这样承认,拉藏遂在毫无准备的状态下被杀。

  相比之下,韩信突出陈仓故道的行军、苏沃洛夫突出高加索山脉的行军和织田信长突出桶狭间的行军可谓是象度假一样悠闲…… -------------------- 制作工具:读书巴士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6212313.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