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道中兴的清代书法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书道中兴的清代书法 (更新时间:2004-2-6 19:29:00 本章字数: 575) 清代历二百六十余载,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书道中兴的一代。

清代初年,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政治,发展经济文化的措施,故书法得以弘扬。

明末遗民有些出仕从清,有些遁迹山林创造出各有特色的书法作品。

顺治喜临黄庭,遗教二经;

康熙推崇董其昌书,书风一时尽崇董书,这一时期,惟傅山和王铎能独标风格,另辟蹊径;

乾隆时,尤重赵孟俯行楷书,空前宏伟的集帖《三希堂法帖》刻成,内府收藏的大量书迹珍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中,帖学至乾隆时期达到极盛,出现一批取法帖学的大家。

至清中期,古代的吉书、贞石、碑版大量出土,兴起了金石学。

嘉庆、道光时期,帖学已入穷途,当时的集大成者有刘墉, 邓石如开创了碑学之宗,阮元和包世臣总结了书坛创作的经验和溃巾论。

咸丰后至清末,碑学尤为昌盛。

前后有康有为、伊秉绶、吴熙载、何绍基、杨沂孙、张裕钊、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师成功地完成了变革创新,至此碑学书派迅速发展,影响所及直至当代。

纵观清代260余年,书法由继承、变革到创新,挽回了宋代以后江河日下的颓势,其成就可与汉唐并驾,各种字体都有一批造诣卓著的大家,可以说是书法的中兴时期。

代表人物 傅 山  石 涛  朱 耷  郑 燮 金 农  邓石如  伊秉绶  陈鸿寿 何绍基  吴熙载  赵之谦  吴昌硕 李瑞清  康有为  刘 墉  王文治 王 铎 本书正在连载中,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请勿转载,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

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全文尾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6470536.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