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岗石窟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云岗石窟 (更新时间:2004-2-17 12:49:00 本章字数: 898) 云岗石窟在山西大同市西16公里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共有大小石窟53个,佛雕51000尊。
云岁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
在我国三大石窟中,它以石雕造像气魄宏伟,内容丰富著称。
整个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贴在云冈半腰,东部的石窟多以造塔为主,故又称塔洞;
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
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
东部、西部窟群属于晚期作品。
在众多的洞窟中以县曜五窟开凿最早,气魄最为雄伟。
第五、第六窟和五华洞内容丰富多采,富丽瑰奇,是云岗艺术的精华。
第五窟中央的本尊坐佛,为众佛之最, 高 17 米,横宽15.8米。
脚长4.65米。
第六窟规模宏伟,洞高20米,中央一个大塔柱上,雕有大小石佛3000余尊,东西两壁刻有著名的“佛传图”。
形象地描绘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到厉佛的故事。
整座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主题突出。
石窟雕刻的各种宗教人物形象神态各异。
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有吸收了键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建出云岗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雕刻、建筑、音乐及宗教都是极为珍贵的宝贵资料。
云岗石窟的内壁、外壁、佛光、藻井等都刻有成群的“飞天”,非常生动活泼,展示了佛教徒所幻想的极乐世界。
这里的佛像,都采用拟人的高超手法,富于人的天性和表情,具有无限的活力,不愧为中华文明的古老珍宝。
云岗石窟,始建于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的时代,由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
大多数石窟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前。
历时50年的开凿,参加人数多达4万余人。
当时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的佛教徒,也参加了这一举世闻名的伟大艺术创作。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录了当年云岗石窟的壮景:“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
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所眺”。
本书正在连载中,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请勿转载,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
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全文尾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6527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