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白马寺 (更新时间:2004-1-31 14:58:00 本章字数: 952) 在洛阳市东12公里,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最早的一座佛寺,被尊誉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
传东汉明帝刘庄夜梦金神,以傅毅之对, 遣蔡(忄+音)、秦景等十几人赴西域求佛法, 在大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天竺(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 得见佛经佛像。
永平十年,汉使梵僧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返洛,翌年建寺,遂以白马为名。
唐代时规模宏伟,香火隆盛。
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曾予以重修, 大体上奠定今白马寺的规模和布局。
现有面积约4万平方米。
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和毗卢阁等;
殿内造像以大雄殿内所存之元代夹(纟+宁) 干漆造像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最珍贵。
此外还有元、明、清各代的泥塑像, 唐、宋、元、明各代的经幢碑刻以及齐云塔、天竺高僧墓、焚经台等古迹。
白马寺北依邙山,南望洛河,绿树红墙,梵殿宝塔,显得庄严肃穆,是中外禅俗各界瞻仰游览的胜地。
寺内原出土之弥勒菩萨玉石像,高2.16米已被盗往美国。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齐 云 塔 本称释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马寺塔。
在洛阳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
据白马寺现存碑刻和某些佛籍载,东汉永平已已(公元69年),汉明帝敕建佛塔,“芨若岳峙,号曰齐云”。
今存之砖塔,实重建于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
塔为四方形密檐式,十三层,通高约25米。
第一层塔檐之下饰砌以仿木构式斗拱,顶覆宝瓶式塔刹,外轮廊略作抛物线形,玲珑挺拨,古雅秀丽。
齐云塔是洛阳一带地面现存最早的古建筑,也是中原地我为数不多的金代建筑遗存之一。
白马寺祖庭记碑 在白马寺山门内东侧,有碑亭。
高3.50米,宽1.15米。
立于至顺四年(公元1333年)。
碑额为篆书,碑文楷书。
文中记述了白马寺的创建和历史沿革。
撰文者沙门文才,为我国元代著名华严大师, 曾被元世祖忽必烈敕命为白马寺住持,号“释源宗主”。
碑文字体潇洒工丽,丰神秀骨,堪称书法艺术优秀之作。
清代毕沅定为元代大书法家赵孟(兆+页)所书。
据考实非赵氏亲笔,而当出自另一位摩写“赵体”成就甚高的书法家。
本书正在连载中,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请勿转载,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
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全文尾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6635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