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师泉与悬泉置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贰师泉与悬泉置 (更新时间:2004-9-25 1:27:00 本章字数: 1722) 出敦煌迎着朝霞东行,越过农田绿树,满目是荒凉的戈壁。

当驱车来到距市区64公里处的三危山脉下,就会看到一股清爽的泉水从谷中涓涓而流。

这股泉水俗称吊吊水,因水出自悬崖峭壁,故名悬泉。

又因贰师将军李广利在此用剑刺来成流,故又名贰师泉。

据史籍记载,汉武帝酷爱宝马,为获大宛贰师城的汗血马,便封李广利为贰师将军西征大宛。

李广利出征获胜,得汗血马30O0匹班师回京,途经敦煌行至此山时,人马疲劳不堪,加上天气炎热,没有水喝,纷纷倒在戈壁滩上喘气。

周围数十里寸草不生,派去找水的士兵都空手而归,李广利心急如焚,决定亲自去找水。

李广利来到南面山中一看,山是秃山,谷是干谷,进山谷不远,迎面悬崖挡住去路,悬崖上不知何时何人写下了三个大字——“滴水石”。

李广利不由怒火冲天,拍打着山石说:“滴水石,不见水,戏弄行人,徒有其名,毁我三军,留它何用?

”说罢举剑上前,对滴水石奋力一劈,只见青石抖动,火花四迸;

第二剑劈下去,黄风四起,天昏地暗;

第三封刺进去,山裂地吼,岩石开口,一股清粼粼的泉水从青石缝中汩汩地涌了出来。

三军人马顿时欢腾雀跃,争相痛饮。

吃饱喝足,踏上归途。

由于泉有灵,人多水深,人少水浅,总能满足。

人们为了纪念“刺石成泉”的贰师将军,泉名为“贰师泉”。

在泉旁建了一座庙,名“贰师庙”,供奉李广利神像。

并在此设置了驿站,供过往军队、商贾、行人歇息。

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败,常年叮咚的驼铃声消失了,无情的岁月使贰师庙和驿站坍塌了,终成废墟,砾石覆盖在上面,变成了荒凉戈壁。

就连贰师泉的名字也被人们遗忘了,称此水为悬泉。

但是,清泉水流依旧,从未涸竭,传说故事也一直在民间流传。

悬泉置被称为90年代考古界的重大新发现。

置,相当于后世的驿站。

考古发掘证明,在李广利伐大宛获汗血马的同年(公元前101年),西汉王朝在悬泉设立了专事传递公文、邮件并接待过往官差、使节、军队的重要机构——悬泉置。

这座汉代遗址于1987年发现,从1990年开始,甘肃省文管部门组织文物考古专家对其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发掘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轰动了学术界。

悬泉置遗址的发掘,有那些重大收获呢?

人所共知,东汉蔡伦造纸说已为历史定论。

悬泉置出土的20多张写有汉文墨迹的麻质纸,已考定为汉纸。

这一发现把我国纸张发明的时间上推了近一个世纪,推倒蔡伦造纸说的定论。

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发现的最早纸张。

悬泉置出土的汉简,数量惊人,共计15000多枚。

其内容非常丰富,有诏书、司法律令、官府文书、驿置簿籍、文化科技及其它杂事诸类。

内涵已从“流沙坠简”中单纯的边防屯戍扩展至边郡行政事务、邮驿业务和与西域的交往、商贸活动诸方面。

在一个地方能出土如此层次准确、单位清楚、时间长久、辞号连续极完整的简牍,在国内尚属首次。

悬泉置出土的其他遗物也极其珍贵,种类繁多,有各种农具,打猎用具,货币兵器,陶器服饰,谷物粮食,石砚毛笔等。

这些遗物虽历经千载,保存得却完整如新。

如帛书家信完整可读,漆筷与现在所用的一模一样,漆耳杯色彩艳丽,几双帮底开全的皮鞋将国内制作和穿用皮鞋的历史上溯了几千年。

在残墙断壁上发现的皇帝诏书和医药方的墨书题,被称为当今考古界的惊人发现。

以上众多遗物为研究西北历史上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了崭新、丰富、确凿的原始资料。

悬泉置遗址面积为2400多平方米。

清理出存有断壁坞墙的居住、办公房屋3组13间,马厩16间及其他建筑。

这些建筑遗址对探索汉代驿站的建筑形式、布局和结构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这是我国西北地区汉代驿站遗址的首次发现和发掘。

来到贰师泉,掬水畅饮,顿觉心旷神信。

站在悬泉置遗址上,仿佛看到当年牵着骆驼的商队,骑着战马的将士,赶着毛驴的行人风尘仆仆而来,在此地休息,消除疲劳后,又匆匆忙忙地赶路。

这片废墟,曾验证过丝绸之路的繁荣昌盛,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人生的艰难曲折。

谁能想象到,李广利“刺石成泉”的传说,竟然把荒废干年的悬泉遗址奉献给当今世人。

贰师泉与悬泉置,相依为命,同在一地。

本书正在连载中,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请勿转载,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

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全文尾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6659966.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