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圆社与《蹴鞠图谱》

宋代的圆社与《蹴鞠图谱》   施耐庵的《水浒全传》中,写了一个由踢球发迹当了太尉的高俅。

小说虽然在人物事迹和性格上作了夸张,但基本上是宋代的事实。

北宋时确有个圆社高俅,也确是因为陪侍宋徽宗踢球而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的大官,这事记在王明清的《挥麈后录》中。

  高俅因踢球而发迹,告诉了我们这样两件事:一是宋代的皇帝和官僚贵族是喜爱踢球的,有些人本身爱踢球,有些人爱看踢球。

上海博物馆藏一幅元钱选绘的《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宋代礼仪中规定,朝廷有大的喜庆宴会,都要有足球表演。

在喝了第六怀酒之后,足球艺人便上场表演踢球。

二是宋代社会上有了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

据记载,北宋汴梁城和南宋临安城,在皇宫宴会上表演踢球的名手,就有苏述、孟宣、张俊、李正等;

在市井瓦子里的踢球艺人,有黄如意、范老儿、小孙、张明、蔡润等。

此外,宋代社会还有一部分人以踢球帮闲混饭吃的。

刘邢在《中山诗话》中写了一个类似高俅式的人物柳三复。

柳三复是个秀才,踢得一脚好气球。

他的官运不亨通,几年选不上官。

他知道宰相丁谓喜欢踢球,便想走这条门路获得一宫半职,但又拿不出钱财贿赂丁谓的门房求得接见。

于是,他天天守候在丁谓家球场的墙外。

一天,丁谓踢的球飞出了墙外,柳三复拾了球,喜滋滋地抱了送还丁谓,管门的人只好让他进去。

他见了丁谓之后,把手中的球抛在空中,一面跪拜,一面用肩、背、头顶球,球一直未坠落在地。

丁谓看了这种表演,不由得哈哈大笑。

柳三复也就在哈哈大笑中获得了一个小小的官职。

  高俅和柳三复都是踢球艺人中的幸运儿,靠皇帝和官僚的赏识,得了官职。

而广大的踢球艺人却是在社会压榨和饥寒中挣扎。

封建社会的士大夫阶级,对踢球艺人是看不起的,称他们为”贱人”、“寒贱之子”。

虽然在喜庆宴会上、踢球艺人的表演给官僚贵族们带来欣赏技艺的欢乐,但官僚贵族并不以此为满足,还要对踢球艺人制订苛刻的罚则。

罚则规定:凡是输球队的队长,要在脸上抹上白粉,并挨麻鞭子抽打。

两队比赛,总是一输一赢,输者在表演了球技之后,还要受一番羞辱,这真是非人的生活。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宋代的踢球艺人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

这是我国最早的单项运动协会。

圆社的人数可能不少,许多历史文献上都有“天下称圆社”的记载。

由此看来,圆社是全国性的踢球组织。

  宋代由于对足球运动的重视,足球运动相当普及,有关一些著述,如《蹴鞠图谱》、《蹴鞠谱》和《事林广记·戊集》就是宋人撰写的。

《蹴鞠图谱》的作者是汪云程,《事林广记》的作者是陈元靓。

这三部书中都用许多专业术语,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我们古代足球在清朝中叶断绝之后,这些专业木语已有许多难以辨识。

但是从中我们仍然可以了解到,在宋代,足球是最受普遍欢迎的娱乐活动。

“风流无过圆社”,”青春公子喜,自发土夫怜,万种风流亭,圆社总为先。

”《蹴鞠谱》中的这些记载就是证明。

踢球之所以成为老少欢迎的娱乐,是因为这种娱乐既使人”精神爽”、“消长日”、“度永年”;

又可起到强健身体、预防疾病的作用,即”健体安身可美”,”肥风瘦痨都罢”。

“得此消闲永日,运动肢节,善使血脉调和,有轻身健体之功。

”此外,还可以“善诱王孙礼义加”,即培养人的道德情操。

在七百年前,人们对于足球运动的娱乐、健身和培养思想情操的作用,已有如此充分的认识,这对于足球运动的开展当然会起极大的腿进作用。

  宋代的足球和唐代的踢法一样,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自打,但书上讲的大多都是白打踢法。

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共有几百个之多。

《水浒全传》上写高俅陪宋徽宗踢球,“使了个鸳鸯拐”。

驾鸯拐就是个花样动作,是用左右外脚踝踢球。

描写高俅给宋徽宗表演踢球时,“那气球似膘胶一样粘在身上”。

这就是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不同的一套一套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

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由射门比准已向灵巧和控制球技术方面发展。

  宋代制球工艺比唐代又有提高,球壳从八片尖皮发展为“十二片香皮砌成”。

原料是“熟硝黄革,实料轻裁”。

工艺是“密砌缝成,不露线角”。

做成的球重量要“正重十二两”。

足球规格要“碎凑十分圆”。

这样做成的球当然质量是很高了。

当时手工业作坊制作的球,已有四十个不同的品种,每个品种各有自己的优缺点。

制球工艺的改进,促进了踢球技术的发展;

而制球手工业的发展又反映了社会需要量的增加。

  关于我国古代的足球,除了有许多史籍的文字记载外,在一些文物图象上也有反映。

如登封县少室石阙上有踢球图,金代陶枕上有”女子踢球图”(图版3),元刻《亭林广记》上有蹴鞠图(图二),元代“足球纹铜镜”(图版4),元钱选画《宋太祖蹴鞠图》(图版5)等。

这些文物图象,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古代足球活动开展的面貌。

特别是”足球纹铜镜”图象,在研究元代足球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足球纹铜镜”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这是一件以体育活动为花纹的罕见珍品。

铜镜背面浮雕的图象,是一对青年男女对面踢球,女子高譬笄发,作赐球状。

男子戴幞头,着长服,半蹲膝,身稍前倾,作认真接球姿势,小球介千起落之间,球身隐约可见爪棱状痕迹,其形态十分逼真。

本书正在连载中,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请勿转载,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

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全文尾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6911210.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