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马不及的短跑家

驰马不及的短跑家   秦汉以后,步兵虽仍是军队作战的主要兵种,但没有大兵团的步兵战斗,而是步骑的混合兵种作战。

长途追击由骑兵担任,步兵主要是短距离的突击,所以在跑的训练上就偏重于短跑训练了。

唐代的兵书《太白阴经》上说:”探报计期,使疾足之士。

”侦察敌情,传递情报,要求迅速;

就要使用跑得快的人。

《宋史·兵志》上规定,召募新兵时要“先度人材,次阅走跃”,跑和跳都是召募新兵的必要条件。

明代的抗倭名将威继光,在他练兵经验的《纪效新书》中说:“平时各兵须学趋跑,一气跑得一里,不气喘才好。

”这说明各个朝代的练兵都注意了短跑的训练。

  为了提高短跑能力,我国古代通过训练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创造了负重训练的方法。

《宋史·岳飞传》中说,岳飞非常重视军队的跑跳能力训练,“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销习之。

”注坡就是上下坡跑,跳壕就是跳远。

为了锻炼腿部力量,平时训练时,穿上双重铠甲,增加身上重量,练习跑坡和跳壕,到了上阵打仗时丢掉一层铠甲,就能跑得快,跳得远。

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也提到,“古人囊砂,渐渐加之,临敌去砂,自然轻便,是练足之力。

”囊砂就是在腿上绑砂袋,这是训练腿部力量的一种好方法,直到现在尚为许多田径教练所采用,由创造负重训练法可以知道,我国古代重视短跑训练,并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训练经验。

  由于短跑是军中作战的重要技能,所以我国古代史籍中对有能力的战将,常常加上”走及奔马”、“马驰不及”等评语。

据《北史·杨大眼传》记载,北魏孝文帝要南攻,命兵部尚书李冲“典选征官”。

杨大眼前去应征。

测试武艺之后,他没有被录用。

杨大眼又请求测试短跑,用三丈长绳系在头上,跑起来之后,”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这种惊人的短跑能力,使李冲甚为赞叹:”千载以来,未有逸材若此者。

”杨大眼被录用后当了先锋官。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军事训练中极为重视短跑,确实出现了有不少杰出的短跑能手。

本书正在连载中,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请勿转载,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

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全文尾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6994958.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