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
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仲景是他的字,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东汉桓帝和平元年(公元150年),死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尤爱钻研医学,拜同郡名医张伯祖为师。
曾做过长沙太守,他睿智而贤德,十分体恤百姓疾苦。
眼见患病的人日益增多,他便在繁忙的公事中抽出时间,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都坐在大堂上给百姓治病,分文不取,这也就是“坐堂”一词的由来。
但他能救的人毕竟是少数,为了解决当时的医者对病证认识不清、误治错治的状况,便动手著述了《伤寒杂病论》一书,以纠正世医在治疗上的偏颇之处,毫不留私,倾囊相告,只为拯救更多的生灵。
张仲景是中医界的一位奇才,《伤寒杂病论》是一部奇书,它确立了中医学重要的理论支柱之一——辨证论治的思想。
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实属“点睛之笔”。
张仲景精通传染病和内科杂病。
创立六经论伤寒,脏腑论杂病,奠定了辩证论治的基础。
汉以前的医学界,有“医经家”和“经方家”之分,二者各有所长,张仲景取两家之长,融为一体,运用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的治疗方法及各个方剂和具体药物的选择使用,对外感热病的产生、发展和辩症论治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辩证纲领和具体的治疗措施。
将复杂的病因概括为三大类,并阐述了三类不同的病因与杂病发生的关系,发展了病因病机学说。
张仲景临证处方,法度严谨,在其《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对方剂的配伍、用量、用水,煎法和服法上,都规定了一定的要求。
在《伤寒论》中载方113首,用药品种87种,《金匮要略》中载方262首,所用药物达116种。
张仲景的经方经过长期临床实践验证,疗效显著,直到今日,不仅国内医家仍在广泛应用,日本也有不少医家在临床上采用伤寒原方治病,其中有些方剂还照原方制成了成药。
张仲景一生的著述十分丰富。
除《伤寒杂病论》外,据史书记载,他还著有《黄素药方》二十五卷、《辩伤寒》十卷、《疗伤寒身验方》一卷、《评病要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等。
此外,他的两个学生卫汛和杜度继承他的事业,也写了不少书。
可惜这些书都已亡佚了。
张仲景是我国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
医学成就是巨大的。
但是,由于时代和科学水平的限制,他的唯物主义思想是不彻底的,还没有能够完全摆脱阴阳五行说的影响,在他的书中还夹杂有少数封建迷信的内容,同时在论病用药方面,也存在某些不符合科学实际的地方。
本书正在连载中,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请勿转载,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
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全文尾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7064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