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贞德
圣女贞德(法:jeanne darc或jeanne la pucelle,英:joan of arc,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被称为「奥尔良的少女」,是法国的民族英雄、军事家,天主教会的圣女。
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时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为法国胜利做出贡献。
后为勃艮第公国所俘,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她火刑。
启示和使命 根据宗教裁判的答辩,贞德在1425年她十六岁时的一日,在村后的大树下遇见天使圣米迦勒、圣玛嘉烈和圣凯瑟琳,听到“声音”,而得到“神的启示”。
要求她带兵收复当时由英格兰人占领的法国,并带领王储至兰斯进行加冕典礼。
贞德遵从“声音”在1428年5 月她请求她的亲戚杜兰德·拉苏瓦(durand lassois)带她前往附近的沃库勒尔访问当地的驻防部队指挥官博垂科特(robert de baudricourt)并说明来意,希望能带她前往王储的所在地—希农。
博垂科特只是嘲笑了她一番,让她离开。
贞德在第二年的一月再次前来,随同的还有两个支持她的士兵(jean de metz和bertrand de poulegny)在他们的支持下她获得第二次接见,在谈话中她并说出了一些神奇的战情预报,预言奥尔良附近的法军将会战败(也就是鲱鱼战役〈battle of the herrings〉)。
在前线传来的消息证实了贞德的预言后,博垂科特终于同意护送她前往希农。
听了消息的查理七世接见了贞德。
在接待王宫里贞德并没有同身穿太子服饰的人行礼,而是找到了混没于亲信中的查理七世,说出了查理同幕僚们的秘谈。
但这段资料由于宗教裁判的删除,内容的真假也无法证实。
会面后她给了查理极为深刻的印象,查理接着指示在普瓦捷对贞德进行背景的调查和神学上的检验以证实她的道德。
在这个时候,查理的岳母约兰德(yolande of aragon)筹措了资金以发起一场解救奥尔良的远征。
贞德请求参与这次远征,并穿上了骑士的装备,由于她没有自己的资金,她的盔甲、马匹、剑、旗帜与随从花费都是他人捐赠的。
历史学家stephen w. richey对于贞德为何能受到任用提出了这样的解释: “在战场一年接着一年的可耻失败,法国政(蟹)府在军队和人民的领导地位上已经士气低落而名声败坏。
当查理王储同意由贞德来领导他的军队并准备战争时,他一定是已经试过几乎所有正规、理性的策略选择而却皆告失败。
只有一个已经到达了存亡最后关头、却全然无计可施的政权,才会在绝望下去相信一个自称受到上帝指示的农村文盲女孩,让她指挥国家的军队。
” 1429年4月,贞德从奥尔良出发同与英格兰军作战。
贞德的军队在1429年4月29日到达战场,但当时的法军指挥官迪努瓦公爵(jean de dunois)和其他将领自行拟定了作战计划,在没有告知贞德的情况下展开作战。
贞德察觉后对此大发雷霆,无视于其他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计划先补给奥尔良的判断,贞德主张直接攻击英格兰,她投入了每一场小规模战斗中,身处战斗的最前线,并随身带着她那明显的旗帜。
贞德非常轻视法军将领们一向谨慎行动的战略,在战场上她采用正面的猛烈攻势来进攻那些英军堡垒。
在攻陷了几个堡垒后,英军开始放弃其他木制的防御建筑,并集中剩余的兵力,以防守一座控制了奥尔良联外桥梁的石制堡垒——土列尔堡垒(les tourelles)。
在5月7日,法军开始进攻土列尔,贞德在交战中被一支箭射中肩膀而被士兵们抬离前线,但她很快把箭拔了出来,负伤重返战场以领导最终的攻势。
但她事后还是不安的哭了出来,才让人们感觉到她还是个小女孩,一个普通的农家少女,为了使命而战斗!
一个为了民族的少女!
在奥尔良的迅速胜利,使法军开始计划进一步的攻势。
英国人预期法军的下一个目标会是巴黎或诺曼底;
迪努瓦公爵后来证实这的确是原本计划的目标,但贞德坚持应该朝兰斯进攻。
在一系列突如其来的胜利后,贞德说服查理授与她和阿朗松公爵(john ii of alençon)全权指挥军队,并获得允许进攻罗尔河附近的桥梁,以作为稍后进攻兰斯的序幕。
这是一个相当大胆的提议,因为兰斯的距离是巴黎的两倍,而且已经深入敌军领土。
法军在6月12日攻下了雅尔若,6月15日攻下卢瓦尔河畔默恩,接着在6月17日攻下博让西,阿朗松公爵完全支持贞德所做的决定。
其他的将领,包括迪努瓦公爵,也对贞德在奥尔良的胜利印象深刻,而都转为贞德的忠诚支持者。
贞德还在札若的战斗中,警告阿朗松闪避来袭的火炮而救了他一命。
在同一场战役中,她也在攀爬攻城梯时遭到石头击中头盔,但她仍继续战斗。
在6月18日,预料中的英国援军到达,英军指挥官为约翰·法斯托夫(john fastolf),这场帕提战役(patay)可以看作是阿金库尔战役的逆转:法军先锋部队在英军长弓兵的阵势准备完成前便发动突袭,在接下来的战斗里歼灭或俘虏了大批的英军,并俘虏了英军指挥官,与一小批士兵逃出的法斯托夫则成为英国可耻战败的替罪羔羊。
法军在战役中只承受了极小的伤亡。
法军于6月29日开始从罗亚尔河畔默恩进攻兰斯,并于7月3日在与勃艮第城市欧塞尔的谈判中使奥塞尔保持中立,法军于是得以通过,其他途中路经的城镇也都毫无抵抗的重归法国一方。
而之前签定了《特鲁瓦条约》的特鲁瓦,也在四天的围城后不流一滴血的投降了。
军队到达特鲁瓦后面临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传说此时贞德结识了一位名为“兄弟理查”(brother richard)的修道士,兄弟理查长期以来在特鲁瓦宣扬世界末日将近的警告,而使当地的农民改种植豆类—能够早熟的作物,军队到达时豆实刚好成熟,于是便解决了粮食问题。
这个传说被历史学家路希•史密斯(edward lucie-smith)所引用,他以此主张贞德扮演的其实是神圣化的角色、而不是实际的一些能力。
贞德认为人没有杀死人的理由,她注重她的军旗、而不是她的剑。
最近学者在审判证词的解读上则较常指出,跟随她的军官们将她视为一个足智多谋的战术家和成功的战略家。
“她持续领导着军队进行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胜利,扭转了整场战争的局面。
”1429年7月英格兰的包围土崩瓦解,法军在她的领导下创造非凡的胜利。
兰斯城在7月16日打开了大门,1429年7月17日查理七世在兰斯的大教堂举行加冕式,成为了正式的法国国王。
加冕式时查理七世的顾问官们,已经开始外交政策的考虑,虽然贞德和阿朗松极力主张进攻巴黎。
勃艮第的菲利普公爵于是利用谈判来作为缓兵计的策略手段,在谈判的同时暗中增援巴黎的防御。
法军继续往巴黎前进,途中获得更多城镇和平的投降。
由英国贝德福公爵率领的英军与法军在8月15日相遇,双方打成平手。
法军接着在9月8日进攻巴黎,尽管贞德在战斗中被石弩击伤腿部,她仍然继续指挥军队直到当天的战斗结束。
隔天早上,她便接到王室的命令下令法军撤退。
许多历史学家将这次撤退归咎于法国大臣拉特雷穆瓦耶公爵(georges de la trémoille)所犯下的政治大错。
贞德于1430年在贡比涅一次小冲突中为勃艮第公国所俘,不久为英国17岁时便成为了闻名法国的女英雄,但在3年后的20岁便遭处死。
20年后英国人被彻底逐出法国时,贞德年老的母亲说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审判贞德的案子,最终于1456年为她平反。
之后并于1920年5月16日由教宗本笃十五世封圣。
遭俘及审判 贞德在卢瓦尔-沙里特(la-charité-sur-loire)度过了没有战斗发生的11月和12月,接着在隔年3月前往lagny-sur-marne,并在5月13日前往贡比涅以抵挡英国和勃艮第人的攻势。
在1430年5月23日的一场小规模战斗中,贞德被俘虏了。
当她下令军队撤退回贡比涅城时,她处在军队的最后方以确保所有人都退回了城里,但就在这时贡比涅城因为害怕英军跟着闯入,没等到所有部队撤回便将城门关下,贞德与剩余的后卫部队便遭到了勃艮第人俘虏。
当时有关俘虏的惯例是,只要俘虏的家人能付出赎金便能将他赎回,但这次勃艮第人不想这样做。
许多历史学家指责查理七世没有努力进行援救。
她试图逃跑了好几次,有一次甚至从70英尺的高塔跳了下来,摔在干燥了的护城河的柔软泥地上而没有受重伤。
在一番谈判后,菲利普公爵将贞德交给英国。
在法国北部博韦的一名主教皮埃尔·科雄(pierre cauchon ),在这些谈判和稍后的审判中担任关键的角色,他是英国的强硬支持者,并认为自己有责任确保贞德会遭受惩罚。
指控贞德为异端邪说的审判是出自政治上的目的。
贝德福公爵宣称法国国王的宝座应该属于他的侄儿——英国国王亨利六世,而她则破坏了这一切。
审判的程序于1431年1月9日在卢昂展开,由英国占领政(蟹)府主导,审判的程序在许多方面都显得杂乱无章。
总结一些主要的问题,担任法官的科雄主教的审判权只是法律上的假设(legal fiction),他是因为亲英国的立场而获得了这个职位。
英国政(蟹)府资助整场审判的花费。
神职的公证人员nicolas bailly,也只是被任命以收集对贞德不利的证词,却没有提出半点反面的证据。
也因此整审判的纪录证明了贞德有着卓越的才智。
纪录中最著名的一段质问是:“你是否觉得自己受到上帝的恩典?
”而贞德回答:“如果没有的话,希望上帝能赐与我;
如果我已得到,希望上帝仍给予我。
” 这个问题是一个学术上的陷阱。
当时教会的教条是没有人可以肯定他自己受到上帝的恩典,如果她做出肯定答覆,那她就证明了自己是异端邪说。
而如果她的答复是否定的,那她就承认了自己是有罪的。
公证人 boisguillaume后来证实了当时法庭在听到了贞德的回复后,“那些质问她的人全都目瞪口呆”,并且只得暂停了那天的审问。
这一段质问后来非常知名,在现代成为了许多领域的题材。
几个法庭的人员后来证实很大一部分的手抄纪录都被更改了(更改为对贞德不利)。
许多神职人员都是被强迫参加的,包括审问官jean lemaitre,其他一些人甚至遭到来自英国人的死亡威胁。
依据审讯的规定,贞德应该被监禁在由修女所看守的教会监狱,但英国人却将贞德监禁在一般由士兵看守的监狱中。
科雄主教也拒绝了贞德希望教宗出面的要求,因为这很显然会让他的审判停止。
最后法庭总结了贞德的12项罪行指控,但这些指控都和在审判中的纪录相互矛盾。
在各种方式逼迫之下,不识字的贞德没有意识到死刑的逼近,签下了一份她完全看不懂的公开弃绝书( 等于直接认罪),但法庭在官方留下的纪录上却是另一份不同的文件。
贞德被绑在火刑柱,她手握着十字架祈祷。
当贞德签下弃绝书时,弃绝书上也声明同意穿着女性的服装,贞德自从离开家乡后直到她被俘虏并误签弃绝书之前都穿着男装。
女性穿着男装在那个时代是会引起宗教上的指责的,英国人主导的审判也以此将贞德定罪,理由是《圣经》上有关穿着的规定。
但在重新审判中推翻了这一项指责,因为这忽略了圣经教义上的例外情况。
在教义上来讲,女人可以在必要时伪装她自己以穿越敌方的领土、让她在战斗中可以穿着盔甲,并称这样做可以让她在露宿野外时避免性骚扰。
在重新审判上作证的牧师证实她在监狱里穿着男装以避免遭骚扰和强奸,为了保持贞洁而穿着男装也是一个很正当的理由:这样穿着可以缓慢侵犯者的速度。
当初经查理王储指示而在普瓦捷对贞德进行的调查也指出,她穿着男装是因为她的任务是男人所做的工作,也因此着男装更为合适。
.她在整个军事生涯和后来被俘时都保持着短发,重新审判中的神学家以及法官brehal也都替她的发型辩护。
就如francoise meltzer所说的:“对于圣女贞德的描述,显示出人类每个时代以来在性别上的成见和偏见,但这些记载却没有告诉我们圣女贞德的长相。
这些记载是可以被解读的,一种关于性别的记号:每个世代以来的文化对于具有勇敢特质的人物的想像,再加上性别角色上的模糊,使得她相当难以被后人描绘。
” 在教义上来讲,女人可以在必要时伪装她自己以穿越敌方的领土、让她在战斗中可以穿着盔甲,并称这样做可以让她在露宿野外时避免性骚扰。
在重新审判上作证的牧师证实她在监狱里穿着男装以避免遭骚扰和强奸,为了保持贞洁而穿着男装也是一个很正当的理由:这样穿着可以缓慢侵犯者的速度。
当初经查理王储指示而在普瓦捷对贞德进行的调查也指出,她穿着男装是因为她的任务是男人所做的工作,也因此着男装更为合适。
.她在整个军事生涯和后来被俘时都保持着短发,重新审判中的神学家以及法官也都替她的发型辩护。
死刑于1431年5月30日在卢昂进行,目击者描述了死刑的那一幕。
贞德被绑在火刑柱上,她不断的祈祷着,并向旁边的牧师请求让她握著一个小十字架。
最后火被点燃,几分钟后,一切都结束了。
英国人将烧焦的木炭拨开,暴露出焦黑的尸体,以向人群证明她的确死了,接着又燃烧了尸体一次,以避免她的骨灰被人收集。
英国人将剩余的灰烬都扔进了塞纳河。
负责点火的刽子手geoffroy therage后来形容他当时:“……非常害怕烧死了一位圣女而会被打入地狱。
” 在战争结束后重新进行了一次审判。
在贞德年迈的母亲伊莎贝拉·达克和法国异端裁判所的首席法官jean brehal的请求下,卡利克斯特三世授权了这次重新审判。
审判开始于牧师guillaume bouille对案件重新的审讯,并在1452年由brehal主导下进行了调查,正式的裁决则在1455年11月进行。
遍及欧洲各地的许多神职人员参加了审判,审判的过程也遵照标准的法庭规定进行。
神学家组成的小组也分析了115名目击者的证词。
最后brehal在1456年6月提出结论,描述贞德为一个烈女,并指出当初主导审判的皮埃尔·科雄是为了自身的现世利益而错误的将贞德定罪。
法庭在1456年7月7日正式宣布了贞德的清白。
就义后影响 百年战争在贞德死后继续进行了22年,查理七世成功的保住了法国国王的正统性,而没有被英国所宣称的继承者亨利六世(于1431年12月时进行加冕)所敌过。
在英国能重新组织于1429年损失的军事将领和长弓兵部队前,英国也失去了和勃艮第的同盟,法国成功的在1435年的阿拉斯条约(arras)中使勃艮第向法国靠拢。
英国摄政的贝德福公爵在同一年去世,使年仅10岁的亨利六世成为最年轻的英国国王而却没有人辅政。
勃艮第立场的转变以及亨利六世无能的领导或许就是造成战争结束的主要原因。
kelly devries主张,贞德将火炮作为攻势用途和正面攻击的战术也影响了法军往后的战争。
圣女贞德在接下来四百年成为了半传说的角色。
有关她的记载主要来自编年史,英国主导的首次审判的5份原始手稿于19世纪时在旧档案库里被发现。
很快的历史学家也找出重新审判时的完整纪录,包含了115位目击者的证词,以及以拉丁文记载的首次审判的纪录。
许多当时的信件也被发现,其中3份有著贞德“jehanne”的签名,摇摆的字迹显示她还在学习写字。
这些第一手资料都是两次审判所留下的文件,成为相当不寻常的丰富资料来源,如同devries说的:“没有任何中世纪的人物,无论男女,像贞德一般能被广泛的研究。
” 贞德来自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而且只是个不识字的17岁农村女孩,但却在短短几年内成为了传奇人物。
在贞德前英法两国都以有千年之久的萨利克继承法(salic law)来正当化这场战争,这场战争原本只是君王之间的为了继承权产生的冲突。
贞德则为战争带来了不同的意义,如jean de metz所描述的:“我们(法国)的许多国王都来自英国血亲;
但我们就要成为英国人吗?
”而stephen richey则说:“她将一场原本枯燥乏味、普通人民深受其害但却不感兴趣的王朝间的冲突,变为一场热情激昂的保家卫国的圣战。
”richey也描述了她对后代的影响力: “在她死后5个世纪的人们,对她做了一切纪念:(她是)狂热的信徒、宗教神秘主义者、天真纯洁,却又可悲地成为一枚被当权者摆弄的棋子,同时又是现代民族主义的创始者和象征,被崇拜的女英雄和圣女。
她即使面临酷刑的威胁和火刑的死亡时,仍然坚持著她所听到的来自上帝的声音。
无论那个声音是真是假,她的事迹让所有听到她故事的人都会震撼不已。
” 在1452年战争结束后对她的死刑进行重新调查的同时,教会宣布由于她在奥尔良的光荣事迹,核准奥尔良为朝圣的地点之一,并对当地的罪犯颁布了一次特赦。
圣女贞德在16世纪被反对新教徒的天主教同盟作为他们的象征。
而在1849年至1878年担任奥尔良主教的félix dupanloup的努力下,于1909年对贞德进行了赐福礼。
她并于1920年5月16日被封为圣人,她的纪念节日被定在5月30日。
她成为了罗马天主教会里最受欢迎的圣人之一。
圣女贞德并不是女性主义者,她所扮演的角色为依据宗教传统的特殊人物,代表了无论来自何种社会阶层都能得到神的召唤。
她严格禁止法军招引妇女进入营地,有一次甚至还以剑背来敲打这些营妓以驱离她们。
不过,许多在贞德生命中非常重要的帮助都来自女人,查理七世的岳母阿拉贡在起初对贞德的调查中证实了贞德的处女之身,并资助发起了援救奥尔良的远征。
在贞德于贡比涅被俘后,卢森堡伯爵的姑母珍夫人(joan of luxembourg),也改善了贞德在监狱里的生活状况而且可能也延缓了她被移交给英国人的时间。
最后,英国摄政的贝德福公爵的夫人安妮(anne of burgundy),在审判前证实了贞德仍是处女之身。
也因此法庭无法指责贞德为女巫,并也为贞德的清白和圣徒品行提供了证据。
从克里斯蒂娜·德·皮桑(christine de pizan)到现在,圣女贞德成为女性眼中勇敢而积极的正面角色。
自从拿破仑开始圣女贞德在法国时常被作为政治的象征,自由派强调她出生于卑微平凡的家庭,早期的保守派则强调她对国王的支持。
后来的保守派则强调她的民族主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维希政(蟹)府与法国反抗势力都以贞德作为象征之一:维希政(蟹)府的宣传强调她对抗英国人的事迹,在海报上显现英军战机轰炸卢昂的情景,并辅以标题:“他们总是回来展现暴行。
”而反抗势力则强调她与外国占领势力的对抗,以及她的故乡洛林被纳粹所控制。
传统的天主教徒,尤其是在法国,也用贞德作为象征之一,在1988年反对教皇进行改革的法国枢机主教勒费弗尔·马塞(marcel lefebvre)被逐出教会,支持者则将他和圣女贞德被逐出教会相提并论。
三艘法国海军的军舰也前后以贞德为名,现役的是一艘直升机航空母舰。
近来引起相当争议的法国政党国家阵线(front national)也以贞德作为号召,在出版物上都有她的画像,而且还以燃烧的三色旗作为殉教的象征。
不过这个政党的反对者往往讽刺这种盗用贞德形象的做法。
每年的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也被定为纪念贞德的全国假日。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912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