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全庵桃花

作者: 谢枋得 朝代: 宋代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庆庵寺桃花

作者: 谢枋得 朝代: 宋代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当年的桃源人为了避秦之乱,找到这么一个男耕女织的佳地,但他们没有年历记载,只是看到桃花盛开,才知道是新的一年来到了。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倘若我住在桃花源里,就一定不让桃花瓣落入溪水之中,随水流出,为的是怕再有打渔人见到水中桃花,随水找到洞口进来啊!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庵:古时的庙的名称,和尚住居为庙,尼姑居处为庵;

亦有把文人的书斋称为庵的。

桃源:指晋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中的地方。

故事说,有打渔的人顺水中的桃花,找到源地。

由泂洞口入桃花源,另是一番世界。

桃红:桃花开放。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遣:让。

津:渡口。

这里进入桃花源的洞口。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当年的桃源人为了避秦之乱,找到这么一个男耕女织的佳地,但他们没有年历记载,只是看到桃花盛开,才知道是新的一年来到了。

庵:古时的庙的名称,和尚住居为庙,尼姑居处为庵;

亦有把文人的书斋称为庵的。

桃源:指晋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中的地方。

故事说,有打渔的人顺水中的桃花,找到源地。

由泂洞口入桃花源,另是一番世界。

桃红:桃花开放。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倘若我住在桃花源里,就一定不让桃花瓣落入溪水之中,随水流出,为的是怕再有打渔人见到水中桃花,随水找到洞口进来啊!

遣:让。

津:渡口。

这里进入桃花源的洞口。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处于南宋末年的谢枋得,对于当时的现实生活有着较为深刻的体会。

统治者花天酒地,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劳动人民却动荡之中,过着艰辛的日子。

诗人见到庆金庵的桃花盛开,并没有引起他观赏的兴起,而是从桃花源流水,联想到了桃花源这个理想中的地方。

诗人由此落笔,驰骋想象,写下了这首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绝句。

首句从桃花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源,并用一“寻”字写出是“避秦”的好地方。

他们长期生活在这里,欢度着幸福的年月,无忧无虑,连后来的汉及魏晋这些朝代都不知道,自然更会知道神州又经过盛唐、二宋这些年代了。

他们是如何计算历法呢?

“桃红又是一年春”,是靠桃树开花,才知又是一年。

虽写得是计算历法的方法,但表达的诗意却远不仅如此,而是更进一步形容了这个美妙的绝俗之地。

三四两名在,作者又从实景出发,“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桃花一开,万一随流水出洞口,再有渔人发现怎么办呢?

如果我在那里,就决不会让桃花落入水中。

诗人发挥丰富的想象,表达对桃源的向往。

当然,这种桃源佳景,只是向往而已,当时世上除了南宋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人民过着动荡不定生活,哪还有这样的乐园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出见桃花盛开

作者: 张嵲 朝代: 宋代

青林拥萧寺,况乃在山阴。

出见桃花发,方知春已深。

桃花坞

作者: 张嵲 朝代: 宋代

三吴皆白水,处处只横舟。

独有桃花坞,光风尽日留。

一朝山雨过,忽见夏阴稠。

讵惜繁华晚,徒嗟岁月遒。

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作者: 张惠言 朝代: 清代
海风吹瘦骨,单衣冷、四月出榆关。看地尽塞垣,惊沙北走;山侵溟渤,叠障东还。人何在?柳柔摇不定,草短绿应难。一树桃花,向人独笑;颓垣短短,曲水湾湾。东风知多少?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删。不为寻春较远,辜负春阑。念玉容寂寞,更无人处,经他风雨,能几多番?欲附西来驿使,寄与春看。
海风吹瘦骨,单衣冷、四月出榆关。看地尽塞垣,惊沙北走;山侵溟渤,叠障东还。人何在?柳柔摇不定,草短绿应难。一树桃花,向人独笑;颓垣短短,曲水湾湾。海风吹着我的痩骨,我衣裳单薄,有些寒冷。四月初,我离开北京,到了山海关。望见到处都是关塞的墙垣,飞沙北走;山势向渤海延伸,层峦向东方展开。人迹何在?只见柳树的柔条摇摆不定,草很短,难以形成一片绿色。乍见一树桃花。独自向我微笑。它旁边有短短的颓垣,一湾一湾的曲水。 东风知多少?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删。不为寻春较远,辜负春阑。念玉容寂寞,更无人处,经他风雨,能几多番?欲附西来驿使,寄与春看。三月末的山海关,不知有多少东风,感觉不到春天的气息,使我的良好念头一扫而光。我远来此地不是为了寻春,也未尝可惜(辜负)春尽,只是深深地念记着这树桃花,玉容寂寞,在没有人烟的地方,还能经受住几番风吹雨打?还能坚持多久?陆凯诗句:“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我也想折一枝桃花,通过西来的驿使(古时邮递员),寄给我家乡的亲友,看看关外的春花,聊表我的坚忍之心。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张南辉上传),版权归原作者张南辉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海风吹瘦骨,单衣冷、四月出榆关。看地尽塞垣,惊沙北走;山侵溟渤,叠障东还。人何在?柳柔摇不定,草短绿应难。一树桃花,向人独笑;颓垣短短,曲水湾湾。东风知多少?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删。不为寻春较远,辜负春阑。念玉容寂寞,更无人处,经他风雨,能几多番?欲附西来驿使,寄与春看。  此词描写塞外天寒春晚的情景。京师已是春意阑珊,而关外仍是“柳柔”、“草短”,只有“一树桃花,向人独笑”。词中有意用“一树桃花”反衬关外天冷花稀的荒凉景色。上片写在关外见到桃花的欣喜心情。下片由塞北的桃花,联想到京城春色已暮,于是更增惜春之意。全词取材新颖,构思精巧。起伏跌宕,委婉曲折。“一树桃花,向人独笑”尤为传神之笔。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风流子 出关见桃花

作者: 张惠言 朝代: 清代

海风吹瘦骨,单衣冷、四月出榆关。

看地尽塞垣,惊沙北走;

山侵溟渤,叠障东还。

人何在?

柳柔摇不定,草短绿应难。

一树桃花,向人独笑;

颓垣短短,曲水湾湾。

东风知多少?

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删。

不为寻春较远,辜负春阑。

念玉容寂寞,更无人处,经他风雨,能几多番?

欲附西来驿使,寄与春看。

壶中二色桃花

作者: 杨基 朝代: 明代

素颊映红腮,西园共折来。

怜渠竟先落,知是最先开。

忆左掖千叶桃花

作者: 杨基 朝代: 明代

秾李积皓雪,繁桃炫朝霞。

江边日日见春色,尽是寻常儿女花。

东阑一树能倾国,千瓣玲珑谁剪刻?

半吐疑红却胜红,全开似白元非白。

旁虽浅淡正复浓,雅丽称月间宜风。

阴时晴午各异态,嗔喜笑鼙无不工。

嗟我匆匆簿书急,时复微吟对花立。

白苎犹沾夕露香,青鞋不怕苍苔湿。

而今漂泊楚江滨,想像丰仪一怆神。

惆怅当时看花客,对花还说去年人。

千叶桃花(并序)

作者: 杨基 朝代: 明代

江花先好还先落,二月芳菲已萧索。

掖垣一树独开迟,嫩叶茏苁抱香萼。

朝来小雨浥轻红,春色千重与万重。

点注定知烦晓露,剪裁宁不费春工。

春来到处寻桃李,不道东阑花自美。

伤心世事总如花,何用劳劳行万里。

桃花台下望龟峰作

作者: 赵蕃 朝代: 宋代

吾州四名禅,独未历龟玉。

足后懒不鞭,几同毁于椟。

系舟桃花下,龟峰正相峙。

决意欲造前,已行卒成止。

尝观是山图,未究所得名。

道人相指似,咸曰因赋形。

方今圣人治,图书当瑞出。

胡不负之去,而此久屹立。

老我无藉在,放意师庄蒙。

不愿智以用,怀哉曳涂中。

1112131415 共161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