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文翻注译赏
饯别王十一南游 文翻注译赏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频频挥手惜别泪水沾湿佩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你像一只飞鸟不知归宿何处,留下这一片青山空对着行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江水浩浩一叶孤帆远远消失,落日下你将欣赏着五湖之美。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谁能见我伫立汀洲上怀念你,望着白蘋心中充满无限愁情。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25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10-411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烟水:茫茫的水面。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飞鸟:比喻远行的人。
没何处:侧写作者仍在凝望。
没:消失。
空向人:枉向人,意思是徒增相思。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落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
五湖:这里指太湖。
此句与下面“谁见”两句均出自梁朝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蘋,落日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 谁见汀(tīng)洲上,相思愁白蘋(pín)。
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
白蘋: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25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10-411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频频挥手惜别泪水沾湿佩巾。
烟水:茫茫的水面。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你像一只飞鸟不知归宿何处,留下这一片青山空对着行人。
飞鸟:比喻远行的人。
没何处:侧写作者仍在凝望。
没:消失。
空向人:枉向人,意思是徒增相思。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江水浩浩一叶孤帆远远消失,落日下你将欣赏着五湖之美。
落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
五湖:这里指太湖。
此句与下面“谁见”两句均出自梁朝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蘋,落日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 谁见汀(tīng)洲上,相思愁白蘋(pín)。
谁能见我伫立汀洲上怀念你,望着白蘋心中充满无限愁情。
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
白蘋: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25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10-411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这是首送别诗,写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
友人已乘舟向烟水迷蒙的远方驶去,但诗人还在向他洒泪挥手送别。
渐渐地,看不见友人的旅舟了,江面上鸟在飞着,不知它们要飞往何处;
远处只有青山默默地对着诗人。
朋友乘坐的船儿沿长江向远处去了,诗人在斜阳里伫立,想象着友人即将游五湖的情景。
就这样离别了,不知有谁知道诗人对朋友的悠悠相思。
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恨,手法新颖,不落俗套。
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提及。
诗一开始,他的朋友王十一(此人名字爵不详)已经登舟远去,小船行驶在浩渺的长江之中。
诗人远望着烟水空茫的江面,频频挥手,表达自己依依之情。
此时,江岸上只留下诗人自己。
友人此刻又如何,读者已无从知道,但从诗人送别的举动,却可想象到江心小舟友人惜别的情景。
笔墨集中凝炼,构思巧妙。
诗人以“望”、“挥手”、“泪沾巾”这一系列动作,浓墨渲染了自己送别友人时的心情。
他没有直抒心中所想,而是借送别处长江两岸的壮阔景物入诗,用一个“望”字,把眼前物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江中烟水、岸边青山、天上飞鸟都来烘托自己的惆怅心情。
第三句是虚实结合,诗中“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料,倾注了自己的关切和忧虑。
“没”字,暗扣“望”。
“何处”则点明凝神远眺的诗人,目光久久地追随着远去的友人,愁思绵绵,不绝如缕。
真诚的友情不同于一般的客套,它不在当面应酬,而在别后思念。
诗人对朋友的一片真情,正集聚在这别后的独自久久凝望上。
这使人联想到《三国演义》描写刘备与徐庶分别时的情景。
然而,目力所及总是有限的。
朋友远去了,再也望不到了。
别后更谁相伴?
只见一带青山如黛,依依向人。
一个“空”字,不只点出了诗人远望朋友渐行渐远直至消失的情景,同时烘托出诗人此时空虚寂寞的心境。
回曲跌宕之中,见出诗人借景抒情的功力。
五六两句,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交代了朋友远行的起止:友人的一叶风帆沿江南去,渐渐远行,抵达五湖(当指太湖)畔后休止。
然而,诗句所包含的意境却不止于此。
友人的行舟消逝在长江尽头,肉眼是看不到了,但是诗人的心却追随友人远去一直伴送他到达目的地。
在诗人的想象中,他的朋友正在夕阳灿照的太湖畔观赏明媚的春色。
诗的最后,又从恍惚的神思中折回到送别的现场来。
诗人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苹花出神,久久不忍归去,心中充满着无限愁思。
情景交融,首尾相应,离思深情,悠然不尽。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10-411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文翻注译赏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古台破败草木已经凋落,秋天景色引起我的乡思。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荒野的寺院来往行人少,隔水眺望云峰更显幽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夕阳依恋旧城迟迟下落,空林中回荡着阵阵磬声。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感伤南朝往事不胜惆怅,只有长江奔流从古到今。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24页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摇落:零落。
凋残。
这里指台已倾废。
语出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摇落而变衰。
”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野寺:位于偏地的寺庙。
这里指吴公台上寺。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依:靠,这里含有“依恋”之意。
旧垒:指吴公台。
垒:军事工事。
按吴公台本为陈将吴明彻重筑的弩台。
磬: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
因是秋天,故云“寒磬”。
寒磬:清冷的磬声。
空林:因秋天树叶脱落,更觉林空。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南朝事:因吴公台关乎到南朝的宋和陈两代事,故称。
惆怅:失意,用来表达人们心理的情绪。
南朝:宋、齐、梁、陈,据地皆在南方,故名。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24页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古台破败草木已经凋落,秋天景色引起我的乡思。
摇落:零落。
凋残。
这里指台已倾废。
语出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摇落而变衰。
”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荒野的寺院来往行人少,隔水眺望云峰更显幽深。
野寺:位于偏地的寺庙。
这里指吴公台上寺。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夕阳依恋旧城迟迟下落,空林中回荡着阵阵磬声。
依:靠,这里含有“依恋”之意。
旧垒:指吴公台。
垒:军事工事。
按吴公台本为陈将吴明彻重筑的弩台。
磬: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
因是秋天,故云“寒磬”。
寒磬:清冷的磬声。
空林:因秋天树叶脱落,更觉林空。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感伤南朝往事不胜惆怅,只有长江奔流从古到今。
南朝事:因吴公台关乎到南朝的宋和陈两代事,故称。
惆怅:失意,用来表达人们心理的情绪。
南朝:宋、齐、梁、陈,据地皆在南方,故名。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24页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此诗作于刘长卿旅居扬州之时。
安史之乱爆发后,刘长卿长期居住的洛阳落入乱军之手,诗人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秋日登高,来到吴公台,写下这首吊古之作。
这是一首咏怀古迹的吊古诗。
首联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发感慨,即景生情。
第二联一写近景,一写远景,第三联以夕阳衬旧垒,以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是衰草寒烟,十分凄凉。
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里,诗人登上南朝旧垒吴公台。
台上的寺庙已经荒凉,人踪稀少;
远望山峦,皆在云罩雾缭之中。
傍晚的太阳沿着旧日的堡垒缓缓下落,寺院中传出的钟磬之声慢慢向空林中扩散。
秋风四起,这钟磬之声也似带有一种寒意。
南朝故迹尚存,人去台空,只有长江之水,在秋日的夕阳中独自流淌。
末联写江山依旧,人物不同。
最后两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
此诗将凭吊古迹和写景思乡融为一体。
对古今兴废的咏叹苍凉深邃。
全诗写“远眺”,而主导情绪则是“悲秋”。
通过对深秋景象的描绘,熔铸了诗人对人生、社会、时代的凄凉感受。
此诗文笔简淡,意境深远,乃“五言长城”的上乘之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送侯中丞流康州 文
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 文
巴峤南行远,长江万里随。
不才甘谪去,流水亦何之。
地远明君弃,天高酷吏欺。
清山独往路,芳草未归时。
流落还相见,悲欢话所思。
猜嫌伤薏苡,愁暮向江篱。
柳色迎高坞,荷衣照下帷。
水云初起重,暮鸟远来迟。
白首看长剑,沧洲寄钓丝。
沙鸥惊小吏,湖月上高枝。
稚子能吴语,新文怨楚辞。
怜君不得意,川谷自逶迤。
春别曲 文翻注译赏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长江春水碧绿如染料,刚刚破出水面的点点荷叶只有铜钱大小。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自己在那江头种下的橘树,也无法拴住将要远行的小舟。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长江春水绿堪(kān)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堪:能,可。
钱:指铜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长江春水绿堪(kān)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长江春水碧绿如染料,刚刚破出水面的点点荷叶只有铜钱大小。
堪:能,可。
钱:指铜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自己在那江头种下的橘树,也无法拴住将要远行的小舟。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长江中春水碧绿,颜色浓得简直可以作为染料,荷叶刚刚长出水面,一个个才有铜钱那么大。
诗句写暮春景色,可引用以表现江南春景,或只用作表示暮春时节。
以“堪染”表现色彩之浓重,其夸张手法可作借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相和歌辞。江南曲 文
江南人家多橘树,吴姬舟上织白纻。
土地卑湿饶虫蛇, 连木为牌入江住。
江村亥日长为市,落帆渡桥来浦里。
青莎覆城竹为屋,无井家家饮潮水。
长江午日酤春酒, 高高酒旗悬江口。
倡楼两岸悬水栅,夜唱竹枝留北客。
江南风土欢乐多,悠悠处处尽经过。
远别离 文
送分宁主簿罗宏材秩满入京 文
要知诗客参江西,政似禅客参曹溪。
不到南华与修水,於何传法更传衣。
吾家亲党子罗子,只今四海习凿齿。
花红玉白几百篇,塞破锦囊脱无底。
三年簿领修水涯,夜半亲传双井芽。
定知诵向百僚上,不道长江与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