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韵冬至与诸生饮酒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小酒生黎法,干糟瓦盎中。

芳辛知有毒,滴沥取无穷。

冻醴寒初泫,春醅暖更饛。

华夷两樽合,醉笑一欢同。

里闬峨山北,田园震泽东。

归期那敢说,安讯不曾通。

鹤鬓惊全白,犀围尚半红。

愁颜解符老,寿耳斗吴翁。

得谷鹅初饱,亡猫鼠益丰。

黄姜收土芋,苍耳斫霜丛。

儿瘦缘储药,奴肥为种松。

频频非窃食,数数尚乘风。

河伯方夸若,灵娲自舞冯。

归途陷泥淖,炬火燎茅蓬。

膝上王文度,家传张长公。

和诗仍醉墨,戏海乱群鸿。

?符、吴皆坐客,......更多

和刘长安题薛周逸老亭周最善饮酒未七十而致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近闻薛公子,早退惊常流。

买园招野鹤,凿井动潜虬。

自言酒中趣,一斗胜凉州。

翻然拂衣去,亲爱挽不留。

隐居亦何乐,素志庶可求。

所亡嗟无几,所得不啻酬。

青春为君好,白日为君悠。

山鸟奏琴筑,野花弄闲幽。

虽辞功与名,其乐实素侯。

至今清夜梦,尚惊冠压头。

谁能载美酒,往以大白浮。

之子虽不识,因公可与游。

唐郎中宅与诸公同饮酒看牡丹

作者: 刘禹锡 朝代: 唐代

今日花前饮,甘心醉数杯。

但愁花有语,不为老人开。

作雪未成自湖中归寒甚饮酒作短歌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黑云垂到地,飞霰如细砾。

找从湖上归,散发醉吹笛。

少年志功名,目视无坚敌。

惨淡古战场,往往身所历。

宁知事大缪,白首犹寂寂。

凄凉武侯表,零落陈琳檄。

报主知何时,誓死空愤激。

天高白日远,有泪无处滴。

饮酒·其八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青翠的松树生长在东园里,荒草埋没了它的身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等到寒霜凝结的时候,其他植物都枯萎了,这才显现出它卓尔不群的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在一片树林中人可能还不觉得,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才称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我提着酒壶抚弄寒冬中的树干,有时候又极目远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我生活的世界就是梦幻一样,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558-559页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青翠的松树生长在东园里,荒草埋没了它的身姿。

没其姿:掩没了青松的英姿。

其:一本作奇。

凝霜殄(tiǎn)异类,卓然见高枝。

等到寒霜凝结的时候,其他植物都枯萎了,这才显现出它卓尔不群的高枝。

殄:灭尽。

异类:指众草。

卓然:特立的样子。

这两句是说经霜之后,众草凋零,而青松的枝干却格外挺拔。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在一片树林中人可能还不觉得,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才称奇。

连林:松树连成林。

人不觉:不被人注意。

独树:一株、独棵。

众乃奇:众人认为奇特。

奇:一本作知。

提壶抚寒柯(kē),远望时复为。

我提着酒壶抚弄寒冬中的树干,有时候又极目远眺。

寒柯:指松树枝。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jī)。

我生活的世界就是梦幻一样,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

何事:为什么。

绁:系马的缰绳,引申为牵制。

尘羁:犹尘网。

这句和上句是说人生如梦幻,富贵功名把人束缚够了,为什么还要受它的羁绊?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558-559页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经过孔子的这一指点,松柏之美,便象征着一种高尚的人格,而成为中国文化之一集体意识。

中国诗歌亦多赞叹松柏之名篇佳作。

尽管如此,陶渊明所写《饮酒》第八首“青松在东园”,仍然是极有特色。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青松之姿,挺秀而美。

生在东园,却为众草所掩没。

可见众草之深,其势莽莽。

青松之孤独,也不言而喻。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殄者,灭绝也。

,异类,指众草,相对于青松而言。

枝者,谓枝干。

岁寒,严霜降临,众草凋零。

于是,青松挺拔之英姿,常青之秀色,乃卓然出现于世。

当春夏和暖之时节,那众草也是青青之色。

而况草势甚深,所以能一时掩没青松。

可惜,众草究竟经受不起严霜之摧残,终于是凋零了。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倘若青松多了,蔚然连成松林,那么,它的与众不同,便难以给人以强烈印象。

只是由于一株青松卓然独立于天地之间,人们这才为之诧异了。

以上六句,构成全诗之大半幅,纯然出之以比兴。

正如吴瞻泰《陶诗汇注》所说,是“借孤松为己写照。

”青松象征自己坚贞不渝之人格,众草喻指一班无品无节之士流,凝霜则是譬比当时严峻恶劣之政治气候,皆容易领会。

唯“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两句,意蕴深刻,最是吃紧,应细心体会。

一株卓然挺秀之青松,诚然令人惊诧。

而其之所以特异,乃在于众草不能有青松之品质。

倘园中皆是青松,此一株自不足为奇了。

一位人格高尚之士人,自亦与众不同。

其实,这也是由于一班士人自己未能挺立人格。

若士流能如高士,或者说人格高尚蔚然而为一代士风,则高士亦并非与众不同。

依中国文化传统,“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人人都具备着挺立人格的内在因素。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人人都可以挺立起自己的主体人格。

可惜士人往往陷溺于私欲,难能“卓然见高枝”。

正如朱熹所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

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附录引)渊明少无适俗韵,晚抱固穷节,自比青松,当之无愧。

最后四句,直接写出自己。

“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

”寒柯,承上文“凝霜”而来。

下句,陶澍注:“此倒句,言时复为远望也。

”说得是。

渊明心里爱这东园青松,便将酒壶挂在松枝之上,饮酒、流连于松树之下。

即使不到园中,亦时常从远处来瞻望青松之姿。

挂壶寒柯,这是何等亲切。

远望松姿,正是一往深情。

渊明之心灵,分明是常常从青松之卓然高节,汲取着一种精神上的滋养。

庄子讲的“与物有宜”,“与物为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分别见《庄子·大宗师》、《德充符》、《天下》篇),正是此意。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结笔两句,来得有点突兀,似与上文无甚关系,实则深有关系。

梦幻,喻人生之短暂,翻见得生命之可珍惜。

绁者,捆缚也。

尘羁即尘网,谓尘世犹如罗网,指的是仕途。

生命如此有限,弥可珍惜,不必把自己束缚在尘网中,失掉独立自由之人格。

这种坚贞高洁的人格,正有如青松。

这才是真正的主体品格。

  渊明此诗之精神境界与艺术造诣,可以喻之为一完璧。

上半幅纯用比兴,赞美青松之高姿。

下半幅纵笔用赋,抒发对于青松之知赏,以及珍惜自己人格之情怀。

全幅诗篇浑然一体,实为渊明整幅人格之写照。

全诗句句可圈可点,可谓韵外之致味之而无极。

尤其“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二句,启示着人人挺立起高尚的人格,则高尚的人格并非与众不同,意味深远,极可珍视。

《诗·小雅·裳裳者华》云:“唯其有之,是以似之。

”只因渊明坚贞高洁之人格,与青松岁寒不凋之品格,特征相似,所以此诗借青松为自己写照,境界之高,乃是出自天然。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558-559页

饮酒 其五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辨 通:辩)

饮酒 其七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汎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饮酒·其三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儒道衰微近千载,人人自私吝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有酒居然不肯饮,只顾世俗虚浮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所以珍贵我自身,难道不是为此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一生又能有多久,快似闪电令心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忙碌一生为名利,如此怎能有所成!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儒道衰微近千载,人人自私吝其情。

道丧:道德沦丧。

道指做人的道理,向:将近。

惜其情:吝惜陶渊明的感情,即只顾个人私欲。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有酒居然不肯饮,只顾世俗虚浮名。

世间名:指世俗间的虚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所以珍贵我自身,难道不是为此生?

一生复能几,倏(shū)如流电惊。

一生又能有多久,快似闪电令心惊。

复能几:又能有多久。

几,几何,几多时。

倏:迅速,极快。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忙碌一生为名利,如此怎能有所成!

鼎鼎:扰扰攘攘的样子,形容为名利而奔走忙碌之态。

此:指“世间名”。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饮酒·其二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据说积善有善报,夷叔饿死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善恶如果不报应,为何还要立空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荣公九十绳为带,饥寒更甚于壮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不靠固穷守高节,声名百世怎流传。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云有报:说是有报应。

指善报。

夷叔:伯夷、叔齐,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孤竹君死后,兄弟二人因都不肯继位为君而一起出逃。

周灭商后,二人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野菜)而食,最后饿死。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苟:如果。

何事:为什么。

立言:树立格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况:甚,更加。

当年:指壮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固穷节:固守穷困的节操。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据说积善有善报,夷叔饿死在西山。

云有报:说是有报应。

指善报。

夷叔:伯夷、叔齐,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孤竹君死后,兄弟二人因都不肯继位为君而一起出逃。

周灭商后,二人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野菜)而食,最后饿死。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善恶如果不报应,为何还要立空言!

苟:如果。

何事:为什么。

立言:树立格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荣公九十绳为带,饥寒更甚于壮年。

况:甚,更加。

当年:指壮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不靠固穷守高节,声名百世怎流传。

固穷节:固守穷困的节操。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客至当饮酒二首

作者: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结屋在墙阴,闭门读诗书。

怀我平生友,山水异秦吴。

杖藜出柴荆,岂无马与车。

穷通适异趣,谈笑不相愉。

岂复求古人,浩荡与之俱。

客至当饮酒,日月无根株。

12345 共49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