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春三首·春来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春来触地故乡情,忽见风光忆两京。

金谷踏花香骑入,曲江碾草钿车行。

谁家绿酒欢连夜,何处红楼睡失明。

独有不眠不醉客,经春冷坐古湓城。

昼梦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二月里多觉一天总是昏昏然,但不独独是因为夜短才使人在大天白日里睡眠。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那桃花的气味又香又暖,当然会令人眼晴自闭。

所以直到春渚落日的时候仍然在被魂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我梦到:故乡的门巷已被掩埋在蓬蒿乱草之底,那中原的君臣正困伏在一些豺狼虎豹的身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不知要怎样才能够结束战争,让人人都能从事农业生产,好使这普天之下再没有一个苛吏来横索税钱!

参考资料: 1、 金启华 陈美林.杜甫诗选析: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187 2、 胡大浚 王为群.杜甫诗歌研读: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357 3、 徐放.唐诗今译: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138-139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饶睡:贪唾。

不独:不仅。

昼分:正午。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眼自醉:形容眼自闭。

春渚(zhǔ):春日的水边,亦指春水。

梦相牵:犹言尚末睡醒。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荆棘(jīng jí):丛生多刺的灌木。

豺(chái)虎:指入侵的外族、割据的藩镇、擅权的宦官等。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安得:那得。

务农:从事生产。

横索钱:勒索钱物。

参考资料: 1、 金启华 陈美林.杜甫诗选析: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187 2、 胡大浚 王为群.杜甫诗歌研读: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357 3、 徐放.唐诗今译: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138-139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二月里多觉一天总是昏昏然,但不独独是因为夜短才使人在大天白日里睡眠。

饶睡:贪唾。

不独:不仅。

昼分:正午。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那桃花的气味又香又暖,当然会令人眼晴自闭。

所以直到春渚落日的时候仍然在被魂梦相牵。

眼自醉:形容眼自闭。

春渚(zhǔ):春日的水边,亦指春水。

梦相牵:犹言尚末睡醒。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我梦到:故乡的门巷已被掩埋在蓬蒿乱草之底,那中原的君臣正困伏在一些豺狼虎豹的身边。

荆棘(jīng jí):丛生多刺的灌木。

豺(chái)虎:指入侵的外族、割据的藩镇、擅权的宦官等。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不知要怎样才能够结束战争,让人人都能从事农业生产,好使这普天之下再没有一个苛吏来横索税钱!

安得:那得。

务农:从事生产。

横索钱:勒索钱物。

参考资料: 1、 金启华 陈美林.杜甫诗选析: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187 2、 胡大浚 王为群.杜甫诗歌研读: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357 3、 徐放.唐诗今译: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138-139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昼梦”,有白日梦之意,题中含有自嘲之意和悲愤之情。

《论语·公冶长》云:“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这里杜甫借用宰予昼寝的典故,说自己如朽木难雕,成不了大器。

从昼梦诗中所写梦中的内容,可以看出诗人命题之意。

  “二月饶睡”四句,解释昼寝入梦的缘由。

冬至以后,白昼渐长,黑夜日短,二月桃花盛开,蜂蝶成群,暖意融融,催人昏昏欲睡。

除此之外,前四句诗还说明一个问题,即诗人神志倦怠。

造成这种倦怠的原因固然很多,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操心焦虑,积劳成疾。

杜甫平生忧念家国,身值乱离,忧思更深。

诗人不说自己如何关怀时事,积劳成疾,反说自己如宰予一样碌碌无为,白日深睡,还推说“桃花气暖眼自醉”。

但“不独”二字,却深婉曲折地透露了诗人忧劳积思的心态。

这样,“不独”二字,就为下面记梦暗中留下伏笔。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以梦的形式,表现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俗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日成梦,可见思情之深。

这两句所写梦景,荒凉萧瑟,与前四句所写春景看似不太协调,却真实地将诗人晚年心境刻画出来。

一合上眼,诗人仿佛回到故园,自安史乱军掠夺烧杀后,那里已是荒凉冷落,加之回纥、吐蕃屡次侵犯,战火烧残了村庄,蒿草丛生,荆棘遍地,墙头门前除去栖鸦野狐,更无人迹。

故国君臣前门拒狼,后门遇虎,唐王朝面临着种种困扰。

这两句诗,用一“底”、一“边”字,将国家的危难、社会的灾难刻划得淋漓尽致,又一次抒发了诗人乱离伤痛的悲哀。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这两句是梦醒后的议论,它紧承梦境写来:中原君臣处在虎狼之中,故国门巷为荆棘所蔽,国事凋零,民不聊生,唐王朝向何处去?

诗人认为只有尽快结束战争,让农民回到土地上去安居乐业,普天之下没有骄横的官吏横征暴敛,唐王朝才会恢复“煌煌太宗业”。

结尾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对人民的无限同情,以及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沉痛中渗透着希望。

  此诗题为“昼梦”,前四句写昼梦之由,笔触浓丽,所写春景暖意融融,五、六句记梦中所见,描绘惨淡险恶环境,末二句就昼梦所见发表议论。

全诗前后所写虽有景物气氛的不同,但丽景的描写,是为写心境愁惨服务的,诗人以对美好春光的描写反衬忧国忧民的心情。

故贯穿全诗的感情是悲哀沉重的。

诗人巧妙地借说昼梦,将自己晚年忧国思家的强烈感情抒发出来,于自然流转中凝聚深厚的意绪,很能表现杜甫晚年诗风沉郁苍茫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2012:806-808

杂歌谣辞。大麦行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大麦干枯小麦黄,妇人行泣夫走藏。

东至集壁西梁洋, 问谁腰镰胡与羌。

岂无蜀兵三千人,部领辛苦江山长。

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

赤谷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天寒霜雪繁,游子有所之。

岂但岁月暮,重来未有期。

晨发赤谷亭,险艰方自兹。

乱石无改辙,我车已载脂。

山深苦多风,落日童稚饥。

悄然村墟迥,烟火何由追。

贫病转零落,故乡不可思。

常恐死道路,永为高人嗤。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放生出去的鱼鳖追赶着人们来,到处都开着不知谁种的荷花。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躺在船里的枕席上可以觉得山在一俯一仰地晃动,飘荡在风里的船也知道和月亮徘徊留连不已。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湖里生长的乌菱和白芡不用论钱,水中的雕胡米就像包裹在绿盘里。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忽然回忆起在会灵观尝食新谷之事,如要滞留在江海之上需多进饮食,保重身体啊。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兰舟上的采莲女把湖上的荷花采下来送给游人,在细雨斜风里,她们头上的翠翘被打湿。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芳草丛生的小洲上长满了香草,这些采莲女又如何能一一认识?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做不到隐居山林,暂时先做个闲官吧,这样尚可得到长期的悠闲胜过暂时的休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我本来就没有家,不安身在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何况就算是故乡,也没有像这里这样优美的湖光山色。 参考资料: 1、 陈迩冬.苏轼诗选(第二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59-60 2、 钱钟书.宋诗选注.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104 3、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37-339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遮:遮盖,遮挡。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忽:突然。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放生鱼鳖(biē)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放生鱼鳖:北宋时杭州的官吏曾规定西湖为放生地,不许人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 水枕(zhěn)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péi)回。“水枕”句:躺在船里看山,不觉得水波起落,只见山头忽上忽下。水枕,等于“载在水面的枕席”。风船:指的是“飘荡在风里的船”。裴回:即徘徊。 乌菱白芡(qiàn)不论钱,乱系青菰(gū)裹绿盘。乌菱:指老菱。菱角老则壳黑,故名。芡:大型水生植物。青菰:俗称茭白。生于河边、沼泽地。可作蔬菜。其实如米,称雕胡米,可作饭。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尝新:古代于孟秋以新收获的五谷祭祀祖先,然后尝食新谷。会灵观:据《汴京遗迹志》:“会灵观在南薰门外,宋祥符五年建,初名五岳观,观成,赐名会灵。南有奉灵园,东有凝祥池。” 献花游女木兰桡(ráo),细雨斜风湿翠翘。游女:出游的女子。 《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这里指采莲女。木兰桡:用木兰树造的船。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般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后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桡:划船的桨,这里指小船。翠翘:古代妇女首饰的一种,状似翠鸟尾上的长羽,故名。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芳洲:芳草丛生的小洲。《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杜若: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吴儿:指吴地之人,这里也代指采莲女。吴地,指现中国长江下游南岸一带地域的一个总称。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小隐:谓隐居山林。 晋王康琚《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中隐:指闲官。唐白居易《中隐》诗:“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可得”句:语出白居易 《和裴相公傍水闲行绝句》:“偷闲意味胜长闲。”此处反其意而用之。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参考资料: 1、 陈迩冬.苏轼诗选(第二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59-60 2、 钱钟书.宋诗选注.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104 3、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37-339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遮:遮盖,遮挡。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忽:突然。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放生鱼鳖(biē)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放生出去的鱼鳖追赶着人们来,到处都开着不知谁种的荷花。放生鱼鳖:北宋时杭州的官吏曾规定西湖为放生地,不许人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 水枕(zhěn)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péi)回。躺在船里的枕席上可以觉得山在一俯一仰地晃动,飘荡在风里的船也知道和月亮徘徊留连不已。“水枕”句:躺在船里看山,不觉得水波起落,只见山头忽上忽下。水枕,等于“载在水面的枕席”。风船:指的是“飘荡在风里的船”。裴回:即徘徊。 乌菱白芡(qiàn)不论钱,乱系青菰(gū)裹绿盘。湖里生长的乌菱和白芡不用论钱,水中的雕胡米就像包裹在绿盘里。乌菱:指老菱。菱角老则壳黑,故名。芡:大型水生植物。青菰:俗称茭白。生于河边、沼泽地。可作蔬菜。其实如米,称雕胡米,可作饭。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忽然回忆起在会灵观尝食新谷之事,如要滞留在江海之上需多进饮食,保重身体啊。尝新:古代于孟秋以新收获的五谷祭祀祖先,然后尝食新谷。会灵观:据《汴京遗迹志》:“会灵观在南薰门外,宋祥符五年建,初名五岳观,观成,赐名会灵。南有奉灵园,东有凝祥池。” 献花游女木兰桡(ráo),细雨斜风湿翠翘。兰舟上的采莲女把湖上的荷花采下来送给游人,在细雨斜风里,她们头上的翠翘被打湿。游女:出游的女子。 《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这里指采莲女。木兰桡:用木兰树造的船。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般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后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桡:划船的桨,这里指小船。翠翘:古代妇女首饰的一种,状似翠鸟尾上的长羽,故名。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芳草丛生的小洲上长满了香草,这些采莲女又如何能一一认识?芳洲:芳草丛生的小洲。《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杜若: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吴儿:指吴地之人,这里也代指采莲女。吴地,指现中国长江下游南岸一带地域的一个总称。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做不到隐居山林,暂时先做个闲官吧,这样尚可得到长期的悠闲胜过暂时的休闲。小隐:谓隐居山林。 晋王康琚《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中隐:指闲官。唐白居易《中隐》诗:“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可得”句:语出白居易 《和裴相公傍水闲行绝句》:“偷闲意味胜长闲。”此处反其意而用之。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我本来就没有家,不安身在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何况就算是故乡,也没有像这里这样优美的湖光山色。 参考资料: 1、 陈迩冬.苏轼诗选(第二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59-60 2、 钱钟书.宋诗选注.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104 3、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37-339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第一首诗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令人读来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实描写,却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最后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句中又用“白雨”和“黑云”映衬,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用“乱入船“与“未遮山”比较,都显出作者构思时的用心。   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此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第二首诗是写乘船在湖中巡游的情景。北宋时,杭州西湖由政府规定作为放生池。王注引张栻的话说:“天禧四年(指1020年),太子太保判杭州王钦若奏: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捕鱼鸟,为人主祈福。’”这是相当于现代的禁捕禁猎区;所不同的,只是从前有人卖鱼放生,还要弄个“祈福”的名堂罢了。西湖既是禁捕区,所以也是禁植区,私人不得占用湖地种植。诗的开头,就写出这个事实。那些被人放生、自由成长的鱼鳖之类,不但没有受到人的威胁,反而受到人的施与,游湖的人常常会把食饵投放水里,引那些小家伙围拢来吃。便是不去管它们,它们凭着条件反射,也会向人追赶过来。至于满湖的荷花,也没有谁去种植,自己凭着自然力量生长,东边一丛,西边一簇,自开自落,反而显示出一派野趣。   然而此诗的趣味却在后面两句。“水枕能令山俯仰”——山本来是不能俯仰的,杜甫有“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句子,杜牧也有“古训屹如山”(《池州送孟迟》)的说法,苏轼却偏要说“山俯仰”。诗人认为,山是能俯仰的,理由就在“水枕”。所谓“水枕”,就是枕席放在水面上。准确地说,是放在船上。船一颠摆,躺在船上的人就看到山的一俯一仰。这本来并不出奇,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经验。问题在于诗人把“神通”交给了“水枕”,如同这个“水枕”能有绝大的神力,足以把整座山颠来倒去。这样的构思,就显出了一种妙趣来。   “风船解与月裴回”——同样是写出一种在船上泛游的情趣。湖上刮起了风,小船随风飘荡。这也是常见的,不足为奇。人们坐在院子里抬头看月亮,月亮在云朵里慢慢移动,就像在天空里徘徊。因此李白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下独酌》)这也不算新奇。不同的地方是,苏轼把船的游荡和月的徘徊轻轻牵拢,拉到一块来,那就生出了新意。船在徘徊,月也在徘徊,但诗人不知是月亮引起船的徘徊,还是船儿逗得月亮也欣然徘徊起来。诗人想,如果是风的力量使船在水上徘徊,那又是什么力量让月亮在天上徘徊呢?还有,这两种徘徊,到底是相同呢还是不同呢?他把“船”和“月”两种“徘徊”联系起来,就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包含了一些哲理,他要定下神来,好好想一想。所以说,诗句写得饶有情趣。   第四首诗首句中的“游女”当是采莲女。因为从这一组五首诗看,苏轼应该始终都在望湖楼上,所以木兰桡上的该是“游女”。旁人不可能跳到水里给她们献花。倒是她们近水楼台,可以采了荷花献给别人。所以这第一句是写“游女”们献花给游客。水里采花的“游女”,应该就是采莲女了。天上下雨了,采莲女在湖中,首饰未免被打湿了。“无限芳洲生杜若”,屈原在《湘夫人》里有写过“搴汀洲兮杜若”,杜若代指各种香草。而“香草美人”是楚辞中最重要的意象,倒推可知,楚辞招在这里就是代指“香草”。“吴儿不识楚辞招”,是感慨采莲女不认识《楚辞》中的各种香草。杜甫《归梦》诗中有“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招”之句,“不用楚辞招”切合“有家难回”之意,与这里的“楚辞招”的意思完全不同。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37-339

【南吕】四块玉_天台路采药

作者: 马致远 朝代: 元代

天台路采药童,乘鸾客,怨感刘郎下天台。

春风再到人何在?

桃花又不见开。

命薄的穷秀才,谁教你回去来!

紫芝路雁北飞,人北望,抛闪煞明妃也汉君王。

小单于把盏呀剌剌唱。

青草畔有收酪牛,黑河边有扇尾羊,他只是思故乡。

浔阳江送客时,秋江冷,商女琵琶断肠声。

可知道司马和愁听。

月又明,酒又酲,客乍醒。

马嵬坡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

《霓裳》便是中原患。

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凤凰坡百尺台,堆黄壤......更多

读杜诗

作者: 文天祥 朝代: 宋代

平生踪迹只奔波,偏是文章被折磨。

耳想杜鹃心事苦,眼看胡马泪痕多。

千年夔峡有诗在,一夜耒江如酒何,黄土一丘随处是,故乡归骨任蹉跎。

赠康洽

作者: 李端 朝代: 唐代

黄须康兄酒泉客,平生出入王侯宅。

今朝醉卧又明朝, 忽忆故乡头已白。

流年恍惚瞻西日,陈事苍茫指南陌。

声名恒压鲍参军,班位不过扬执戟。

迩来七十遂无机, 空是咸阳一布衣。

后辈轻肥贱衰朽,五侯门馆许因依。

自言万物有移改,始信桑田变成海。

同时献赋人皆尽, 共壁题诗君独在。

步出东城风景和,青山满眼少年多。

汉家尚壮今则老,发短心长知奈何。

华堂举杯白日晚, 龙钟相见谁能免。

君今已反我正来。

朱颜......更多

惜誓

作者: 贾谊 朝代: 两汉
惜余年老而日衰兮,岁忽忽而不反。登苍天而高举兮,历众山而日远。观江河之纡曲兮,离四海之霑濡。攀北极而一息兮,吸沆瀣以充虚。飞朱鸟使先驱兮,驾太一之象舆。苍龙蚴虯于左骖兮,白虎骋而为右騑。建日月以为盖兮,载玉女于後车。驰骛于杳冥之中兮,休息虖昆仑之墟。乐穷极而不厌兮,愿从容虖神明。涉丹水而驰骋兮,右大夏之遗风。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临中国之众人兮,讬回飙乎尚羊。乃至少原之......更多
惜余年老而日衰兮,岁忽忽而不反。叹惜我年老日渐衰弱,岁月匆匆一去不复返。 登苍天而高举兮,历众山而日远。登上苍天我要高高飞翔,越过群山离家日益遥远。 观江河之纡曲兮,离四海之霑濡。观看长江黄河迂回曲折,遭遇四海风浪沾湿衣衫。 攀北极而一息兮,吸沆瀣以充虚。攀上北极星我稍稍休息,吸引清和之气充肠疗饥。 飞朱鸟使先驱兮,驾太一之象舆。命令朱鸟高飞前面导引,乘坐太一象车稳稳行移。 苍龙蚴虯于左骖兮,白虎骋而为右騑。左苍龙行蜿蜒驾为左骖,右白虎奔驰骋驾在右翼。 建日月以为盖兮,载玉女于後车。让圆圆的日月且做车盖,叫婀娜的玉女车后随移。 驰骛于杳冥之中兮,休息虖昆仑之墟。在旷远幽暗的空中奔驰,在高峻的昆仑山上休息。 乐穷极而不厌兮,愿从容虖神明。欢乐达到极点毫不厌倦,愿意伴随神仙从容游戏。 涉丹水而驰骋兮,右大夏之遗风。渡过丹水继续向前驰骋,观看右边大夏遗风古迹。 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黄鹄展翅高高飞在天上,方知高山大河纡曲回肠。 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黄鹄直上云霄凌空飞翔,这才看清了天圆与地方。 临中国之众人兮,讬回飙乎尚羊。俯视中原大地芸芸众生,腾驾旋风空中徘徊游荡。 乃至少原之野兮,赤松、王乔皆在旁。到达了少原的荒郊野外,看到赤松王乔在少原旁。 二子拥瑟而调均兮,余因称乎清商。二位仙人拥瑟调理丝弦,令我赞叹一曲清商悠扬。 澹然而自乐兮,吸众气而翱翔。心神安适自得终日快乐,吸饮天地六气自由翱翔。 念我长生而久仙兮,不如反余之故乡。想那长生不老永为神仙,还不如回到久别的故乡。 黄鹄後时而寄处兮,鸱枭群而制之。黄鹄没能及时远寄仙界,反遭猫头鹰的群起伤害。 神龙失水而陆居兮,为蝼蚁之所裁。神龙落在陆地失去大海,会被蝼蛄蚂蚁欺凌侵害。 夫黄鹄神龙犹如此兮,况贤者之逢乱世哉。那黄鹄神龙尚且如此啊,何况贤者遭逢混乱时代! 寿冉冉而日衰兮,固儃回而不息。年纪渐老身体日益衰弱,时光如水流逝永不停息。 俗流从而不止兮,众枉聚而矫直。世俗人不停地随波逐流,众邪恶聚一起矫改正直。 或偷合而苟进兮,或隐居而深藏。有的人苟且聚合求升迁,有的人隐居深藏在高山。 苦称量之不审兮,同权概而就衡。最苦恼称量事物不明察,最怨恨轻重不分同衡权。 或推迻而苟容兮,或直言之谔謣。有人随风使舵苟合谄媚,有人刚正无私直言敢谏。 伤诚是之不察兮,并纫茅丝以为索。伤国君竟如此善恶不分,搓绳索不分茅草和丝线。 方世俗之幽昏兮,眩白黑之美恶。当今世俗人都幽昧昏暗,混淆是非黑白美恶不辨。 放山渊之龟玉兮,相与贵夫砾石。抛弃山中美玉渊中龟,反把破石块当宝齐称赞。 梅伯数谏而至醢兮,来革顺志而用国。梅伯屡屡劝谏终遭菹醢,来革阿谀顺从掌握大权。 悲仁人之尽节兮,反为小人之所贼。悲痛仁人志士尽忠尽节,反被无耻小人陷害暗算。 比干忠谏而剖心兮,箕子被发而佯狂。比干忠言直谏却被剖心,箕子披散头发佯装疯狂。 水背流而源竭兮,木去根而不长。河水背离源头就会枯竭,树木脱离树根不能生长。 非重躯以虑难兮,惜伤身之无功。不是看重性命害怕祸难,是痛惜虽伤身无功报偿。 已矣哉!算了吧! 独不见夫鸾凤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野。独不见那鸾凤高高飞翔,群集在旷远的原野蛮荒。 循四极而回周兮,见盛德而後下。回旋飞行四方纵观天下,看见大德之人才肯下降。 彼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那圣人具有超凡的品德,能远离浊世把自己珍藏。 使麒麟可得羁而係兮,又何以异虖犬羊?假使麒麟被关在笼子里,他又有何不同于犬和羊!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时欲东归遂有此赠)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裴公有仙标,拔俗数千丈。

澹荡沧洲云,飘飖紫霞想。

剖竹商洛间,政成心已闲。

萧条出世表,冥寂闭玄关。

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

褰帷对云峰,扬袂指松雪。

暂出东城边,遂游西岩前。

横天耸翠壁,喷壑鸣红泉。

寻幽殊未歇,爱此春光发。

溪傍饶名花,石上有好月。

命驾归去来,露华生翠苔。

淹留惜将晚,复听清猿哀。

清猿断人肠,游子思故乡。

明发首东路,此欢焉可忘。

12345 共79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