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临川 文
始予卯角来,家君绾铜墨。
县斋多休暇,县圃足戏剧。
虽云嗜梨栗,亦颇窥简册。
弟妹俱孩幼,亲发方如漆。
后予捧檄至,轩盖候广陌。
于时志气锐,门户况烜赫。
郡花照席红,湖柳拂鞍碧。
耆老互问讯,酒饩纷狼籍。
今予挑包过,城郭宛如昔。
高年凋落尽,满眼少朋识。
管子仕瘴烟,屈叟掩泉穸。
荜门访旧师,目暗面黧黑。
买醪与之酌,往事话历历。
既生异县感,遂起故乡忆。
吾翁墓草深,高堂已斑白。
贫居滫髓空,远游温清隔。
二季官海滨,女子......更多
赠康洽 文
黄须康兄酒泉客,平生出入王侯宅。
今朝醉卧又明朝, 忽忆故乡头已白。
流年恍惚瞻西日,陈事苍茫指南陌。
声名恒压鲍参军,班位不过扬执戟。
迩来七十遂无机, 空是咸阳一布衣。
后辈轻肥贱衰朽,五侯门馆许因依。
自言万物有移改,始信桑田变成海。
同时献赋人皆尽, 共壁题诗君独在。
步出东城风景和,青山满眼少年多。
汉家尚壮今则老,发短心长知奈何。
华堂举杯白日晚, 龙钟相见谁能免。
君今已反我正来。
朱颜......更多
送家挣寺丞知洛南 文
晓过伊水寄龙门僧 文
浔阳春三首·春来 文
昼梦 文翻注译赏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二月里多觉一天总是昏昏然,但不独独是因为夜短才使人在大天白日里睡眠。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那桃花的气味又香又暖,当然会令人眼晴自闭。
所以直到春渚落日的时候仍然在被魂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我梦到:故乡的门巷已被掩埋在蓬蒿乱草之底,那中原的君臣正困伏在一些豺狼虎豹的身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不知要怎样才能够结束战争,让人人都能从事农业生产,好使这普天之下再没有一个苛吏来横索税钱!
参考资料: 1、 金启华 陈美林.杜甫诗选析: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187 2、 胡大浚 王为群.杜甫诗歌研读: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357 3、 徐放.唐诗今译: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138-139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饶睡:贪唾。
不独:不仅。
昼分:正午。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眼自醉:形容眼自闭。
春渚(zhǔ):春日的水边,亦指春水。
梦相牵:犹言尚末睡醒。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荆棘(jīng jí):丛生多刺的灌木。
豺(chái)虎:指入侵的外族、割据的藩镇、擅权的宦官等。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安得:那得。
务农:从事生产。
横索钱:勒索钱物。
参考资料: 1、 金启华 陈美林.杜甫诗选析: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187 2、 胡大浚 王为群.杜甫诗歌研读: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357 3、 徐放.唐诗今译: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138-139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二月里多觉一天总是昏昏然,但不独独是因为夜短才使人在大天白日里睡眠。
饶睡:贪唾。
不独:不仅。
昼分:正午。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那桃花的气味又香又暖,当然会令人眼晴自闭。
所以直到春渚落日的时候仍然在被魂梦相牵。
眼自醉:形容眼自闭。
春渚(zhǔ):春日的水边,亦指春水。
梦相牵:犹言尚末睡醒。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我梦到:故乡的门巷已被掩埋在蓬蒿乱草之底,那中原的君臣正困伏在一些豺狼虎豹的身边。
荆棘(jīng jí):丛生多刺的灌木。
豺(chái)虎:指入侵的外族、割据的藩镇、擅权的宦官等。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不知要怎样才能够结束战争,让人人都能从事农业生产,好使这普天之下再没有一个苛吏来横索税钱!
安得:那得。
务农:从事生产。
横索钱:勒索钱物。
参考资料: 1、 金启华 陈美林.杜甫诗选析: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187 2、 胡大浚 王为群.杜甫诗歌研读: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357 3、 徐放.唐诗今译: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138-139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昼梦”,有白日梦之意,题中含有自嘲之意和悲愤之情。
《论语·公冶长》云:“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这里杜甫借用宰予昼寝的典故,说自己如朽木难雕,成不了大器。
从昼梦诗中所写梦中的内容,可以看出诗人命题之意。
“二月饶睡”四句,解释昼寝入梦的缘由。
冬至以后,白昼渐长,黑夜日短,二月桃花盛开,蜂蝶成群,暖意融融,催人昏昏欲睡。
除此之外,前四句诗还说明一个问题,即诗人神志倦怠。
造成这种倦怠的原因固然很多,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操心焦虑,积劳成疾。
杜甫平生忧念家国,身值乱离,忧思更深。
诗人不说自己如何关怀时事,积劳成疾,反说自己如宰予一样碌碌无为,白日深睡,还推说“桃花气暖眼自醉”。
但“不独”二字,却深婉曲折地透露了诗人忧劳积思的心态。
这样,“不独”二字,就为下面记梦暗中留下伏笔。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以梦的形式,表现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俗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日成梦,可见思情之深。
这两句所写梦景,荒凉萧瑟,与前四句所写春景看似不太协调,却真实地将诗人晚年心境刻画出来。
一合上眼,诗人仿佛回到故园,自安史乱军掠夺烧杀后,那里已是荒凉冷落,加之回纥、吐蕃屡次侵犯,战火烧残了村庄,蒿草丛生,荆棘遍地,墙头门前除去栖鸦野狐,更无人迹。
故国君臣前门拒狼,后门遇虎,唐王朝面临着种种困扰。
这两句诗,用一“底”、一“边”字,将国家的危难、社会的灾难刻划得淋漓尽致,又一次抒发了诗人乱离伤痛的悲哀。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这两句是梦醒后的议论,它紧承梦境写来:中原君臣处在虎狼之中,故国门巷为荆棘所蔽,国事凋零,民不聊生,唐王朝向何处去?
诗人认为只有尽快结束战争,让农民回到土地上去安居乐业,普天之下没有骄横的官吏横征暴敛,唐王朝才会恢复“煌煌太宗业”。
结尾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对人民的无限同情,以及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沉痛中渗透着希望。
此诗题为“昼梦”,前四句写昼梦之由,笔触浓丽,所写春景暖意融融,五、六句记梦中所见,描绘惨淡险恶环境,末二句就昼梦所见发表议论。
全诗前后所写虽有景物气氛的不同,但丽景的描写,是为写心境愁惨服务的,诗人以对美好春光的描写反衬忧国忧民的心情。
故贯穿全诗的感情是悲哀沉重的。
诗人巧妙地借说昼梦,将自己晚年忧国思家的强烈感情抒发出来,于自然流转中凝聚深厚的意绪,很能表现杜甫晚年诗风沉郁苍茫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2012:806-808
遣兴五首 文
天用莫如龙,有时系扶桑。
顿辔海徒涌,神人身更长。
性命苟不存,英雄徒自强。
吞声勿复道,真宰意茫茫。
地用莫如马,无良复谁记。
此日千里鸣,追风可君意。
君看渥洼种,态与驽骀异。
不杂蹄啮间,逍遥有能事。
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
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
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
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
贺公雅吴语,在位常清狂。
上疏乞骸骨,黄冠归故乡。
爽气不可致,斯人今则亡。
山阴一茅宇,......更多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文翻注译赏
人日寄杜二拾遗 文翻译赏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人日这天,我给杜甫写一首诗寄到成都草堂,我在这儿怀念你,怀念我们共同的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春天到来,柳叶萌芽,梅花盛开,本该令人愉悦,但飘泊异地的游子却被撩动了乡愁。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当时国家多难,干戈未息,以高适的文才武略,本应参与朝廷大政,建树功业,可是偏偏远离京国,身在南蕃。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正承百忧千虑而来,身当乱世,作客他乡,今年此时,已是相思不见,明年又在何处,难以预料。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生活虽困顿,却也闲散自适,不可能知道此时竟辜负了随身的书剑,老于宦途风尘之中。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这是说自己老迈疲癃之身,辱居刺史之位,国家多事而无所作为,内心有愧于到处飘泊流离的友人。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87页 2、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86-387页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人日这天,我给杜甫写一首诗寄到成都草堂,我在这儿怀念你,怀念我们共同的故乡。
人日:汉族传统节日,时在农历正月初七。
农历正月初七。
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春天到来,柳叶萌芽,梅花盛开,本该令人愉悦,但飘泊异地的游子却被撩动了乡愁。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当时国家多难,干戈未息,以高适的文才武略,本应参与朝廷大政,建树功业,可是偏偏远离京国,身在南蕃。
远蕃:蜀。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正承百忧千虑而来,身当乱世,作客他乡,今年此时,已是相思不见,明年又在何处,难以预料。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生活虽困顿,却也闲散自适,不可能知道此时竟辜负了随身的书剑,老于宦途风尘之中。
书剑:喻文武。
《史记》“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这是说自己老迈疲癃之身,辱居刺史之位,国家多事而无所作为,内心有愧于到处飘泊流离的友人。
二千石:汉太守官俸二千石。
东西南北人:丘曾称“今丘也,东南西北之人也”,指四方奔走。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87页 2、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86-387页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此诗是高适在蜀州刺史任上寄怀杜甫之作。
人日,是农历正月初七日。
杜二,即杜甫。
杜甫居成都时,高适与之过从甚密,此诗慰故人思乡之情,发世事难料之叹,抒无所作为之憾。
全诗每四句一段,共分三段。
每段换韵,开头是平声阳韵,中间是仄声御韵,末段是平声真韵。
“人日题诗寄草堂”,起句便单刀直入点题。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
古人相信天人感应,以岁后第七日为人日。
汉魏以后,人日逐渐从单一的占卜活动,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活动内容的节日。
到了唐代,民间仍相当重视人日节。
不仅仅专用作祈祥祝安,又衍添了一层思亲念友的气氛。
此节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
“遥怜故人思故乡”,“遥怜”的“怜”,正是表示二人感情的字眼,通篇都围绕这“怜”字生发展开。
“思故乡”,既是从自己说,也是从杜甫说,满目疮痍的中原,同是他们的故乡。
紧接着“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便是这思乡情绪的具体形容。
春天到时,柳叶萌芽,梅花盛开,应该是令人愉悦的,但在飘泊异地的游子心中,总是容易撩动乡愁,而使人“不忍见”,一见就“断肠”,感情不能自已了。
中间四句是诗意的拓展和深化,有不平,有忧郁,又有如大海行舟、随波飘转、不能自主的渺茫与怅惘,感情是复杂的。
换用仄声韵,正与内容十分协调。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预”是参与朝政之意。
尽管如此,诗人的爱国热忱却未衰减,面对动荡不已的时局,自然是“心怀百忧复千虑”了。
当时,不仅安史叛军在中原还很猖獗,即就蜀中局势而言,也并不平静,此诗写后的两三个月,便发生了梓州刺史段子璋的叛乱。
这“百忧千虑”,也正是时局艰难的反映。
杜甫《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叹我凄凄求友篇,感君郁郁匡时略”,是很深刻地领会到高适这种复杂情思的。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此忧之深,虑之远,更说明国步艰难,有志莫申。
深沉的感喟中,隐藏了内心无限的哀痛。
瞻望未来,深感渺茫,回顾往昔,事难前定。
这就自然地逗出了末段。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诗人早年曾隐身“渔樵”《封丘作》,“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这“愧”的内涵是丰富的,它蕴含着自己匡时无计的孤愤,和对友人处境深挚的关切。
这种“愧”,更见得两人交谊之厚,相知之深。
这首诗,没有华丽夺目的词藻,也没有刻意雕琢的警句,有的只是浑朴自然的语言,发自肺腑的真情流贯全篇。
那抑扬变换的音调,很好地传达了起伏跌宕的感情。
像这种“直举胸情,匪傍书史”的佳作,可算是汉魏风骨的嗣响。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85页 2、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86-3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