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五首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天用莫如龙,有时系扶桑。

顿辔海徒涌,神人身更长。

性命苟不存,英雄徒自强。

吞声勿复道,真宰意茫茫。

地用莫如马,无良复谁记。

此日千里鸣,追风可君意。

君看渥洼种,态与驽骀异。

不杂蹄啮间,逍遥有能事。

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

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

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

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

贺公雅吴语,在位常清狂。

上疏乞骸骨,黄冠归故乡。

爽气不可致,斯人今则亡。

山阴一茅宇,......更多

初发嘉州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朝发鼓阗阗,西风猎画旃。

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

锦水细不见,蛮江清更鲜。

奔腾过佛脚,旷荡造平川。

野市有禅客,钓台寻暮烟。

相期定先到,久立水潺潺。

?是日期乡僧宗一,会别钓鱼台下。

?

人日寄杜二拾遗

作者: 高适 朝代: 唐代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人日这天,我给杜甫写一首诗寄到成都草堂,我在这儿怀念你,怀念我们共同的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春天到来,柳叶萌芽,梅花盛开,本该令人愉悦,但飘泊异地的游子却被撩动了乡愁。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当时国家多难,干戈未息,以高适的文才武略,本应参与朝廷大政,建树功业,可是偏偏远离京国,身在南蕃。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正承百忧千虑而来,身当乱世,作客他乡,今年此时,已是相思不见,明年又在何处,难以预料。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生活虽困顿,却也闲散自适,不可能知道此时竟辜负了随身的书剑,老于宦途风尘之中。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这是说自己老迈疲癃之身,辱居刺史之位,国家多事而无所作为,内心有愧于到处飘泊流离的友人。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87页 2、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86-387页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人日这天,我给杜甫写一首诗寄到成都草堂,我在这儿怀念你,怀念我们共同的故乡。

人日:汉族传统节日,时在农历正月初七。

农历正月初七。

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春天到来,柳叶萌芽,梅花盛开,本该令人愉悦,但飘泊异地的游子却被撩动了乡愁。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当时国家多难,干戈未息,以高适的文才武略,本应参与朝廷大政,建树功业,可是偏偏远离京国,身在南蕃。

远蕃:蜀。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正承百忧千虑而来,身当乱世,作客他乡,今年此时,已是相思不见,明年又在何处,难以预料。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生活虽困顿,却也闲散自适,不可能知道此时竟辜负了随身的书剑,老于宦途风尘之中。

书剑:喻文武。

《史记》“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这是说自己老迈疲癃之身,辱居刺史之位,国家多事而无所作为,内心有愧于到处飘泊流离的友人。

二千石:汉太守官俸二千石。

东西南北人:丘曾称“今丘也,东南西北之人也”,指四方奔走。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87页 2、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86-387页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此诗是高适在蜀州刺史任上寄怀杜甫之作。

人日,是农历正月初七日。

杜二,即杜甫。

杜甫居成都时,高适与之过从甚密,此诗慰故人思乡之情,发世事难料之叹,抒无所作为之憾。

  全诗每四句一段,共分三段。

每段换韵,开头是平声阳韵,中间是仄声御韵,末段是平声真韵。

“人日题诗寄草堂”,起句便单刀直入点题。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

古人相信天人感应,以岁后第七日为人日。

汉魏以后,人日逐渐从单一的占卜活动,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活动内容的节日。

到了唐代,民间仍相当重视人日节。

不仅仅专用作祈祥祝安,又衍添了一层思亲念友的气氛。

此节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

“遥怜故人思故乡”,“遥怜”的“怜”,正是表示二人感情的字眼,通篇都围绕这“怜”字生发展开。

“思故乡”,既是从自己说,也是从杜甫说,满目疮痍的中原,同是他们的故乡。

紧接着“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便是这思乡情绪的具体形容。

春天到时,柳叶萌芽,梅花盛开,应该是令人愉悦的,但在飘泊异地的游子心中,总是容易撩动乡愁,而使人“不忍见”,一见就“断肠”,感情不能自已了。

  中间四句是诗意的拓展和深化,有不平,有忧郁,又有如大海行舟、随波飘转、不能自主的渺茫与怅惘,感情是复杂的。

换用仄声韵,正与内容十分协调。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预”是参与朝政之意。

尽管如此,诗人的爱国热忱却未衰减,面对动荡不已的时局,自然是“心怀百忧复千虑”了。

当时,不仅安史叛军在中原还很猖獗,即就蜀中局势而言,也并不平静,此诗写后的两三个月,便发生了梓州刺史段子璋的叛乱。

这“百忧千虑”,也正是时局艰难的反映。

杜甫《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叹我凄凄求友篇,感君郁郁匡时略”,是很深刻地领会到高适这种复杂情思的。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此忧之深,虑之远,更说明国步艰难,有志莫申。

深沉的感喟中,隐藏了内心无限的哀痛。

  瞻望未来,深感渺茫,回顾往昔,事难前定。

这就自然地逗出了末段。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诗人早年曾隐身“渔樵”《封丘作》,“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这“愧”的内涵是丰富的,它蕴含着自己匡时无计的孤愤,和对友人处境深挚的关切。

这种“愧”,更见得两人交谊之厚,相知之深。

  这首诗,没有华丽夺目的词藻,也没有刻意雕琢的警句,有的只是浑朴自然的语言,发自肺腑的真情流贯全篇。

那抑扬变换的音调,很好地传达了起伏跌宕的感情。

像这种“直举胸情,匪傍书史”的佳作,可算是汉魏风骨的嗣响。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85页 2、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86-387页

读杜诗

作者: 文天祥 朝代: 宋代

平生踪迹只奔波,偏是文章被折磨。

耳想杜鹃心事苦,眼看胡马泪痕多。

千年夔峡有诗在,一夜耒江如酒何,黄土一丘随处是,故乡归骨任蹉跎。

琴歌二首

作者: 司马相如 朝代: 两汉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门有车马客行

作者: 刘基 朝代: 明代

门有车马客,云是故乡人。

执手前借问,乡语知情真。

自云别故乡,观光京国尘。

经商涉代北,薄宦往西秦。

绣凤锦鸳鸯,金鞍紫骐驎。

结交贵公卿,出入拥众宾。

剧孟气方锐,郭解家不贫。

但见三春花,宁思秋露晨。

断蓬失其根,风沙欻漂沦。

前途塞虎狼,故里荒荆榛。

昔为横海鲸,今为涸辙鳞。

话言未及竟,涕泪各盈巾。

居家倚骨肉,出家倚交亲。

何当在异县,见此旧里邻。

园蔬如蜜甘,市酒若醴醇。

悲欢且弃置,生死同苦辛。

短歌有深情,情深......更多

客中除夜

作者: 袁凯 朝代: 明代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椒叶酒,未敌泪千行。

登浦上阁

作者: 袁凯 朝代: 明代

高阁春波上,登临独怆然。

故乡从此去,久客未言还。

花好谁家屋,帆轻何郡船。

朝来有微雨,应洒郭西田。

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三年闲闷在馀杭,曾为梅花醉几场。

伍相庙边繁似雪, 孤山园里丽如妆。

蹋随游骑心长惜,折赠佳人手亦香。

赏自初开直至落,欢因小饮便成狂。

薛刘相次埋新垄, 沈谢双飞出故乡。

歌伴酒徒零散尽,唯残头白老萧郎。

寓意诗五首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

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围。

天子建明堂,此材独中规。

匠人执斤墨,采度将有期。

孟冬草木枯,烈火燎山陂。

疾风吹猛焰,从根烧到枝。

养材三十年,方成栋梁姿。

一朝为灰烬,柯叶无孑遗。

地虽生尔材,天不与尔时。

不如粪土英,犹有人掇之。

已矣勿重陈,重陈令人悲。

不悲焚烧苦,但悲采用迟。

赫赫京内史,炎炎中书郎。

昨传征拜日,恩赐颇殊常。

貂冠水苍玉,紫绶黄金章。

佩服身未暖,......更多

678910 共79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