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泽溪上

作者: 戴复古 朝代: 宋代

舣棹西岩下,舟人语夜阑。

风林无鸟宿,石窟有龙蟠。

月色连沙日,滩声入梦寒。

晓来新得句,寄与故人看。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六十五

作者: 汪元量 朝代: 宋代

日中转柁到河间,万里羁人强自宽。

此夜此歌如此酒,长安月色好谁看。

作者: 张耒 朝代: 宋代

斗柄阑珊风瑟瑟,银河错落露森森。

人声静后幽虫急,月色好晴清夜深。

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

作者: 詹玉 朝代: 元代

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

倚担评花,认旗沽酒,历历行歌奇迹。

吹香弄碧。

有坡柳风情,逋梅月色。

画鼓红船,满湖春水断桥客。

当时何限俊侣,甚花天月地,人被云隔。

却载苍烟,更招白鹭,一醉修江又别。

今回记得。

再折柳穿鱼,赏梅催雪。

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说。

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

倚担评花,认旗沽酒,历历行歌奇迹。

吹香弄碧。

有坡柳风情,逋梅月色。

画鼓红船,满湖春水断桥客。

当时何限俊侣,甚花天月地,人被云隔。

却载苍烟,更招白鹭,一醉修江又别。

今回记得。

再折柳穿鱼,赏梅催雪。

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说。

  “相逢”,该有多少话可说,多少事可忆,却是“唤醒京华梦”。

在战后京华梦,指故朝南宋的京都生活。

京华梦醒,“吴尘暗斑吟发”。

吟发,即词人的头发。

这两句,饱含词人的沧桑之慨。

以下作具体抒写。

“倚担”三句,写了三件令人难以忘怀的趣事:一是“倚担评花”。

宋代的风俗是人皆不戴花,而挑担卖花者亦众。

当时倚靠花担,品评着各色鲜花,一种风流趣事。

二是“认旗沽酒”。

游兴既高,自当有美酒助兴,觅酒家畅饮,说不尽的风流洒脱!

三是“行歌奇迹”。

一边游赏,一边吟诗,江山处处留足迹,也是风流闲雅!

“历历”意为一切游乐情事都历历如昨。

  由杭州景色转写西湖胜景。

从“吹香弄碧”“吹香”句先总写,作者不直接写花草树木,而先写其色彩与香味,便已画出一幅花团成阵,绿树成行的绚丽春景图,吹、弄二字表意准确而形象,和煦的春风吹来阵阵香气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坡柳”典出自苏东坡。

苏轼曾两度出任杭州地方长官,写出了古今传诵的吟咏西湖的名作,并曾于西湖筑堤名为“苏堤”。

“夹道杂植花柳,中为六桥九亭”说的就是苏堤景色。

“坡柳”杨柳依依,写苏堤风光旖旎,承上“弄碧”。

林逋长住于西湖孤山,酷嗜梅花,并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咏梅名篇。

“逋梅”之典盖由其传出。

词人在“吹香弄碧”的景物中特地拈出坡柳、逋梅,使如画的西湖风光更富于浓郁的诗意,在柳树、梅花和月色中,都融进了诗人的精神与风度,“画鼓”三句由岸上转写水面。

春游时人头簇动,画楫船坊,栉次鳞比,箫鼓动地词中的“”画鼓红船,满湖春水断桥客“,正是对这种盛况的艺术概括。

  上片写杭州和西湖景色,下片笔锋转向人事。

  “当时”点明故事为回忆,表明一种时态。

此后虽然江南之地,依旧景物宜人,但时局已换,友人一个个风流云散。

“花天月地,人被云隔”两句以一“甚”字领起怅怨之情油然而生。

“却载”由“当时”写眼前。

在国破家亡之际,只得过一种苍烟为伴、鸥鹭为友的隐居生活。

以“却”表明生活境遇的转折,“更”,则是推进一层。

欣逢故人,举怀畅饮,追怀往事,然而转眼之间又要在长江边上分手了,留恋之情引发悲伤之感。

以“又别”点题,并慨叹这次相聚何其短暂。

  “今回”三句,推想别后之事。

“坡柳风情,逋梅月色”的西湖胜景,在战后还会依旧罢!

在此一别,你不要忘记去“折柳穿鱼、赏梅摧雪。

”这里蕴含一种兴亡之感和家国之恨。

  这是一首内涵却十分丰富送别词,决非一般离情所能概括得了的。

词人把依依惜别之情和故国之思、兴亡之叹熔铸于一炉,浑然一体。

通过游乐来表现故国的怀念主要是景美人旺是深深铭刻在词人心中的美好的故国形象。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斋室初成有劝多栽花竹者走笔示之

作者: 王世贞 朝代: 明代

一室缘溪断俗尘,翛然吾自爱吾真。

浇花怕结春时业,种竹防惊梦里神。

梧叶到秋无那病,芭蕉过暑不堪贫。

何如且放空庭在,月色风光好近人。

初秋同叔弢彦时游崇山兰若

作者: 王恭 朝代: 明代

习静厌纷扰,幽寻给孤园。

倏然香林下,似得桃花源。

一鸟落天镜,千花秀禅门。

纷吾道机浅,谬接甘露言。

月色隐秋思,荷香清夜魂。

终希偶缁锡,永矣超尘喧。

【南吕】一枝花 春思

作者: 汤舜民 朝代: 元代

嫩寒生花底风,清影弄帘间月,乱红扑窗外雨,香絮滚树头雪,影物奇绝,谁不道富贵千金夜,我翻做凄凉三月节。

怀故人万里离别,负东君一番艳冶。

  【梁州】相思鬼皮肤里打劫,睡魔神眼睫上盘踅。

可正是多情自作风流孽。

锦鸳翎活扯,丹凤颈生扌绝;

并头花揉碎,合欢树攀折。

升仙桥闪却车︷,武陵溪下桩撅。

声沉佩玉玎,尘满钗金蹀躞,香残褥锦重叠。

想者,觑者。

冷清清空落下读书舍,越间阔,越情热。

你便是一寸肝肠一寸铁,也害......更多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无烟,(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可怎么能够乘流上天呢?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耐可:哪可,怎么能够。

且就洞庭赊(shē)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赊:赊欠。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无烟,(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可怎么能够乘流上天呢?

耐可:哪可,怎么能够。

且就洞庭赊(shē)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赊:赊欠。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楚江水到洞庭湖西就分流了,水波淼茫,南天无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秋日橘红橘红的,落向西面远方的长沙,但不知道在湘江的何处可以吊慰湘君?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南湖的秋水,夜寒无水雾,就好像可以乘水波直通银河上青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姑且把洞庭湖赊买给月宫嫦娥,再驾船到白云边上买桂花酒去。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贾至啊,汉朝著名的洛阳才子贾谊是你本家吧?都是被贬到湘江;李晔啊,你我的本家,后汉的李膺也是贬到湖南,喜欢月下泛舟。 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他们都还在思念长安吧?还笑得出来吗?大概连西天在那里都不知道吧?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皎皎秋月高挂在洞庭湖的西边,湘江北面早有鸿雁飞归。 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满船醉客载歌载舞《白苎》曲,连衣服上落满了秋霜都不知道!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舜帝妻子来潇湘后就回不去了,玉人滞留在洞庭湖边的荒草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对着明镜般的洞庭湖描淡妆,君山就是她们用丹青画出的娥眉。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50-752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楚江:指流经楚地的长江。楚江分,长江从西北方向来至岳阳楼前,与洞庭湖之水汇合,再向东北流去,宛如被洞庭湖分为二截。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长沙:指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市,距洞庭约三百里。湘君:湘水之神。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南湖:指洞庭湖。在长江之南,故称。耐可:哪可,怎么能够。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且:姑且。就,一作“问”。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洛阳才子:指贾谊。因贾至与贾谊同姓,又同为洛阳人,所以把贾至比作贾谊。湘川,指湘江一带。元礼:东汉李膺的字,颍川襄城(今河南襄城县)人。 元礼同舟月下仙,据《后汉书·郭泰传》记载:李膺任河南尹时,在士大夫中有很高的声望。他的朋友郭泰离京还乡时,送行的人很多,但郭泰却只与李膺同船渡河,送行的人望见都很羡慕,把他们比作神仙。这里是用李膺来比李晔。 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西天:指长安。这两句化用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西向而笑”句意,表示对长安的怀念。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鸿:鸿鹄,即天鹅。 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白苎:歌曲名。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帝子:指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丹青:古代绘画常用的颜色,即指图画。君山,山名,又名洞庭山,位于洞庭湖中。相传娥皇、女英曾游此处,故名君山。两句意为:明净的洞庭湖,好像一面拂去灰尘的玉镜;君山耸立在湖中,宛如一幅图画。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50-752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楚江水到洞庭湖西就分流了,水波淼茫,南天无云。楚江:指流经楚地的长江。楚江分,长江从西北方向来至岳阳楼前,与洞庭湖之水汇合,再向东北流去,宛如被洞庭湖分为二截。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秋日橘红橘红的,落向西面远方的长沙,但不知道在湘江的何处可以吊慰湘君?长沙:指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市,距洞庭约三百里。湘君:湘水之神。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南湖的秋水,夜寒无水雾,就好像可以乘水波直通银河上青天。南湖:指洞庭湖。在长江之南,故称。耐可:哪可,怎么能够。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姑且把洞庭湖赊买给月宫嫦娥,再驾船到白云边上买桂花酒去。且:姑且。就,一作“问”。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贾至啊,汉朝著名的洛阳才子贾谊是你本家吧?都是被贬到湘江;李晔啊,你我的本家,后汉的李膺也是贬到湖南,喜欢月下泛舟。洛阳才子:指贾谊。因贾至与贾谊同姓,又同为洛阳人,所以把贾至比作贾谊。湘川,指湘江一带。元礼:东汉李膺的字,颍川襄城(今河南襄城县)人。 元礼同舟月下仙,据《后汉书·郭泰传》记载:李膺任河南尹时,在士大夫中有很高的声望。他的朋友郭泰离京还乡时,送行的人很多,但郭泰却只与李膺同船渡河,送行的人望见都很羡慕,把他们比作神仙。这里是用李膺来比李晔。 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他们都还在思念长安吧?还笑得出来吗?大概连西天在那里都不知道吧?西天:指长安。这两句化用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西向而笑”句意,表示对长安的怀念。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皎皎秋月高挂在洞庭湖的西边,湘江北面早有鸿雁飞归。鸿:鸿鹄,即天鹅。 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满船醉客载歌载舞《白苎》曲,连衣服上落满了秋霜都不知道!白苎:歌曲名。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舜帝妻子来潇湘后就回不去了,玉人滞留在洞庭湖边的荒草间。帝子:指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对着明镜般的洞庭湖描淡妆,君山就是她们用丹青画出的娥眉。丹青:古代绘画常用的颜色,即指图画。君山,山名,又名洞庭山,位于洞庭湖中。相传娥皇、女英曾游此处,故名君山。两句意为:明净的洞庭湖,好像一面拂去灰尘的玉镜;君山耸立在湖中,宛如一幅图画。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50-752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前人对此五首诗各有毁誉。大多数学者认为第二首最为出色,它内涵丰富,妙机四溢,有悠悠不尽的情韵。   第二首诗,首句写景,兼点季节与泛舟洞庭事。洞庭在岳州西南,故可称“南湖”。唐人喜咏洞庭,佳句累累,美不胜收。“南湖秋水夜无烟”一句,看来没有具体精细的描绘,却是天然去雕饰的淡语,惹人联想。夜来湖上,烟之有无,察之极难。能见“无烟”,则湖上光明可知,未尝写月,而已得“月色”,极妙。清秋佳节,月照南湖,境界澄沏如画,读者如闭目可接,足使人心旷神怡。这种具有形象暗示作用的诗语,淡而有味,其中佳处,又为具体模写所难到。   在被月色净化了的境界里,最易使人忘怀尘世一切琐屑的得失之情而浮想联翩。湖光月色此刻便激起“谪仙”李白羽化遗世之想,所以次句道:安得(“耐可”)乘流而直上青天!传说天河通海,故有此想。诗人天真的异想,又间接告诉读者月景的迷人。   诗人并没有就此上天,后两句写泛舟湖上赏月饮酒之乐。“且就”二字意味深长,似乎表明,虽未上天,却并非青天不可上,也并非自己不愿上,而是洞庭月色太美,不如暂且留下来。其措意亦妙。苏东坡《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数句,意境与之近似。   湖面清风,湖上明月,自然美景,人所共适,故李白曾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说“不用一钱买”,是三句“赊”字最恰当的注脚,还不能尽此字之妙。此字之用似甚无理,“月色”绝不能“赊”,也不用“赊”。然而著此一字,就将自然人格化。八百里洞庭俨然一位富有的主人,拥有湖光、山景、月色、清风等等无价之宝(只言“赊月色”,却不妨举一反三),而又十分慷慨好客,不吝借与。著一“赊”字,人与自然有了娓娓对话,十分亲切。这种别出心裁的拟人化手法,是高人一筹的。作者《送韩侍御之广德》也有“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渊明”之句,亦用“赊月色”词语,可以互参。面对风清月白的良宵不可无酒,自然引出末句。明明在湖上,却说“将船买酒白云边”,亦无理而可玩味。原来洞庭湖面辽阔,水天相接,遥看湖畔酒家自在白云生处。说“买酒白云边”,足见湖面之壮阔。同时又与“直上天”的异想呼应,人间酒家被诗人的想象移到天上。这即景之句又充满奇情异趣,丰富了全诗的情韵。   总的说来,第二首诗之妙不在景物具体描绘的工致,而在于即景发兴,艺术想象奇特,铸词造语独到,能启人逸思,通篇有味而不可句摘,恰如谢榛所说:“以兴为主,浑然成篇,此诗之入化也”(《四溟诗话》)。   第一、三、四首诗的末句都有“不知”二字,这三个“不知”,词相同而义不同,因此不相重复。第一首诗“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并非真的想去吊湘君而觅其处所,仅是抒发缅怀古人之情而已;第三首诗“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是对自身遭遇不满、怅然若失、前途未卜之嗟吁而已;第四首诗“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是沉醉于洞庭湖之月色与船歌、乐不知返,寒意侵袭而未能察觉而已。三个“不知”各有其妙处。   最后一首诗,“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运用娥皇、女英的美丽传说,表达一种人生难以完美的感慨;“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赞美洞庭湖的景色,写得空灵、明净,表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皎洁明净的心境。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25-326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不动者厚地,不息者高天。

无穷者日月,长在者山川。

松柏与龟鹤,其寿皆千年。

嗟嗟群物中,而人独不然。

早出向朝市,暮已归下泉。

形质及寿命,危脆若浮烟。

尧舜与周孔,古来称圣贤。

借问今何在,一去亦不还。

我无不死药,兀兀随化迁。

所未定知者,修短迟速间。

幸及身健日,当歌一樽前。

何必待人劝,持此自为欢。

翳翳窬月阴,沉沉连日雨。

开帘望天色,黄云暗如土。

行潦毁我墉,疾风坏我宇。

蓬莠生庭院,泥涂失场圃。

村深绝宾客,窗晦......更多

678910 共44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