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萧山庙 文
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 文翻译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楼如白玉,楼外垂柳摇曳,正是暮春时节。
梦中,萋萋的芳草、萧萧的马鸣,闺楼中的思妇,在明月之夜,正在苦苦地思忆着远方的离人。
罗帐上绣有一双金色的翡翠鸟,芳香的蜡烛融为滴滴的蜡泪。
窗外残红飘落、子规啼血,窗内残梦凄迷、哀思绵绵。
空楼相忆,思妇徒盼离人归来。
参考资料: 1、 徐庆宜选析 .唐宋词三百首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4页 . 2、 袁行霈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46-47 . 3、 钱仲联 .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09 :22-23 .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楼如白玉,楼外垂柳摇曳,正是暮春时节。
梦中,萋萋的芳草、萧萧的马鸣,闺楼中的思妇,在明月之夜,正在苦苦地思忆着远方的离人。
罗帐上绣有一双金色的翡翠鸟,芳香的蜡烛融为滴滴的蜡泪。
窗外残红飘落、子规啼血,窗内残梦凄迷、哀思绵绵。
空楼相忆,思妇徒盼离人归来。
玉楼:楼的美称。
袅娜:细长柔美貌。
春无力:即春风无力,用以形容春风柔软。
萋萋:草茂盛貌。
画罗:有图案的丝织品,或指灯罩。
金翡翠:即画罗上金色的翡翠鸟。
香烛:加有香料的烛,亦是对烛的美称。
销成泪:蜡烛燃烧后垂下的蜡滴比作眼泪。
子规:即杜鹃鸟,常夜鸣,声音似“不如归去”。
参考资料: 1、 徐庆宜选析 .唐宋词三百首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4页 . 2、 袁行霈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46-47 . 3、 钱仲联 .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09 :22-23 .
瑶瑟怨 文翻注译赏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秋夜床席冰冷梦也难以做成,天空碧蓝如水夜云像沙样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雁声凄厉远远地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的明月空自放光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冰簟:清凉的竹席。
银床:指洒满月光的床。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远:一作“还”。
过:一作“向”。
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
此代指楚地。
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秋夜床席冰冷梦也难以做成,天空碧蓝如水夜云像沙样轻。
冰簟:清凉的竹席。
银床:指洒满月光的床。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雁声凄厉远远地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的明月空自放光明。
远:一作“还”。
过:一作“向”。
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
此代指楚地。
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这首诗咏闺怨。
全诗没有透出一个“怨”字,只描绘清秋的深夜,主人公凄凉独居、寂寞难眠,以此来表现她深深的幽怨。
诗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
” 诗所写的是梦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见、所闻的情景。
全诗象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
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
诗中虽无“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诗的题目和内容都很含蓄。
瑶瑟,是玉镶的华美的瑟。
瑟声悲怨,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
在古代诗歌中,它常和别离之悲联结在一起。
题名“瑶瑟怨”,正暗示诗所写的是女子别离的悲怨。
头一句正面写女主人公。
冰簟银床,指冰凉的竹席和银饰的床。
“梦不成”三字很可玩味。
它不是一般地写因为伤离念远难以成眠,而是写她寻梦不成。
会合渺茫难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本属虚幻的梦寐上;
而现在,难以成眠,竟连梦中相见的微末愿望也落空了。
这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别离之久远,思念之深挚,会合之难期和失望之强烈。
一觉醒来,才发觉连虚幻的梦境也未曾有过,伴着自己的,只有散发着秋天凉意和寂寞气息的冰簟银床。
—这后一种意境,似乎比在冰簟银床上辗转反侧更隽永有情韵。
读者仿佛可以听到女主人公轻轻的叹息。
第二句不再续写女主人公的心情,而是宕开写景。
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清寥淡远的碧空夜月图:秋天的深夜,长空澄碧,月光似水,只偶尔有几缕飘浮的云絮在空中轻轻掠过,更显出夜空的澄洁与空阔。
这是一个空镜头,境界清丽而略带寂寥。
它既是女主人公活动的环境和背景,又是她眼中所见的景物。
不仅衬托出了人物皎洁轻柔的形象,而且暗透出人物清冷寂寞的意绪。
孤居独处的人面对这清寥的景象,心中萦回着的也许正是“碧海青天夜夜心”一类的感触吧。
“雁声远过潇湘去”,这一句转而从听觉角度写景,和上句“碧天”紧相承接。
夜月朦胧,飞过碧天的大雁是不容易看到的,只是在听到雁声时才知道有雁飞过。
在寂静的深夜,雁叫更增加了清冷孤寂的情调。
“雁声远过”,写出了雁声自远而近,又由近而远,渐渐消失在长空之中的过程,也从侧面暗示出女主人公凝神屏息、倾听雁声南去而若有所思的情状。
古有湘灵鼓瑟和雁飞不过衡阳的传说,所以这里有雁去潇湘的联想,但同时恐怕和女主人公心之所系有关。
雁足传书。
听到雁声南去,女主人公的思绪也被牵引到南方。
大约正暗示女子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潇湘那边。
“十二楼中月自明”。
前面三句,分别从女主人公所感、所见、所闻的角度写,末句却似撇开女主人公,只画出沉浸在明月中的“十二楼”。
《史记·孝武本纪》集解引应劭曰:“昆仑玄圃五城十二楼,此仙人之所常居也。
”诗中用“十二楼”,或许借以暗示女主人公是女冠者流,或许借以形容楼阁的清华,点明女主人公的贵家女子身份。
“月自明”的“自”字用得很有情味。
孤居独处的离人面对明月,会勾起别离的情思,团圆的期望,但月本无情,仍自照临高楼。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诗人虽只写了沉浸在月光中的高楼,但女主人公的孤寂、怨思,却仿佛融化在这似水的月光中了。
这样以景结情,更增添了悠然不尽的余韵。
这首写女子别离之怨的诗颇为特别。
全篇除“梦不成”三字点出人物以外,全是景物描写。
整首诗就象是几个组接得很巧妙的写景镜头。
诗人要着重表现的,并不是女主人公的具体心理活动、思想感情,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组合,渲染一种和主人公相思别离之怨和谐统一的氛围、情调。
冰簟、银床、秋夜、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笼罩在月光下的玉楼,这一切,组成了一幅清丽而含有寂寥哀伤情调的画图。
整个画面的色调和谐地统一在轻柔朦胧的月色之中。
读了这样的诗,对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许只有一个朦胧的印象,但那具有浓郁诗意的情调、气氛却将长时间留在记忆中。
回到诗题。
“瑶瑟怨”不仅仅暗示女子的别离之怨,同时暗示诗的内容与“瑟”有关。
“中夜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阮籍《咏怀》),写女主人公夜间弹琴(瑟)抒怨也是可能的。
如果说温诗首句是写“中夜不能寐”,那么后三句可能就是暗写“起坐弹鸣琴(瑟)”了。
不过,写得极含蓄,几乎不露痕迹。
它把弹奏时的环境气氛,音乐的意境与感染力,曲终时的情景都融化在鲜明的画面中。
弹瑟时正好有雁飞向南方,就像是因瑟声的动人引来,又因不胜清怨而飞去一样。
曲终之后,万籁俱寂,惟见月照高楼,流光徘徊。
弹奏者则如梦初醒,怅然若失。
这样理解,诗的抒情气氛似乎更浓一些,题面与内容也更相称一些。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文翻赏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
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
惆怅,正思惟。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
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
惆怅,正思惟。
池中水波平如镜子,映照着夜空中的一轮秋月,月光皎洁如雪。
正是采莲的时节,那采莲的少女,红粉盛妆却只能空对着寒冷的水波,不由感到万分惆怅。
她人在采莲,心中却思量着远方的情郎,愁思难解,黯然神伤。
参考资料: 1、 高峰.《温庭筠 韦庄集》:凤凰出版社,2013年:第138页 2、 赵崇祚.花间集 插图本: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第53页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
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
惆怅,正思惟。
这首词开头“镜水夜来秋月,如雪”描写秋天夜色,皎洁明媚的月光,倾泻在平静如镜的水面上,好像洁白的雪。
点出时间是秋天的一个月色明媚的晚上——一个良辰。
并以秋月之景,渲染出一种浪漫的气氛:有良辰必有美景。
“采莲时”,点出了人物活动的地点。
这个活动地点是个很重要的背景。
因为在南方采莲季节常常包含着男女表达爱情的活动,是一个很浪漫的季节。
只有交待出这一场所,才能更好的展开下文,也算是一种铺垫。
这样才能使下文的意境更充实,更易理解,更易把握女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小娘红粉对寒浪”,“小娘”是指采莲女,诗中的女主人公。
“红粉”,是说采莲女正值青春妙龄,打扮的十分美丽,楚楚动人。
“红粉”两字用简练的笔法勾勒出了采莲女的外貌特征也体现出一种淡雅丽饰的色彩美,女为悦己者容,采莲女一出场就给人以不俗的感觉,清新淡雅。
而“寒浪”则是对“红粉”的衬托,以及对心境进一步的解说。
“红”在这还象征着青春、热烈、希望和期盼,而“寒”表面上看是对秋月的进一步解释,孤寂,寒凉而内涵则是表示孤单和寂寞,以周围的环境和气氛,来揭示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在这镜水如月之夜,浪漫季节,不仅心起涟漪故而“惆怅”,进而有所思。
“正思惟”,则是这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这季节,花好月圆,情歌缭绕,四处回响;
轻舟荡漾,激起浪花朵朵,而自己的恋人不知在何方。
不禁心潮激荡,思绪茫茫,无人能解其中滋味。
正是越思越想,越想越愁,越愁越伤感,正应了古语“剪不断,理还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咸阳值雨 文翻注译赏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在咸阳桥上遇雨了,那牛毛细雨随风飘摇不定,宛如悬在空中的水晶帷帘;
那泊着的钓鱼船被这连绵的水晶帷帘阻隔,如烟如画。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眼前这烟水空濛的景色多么像初春时节洞庭湖上那烟波浩渺的景致;
还有那沉沉的暮霭,好像正驮载着水气缓缓地向岳阳城的上空飘去,真是美极了。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481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88 .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méng)隔钓船。
咸阳桥:又名西渭桥,故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南,古代多于此送别。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还:一作“绝”。
将:携带。
岳阳天:岳阳楼在洞庭湖边,可俯瞰洞庭春色。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481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88 .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méng)隔钓船。
在咸阳桥上遇雨了,那牛毛细雨随风飘摇不定,宛如悬在空中的水晶帷帘;
那泊着的钓鱼船被这连绵的水晶帷帘阻隔,如烟如画。
咸阳桥:又名西渭桥,故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南,古代多于此送别。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眼前这烟水空濛的景色多么像初春时节洞庭湖上那烟波浩渺的景致;
还有那沉沉的暮霭,好像正驮载着水气缓缓地向岳阳城的上空飘去,真是美极了。
还:一作“绝”。
将:携带。
岳阳天:岳阳楼在洞庭湖边,可俯瞰洞庭春色。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481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88 .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这是一首对雨即景之作,明快、跳荡,意象绵渺,别具特色。
咸阳桥,又名便桥,在长安北门外的渭水之上,是通往西北的交通孔道。
古往今来,有多少悲欢离合、兴废存亡的历史在这里幕启幕落。
然而诗人此番雨中徜徉,却意度闲适,并无愁眉锁眼之态,笔墨染出,是一派清旷迷离的山水图景。
首句入题。
“咸阳桥”点地,“雨”点景,皆直陈景物,用语质朴。
句末炼出一个“悬”字,便将一种雨脚绵延如帘箔之虚悬空际的质感,形象生动地传出,健捷而有气势,令人神往。
接下一句,诗人把观察点从桥头推向远处的水面,从广阔的空间来描写这茫茫雨色。
这是一种挺接密衔的手法。
“万点”言雨阵之密注。
“空蒙”二字最有分量,烘托出云行雨施、水气蒸薄的特殊氛围,点出这场春雨所引起的周围环境的色调变化来。
用笔很像国画家的晕染技法,淡墨抹出,便有无限清蔚的佳致。
这种烟雨霏霏的景象类似江南水乡的天气,是诗人着力刻画的意境,并因而逗出下文的联翩浮想,为一篇转换之关键。
“钓船”是诗中实景,诗人用一个“隔”字,便把它推到迷蒙的烟雨之外,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像是要溶化在设色清淡的画面里一样,有超于象外的远致。
前两句一起一承,围绕眼前景物生发,第三句纵笔远扬,转身虚际,出人意外地从咸阳的雨景,一下转到了洞庭的春色。
论地域,天远地隔;
论景致,晴雨不侔。
实现这两幅毫不相干的水天图画的联结转化的媒介,乃是存在于二者之间的某种共同点—即上面提到的烟水空蒙的景色。
这在渭水关中也许是难得一见的雨中奇观,但在洞庭泽国,却是一种常见的色调。
诗人敏感地抓住这一点,发挥艺术的想象,利用“还似”二字作有力的兜转,就把它们巧妙在联到一起,描绘出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来。
洞庭湖为海内巨浸,气蒸波撼,吞天无际。
在诗人看来,湿漉的晓云好像是驮载着接天的水气飘进了岳阳古城的上空。
这是极其壮观的景象。
“将入”二字,可说是笔挟云涛。
作者着意描写巴陵湖畔的云容水色,其目的在于用它来烘托咸阳的雨景,使它更为突出。
这是一种借助联想,以虚间实,因宾见主的借形之法,将两种似乎无关的景物,从空间上加以联系,构成了此诗在艺术上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114-1115 .
猎骑辞 文
早辞平扆殿,夕奉湘南宴。
香兔抱微烟,重鳞叠轻扇。
蚕饥使君马,雁避将军箭。
宝柱惜离弦,流黄悲赤县。
理钗低舞鬓,换袖回歌面。
晚柳未如丝,春花已如霰。
所嗟故里曲,不及青楼宴。
定西番·细雨晓莺春晚 文
春江花月夜词 文注
玉树歌阑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芜国。
秦淮有水水无情,还向金陵漾春色。
杨家二世安九重,不御华芝嫌六龙。
百幅锦帆风力满,连天展尽金芙蓉。
珠翠丁星复明灭,龙头劈浪哀笳发。
千里涵空澄水魂,万枝破鼻飘香雪。
漏转霞高沧海西,颇黎枕上闻天鸡。
鸾弦代雁曲如语,一醉昏昏天下迷。
四方倾动烟尘起,犹在浓香梦魂裹。
后主荒宫有晓莺,飞来只隔西江水。
玉树歌阑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芜国。
玉树:即南北朝时陈后主所作的歌曲《玉树后庭花》,其内容大概是歌咏张贵妃、孔贵嫔美色的,被后世认为是亡国之音。
歌阑:歌残、歌尽。
海云黑:天海边乌云密布,预示国家将亡。
“花庭”句:谓原本花团锦簇的宫廷转眼变成了荒草丛生的废墟。
秦淮有水水无情,还向金陵漾春色。
杨家二世安九重,不御华芝嫌六龙。
杨家二世:指隋朝第二任皇帝隋炀帝。
安九重:安居于九重深宫之内,喻指安于帝位。
御:乘。
华芝:即华盖,原指皇帝所乘之车的车盖,借指皇帝所乘之车。
六龙:即六马,古代八尺以上的马称为龙。
皇帝所乘之车由六马所驾。
隋炀帝游江都,不乘车马而乘船,此句即此意。
百幅锦帆风力满,连天展尽金芙蓉。
金芙蓉:疑为接上句锦帆而言,谓锦帆上所绣的金色芙蓉花,大概喻其龙船华美之意。
珠翠丁星复明灭,龙头劈浪哀笳发。
丁星:闪烁貌。
哀笳(jiā)发:笳即胡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音色哀凉。
隋炀帝曾命乐工作《泛龙舟》等曲,其声亦哀怨。
千里涵空澄水魂,万枝破鼻飘香雪。
涵空:水映天空。
澄:平静。
澄一作“照”。
水魂:水中精怪。
此句谓隋炀帝龙舟所行之处,水静天晴,连精怪们都畏惧其威严而不敢兴风作浪。
“万枝”句:扬州有琼树,开百花。
飘一作“团”。
此句谓千万株琼树开花如一团团香雪,而其香气浓郁,又迎面扑鼻。
漏转霞高沧海西,颇黎枕上闻天鸡。
漏:古代一种滴水定时器。
转:指时间推移。
霞高:晚霞升起。
沧海西:日落于大海之西。
颇黎:即玻璃,古代一种玉名,又名水玉。
鸾弦代雁曲如语,一醉昏昏天下迷。
鸾弦代雁:泛指弦乐器。
四方倾动烟尘起,犹在浓香梦魂裹。
倾动:指天下震动,国家不安宁。
倾一作“澒”,烟一作“风”。
后主荒宫有晓莺,飞来只隔西江水。
“后主”二句:后主,即陈后主。
陈被隋灭,陈国都城金陵与隋炀帝江都皇宫只隔一条西江。
末二句谓从陈后主荒宫之晓莺仅需飞过一条西江水就能到隋炀帝的江都皇宫,喻示隋炀帝荒淫无道,距离亡国也不甚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南歌子·倭堕低梳髻 文
清明日 文翻注译赏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清明日的清晨,清蛾飞舞,色彩斑斓,犹如在画扇中一样。
桃树满园,桃花和郁金花竞相开放,红遍了田野。
人们兴冲冲结伴踏青,出发时看到露水在各色花瓣上颤颤欲滴,归来时领略到微风穿过柳丝拂面而来。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骄傲的马匹在帐帏旁昂首嘶鸣,鸡群从刚打开的笼子里争先恐后地窜出来,“咯咯咯”地叫着,四处觅食。
不知是谁瞄准鸟儿在发射飞弹?
黄鹂赶紧飞入隔墙的庭院,在房顶上宛啭鸣叫,仿佛说:人们啊,请不要伤害我们,不要破坏大自然的和谐吧!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清娥(é)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清娥:一作“清蛾”。
清,不仅写娥美,而且点出了日期是清明,时间是清晨。
春树:指桃树。
出犯:出,外出;
犯,踏青。
马骄偏避幰(xiǎn),鸡骇乍开笼。
柘(zhè)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幰:帐帏。
柘弹:用弹弓发射的飞弹。
隔:庭院隔墙。
宫:庭院里的房子。
在秦始皇之前,比较豪华的房子皆可称宫,一般人亦可称朕。
后来“宫”成为皇宫的专用词,“朕”成为皇帝的专用词。
现在“宫”的含义有所扩大,如少年宫、青年宫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清娥(é)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清明日的清晨,清蛾飞舞,色彩斑斓,犹如在画扇中一样。
桃树满园,桃花和郁金花竞相开放,红遍了田野。
人们兴冲冲结伴踏青,出发时看到露水在各色花瓣上颤颤欲滴,归来时领略到微风穿过柳丝拂面而来。
清娥:一作“清蛾”。
清,不仅写娥美,而且点出了日期是清明,时间是清晨。
春树:指桃树。
出犯:出,外出;
犯,踏青。
马骄偏避幰(xiǎn),鸡骇乍开笼。
柘(zhè)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骄傲的马匹在帐帏旁昂首嘶鸣,鸡群从刚打开的笼子里争先恐后地窜出来,“咯咯咯”地叫着,四处觅食。
不知是谁瞄准鸟儿在发射飞弹?
黄鹂赶紧飞入隔墙的庭院,在房顶上宛啭鸣叫,仿佛说:人们啊,请不要伤害我们,不要破坏大自然的和谐吧!
幰:帐帏。
柘弹:用弹弓发射的飞弹。
隔:庭院隔墙。
宫:庭院里的房子。
在秦始皇之前,比较豪华的房子皆可称宫,一般人亦可称朕。
后来“宫”成为皇宫的专用词,“朕”成为皇帝的专用词。
现在“宫”的含义有所扩大,如少年宫、青年宫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它带有节日的氛围。
清明扫墓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一般在清明前七天至清明后三天之内。
由于这期间又有寒食节,故两个节日的活动就同时进行。
宋吕希哲《岁时杂记》云:“清明节在寒食第二日,故节物乐事,皆为寒食所包。
”除了扫墓外,还有游春、踏青、插柳、荡秋千等。
温庭筠这首《清明日》就是写人们在清明那天外出踏青的喜悦心情。
温庭筠的诗以辞藻华丽、风格浓艳著称,这首《清明日》短短四十个字,充满了诗情画意,其画面之丰富多彩,在历代一百余首清明诗中,没有一首能够超过它。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