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知玄上人遇暴经因有赠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缥帙无尘满画廊,钟山弟子静焚香。

惠能未肯传心法, 张湛徒劳与眼方。

风飏檀烟销篆印,日移松影过禅床。

客儿自有翻经处,江上秋来蕙草荒。

梦江南·千万恨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恨意千万如丝如缕,飘散到了遥远的天边。

山间的明月不知道我的心事。

绿水清风中,鲜花独自摇落。

花儿零落中,不知不觉的明月早已经斜入碧云外。

参考资料: 1、 顾农,徐侠著,花间派词传 温庭筠 、皇甫松、韦庄等,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90页 2、 安平秋,杨忠,杨锦海主编;

程郁缀选注,中华古典名著读本 唐宋词卷,京华出版社,1998.09,第25页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yè)碧云斜。

恨:离恨。

天涯: 天边。

指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

摇曳:犹言摇荡、动荡。

参考资料: 1、 顾农,徐侠著,花间派词传 温庭筠 、皇甫松、韦庄等,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90页 2、 安平秋,杨忠,杨锦海主编;

程郁缀选注,中华古典名著读本 唐宋词卷,京华出版社,1998.09,第25页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yè)碧云斜。

恨意千万如丝如缕,飘散到了遥远的天边。

山间的明月不知道我的心事。

绿水清风中,鲜花独自摇落。

花儿零落中,不知不觉的明月早已经斜入碧云外。

恨:离恨。

天涯: 天边。

指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

摇曳:犹言摇荡、动荡。

参考资料: 1、 顾农,徐侠著,花间派词传 温庭筠 、皇甫松、韦庄等,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90页 2、 安平秋,杨忠,杨锦海主编;

程郁缀选注,中华古典名著读本 唐宋词卷,京华出版社,1998.09,第25页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这首词以意境取胜,通过描写思妇在孤单的月光下独自思念的情景,表现了其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所恨之人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

说“恨”而有“千万”,足见恨之多与无穷,而且显得反复、零乱,大有不胜枚举之概。

虽有千头万绪之恨,但恨到极点的事只有一桩,即远在天涯的那个人久不归来。

这是对全词的主旨作正面描写。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三、四两句,初读起来很是平淡,仔细玩味却觉得是妙手天成。

这两句是从侧面阐述其“恨”之深。

女主人既有千万恨,其“心里”有“事”是理所当然的了,更使她难过的却在于“有恨无人知”。

“恨”是一种无形的心理情绪,是难以把握和捉摸的,而词人却善于借景将它烘托出来:像风掠过水面时荡起的阵阵涟漪,像花儿随风落去时的缤纷缭乱,像悠悠白云在天空摇曳时的飘忽迷离,这样一来,抽象的“恨”就变得形象、可感了,使人们能够清晰地体验到它的纷乱、动荡的状态,也增强了词的审美价值。

  “摇曳碧云斜。

”夜对山月,昼惜落花,在昼夜交替的黄昏,摇曳是程度不怎么明显的动荡,是轻轻移斜了角度的晃动。

此句看似单纯写景,却状出了凝望暮色与碧云的女主人的百无聊赖之态,说明一天的光阴又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了,不着“恨”字而“恨极”之意已和盘托出。

参考资料: 1、 邓红梅评注,婉约词,中华书局,2011.03,第11页 2、 傅德岷,卢晋主编,唐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图文本 原文·注释·鉴赏,长江出版社,2010.11,第26页

更漏子·玉炉香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玉炉散发着炉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出华丽屋宇的凄迷。

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

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bìn)云残,夜长衾(qīn)枕寒。

画堂:华丽的内室。

鬓云:鬓发如云。

衾:被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梧桐:落叶乔木,古人以为是凤凰栖止之木。

不道:不管、不理会的意思。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bìn)云残,夜长衾(qīn)枕寒。

玉炉散发着炉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出华丽屋宇的凄迷。

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画堂:华丽的内室。

鬓云:鬓发如云。

衾:被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

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

梧桐:落叶乔木,古人以为是凤凰栖止之木。

不道:不管、不理会的意思。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共写过六首内容相仿的《更漏子》。

这首《更漏子》,借“更漏”夜景咏妇女相思情事,词从夜晚写到天明。

  开头三个字,表面看是景语,不像后来李清照《醉花阴·重阳》的“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含有以炉烟袅袅来表示愁思无限的意思。

次句“红蜡泪”就不同了:夜间燃烛,用以照明,但多了一个“泪”字,便含有了人的感情。

说“玉炉”,既见其精美,又见其色洁;

“红蜡”则透出色泽的艳丽而撩人情思,而闺中的寂寞也隐隐流露出来了。

“画堂”,写居室之美,与“玉炉”、“红蜡”相映衬。

这句紧承上句,说红蜡所映照是画堂中人的秋思。

“秋思”,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深藏于人心中的情愫,红蜡是不能“照”到的,可是作者却执拗地强调“偏照”。

“偏照”者,非照不可也。

这一来,将室内的华美陈设与人的感情,巧妙地联系起来了。

此刻,在这美丽的画堂中,冷清寂静,只有玉炉之香,红蜡之泪,与女主人公相伴,不管它们是有意、无意,但在她看来,却是“偏照”。

至此,是蜡在流泪,抑或人在流泪,浑融一体,更反衬女主人公的“秋思”之深。

概言之,第一句主要是衬景,二句景中含情,三句感情色彩强烈,女主人公的愁肠百结,呼之而出了。

陈匪石云:“词固言情之作,然但以情言,薄矣。

必须融情入景,由景见情。

”(《旧时月色斋词谭》)这里“融情入景”是逐步深入的,至“偏照”始喷涌而出。

  “眉翠薄,鬓云残”,两句写人。

以翠黛描眉,见其眉之美。

鬓云,是形容美发如云,可知其人之美。

但紧接着用了一个“薄”字,一个“残”字,景况便完全不同了。

“薄”字形容眉黛褪色,“残”字描绘鬓发不整。

这两个字反映出她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的情态,不仅写外貌,也同时写出了她内心难言的苦闷。

“夜长衾枕寒”,继续写思妇独处无眠的感受,它不仅点明了时间:长夜漫漫;

写出了人的感觉:衾枕生寒,如李清照怀念外出丈夫时的“半夜凉初透”。

由此可知上面的一切景物,都是夜长不寐之人目之所见,身之所感。

这些景物如粒粒珍珠,用“秋思”这条线把它们串了起来。

  上阕写画堂中人所见,下阕从室内转到室外,写人的所闻。

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之苦没有人可以理解。

它与“偏照画堂秋思”呼应,可见“秋思”即是离情。

下面再作具体描述:“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潇潇秋雨不理会闺中少妇深夜怀人的苦情,只管让雨珠洒在一张张梧桐叶上,滴落在窗外的石阶上,一直滴到天明,还没有休止。

秋雨连绵不停,正如她的离情连绵无尽。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由玉炉生香、红蜡滴泪的傍晚,到闻“三更雨”,再看“滴到明”,女主人公的彻夜不眠,当然更非“一个愁字了得”了。

  这首词通首写画堂人的“秋思”“离情”,上阕的意境,在《花间集》中颇常见,下阕的写法则独辟蹊径。

陈廷焯说“梧桐树”数语,用笔较快,而意味无上文章之厚。

其实,“用笔快”如果一泻千里,言尽意止,固然不好;

但这里并非如此。

谭献说“梧桐树”以下似直下语,正从“夜长”逗出,亦书家“无垂不缩”之法。

书法中的所谓“垂”,指竖笔;

在作竖笔时,最后须往上逆缩一下,使字体不失其气势。

比之于词,即是看似直率,纵笔而下,但须顿挫深厚,跌宕而有情致,似直而实纡也。

《更漏子》下阕,写梧桐夜语,正有此特色。

这里直接写雨声,间接写思妇,亦是“夜长衾枕寒”的进一步说明;

但整夜不眠却仍用暗示,始终未曾点破,这就是直致中有含蓄之处。

所以说此词深得书家 “无垂不缩”之法,即是指它“直说”中仍适当地配合以“含蓄”,否则便会使人有一览无余、索然寡味之感了。

宋人聂胜琼《鹧鸪天·别情》词有句云:“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当是从此词脱胎而来,写得语浅情深;

但全词并不像此词上下片浓淡相间,又缺乏转折变化,相较之下,韵味亦是略逊一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送人东游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荒弃的营垒上黄叶纷纷飘落,心怀壮志你告别了古塞险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飒飒秋风将送你到汉阳渡口,初升的太阳会迎你在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江东亲友有几人正望眼欲穿,等候着你的孤舟从天涯回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再次相见,举杯畅饮以抚慰离人的愁颜。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87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95

荒戍(shù)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荒戍:荒废的边塞营垒。

浩然:意气充沛、豪迈坚定的样子,指远游之志甚坚。

《孟子·公孙丑下》:“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yǐng)门山。

汉阳渡:湖北汉阳的长江渡口。

郢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即荆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zhào)还。

江:指长江。

几人:犹言谁人。

孤棹:孤舟。

棹:原指划船的一种工具,后引申为船。

何当重相见,樽(zūn)酒慰离颜。

何当:何时。

樽酒:犹杯酒。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离颜:离别的愁颜。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87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95

荒戍(shù)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荒弃的营垒上黄叶纷纷飘落,心怀壮志你告别了古塞险关。

荒戍:荒废的边塞营垒。

浩然:意气充沛、豪迈坚定的样子,指远游之志甚坚。

《孟子·公孙丑下》:“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yǐng)门山。

飒飒秋风将送你到汉阳渡口,初升的太阳会迎你在郢门山。

汉阳渡:湖北汉阳的长江渡口。

郢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即荆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zhào)还。

江东亲友有几人正望眼欲穿,等候着你的孤舟从天涯回还。

江:指长江。

几人:犹言谁人。

孤棹:孤舟。

棹:原指划船的一种工具,后引申为船。

何当重相见,樽(zūn)酒慰离颜。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再次相见,举杯畅饮以抚慰离人的愁颜。

何当:何时。

樽酒:犹杯酒。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离颜:离别的愁颜。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87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95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这首《送人东游》诗载于《全唐诗》卷五百八十一。

下面是古典诗词鉴赏家赵庆培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诗人在秋风中送别友人,倍感凄凉,对友人流露出关切,表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

这首诗意境悲凉雄壮,情真意切,质朴动人。

  关于此诗的发端,清人沈德潜曰:“起调最高。

”(《唐诗别裁》)按首句,地点既傍荒凉冷落的古堡,时令又值落叶萧萧的寒秋,此时此地送友人远行,那别绪离愁,的确令人难以忍受。

然而次句诗思却陡然一振:“浩然离故关”——友人此行,心怀浩气而有远志。

气象格调,自是不凡。

  颔联两句互文,意为:初日高风汉阳渡,高风初日郢门山。

初日,点明送别是在清晨。

汉阳渡,长江渡口,在今湖北省武汉市;

郢门山,位于湖北宜都市西北长江南岸。

两地一东一西,相距千里,不会同时出现在视野之内,这里统指荆山楚水,从而展示辽阔雄奇的境界,并以巍巍高山、浩浩大江、飒飒秋风、杲杲旭日,为友人壮行色。

  颈联仿效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而赋予两重诗意:诗人一面目送归舟孤零零地消失在天际,一面遥想江东亲友大概正望眼欲穿,切盼归舟从天际飞来。

几人,犹言谁人。

“江上几人在”,想象归客将遇见哪些故人,受到怎样的接待,是对友人此后境遇的关切;

诗人早年曾久游江淮,此处也寄托着对故交的怀念。

  尾联写当此送行之际,友人把酒言欢,开怀畅饮,设想他日重逢,更见依依惜别之情意。

  这首诗逢秋而不悲秋,送别而不伤别。

如此离别,在友人,在诗人,都不曾引起更深的愁苦。

诗人只在首句稍事点染深秋的苍凉气氛,便大笔挥洒,造成一个山高水长、扬帆万里的辽阔深远的意境,于依依惜别的深情之中,回应上文“浩然”,前后紧密配合,情调一致。

结尾处又突然闪出日后重逢的遐想。

论时间,一笔宕去,遥遥无期;

论空间,则一勒而收,从千里之外的“江上”回到眼前,构思布局的纵擒开合,是很见经营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22-1123

早秋山居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近靠山边觉得寒气来得特别早,晴空下的草堂笼罩着一片霜气。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树叶凋零了,窗边还有阳光照着;

池塘满了,水依然没有声音。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树上的果实成熟落下,叶子也干枯了,因此看见猿猴在林中走过,也听得见鹿行的声音。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弹着素琴心情恬淡平静,到夜里只有潺潺清泉声相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近靠山边觉得寒气来得特别早,晴空下的草堂笼罩着一片霜气。

堂:茅草盖的堂屋。

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标风操之高雅。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树叶凋零了,窗边还有阳光照着;

池塘满了,水依然没有声音。

树凋:树叶凋落。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树上的果实成熟落下,叶子也干枯了,因此看见猿猴在林中走过,也听得见鹿行的声音。

叶干:叶子干枯。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弹着素琴心情恬淡平静,到夜里只有潺潺清泉声相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机虑:犹思虑。

静:一作“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池塘七夕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月出西南露气秋,绮罗河汉在斜沟。

杨家绣作鸳鸯幔, 张氏金为翡翠钩。

香烛有花妨宿燕,画屏无睡待牵牛。

万家砧杵三篙水,一夕横塘似旧游。

宿松门寺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白石青崖世界分,卷帘孤坐对氛氲。

林间禅室春深雪, 潭上龙堂夜半云。

落月苍凉登阁在,晓钟摇荡隔江闻。

西山旧是经行地,愿漱寒瓶逐领军。

织锦词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丁东细漏侵琼瑟,影转高梧月初出。

簇簌金梭万缕红, 鸳鸯艳锦初成匹。

锦中百结皆同心,蕊乱云盘相间深。

此意欲传传不得,玫瑰作柱朱弦琴。

为君裁破合欢被, 星斗迢迢共千里。

象尺熏炉未觉秋,碧池已有新莲子。

和道溪君别业(一作和友人溪居别业)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积润初销碧草新,凤阳晴日带雕轮。

风飘弱柳平桥晚, 雪点寒梅小苑春。

屏上楼台陈后主,镜中金翠李夫人。

花房透露红珠落,蛱蝶双飞护粉尘。

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胜曲尘 一作:蒙曲尘)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胜曲尘 一作:蒙曲尘)一袭深红色的长裙日子久了便蒙上了淡黄色,自古以来旧的东西就比不得新的东西讨人喜欢。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你我原本应该像合欢核桃一样坚贞不移,哪里想到你的心里原来已经有了别人,让我对你终究有了恨意。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深夜里点亮烛火深深的嘱咐你,此去路途遥远不要忘了归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小巧精致的骰子上嵌入那意喻相思的红豆,相思入骨你是否知道? 参考资料: 1、 张红编.温庭筠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01月第1版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胜曲尘 一作:蒙曲尘)一尺深红:即一块深红色丝绸布。古代妇人之饰;或即女子结婚时盖头的红巾,称“盖头”。曲尘:酒曲上所生菌,因色微黄如尘,亦用以指淡黄色。此处意谓,红绸布蒙上了尘土,呈现出酒曲那样的暗黄色。 合欢桃核终堪(kān)恨,里许元来别有人。合欢桃核:是夫妇好合恩爱的象征物。桃核,桃为心形,核同合音,可以像喻两心永远相合。皇甫松《竹枝》:“合欢桃核两人同。”而合欢桃核有两个桃仁,借“仁”谐“人”,亦可以象喻“心儿里有两个人人”。此便取义于后者,故日“终堪恨”。里许:里面,里头。许,语助词。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五杨诚斋云:“诗固有以俗为雅,然而须经前辈镕化,乃可因承。……唐人‘里许’、‘若个’之类是也。”元来:即“原来”。人:取“仁”的谐音。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深烛:音谐深嘱,此处用的是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写女子“深嘱”情郎。伊:人称代词,“你”。长行:长行局,古代的一种博戏,盛行于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今之博戏,有长行最盛。其具有局有子,子有黄黑各十五,掷采之骰有二。”这里用此博戏的名称双关长途旅行。围棋:中国传统棋种。变化极复杂,棋理极深奥;高手对弈,一局棋常需数个时辰,甚至数日方可分出胜负。此处用“围棋”与“违期”的谐音,劝“郎”莫要误了归期。 玲珑骰(tóu)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玲珑:精巧貌。骰子:博具,相传为三国曹植创制,初为玉制,后演变为骨制,因其点着色,又称色子;为小立方体块状,六个面上分别刻有从一到六不同数目的圆点,其中一、四点数着红色,其余点数皆着黑色。这骰子上的红点,即被喻为相思的红豆。“入骨”句:用骨制的骰子上的红点深入骨内,来隐喻入骨的相思。“入骨”是双关隐语。 参考资料: 1、 张红编.温庭筠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01月第1版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胜曲尘 一作:蒙曲尘)一袭深红色的长裙日子久了便蒙上了淡黄色,自古以来旧的东西就比不得新的东西讨人喜欢。一尺深红:即一块深红色丝绸布。古代妇人之饰;或即女子结婚时盖头的红巾,称“盖头”。曲尘:酒曲上所生菌,因色微黄如尘,亦用以指淡黄色。此处意谓,红绸布蒙上了尘土,呈现出酒曲那样的暗黄色。 合欢桃核终堪(kān)恨,里许元来别有人。你我原本应该像合欢核桃一样坚贞不移,哪里想到你的心里原来已经有了别人,让我对你终究有了恨意。合欢桃核:是夫妇好合恩爱的象征物。桃核,桃为心形,核同合音,可以像喻两心永远相合。皇甫松《竹枝》:“合欢桃核两人同。”而合欢桃核有两个桃仁,借“仁”谐“人”,亦可以象喻“心儿里有两个人人”。此便取义于后者,故日“终堪恨”。里许:里面,里头。许,语助词。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五杨诚斋云:“诗固有以俗为雅,然而须经前辈镕化,乃可因承。……唐人‘里许’、‘若个’之类是也。”元来:即“原来”。人:取“仁”的谐音。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深夜里点亮烛火深深的嘱咐你,此去路途遥远不要忘了归期。深烛:音谐深嘱,此处用的是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写女子“深嘱”情郎。伊:人称代词,“你”。长行:长行局,古代的一种博戏,盛行于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今之博戏,有长行最盛。其具有局有子,子有黄黑各十五,掷采之骰有二。”这里用此博戏的名称双关长途旅行。围棋:中国传统棋种。变化极复杂,棋理极深奥;高手对弈,一局棋常需数个时辰,甚至数日方可分出胜负。此处用“围棋”与“违期”的谐音,劝“郎”莫要误了归期。 玲珑骰(tóu)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小巧精致的骰子上嵌入那意喻相思的红豆,相思入骨你是否知道?玲珑:精巧貌。骰子:博具,相传为三国曹植创制,初为玉制,后演变为骨制,因其点着色,又称色子;为小立方体块状,六个面上分别刻有从一到六不同数目的圆点,其中一、四点数着红色,其余点数皆着黑色。这骰子上的红点,即被喻为相思的红豆。“入骨”句:用骨制的骰子上的红点深入骨内,来隐喻入骨的相思。“入骨”是双关隐语。 参考资料: 1、 张红编.温庭筠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01月第1版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胜曲尘 一作:蒙曲尘)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其一   “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首二句,感物起兴。眼见一块原来是极鲜亮的红丝绸,却因蒙上了灰尘,颜色变得暗淡了,旧如“曲尘”,而这“一尺深红”的丝绸,好像不是一般的妇人之饰,很可能它就是女子新婚时用过的方幅红绸“盖头”。这“一尺深红”,应是女子眼中的不寻常之物,她一直把那约一尺宽的红绸作为自己婚姻的象征,看到红绸,就引起对幸福的憧憬。可如今,眼前的红绸却已经蒙上尘土,还有了不少“曲尘”似的霉斑。睹物思人,不由感慨万端。唉,还是俗话说得对,物品天生的都是旧不如新。然而,就爱情而言,则不能“喜新厌旧”,而应是“日久长新”才好,否则情不专而怨恨必生。窦玄妻《古怨歌》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诗人这里正是以“衣不如新”反衬“人不如故”。看来是丈夫又有了新欢,才引起女主人公幽怨的情思。这二句运用了比喻,虽然手法委宛,语言却很直白,就意蕴而论,显然缺乏含蓄之美感。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这二句,仍然运用了比喻,抒发被弃女子的“恨”意。“合欢桃核”,本来那是夫妇好合恩爱的象征物,旧日婚俗在“新人”家中,也常常摆放枣、栗子、桂枝、桃核等果物,预示喜兆。想当初,女主人公在与丈夫两情欢娱的时候,她是那样相信她们用桃核来表示的永远好合的誓言,现在明白,原来那“合欢桃核”里面,已经有了另外一个“人”了。“人”是“仁”的谐音,说“合欢桃核”另有“人”,就是说她的丈夫内心里另有新欢的“人”了。所以,这是借鉴了民歌中常用的谐音双关的手法写桃核内有“仁”以隐喻合欢之人心中原来别有“人”,富有民间的生活气息。既然对方心中已有他人,故第二句曰“旧物不如新”;虽前有“合欢桃核”之约,然“终堪恨”也。这就既巧妙地讽刺了爱情上的喜新厌旧者,又曲折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所爱者的执着追求,那“恨”字流露出一种难言的幽恨之情。面对负心人,诗人委婉地提出自己的劝戒,言有尽而意无穷,反映了甜蜜爱情生活中的另一个侧面。   这首词,在艺术方面,采用比兴、暗示、谐音双关的手法,加强了抒情效果。但从词的整体意境看,仍然是“意伤于太尽”(张戒《岁寒堂诗话》),缺乏余韵远致。像“天生旧物不如新”、 “里许元来别有人”这样的内心触悟,也过于直浅了些。 其二   此篇是以女子口吻,抒写她对情郎的眷恋。首起二句,是叮嘱之辞。“井底点灯深烛伊”,这“井底点灯”四字,谓在井底点上灯。何以偏在井底点灯呢?原来这井底之灯,必是深处之烛。而“深烛”,隐喻“深嘱”。“伊”是人称代词,在此代“你”。 “深烛伊”也就是“非常诚恳地嘱咐你。”显然,是作者刻意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叙事。因而使词意隐晦了。   既云“深嘱”,嘱咐些什么呢?即次句“共郎长行莫围棋”。共,介词,犹同;跟。 “共郎”二字,明示女主人公正与郎相聚。而紧跟“长行”二字,又暗示着这是离别的时刻。所以她才对他叮嘱再三、情意绵绵。此“长行”与“围棋”,又作谐音双关。长行,是一种博戏的名称。据唐人笔记记载,用掷骰子来博“长行局”,因简单易行,唐人“颇或耽玩,至有废庆吊、忘寝休、辍饮食者”(《唐国史补》卷下),是一种低俗的赌博。而“围棋”,是中国传统的棋艺,棋理高深,可谓文人雅士的游戏。可她为什么“深嘱”将要出门的丈夫,让他记住:我可以与你玩长行,但不同你下围棋呢?原来,她的这番叮嘱中另有深意。她是用“长行”这种博戏的名称来双关“长途旅行”,又用“围棋”来双关“违误归期”。她这是告诉丈夫“远行一定不要误了归期”!在生活中,人们要把某件事情告诉对方,却又不便于明白说出,往往会用这种谐音双关的方式来暗示。这里的“长行”、“围棋”,也是女主人公将她深隐的心曲,婉转托出;虽然可见女子的柔情蜜意,但由于其中的隐语,过于隐晦。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这后两句从“长行”引出“骰子”,说那种制造精巧的骰子上的颗颗红点,有如最为相思的红豆,而且深入骨中,表达着我对你深入骨髓的相思,你知道吗?这样一来,自然又深化了第二句深嘱“长行莫围棋”的用意,原来她“共郎长行”,也是有意要用“长行”这种博戏所用的“骰子”来提醒丈夫:当你玩“长行”使用骰子时,知不知道,那骰子上的红点,颗颗都是入骨的红豆,代表着我对你的入骨相思?所以,你千万不要违误了归期。这一句,非常准确地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惦念,对丈夫的那种难舍难离的强烈的爱!“入骨相思”,一语双关,其中缠绵之意,教人不由魂销。在章法上,则是对前二句“深嘱”早归“莫违期”的对应。诗中,女子“共郎长行”时“深嘱”于前,客子“违期”未归时又“入骨相思”于后,最后以“知不知”设问寄意的口吻轻轻将全诗兜住,然后再表现出这位多情的闺中人亟盼游子早归的焦虑心情。“知不知”三字,把女子离别之久、会合之难、相思之深之苦,乃至欲说无人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可谓收得自然,余味不尽。而读者所感受到的正是女主人公内心深处诚挚而火热的爱情。有女钟情如此,令人读来倍觉感人。“入骨相思知不知”七个字,乃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这首词最精粹之笔,在于后二句以相思子(红豆)为喻,寄托女子的挚爱深情。全词采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虽有助于词境的深婉含蓄;但由于刻意为之,便又流人“谜而不诗”(王夫之《古诗评选》)之地,缺乏“自然天成”之妙。   此二诗写“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以讽喜新厌旧;写“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以骰子喻己相思之情,就既未见浓艳的辞藻,又未闻有些许脂粉气。其设想新奇,别开生面,在许多的爱情诗中,使人顿觉耳目一新。大量使用谐音双关修辞法,更使诗作独标一格,别有情致。人们表达爱的情感,力避直率明白,本尚朦胧含蓄(当然不是晦涩费解),而双关隐语的运用,却能使人透过字面的意思,通过那些音同或音近的“别字”,去细细品味那双关语中底层的无尽的意蕴。这些谐音词的寓意颇深,不可囫囵读之。它蕴含着诗人人为的特定含义和感情色彩,能使语言在表达上更含蓄、婉转和饶有风趣。用于表达爱情,则言浅意深,更富有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张红编.温庭筠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01月第1版 2、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627-629页
12345 共39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