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歌·冬景

作者: 关汉卿 朝代: 元代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大雪粉白光华,像飞舞的梨花,遮住了郊野三三两两的农家。

雪花密密层层的漂洒堪描堪画。

看那稀疏的树林上鸣叫着晚归的寒鸦。

一条钓鱼的小船正斜揽在枯黄芦苇掩映的清江下。

参考资料: 1、 吴昌恒 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2、 作品白话译文及创作背景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华:光彩、光辉。

黄芦:枯黄的芦苇。

艖(chā):小船。

参考资料: 1、 吴昌恒 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2、 作品白话译文及创作背景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zào)晚鸦。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chā)。

大雪粉白光华,像飞舞的梨花,遮住了郊野三三两两的农家。

雪花密密层层的漂洒堪描堪画。

看那稀疏的树林上鸣叫着晚归的寒鸦。

一条钓鱼的小船正斜揽在枯黄芦苇掩映的清江下。

华:光彩、光辉。

黄芦:枯黄的芦苇。

艖:小船。

参考资料: 1、 吴昌恒 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2、 作品白话译文及创作背景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大德歌句式为三三五,五五,七五,凡七句七韵,曲题《冬景》是王季思等编辑《元散曲选注》时加上的,这样文眼更加明晓。

  “雪粉华,舞梨花。

”大雪像白色的花海,像缤纷的梨花。

古人常用梨花喻雪花,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李渔《闲情偶寄》:“花花耐观,雪为天上之雪,此是人间雪”。

作者饱蘸着热爱之情,写出了雪花的形状和神态。

着一“舞”字,说明北风吹紧。

作者仰视天空,雪花纷飞,弥漫天际,为下文写具体的景物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北风吹扫,扬起雪粉,烟雾笼罩,仍依稀可辨那拥有四五户人家的村庄。

此言久久平视之景。

“四五家”,作者没有确指,说明烟雾之大,难以辨认清楚,联系下句这是傍晚黄昏时的景色。

在此,作者既写出了冬天的特色,又写出了傍晚的特点。

  “密洒堪图画。

”“堪”,值得。

雪花稠密地飘洒下来,是值得描形写画的。

此句总结以上二句,远望烟村雪景,银装素裹。

下面三句写近景。

  “看疏林噪晚鸦。

”看,那傍晚归巢的乌鸦,在稀疏的树林中正噪闹着,是准备栖息。

着一“看”字引起下文。

疏林,稀疏的树林,叶落树疏,冬之景也。

“噪”,说明乌鸦之多。

乌鸦的叫声,引起作者的注意,引起作者无限情思。

正因为疏林,所以看得清楚乌鸦。

作者在此用景取色是高明的:在白色的底子上只有疏林,再“着”上黑色的乌鸦,使得景物更醒目,更引人注意。

黑色为冷色,而乌鸦的叫声很凄惨,显得荒凉,这样就给整个画面带来荒凉之感。

  “黄芦掩映清江下。

”“清江”,泛指而非实指,言江水之清。

黄色的芦花倒映在水里,形成一条黄橙色的彩带,给这荒凉环境带来了几分温馨和一丝快意。

黄色为暖色。

北风的吹拂,江岸边的黄芦在清江白景映衬下,更显得光彩夺目,摇曳多姿。

  “斜缆着钓鱼艖。

”那岸边泊着一叶钓鱼舟,独览着一清江之景。

作者勾画出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清远意境。

船泊在岸边,说明天气太晚,渔夫已归家,这样使环境更显得宁静。

作者摄景“钓鱼艖”,描绘出了人活动的足迹,给荒凉宁静的环境增加了生机和魅力,同时给人以期待和希望。

  这首小令,作者通过对“冬景”的描绘,曲折地表现了元朝文人儒士无限的历世感叹和兴亡之感。

大雪纷飞,是冬季的天气特征,冬是一年之末,雪是雨的回归。

作者虽将雪喻作“粉华”、“梨花”,而这是以乐景写哀情,饱含着作者的无限辛酸。

取景“噪晚鸦”和“钓鱼艖”,这种酸楚不觉溢于言表。

自然界里的乌鸦飘泊了一天,正在聚集归巢,准备度过安宁之夜。

而作为人——渔夫,也归家了,唯独作者身在大雪纷飞的茫茫原野中默默地领受这一切,无限凄凉,无限感慨。

这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而是有其深厚的生活基础和思想积累的。

由于社会的影响,读书人没有出路,作者长年漂泊在外,生活毫无安宁,自然向往着闲适恬静的生活,看到归巢的“晚鸦”和渔夫归去留下的“钓鱼艖”,自然而然想到自己它(他)们有归,为何自己无归?

这种诘问是对元政府野蛮种族歧视政策的控诉,同时也为一代文人发出带着血泪凄凉的感叹。

作者这种造语取境正如贯么石在《阳春白雪序》中所说:“适如少美恰怀,使人不忍对殢”。

  小令前四句写大雪漫天飞舞的迷离景色,说明野外的扑朔迷离,依稀难辨,远景的衬托,同时透视出作者赞叹之情,境界开阔,层次分明。

后三句,精心摄取几个近景:“晚鸦”、“黄芦”、“钓鱼艖”一目了然,同时层次清楚:岸上、岸边、水中,三层由高及低,层次清晰,形色鲜明。

前四句朦胧,后三句明晰,把朦胧的远景和明晰的近景紧密配合,使得整个画面的空间层次鲜明,而近景中又分三层,富有空间层次感和画面的立体感;

白中有寒鸦,一分荒凉;

黄芦掩映,色彩富有质量感,给人温馨;

渔舟斜缆,安详静谧,给人以想象:雪过天霁,照样下江捕鱼,表达了作者对安闲稳定的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整个画面给人种寒而不冽、淡而有味之感,正是件雅俗共赏的好作品。

参考资料: 1、 潘峰.寒而不冽 淡而有味——关汉卿小令《冬景》赏析.阅读与写作,2003,06.

【双调】大德歌(四首)

作者: 关汉卿 朝代: 元代
春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夏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秋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冬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阑人!

【商调】梧叶儿

作者: 关汉卿 朝代: 元代
别情别离易,相见难,何处锁雕鞍?春将去,人未还。这其间,殃及杀愁眉泪眼。

【双调】大德歌(六首)

作者: 关汉卿 朝代: 元代
一粉墙低,景凄凄,正是那西厢月上时。会得琴中意,我是个香闺里钟子期。好教人暗想张君瑞,敢则是爱月夜眠迟。二绿杨堤,画船儿,正撞着一帆风赶上水。冯魁吃的醺醺醉,怎想着金山寺壁上诗。醒来不见多姝丽,冷清清空载月明归。三郑元和,受寂寞,道是你无钱怎奈何?哥哥家缘破,谁着你摇铜铃唱挽歌。因打亚仙门前过,恰便是司马泪痕多。四谢家村,赏芳春,疑怪他桃花冷笑人。着谁传芳信,强题诗也断魂。花阴下等待无人问,则听得......更多

【大石调】青杏子

作者: 关汉卿 朝代: 元代
离情残月下西楼,觉微寒轻透衾裯。华胥一枕足弯跧觉,蓝桥路远,玉峰烟涨,银汉云收。【幺】天付两风流,翻成南北悠悠,落花流水人何处?相思一点,离愁几许,撮上心头。【荼蘼香】记得初相守,偶尔间因循成就,美满效绸缪。花朝月夜同宴赏,佳节须酬,到今一旦休。常言道好事天悭,美姻缘他娘间阻,生拆散鸾交凤友。【幺】坐想行思,伤怀感旧,各辜负了星前月下深深咒。愿不损,愁不煞,神天还佑。他有日不测相逢,话别离情取一场......更多

【双调】大德歌 六

作者: 关汉卿 朝代: 元代

吹一个,弹一个,唱新行大德歌。

快活休张罗,想人生能几何?

十分淡薄随缘过,得磨陀处且磨陀。

水龙吟 咏扬州明月楼 南濠词话

作者: 贯云石 朝代: 元代

晚来碧海风沉,满楼明月留人住。

琼花香外,玉笙初响,修眉如妒。

十二阑干,等闲隔断,人间风雨。

望画桥檐影,紫芝尘暖,又唤起、登临趣。

回首西山南浦。

问云物、为谁掀舞。

关河如此,不须骑鹤,尽堪来去。

月落潮平,小衾梦转,已非吾土。

且从容对酒,龙香*茧,写平山赋。

【双调】水仙子 春暮

作者: 李致远 朝代: 元代

荼コ香散一帘风,杜宇声干满树红。

南轩一枕梨云梦。

离魂千里同,日斜花影重重。

萱草发无情秀,榴花开有恨,断送得愁浓。

【大石调】青杏子_元宵明月镜

作者: 周文质 朝代: 元代

元宵明月镜无瑕,三五夜人物喧哗,水晶台榭烧银蜡。

笙歌杳杳,金珠簇簇,灯火家家。

【幺】命文友步京华,看天涯往来车马,对景伤情诉说别离话。

一番提起,数年往事,几度嗟呀。

【好观音】见一簇神仙香风飒,春娥舞绛烛笼纱。

一个多俊多娇好似他,堪描画,笑吟吟重把金钗插。

【幺】行至侵云鳌峰下,却原来正是俺那娇娃。

怕不待根前动问咱?

人奸诈,拘钤得无半点儿风流暇。

【尾】刚道了个安置都别无话,意迟迟手捻梅花,比梦中只争在......更多

【正宫】黑漆弩_晚泊采石,

作者: 卢挚 朝代: 元代

晚泊采石,醉歌田不伐【黑漆弩】,因次其韵,寄蒋长卿佥司、刘芜湖巨川。

湖南长忆嵩南住,只怕失约了巢父。

舣归舟唤醒湖光,听我篷窗春雨。

故人倾倒襟期,我亦载愁东去。

记朝来黯别江滨,又弭棹蛾眉晚处。

1112131415 共420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