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 过淮阴

作者: 萨都剌 朝代: 元代

短衣瘦马,望楚天空阔,碧云林杪。

野水孤城斜日里,犹忆那回曾到。

古木鸦啼,纸灰风起,飞入淮阴庙。

椎牛酾酒,英雄千古谁吊。

何处漂母荒坟,清明落日,肠断王孙草。

鸟尽弓藏成底事,百事不如归好。

半夜钟声,五更鸡唱,南北行人老。

道傍杨柳,青青春又来了。

仙吕·一半儿

作者: 王和卿 朝代: 元代

书来和泪怕开缄,又不归来空再三。

这样病儿谁惯耽?

越恁瘦岩岩。

一半儿增添一半儿减。

【南吕】一枝花_为打球子作

作者: 王和卿 朝代: 元代
为打球子作夭桃绽锦囊,嫩柳垂金线。梨花喷白雪,芳草绿铺茵。春日郊园,出凤城闲游玩。选高原胜地面,就华屋芳妍,将步踘家风习演。【梁州】列俊逸五陵少年,簇豪家一代英贤。把人间得失踏遍。输羸胜败,则要敬爱相怜。忘机乘兴,花径斜穿。高场上角坐处盘旋,要高名天下人传。头捧急钻彻云烟,二六紧巧妙两全,高场中扶辊能眠,非是过口身不到,三斗声名显。论出远更休选,折抹待占。事画团栾莫施展,占镇中原。【三煞】四周浓绿......更多

【大石调】蓦山溪

作者: 王和卿 朝代: 元代
闺情冬天易晚,又早黄昏后。修竹小阑干,空倚遍寒生翠袖。萧郎宝马,何处也恣狂游。【幺篇】人已静,夜将阑,不承望今番又。大抵为人图甚么,况彼各青春年幼。似恁的厮禁持,寻思来白了人头。【女冠子】过一期,胜九秋,强拈针线,把一扇鞋儿绣。蓦听的马嘶人语,不甫能盼的他来到,他却又早醺醺的带酒。【好观音】枉了教人深闺候,疏狂性惯纵的来自由。不承望今番做的漏斗,衣纽儿尚然不曾扣。等的他酒醒时,将他来都明透。【雁过......更多

蟾宫曲·梦中作

作者: 郑光祖 朝代: 元代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

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

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

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

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

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

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窗儿半掩,幽深的梦境朦胧迷茫,好像苏小小的歌声刚刚停歇,又好像才和神女欢会在高唐。

夜风吹入轻罗帐,透过疏朗的窗棂,使人清爽,月光如水映照着纱窗,面前隐隐约约出现了她淡雅的形象,仿佛还能闻到她那兰麝般的余香。

这一切都唤起我思量,本想不思量,又怎能不思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

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

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

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窗儿半掩,幽深的梦境朦胧迷茫,好像苏小小的歌声刚刚停歇,又好像才和神女欢会在高唐。

夜风吹入轻罗帐,透过疏朗的窗棂,使人清爽,月光如水映照着纱窗,面前隐隐约约出现了她淡雅的形象,仿佛还能闻到她那兰麝般的余香。

这一切都唤起我思量,本想不思量,又怎能不思量?

歌罢钱塘:用南齐钱塘名妓苏小小的故事。

《春渚纪闻》记载她的《蝶恋花》词一首,词中有“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之句。

钱塘,即杭州,曾为南宋都城,古代歌舞繁华之地。

赋罢高唐:高唐,战国时楚国台馆名,在古云梦泽中。

相传楚怀王游高唐,梦见巫山神女与其欢会,见宋玉《高唐赋》。

罗帏:用细纱做的帐子。

疏棂:稀疏的窗格。

缥缈:隐约、仿佛。

梨花淡妆:形容女子装束素雅,像梨花一样清淡。

此句化用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诗意。

依稀:仿佛。

兰麝:兰香与麝香,均为名贵的香料。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

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

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

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梦本身就有惝恍迷离的意味,何况是“幽梦”;

“幽梦”后着“微茫”二字不算,前方还以“半窗”作为限制。

这一先声夺人的起笔,绘出了朦胧、悱恻的氛围。

两处“罢”字,见出梦影残存,言下有无限惆怅。

使用钱塘歌、高唐赋两个典故,并不表示梦境中出现的女子是妓女或仙鬼,仅说明男女双方情意绸缪,而这种欢会除了梦中以外,生活中几乎不存在机会。

诗人故示朦胧,是为了留护这种只有两心才知的秘密细加品温,却也显出不能实实在在地占有的隐痛。

  前文是似梦非梦,半醒不醒。

“风入”的三句,渡人觉醒,迎接诗人的是现实世界的一片凄清。

“罗帏”、“疏棂”、“纱窗”,同风、爽、月这些清晰切近的感觉印象搭配在一起,是对“幽梦”的反衬,含有诗人独处独宿的孤单情味。

再入梦已不可能,他却执著地追寻着前尘旧影。

缥缈的幻觉中得以如愿,不仅如见其人,而且如闻其声。

“梨花淡妆”、“兰麝余香”,补出了“半窗幽梦”的内容,见出幽梦的可恋,也见出诗人的多情。

有色有香,却“缥缈”、“依稀”,这种幻觉正反映了梦境在心灵上留下的强烈刺激。

当然,妆而淡,香而余,似实似虚,若有若无,这本身就说明了醒后的追忆与梦境的感受已存在着偏差,不用说梦境与生活的实情更是相去甚远。

作者虽是不露声色地平静叙出,字外却存着无限的怅惘与伤心。

  末尾三句,“唤起思量”不言而喻。

“待不思量”是由于思量太苦,也是诗人故作铁石心肠。

因为“怎不思量”,爱情的力量岂能抗拒!

三处“思量”,经历了一个“一无一有”的曲折,通过这欲罢不能的一笔,更见出了诗人的一往情深与愁绵恨长。

  这支散曲题目为“梦中作”,当然不能说没有这种可能。

不过从全篇内容来看,当是出梦后回忆时所作。

看来这并非作者留梦心切,神智惝恍,产生了错觉;

而正是所谓“直道相思了无益”(李商隐《无题》),才故意给它披一件“梦”的外衣。

诗人以婉丽的笔墨,借幽梦写情愫,欲处处掩抑心灵的伤口;

但天下的至情、深愁,是人同此心、心同此感的。

清人乐钧有首《浪淘沙》,其下阕不约而同,恰恰可以作为本曲的缩影,故抄录于下:   “昨夜枕空床,雾阁吹香。

梦儿一半是钗光。

如此相逢如此别,怎不思量!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为方厓画山就题

作者: 倪瓒 朝代: 元代

摩诘画山时,见山不见画。

松雪自缠络,飞鸟亦闲暇。

我初学挥染,见物皆画似。

郊行及城游,物物归画笥。

为问方厓师,孰假孰为真?

墨池挹涓滴,寓我无边春。

忍辱仙人 春泽

作者: 丘处机 朝代: 元代

数载田苗长亢旱。

今春雨雪何滋漫。

嘉兆分明知过半。

将来看。

掀天大熟歌讴满。

二月花开成片段。

千株柳发排堤岸。

又待教人装好汉。

相呼唤。

提壶挈*争跳窜。

望梅花 寿师道真人

作者: 张雨 朝代: 元代

何处仙家方丈。

浑连水隔他尘*。

放鹤天宽,看云窗小,万幅丹青图障。

凭高望笑掣金鳌,人道是蓬莱顶上。

时问葛陂龙杖。

更准备雪中鹤氅。

修月吴刚,收书东老,消得百壶春酿。

无尽藏,莫傲清闲,怕诏起山中

赋幽慵斋

作者: 高明 朝代: 元代

闭门春草长,荒庭积雨余。

青苔无人扫,永日谢轩车。

清风忽南来,吹堕几上书。

梦觉闻啼鸟,云山满吾庐。

安得嵇中散,尊酒相与娱。

杂剧·西游记·第六本

作者: 杨景贤 朝代: 元代
万里香风下九天仙真鹤驭尽翩翩一诚上达祗园地永保皇图亿万年  第二十一折贫婆心印(唐僧一行人上,云)脱离了红孩儿,过了火焰山,于路亏杀龙天三宝。今日到得中天竺国,皆是诸佛罗汉之地。孙悟空,我与龙君、沙、猪慢行,你先去寻个打火做宿处,吃了饭,到灵鹫山参佛世尊。你到前面,不要妄开口说话。此处是佛国了,参禅问道的极多,不要输了。不比你相杀到容易,禅机却怕人。(行者云)小行知道。我先行,师父慢来。(下)(......更多
1112131415 共420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