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寄怀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人世的升降是瞬息即变,而我却在家中呆坐了四年。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哪怕是有花又有月亮,但就没人把我推荐。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八品官的青袍年年都一样,头上的白发却越来越亮眼。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一心想去追逐风波千万里,却不知哪条路才能见龙颜!

参考资料: 1、 黄世中选注.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5:69 2、 孙建军,陈彦田主编;

于念等撰稿.全唐诗选注:线装书局,2002:3934 3、 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86 4、 宫南.李商隐诗百首注译:九州出版社,2014:37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荣落:荣显和衰落。

重(zhòng):甚,很。

逡(qūn)巡:顷刻、急速。

张祜《偶作》:“遍识青霄路上人,相逢只是语逡巡。

”丘园:家园,乡里。

《易·贲》:“贲于丘园,束帛戋戋。

”王肃注:“失位无应,隐处丘园。

”孔颖达疏:“丘谓丘墟,园谓园圃。

唯草木所生,是质素之所。

”后亦以丘园指隐居之处,如蔡邕《处士圂叔则铭》:“洁耿介于丘园,慕七人之遗风。

”《旧唐书·刘黑闼传》:“天下已平,乐在丘园为农夫耳。

”坐:渐、行将。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四:“坐,将然辞,犹寝也;

施也;

行也。

” 四春:四年。

诗人会昌二年母亲去世,服丧闲居,到五年春已第四年。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纵使:即使。

可堪:岂堪。

又无人:李商隐《小园独酌》:“空余双蝶舞,竟绝一人来。

”与“无人”同慨。

又,冯引一本作“更”。

袁彪说:“无酒无人,反不如并花月而去之。

二语沉痛。

”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青袍:唐八、九品官穿青袍。

作者居丧前任秘书省正宇,系正九品下阶,故著青袍。

青袍颜色似春天的青草,《古诗》有“青袍似春草”之句,故云。

“年年定”,应上“四春“。

居丧期间离职家居,原职仍在。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欲逐风波:想去追逐风波。

龙津:即龙门,又名禹门口,在今山西省河津县西北。

《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水险不通,龟鱼之属莫能上。

江海大鱼薄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

” 参考资料: 1、 黄世中选注.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5:69 2、 孙建军,陈彦田主编;

于念等撰稿.全唐诗选注:线装书局,2002:3934 3、 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86 4、 宫南.李商隐诗百首注译:九州出版社,2014:37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人世的升降是瞬息即变,而我却在家中呆坐了四年。

荣落:荣显和衰落。

重(zhòng):甚,很。

逡(qūn)巡:顷刻、急速。

张祜《偶作》:“遍识青霄路上人,相逢只是语逡巡。

”丘园:家园,乡里。

《易·贲》:“贲于丘园,束帛戋戋。

”王肃注:“失位无应,隐处丘园。

”孔颖达疏:“丘谓丘墟,园谓园圃。

唯草木所生,是质素之所。

”后亦以丘园指隐居之处,如蔡邕《处士圂叔则铭》:“洁耿介于丘园,慕七人之遗风。

”《旧唐书·刘黑闼传》:“天下已平,乐在丘园为农夫耳。

”坐:渐、行将。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四:“坐,将然辞,犹寝也;

施也;

行也。

” 四春:四年。

诗人会昌二年母亲去世,服丧闲居,到五年春已第四年。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哪怕是有花又有月亮,但就没人把我推荐。

纵使:即使。

可堪:岂堪。

又无人:李商隐《小园独酌》:“空余双蝶舞,竟绝一人来。

”与“无人”同慨。

又,冯引一本作“更”。

袁彪说:“无酒无人,反不如并花月而去之。

二语沉痛。

”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八品官的青袍年年都一样,头上的白发却越来越亮眼。

青袍:唐八、九品官穿青袍。

作者居丧前任秘书省正宇,系正九品下阶,故著青袍。

青袍颜色似春天的青草,《古诗》有“青袍似春草”之句,故云。

“年年定”,应上“四春“。

居丧期间离职家居,原职仍在。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一心想去追逐风波千万里,却不知哪条路才能见龙颜!

欲逐风波:想去追逐风波。

龙津:即龙门,又名禹门口,在今山西省河津县西北。

《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水险不通,龟鱼之属莫能上。

江海大鱼薄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

” 参考资料: 1、 黄世中选注.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5:69 2、 孙建军,陈彦田主编;

于念等撰稿.全唐诗选注:线装书局,2002:3934 3、 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86 4、 宫南.李商隐诗百首注译:九州出版社,2014:37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一、二两句言世间盛衰变化本甚迅捷,而我半生沦落;

今隐于丘园行将四年,于仕途甚感渺茫。

三、四两句言丘园中虽不乏花晨月夕,然家贫无酒可以消忧,又无知己可以相慰藉。

三年在京守丧,四年杨弁平后移家永乐,仍为秘省正字,官职没有升迁,况且遇到丁忧,故云“年年定”也。

五、六对仗衬贴,“青袍似草”、“白发如丝”,不惟设色相映,更叹官卑秩微而头颅渐大;

草青、丝自,兼具衰飒之象;

“年年定”,一年盼过一年,无丝毫升迁之迹象;

“日日新”,日子倏忽消逝,鬓发日日改白。

一“定”一“新”,动感相映,所谓仕进无路,汲引无门也,所以最后感叹“未知何路到龙津”。

  全诗纯以对比之法结撰成章。

首联领起人事花事二题, “荣落”指人指花都可。

诗人首先将“世间”与“我”对比,然后写自己因守丧而困守家园的寂寞生活,颔联写景同时也流露出无聊之状,起承了五痕迹。

唐代八、九品官着青色服,诗人由眼前之春草萋萋而联想到自己的九品青袍,本系即景巧喻,而“青袍”与“白发”又形成对比。

“年年定”是说久居下僚,“年年”与“日日”的叠字更进一步补足了对比之意。

第五句感伤岁月流逝。

“龙津”即龙门,尾联是说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又慨叹无人引进。

抒发的是诗人对未来的希望。

  这首春日诗失之于轻靡,或者说是百无聊赖,有的也有寄托,不过比较直露。

李商隐这首诗,从主题上说这首诗没什么新意,但在艺术手法情景浑溶,低徊唱叹,富艳而多气,不多用典故而音节嘹亮,颇有杜诗境界。

但在梗概多气上还是不如杜诗同类之作。

参考资料: 1、 李元洛.李元洛新编今读唐诗三百首:岳麓书社 ,2013:271 2、 黄世中.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 第3册:黄山书社,2009:1596 3、 李商隐,《李商隐诗选评》,刘学锴、李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ISBN:9787532534944

咏史二首·其一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玄武湖已成了汪洋漫漫,一片降旗挂上百尺之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三百余年如同一场短梦,金陵钟山真的有那龙盘?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66-167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18-219 3、 周振甫.李商隐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18-319 4、 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5:167-168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北湖:即金陵(今南京)玄武湖。

晋元帝时修建北湖,宋文帝元嘉年间改名玄武湖。

南埭:即鸡鸣埭,在玄武湖边。

埭(dài),水闸,土坝。

“北湖南埭”统指玄武湖。

“一片”句:刘禹锡《金陵怀古》:“一片降旗出石头。

”指吴主孙皓投降晋龙骧将军王浚,也指陈后主投降隋庐州总管韩擒虎。

百尺竿,高的旗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三百年: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建国年代的约数。

钟山:金陵紫金山。

龙盘:形容山势如盘龙,雄峻绵亘。

张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乃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66-167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18-219 3、 周振甫.李商隐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18-319 4、 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5:167-168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玄武湖已成了汪洋漫漫,一片降旗挂上百尺之竿。

北湖:即金陵(今南京)玄武湖。

晋元帝时修建北湖,宋文帝元嘉年间改名玄武湖。

南埭:即鸡鸣埭,在玄武湖边。

埭(dài),水闸,土坝。

“北湖南埭”统指玄武湖。

“一片”句:刘禹锡《金陵怀古》:“一片降旗出石头。

”指吴主孙皓投降晋龙骧将军王浚,也指陈后主投降隋庐州总管韩擒虎。

百尺竿,高的旗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三百余年如同一场短梦,金陵钟山真的有那龙盘?

三百年: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建国年代的约数。

钟山:金陵紫金山。

龙盘:形容山势如盘龙,雄峻绵亘。

张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乃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66-167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18-219 3、 周振甫.李商隐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18-319 4、 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5:167-168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摵摵度瓜园,依依傍竹轩。

秋池不自冷,风叶共成喧。

窗迥有时见,檐高相续翻。

侵宵送书雁,应为稻粱恩。

王昭君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

鸳鸯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雌去雄飞万里天,云罗满眼泪潸然。

不须长结风波愿,锁向金笼始两全。

东还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

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

莫愁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雪中梅下与谁期,梅雪相兼一万枝。

若是石城无艇子,莫愁还自有愁时。

房中曲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

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

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

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

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

蔷薇沾露如在哭泣幽居寒素,绿色的蔓条缀着花儿如钱小。

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

娇郎痴立像天空无依的浮云,拥抱白日在西帘下待到破晓。

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

枕头是龙宫的神石,能分得秋波的颜色。

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

素席上已不见她柔美的体肤,只见到铺着的罗被一片惨碧。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忆起前年春天分别,共曾相语已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归来再也不能见面,唯有锦瑟横躺长存。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

今日像涧底的青松,明日像山头的黄檗。

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

真怕到那天翻地覆之时,彼此相见再也不能相识。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 .李商隐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47-149 . 2、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408 .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

蔷薇沾露如在哭泣幽居寒素,绿色的蔓条缀着花儿如钱小。

蔷薇:落叶灌木,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幽素:幽寂,寂静。

翠带:指蔷薇的绿色枝蔓。

花钱:花冠细如钱状。

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

娇郎痴立像天空无依的浮云,拥抱白日在西帘下待到破晓。

娇郎:诗人自指。

抱日:形容白天痴情悼亡。

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

枕头是龙宫的神石,能分得秋波的颜色。

龙宫石:这里把妻子用过的枕头比作龙宫宝石,以示遗物之可珍。

秋波:比喻美女的眼睛目光,形容其清澈明亮。

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

素席上已不见她柔美的体肤,只见到铺着的罗被一片惨碧。

玉簟(diàn):光洁如玉的竹席。

柔肤:指王氏的玉体。

蒙罗碧:罩着碧绿的罗衾。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忆起前年春天分别,共曾相语已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归来再也不能见面,唯有锦瑟横躺长存。

锦瑟:漆有织锦纹的瑟。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

今日像涧底的青松,明日像山头的黄檗。

涧底松:涧谷底部的松树。

多喻德才高而官位卑的人。

檗(bò):即黄蘖,一种落叶乔木,树皮可入药,味苦。

常以喻人的心苦。

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

真怕到那天翻地覆之时,彼此相见再也不能相识。

天池:一作“天地”。

天地翻:指巨大的变故。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 .李商隐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47-149 . 2、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408 .

题白石莲花寄楚公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以白石连花奉寄楚公,言白石莲花自在佛前。

将老病楚公自在西山;

白石莲花既不雕镌应入西山,西山老僧又不起心欲此石莲。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在清霜寒露降满苔藓的夜里,经常梦到他这位老朋友。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龙宫与雁塔一样的极高。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以舍利弗为代表的阿罗汉,不会最上乘义,停留在小乘极果,不以成佛为最究竟之目标,直到法华会上, 方才回小向大,发愿成佛。

参考资料: 1、 吴慧.李商隐诗要注新笺 下:方志出版社,2010.05:979-800 2、 林乾主编,,,,.金圣叹评点才子全集 (第一卷):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年08月第1版:333-334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白石莲花:指用白石凿成的莲花状佛前灯台。

共:冯浩注:共,即供。

六时:冯浩注《魏书·释老志》:六时礼拜。

愚按:佛教分一昼夜为六时: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

《阿弥陀传》:昼夜六时,天雨曼陀罗华。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龙宫:朱注《法华经》:文殊师利坐千叶莲花,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住虚空中,诣灵鹫山。

冯日:佛家每谓经典为法海藏,譬如大海,是众宝藏也,亦日龙藏。

《佛说法海经》:大海之中,神龙所居。

诸龙妙德难量,造天宫,品物之类,无不仰之,吾僧法亦复如是。

《纂灵记》:华严大经,龙宫有三本,佛灭度后六百年,有龙树菩萨入龙宫,诵下本十万偈四十八品,流传天竺,即今所传华严经也。

庾信碑文:龙藏之所不尽。

诸天:道源注:佛书有三界诸天,自欲界以上皆日诸天,佛经谓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三界共二十八天。

雁塔:《大唐西域记》:有比丘经行,忽见群雁飞翔,戏言曰:“今日众僧中食不充,若得此雁,可充饮食。

”一雁退飞,投身自殒。

佛谓比邱日:“此雁王也,不可食之。

”乃瘗而立塔。

西安市有大雁塔、小雁塔。

大雁塔在慈恩寺,唐高宗时建。

小雁塔在荐福寺,唐中宗时建。

雁塔:道源注《西域记》:昔有比丘见群雁飞翔,思日:若得此雁,可充饮食,忽有一雁投下自殒。

佛谓比丘日:此雁王也,不可食之。

乃瘗而立塔。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鹙子:指舍利弗。

道源注舍利弗,此云鹙子,连母为名。

以其取涅架一日之价,故不知有上乘,亦非真阿罗汉。

佛为授记,乃知真是佛子,得佛法分。

冯浩注:《因果经》:舍利弗者,于智慧中最为第一。

世尊为舍利弗广说四谛,即得阿罗汉果。

《法华经音释》:舍利弗,此云鹜子,连母为名。

其母名舍利,眼如鹙鹭,身形美好,弗即子也。

真罗汉:冯浩注《四十二章经》:阿罗汉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

《修行本起经》:得一心者,万邪灭矣,谓之罗汉。

罗汉者,真人也。

会:领会,理解。

不会:不懂。

牛车上乘:朱注《法华经》:长者以牛车、羊车、鹿车立门外,引诸子出离火宅。

《释迦成道记》注:羊车,喻声闻乘;

鹿车,喻缘觉乘;

牛车,喻菩萨乘。

俱以运载为义。

前二乘,方便施设,惟大白牛车是实引重致远,不遗一物。

《传灯录》:若顿悟自心即佛,依此而修者是上乘禅。

冯浩注《妙法莲华经》:长者诸子于火宅中恋著戏处,无求出意。

长者设方便,言羊车、鹿车、牛车在门外,可以游戏,随汝所欲,皆当与汝。

诸子争出火宅,白父,愿时赐与。

尔时长者各赐一大车珍奇杂宝而庄严之,驾以白牛。

我财物无极,不应以下劣小车与诸子等。

如是七宝大车,其数无量。

佛告舍利弗,如来亦复如是。

于三界火宅为说三乘,声闻乘如求羊车,辟支佛乘如求鹿车,佛乘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如求牛车。

如来说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

《魏书·释老志》: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谛法: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

上根人为大乘,则修六度。

愚按:上引注文中之火宅,乃佛家比喻烦恼之俗界。

言人有情爱纠缠,如居火炕之中,故名。

上乘:佛家广大圆通之要道。

参考资料: 1、 吴慧.李商隐诗要注新笺 下:方志出版社,2010.05:979-800 2、 林乾主编,,,,.金圣叹评点才子全集 (第一卷):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年08月第1版:333-334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以白石连花奉寄楚公,言白石莲花自在佛前。

将老病楚公自在西山;

白石莲花既不雕镌应入西山,西山老僧又不起心欲此石莲。

白石莲花:指用白石凿成的莲花状佛前灯台。

共:冯浩注:共,即供。

六时:冯浩注《魏书·释老志》:六时礼拜。

愚按:佛教分一昼夜为六时: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

《阿弥陀传》:昼夜六时,天雨曼陀罗华。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在清霜寒露降满苔藓的夜里,经常梦到他这位老朋友。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龙宫与雁塔一样的极高。

龙宫:朱注《法华经》:文殊师利坐千叶莲花,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住虚空中,诣灵鹫山。

冯日:佛家每谓经典为法海藏,譬如大海,是众宝藏也,亦日龙藏。

《佛说法海经》:大海之中,神龙所居。

诸龙妙德难量,造天宫,品物之类,无不仰之,吾僧法亦复如是。

《纂灵记》:华严大经,龙宫有三本,佛灭度后六百年,有龙树菩萨入龙宫,诵下本十万偈四十八品,流传天竺,即今所传华严经也。

庾信碑文:龙藏之所不尽。

诸天:道源注:佛书有三界诸天,自欲界以上皆日诸天,佛经谓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三界共二十八天。

雁塔:《大唐西域记》:有比丘经行,忽见群雁飞翔,戏言曰:“今日众僧中食不充,若得此雁,可充饮食。

”一雁退飞,投身自殒。

佛谓比邱日:“此雁王也,不可食之。

”乃瘗而立塔。

西安市有大雁塔、小雁塔。

大雁塔在慈恩寺,唐高宗时建。

小雁塔在荐福寺,唐中宗时建。

雁塔:道源注《西域记》:昔有比丘见群雁飞翔,思日:若得此雁,可充饮食,忽有一雁投下自殒。

佛谓比丘日:此雁王也,不可食之。

乃瘗而立塔。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以舍利弗为代表的阿罗汉,不会最上乘义,停留在小乘极果,不以成佛为最究竟之目标,直到法华会上, 方才回小向大,发愿成佛。

鹙子:指舍利弗。

道源注舍利弗,此云鹙子,连母为名。

以其取涅架一日之价,故不知有上乘,亦非真阿罗汉。

佛为授记,乃知真是佛子,得佛法分。

冯浩注:《因果经》:舍利弗者,于智慧中最为第一。

世尊为舍利弗广说四谛,即得阿罗汉果。

《法华经音释》:舍利弗,此云鹜子,连母为名。

其母名舍利,眼如鹙鹭,身形美好,弗即子也。

真罗汉:冯浩注《四十二章经》:阿罗汉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

《修行本起经》:得一心者,万邪灭矣,谓之罗汉。

罗汉者,真人也。

会:领会,理解。

不会:不懂。

牛车上乘:朱注《法华经》:长者以牛车、羊车、鹿车立门外,引诸子出离火宅。

《释迦成道记》注:羊车,喻声闻乘;

鹿车,喻缘觉乘;

牛车,喻菩萨乘。

俱以运载为义。

前二乘,方便施设,惟大白牛车是实引重致远,不遗一物。

《传灯录》:若顿悟自心即佛,依此而修者是上乘禅。

冯浩注《妙法莲华经》:长者诸子于火宅中恋著戏处,无求出意。

长者设方便,言羊车、鹿车、牛车在门外,可以游戏,随汝所欲,皆当与汝。

诸子争出火宅,白父,愿时赐与。

尔时长者各赐一大车珍奇杂宝而庄严之,驾以白牛。

我财物无极,不应以下劣小车与诸子等。

如是七宝大车,其数无量。

佛告舍利弗,如来亦复如是。

于三界火宅为说三乘,声闻乘如求羊车,辟支佛乘如求鹿车,佛乘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如求牛车。

如来说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

《魏书·释老志》: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谛法: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

上根人为大乘,则修六度。

愚按:上引注文中之火宅,乃佛家比喻烦恼之俗界。

言人有情爱纠缠,如居火炕之中,故名。

上乘:佛家广大圆通之要道。

参考资料: 1、 吴慧.李商隐诗要注新笺 下:方志出版社,2010.05:979-800 2、 林乾主编,,,,.金圣叹评点才子全集 (第一卷):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年08月第1版:333-334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诗文中流露出感伤颓废的情调、缥渺虚无的色彩。

他自己曾在《樊南乙集·序》中说:“三年以来,丧失家道。

开居忽忽不乐,始克I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

”这首诗就是他这种思想的具体反映。

“楚公”其人,历来无确考。

现此诗中之意。

可能是一位老衲。

  “白石莲花谁所共。

六时长捧佛前灯。

”诗一开头,便切题描写寺院中的石灯台。

“白石莲花”即石灯台。

《道源》一书注日:“番白石为莲花台,捧灯佛前。

“共”是“供”的通假字。

“六时”一词《大唐西域记》一书中有所说明:“六时合成一日一夜。

”佛经中所谓“六时”等于如今的二十四小时。

寺院中放置着白石凿成的莲花灯台,它整天整夜都在佛前捧着灯火,为佛家不可缺少之物。

  接下两句:“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因见院中秋色而忆念西山老僧。

前一句写秋色:深秋时节,木叶尽脱,连那院中碧绿的苔藓也逃不掉寒秋的淫威,在重生的霜露之下,显出衰败之态。

目睹眼前凄凉的秋景,诗人不由得想起南山那位体衰多病的老僧,此时他的情况怎样呢?

于是诗人便引经据典,设想僧人所处的佛家圣地的情况:“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法华经》上说舍利佛文殊师“乘千叶莲花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水面),住在虚空之中”。

此处之“天”与我们如今所说的天不同。

按佛经所说,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共有二十八天。

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无色界为四天,此处之“天”指佛家所处的清净光明的胜境。

“雁塔”一词出自《大唐西域记》,此书中载:有佛比丘在路上行走,忽然发现群雁飞翔.于是开玩笑说:“今天众和尚饭不够吃。

”一只大雁向后退着飞,投身自杀。

佛家感动,便建一塔,把雁葬在下面。

在诗人的想象中,佛境不仅广大无边,而且清静光明。

诗人用这样的笔法,把南山老僧所处之境描绘得如此之好。

同时,此联也是借大海和雁塔暗暗点出佛家教义之“博大精深”。

  最后两句:“漫夸骛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这是对“楚公”的赞语。

此处“骛子”指舍利弗。

舍利弗名字与母亲名相连。

其母名为舍利,眼如鹙鹭,身形特剐好看。

“罗汉”本意是修行得道的圣者。

《四十二章经》中说阿罗汉能飞行变化。

随愿久住,而其所居之处,天地为之感动。

言其道法之高深。

这里是在说舍利弗为修行得道之圣。

“不会”即不理解。

“牛车”、“上乘”都是佛家语。

按佛书《妙法莲花经》中所说:“如来佛曾为众僧说三乘,三乘即声闻乘,辟支佛乘和佛乘,声闻乘如求羊车,辟支佛乘如求鹿车,都不如佛乘,因为佛乘‘利益天人,度脱一切’,如求牛车。

”因此“牛车”为佛家大乘也即诗中所说的“上乘”,其根本意思是指佛家圆通广大的要道。

  诗人在这最后两句中首先称赞舍利弗是“真罗汉”,即修行得道的长者,但他还没有理解佛家的“上乘”即那圆通广大的要道,言外之意便是“楚公”才真正懂得了佛家的“上乘”之法,即佛家要道。

  这首诗在思想性上无足可取,只是玄而又玄的禅家之语。

不过在用典上还有些特色。

不见牵强与堆砌之痕,比较自然。

参考资料: 1、 靖宇主.唐诗多功能多用途词典 上:辽海出版社,2001.09:86-87

一片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一片非烟隔九枝,蓬峦仙仗俨云旗。

天泉水暖龙吟细, 露畹春多凤舞迟。

榆荚散来星斗转,桂花寻去月轮移。

人间桑海朝朝变,莫遣佳期更后期。

1112131415 共53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