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十载名兼利,人皆与命争。

青春留不住,白发自然生。

夜雨滴乡思,秋风从别情。

都门五十里,驰马逐鸡声。

不寝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到晓不成梦,思量堪白头。

多无百年命,长有万般愁。

世路应难尽,营生卒未休。

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九日齐山登高 / 九日齐安登高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霑 同:沾)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 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 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霑 同:沾)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 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72-673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翠微:这里代指山。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mǐng)酊(dǐng)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酩酊:醉得稀里糊涂。

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

《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

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zhān)衣。

(霑 同:沾)牛山:山名。

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72-673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翠微:这里代指山。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 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但将酩(mǐng)酊(dǐng)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 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酩酊:醉得稀里糊涂。

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

《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

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zhān)衣。

(霑 同:沾)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 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牛山:山名。

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72-673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霑 同:沾)   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

“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

“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

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

两联也多次提到重阳。

节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人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抛开日常生活的烦恼,让自己的心情放松片刻。

杜牧在这里所表现的正是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尾联承上“登临恨落晖”意,诗人用齐景公牛山泣涕之事进一步安慰自己。

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

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

以齐景公的反例作结,表现了这种旷怀中包含着一种苦涩。

  此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

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76-1077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来。偶同佳客见,似为冻醪开。若在秦楼畔,堪为弄玉媒。

少年行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连环羁玉声光碎,绿锦蔽泥虬卷高。

春风细雨走马去,珠落璀璀白罽袍。

村行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袅袅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蒨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叹花 / 怅诗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自己寻访春色去的太晚,以至于春尽花谢,不必埋怨花开得太早。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自然界的风雨变迁使得鲜花凋谢,春天已然过去,绿叶繁茂,果实累累,已经快到收获的季节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chóu)怅(chàng)怨芳时。

自是:都怪自己。

校:即“较”,比较。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狂风:指代无情的岁月,人事的变迁。

深红色:借指鲜花。

子满枝:双关语。

即使是说花落结子,也暗指当年的妙龄少女如今已结婚生子。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chóu)怅(chàng)怨芳时。

自己寻访春色去的太晚,以至于春尽花谢,不必埋怨花开得太早。

自是:都怪自己。

校:即“较”,比较。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自然界的风雨变迁使得鲜花凋谢,春天已然过去,绿叶繁茂,果实累累,已经快到收获的季节了。

狂风:指代无情的岁月,人事的变迁。

深红色:借指鲜花。

子满枝:双关语。

即使是说花落结子,也暗指当年的妙龄少女如今已结婚生子。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关于此诗,有一个传说故事:杜牧游湖州,识一民间女子,年十余岁。

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

杜牧感叹其事,故作此诗。

这个传说不一定可靠,但此诗以叹花来寄托男女之情,是大致可以肯定的。

它表现的是诗人在浪漫生活不如意时的一种惆怅懊丧之情。

  全诗围绕“叹”字着笔。

前两句是自叹自解,抒写自己寻春赏花去迟了,以至于春尽花谢,错失了美好的时机。

首句的“春”犹下句的“芳”,指花。

而开头一个“自”字富有感情色彩,把诗人那种自怨自艾,懊悔莫及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了。

第二句写自解,表示对春暮花谢不用惆怅,也不必怨嗟。

诗人明明在惆怅怨嗟,却偏说“不须惆怅”,明明是痛惜懊丧已极,却偏要自宽自慰,这在写法上是腾挪跌宕,在语意上是翻进一层,越发显出诗人惆怅失意之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懊恼至极的情绪。

  后两句写自然界的风风雨雨使鲜花凋零,红芳褪尽,绿叶成阴,结子满枝,果实累累,春天已经过去了。

似乎只是纯客观地写花树的自然变化,其实蕴含着诗人深深惋惜的感情。

  此诗主要用“比”的手法。

通篇叙事赋物,即以比情抒怀,用自然界的花开花谢,绿树成阴子满枝,暗喻少女的妙龄已过,结婚生子。

但这种比喻不是直露、生硬的,而是若即若离,婉曲含蓄的,即使不知道与此诗有关的故事,只把它当作别无寄托的咏物诗,也是出色的。

隐喻手法的成功运用,又使此诗显得构思新颖巧妙,语意深曲蕴藉,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097-1098页

送人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

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

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

  今日分手,这一生又有何处不会再相逢呢?

宇宙虽然广阔,人来人去,多的是再相逢的时候,大可不必为一时的分别而太难过。

“此生何处不相逢”,可看作分手时候的潇洒;

也可用作警告不怀好意的人,彼此总有再碰头的时候,凡事不要太过火。

末句后来成为名句“人生何处不相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早雁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八月边地回鹘士兵拉弓射箭,雁群为之惊飞四散哀鸣连连。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月明之夜孤雁掠过承露仙掌,哀鸣声传到昏暗的长门宫前。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应该知道北方正当烽烟四起,再也不能随着春风回归家园。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请莫嫌弃潇湘一带人烟稀少,水边的菰米绿苔可免受饥寒。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1324-1325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75页 .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金河: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

秋半:八月。

虏弦开:指回鹘南侵。

云外:一作“云际”。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

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时幽居长门宫。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须知胡骑纷纷在:一作“虽随胡马翩翩去”。

胡:指回鹘,也称回纥。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莫厌:一作“好是”。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1324-1325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75页 .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八月边地回鹘士兵拉弓射箭,雁群为之惊飞四散哀鸣连连。

金河: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

秋半:八月。

虏弦开:指回鹘南侵。

云外:一作“云际”。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月明之夜孤雁掠过承露仙掌,哀鸣声传到昏暗的长门宫前。

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

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时幽居长门宫。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应该知道北方正当烽烟四起,再也不能随着春风回归家园。

须知胡骑纷纷在:一作“虽随胡马翩翩去”。

胡:指回鹘,也称回纥。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请莫嫌弃潇湘一带人烟稀少,水边的菰米绿苔可免受饥寒。

莫厌:一作“好是”。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1324-1325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75页 .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此诗通篇为咏物体,前四句写大雁惊飞,影过皇城,鸣声回荡在长安城上空。

言外之意是:不知是否能引起皇宫中统治者的关注?

后四句安慰大雁:胡骑尚在,你们到春天时也不要急于北飞,潇湘之地也可以觅食。

此诗通篇无一语批评执政者,但在秋天就设想明年春天胡骑还在,则朝廷无力安边之意自明。

这是非常含蓄的怨刺方法。

  首联想象鸿雁遭射四散的情景。

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这里泛指北方边地。

“虏弦开”,是双关挽弓射猎和发动军事骚扰活动。

这两句生动地展现出一幅边塞惊雁的活动图景:仲秋塞外,广漠无边,正在云霄展翅翱翔的雁群忽然遭到胡骑的袭射,立时惊飞四散,发出凄厉的哀鸣。

“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一时间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串一气,是非常真切凝炼的动态描写。

  颔联续写“惊飞四散”的征雁飞经都城长安上空的情景。

汉代建章宫有金铜仙人舒掌托承露盘,“仙掌”指此。

清凉的月色映照着宫中孤耸的仙掌,这景象已在静谧中显出几分冷寂;

在这静寂的画面上又飘过孤雁缥缈的身影,就更显出境界之清寥和雁影之孤孑。

失宠者幽居的长门宫,灯光黯淡,本就充满悲愁凄冷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中传来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就更显出境界的孤寂与雁鸣的悲凉。

“孤影过”、“数声来”,一绘影,一写声,都与上联“惊飞四散”相应,写的是失群离散、形单影只之雁。

两句在情景的描写、气氛的烘染方面,极细腻而传神。

透过这幅清冷孤寂的孤雁南征图,可以隐约感受到那个衰颓时代悲凉的气氛。

诗人特意使惊飞四散的征雁出现在长安宫阙的上空,似乎还隐寓着微婉的讽慨。

它让人感到,居住在深宫中的皇帝,不但无力、而且也无意拯救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

月明灯暗,影孤啼哀,整个境界,正透出一种无言的冷漠。

  颈联又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诗人说:如今胡人的骑兵射手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地区,明春气候转暖时节,你们又怎能随着和煦的春风一一返回自己的故乡呢?

大雁秋来春返,故有“逐春风”而回的设想,但这里的“春风”似乎还兼有某种比兴象征意义。

据《资治通鉴》载,回鹘侵扰边地时,唐朝廷“诏发陈、许、徐、汝、襄阳等兵屯太原及振武、天德,俟来春驱逐回鹘”。

问题是:朝廷上的“春风”究竟能不能将流离异地的征雁吹送回北方呢?

大雁还在南征的途中,诗人却已想到它们的北返;

正在哀怜它们的惊飞离散,却已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

这是对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无微不至的关切。

“须知”、“岂逐”,更像是面对边地流民深情嘱咐的口吻。

两句一意贯串,语调轻柔,情致深婉。

这种深切的同情,正与上联透露的无言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照。

  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雁,它们的归宿是:“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潇湘指今湖南中部、南部一带。

相传雁飞不过衡阳,所以这里想象它们在潇湘一带停歇下来。

菰米,是一种生长在浅水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嫩茎叫茭白)。

莓苔,是一种蔷薇科植物,子红色。

这两种东西都是雁的食物。

诗人深情地劝慰南飞的征雁:不要厌弃潇湘一带空旷人稀,那里水中泽畔长满了菰米莓苔,尽堪作为食料,不妨暂时安居下来吧。

诗人在无可奈何中发出的劝慰与嘱咐,更深一层地表现了对流亡者的深情体贴。

由南征而想到北返,这是一层曲折;

由北返无家可归想到不如在南方寻找归宿,这又是一层曲折。

通过层层曲折转跌,诗人对边地人民的深情系念也就表达得愈加充分和深入。

“莫厌”二字,耽心南来的征雁也许不习惯潇湘的空旷孤寂,显得蕴藉深厚,体贴备至。

  这是一首托物寓慨的诗。

通篇采用比兴象征手法,表面上似乎句句写雁,实际上,它句句写时事,句句写人。

风格婉曲细腻,清丽含蓄。

而这种深婉细腻又与轻快流走的格调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在以豪宕俊爽为主要特色的杜牧诗中,是别开生面之作。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75页 . 2、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1082-1083页 .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站在溪桥远眺,落日西斜,距地两竿,对岸杨柳含烟,淡影朦胧。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水面上,荷叶亭亭、相簇相拥,一阵西风吹过,满溪荷叶随风翻转,似含无限愁情。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秋天的声音都会扰乱客子离人的心绪,云梦泽上芦苇苍苍,凄冷的秋雨下得很浓密。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雨滴自己滴到台阶前的大梧桐叶,关您什么事呢而作哀伤的吟唱?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73-674 2、 吴鸥 等.杜牧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88-89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两竿:这里形容落日有两竹竿高。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相倚:形容荷叶密密层层地依偎在一起。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梦泽:即云梦泽。唐李白《〈大猎赋〉序》:“楚国不过千里,梦泽居其大半。”蒹(jiān)葭(jiā):指芦荻,芦苇。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干:触犯,冒犯;关连,涉及。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73-674 2、 吴鸥 等.杜牧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88-89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站在溪桥远眺,落日西斜,距地两竿,对岸杨柳含烟,淡影朦胧。两竿:这里形容落日有两竹竿高。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水面上,荷叶亭亭、相簇相拥,一阵西风吹过,满溪荷叶随风翻转,似含无限愁情。相倚:形容荷叶密密层层地依偎在一起。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秋天的声音都会扰乱客子离人的心绪,云梦泽上芦苇苍苍,凄冷的秋雨下得很浓密。梦泽:即云梦泽。唐李白《〈大猎赋〉序》:“楚国不过千里,梦泽居其大半。”蒹(jiān)葭(jiā):指芦荻,芦苇。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雨滴自己滴到台阶前的大梧桐叶,关您什么事呢而作哀伤的吟唱?干:触犯,冒犯;关连,涉及。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73-674 2、 吴鸥 等.杜牧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88-89
12345 共4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