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北风下庭绿

作者: 白朴 朝代: 元代

北风下庭绿,客鬓入霜华。

回首北望乡国,双泪落清笳。

天地悠悠逆旅,岁月匆匆过客,吾也岂瓠瓜。

四海有知己,何地不为家。

五溪鱼,千里菜,九江茶。

从他造物留住,办作老生涯。

不愿酒中有圣,但愿心头无事,高枕卧烟霞。

晚节忆吹帽,篱菊渐开花。

摸鱼子 七夕用严柔济韵

作者: 白朴 朝代: 元代

问双星、有情几许。

消磨不尽今古。

年年此夕风流会,香暖月窗云户。

听笑语。

知几处。

彩楼瓜果祈牛女。

蛛丝暗度。

似抛掷金梭,萦回锦字,织就旧时句。

愁云暮。

漠漠苍烟挂树。

人间心更谁诉。

擘钗分钿蓬山远,一样绛河银浦。

鸟鹊渡。

离别苦。

啼妆酒尽新秋雨。

云屏且驻。

算犹胜?娥,仓皇奔月,只有去时路。

木兰花慢 歌者樊娃索赋

作者: 白朴 朝代: 元代

爱人问尤物,信花月、与精神。

听歌串骊珠,声匀象板,咽水萦云。

风流旧家樊素,记樱桃、名动洛阳春。

千古东山高兴,一时北海清樽。

天公不禁自由身。

放我醉红裙。

想故国邯郸,荒台老树,尽赋招魂。

青山几年无恙,但泪痕、差比向来新。

莫要琵琶写恨,与君同是行人。

木兰花慢 戊子秋,送合道监司赴任秦中,兼

作者: 白朴 朝代: 元代

倦区区游宦,便回棹、谢山阴。

算谁似君侯,莼鲈有味,富贵无心。

匆匆又移玉节,恨相思、何处更相寻。

渭北春天树边,江东日暮云深。

岸花樯燕动悲吟。

把酒惜分襟。

问玉井莲开,三峰绝顶,谁共登临。

长安故人好在,忆元龙、名重古犹今。

说与英雄湖海,应怜枯槁山林。

木兰花慢 题阙

作者: 白朴 朝代: 元代

快人生行乐,卷江海、人瑶觞。

对满眼韶华,东城南陌,日日寻芳。

吟鞭缓随骄马,?春风、指点杏花墙。

时听鸾啼宛转,几回蝶梦悠扬。

行云早晚上巫阳。

蓦地恼愁肠。

待玉镜台边,银灯影里,细看浓妆。

风情自怜韩寿,恨无缘、得佩贾充香。

说兴殷勤青鸟,暂时相见何妨。

玉漏迟 题阙

作者: 白朴 朝代: 元代

碧梧深院悄。

清明过也,秋千闲了。

杨柳阴中,又是一番啼鸟。

人去瑶台路远,孤负却、花前欢笑。

音信杳。

西楼尽日,凭栏凝眺。

缥缈。

雾阁云窗,恨梦断青鸾,夜深寒悄。

檐玉敲残,捱得五更风小。

麝注金猊烬冷,画烛短、银屏空照。

芳径晓。

惆怅落红多少。

玉漏迟 题阙

作者: 白朴 朝代: 元代

故园风物好。

芳樽日日,花前倾倒。

南浦伤心,望断绿波春草。

多少相思泪点,算只有、青衫知道。

残梦觉。

无人解我,厌厌怀抱。

懊恼。

楚峡行云,便赋尽高唐,后期谁报。

玉杵玄霜,着意且须重捣。

转眼梅花过也,又屈指、春残灯闹。

妆镜晓。

应念画眉人老。

西江月 郭?之得雄渠即贾治中婿

作者: 白朴 朝代: 元代

天上灵椿未老,月中丹桂初花。

充闾佳庆尽堪夸。

圣善元来姓贾。

广座平分玉果,绛颅剩拂丹砂。

从今人说细侯家。

自有青衫竹马。

天净沙·秋

作者: 白朴 朝代: 元代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

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山清水秀;

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艳。

参考资料: 1、 白朴 著 孙安邦 李亚娜 编 .天边残照水边霞:白朴曲作精品类编:河南文艺出版社,2006:139-141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秋:题目。

残霞:快消散的晚霞。

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

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白草: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

黄花:菊花。

红叶:枫叶。

参考资料: 1、 白朴 著 孙安邦 李亚娜 编 .天边残照水边霞:白朴曲作精品类编:河南文艺出版社,2006:139-141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

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山清水秀;

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艳。

秋:题目。

残霞:快消散的晚霞。

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

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白草: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

黄花:菊花。

红叶:枫叶。

参考资料: 1、 白朴 著 孙安邦 李亚娜 编 .天边残照水边霞:白朴曲作精品类编:河南文艺出版社,2006:139-141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

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

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

  这首小令,只五句二十八个字,篇幅虽短,却以神来之笔捅绘出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前三句着力渲染出一派深秋凄凉之景。

黄昏时:如血的残霞映照着一座孤零零的小村庄,夕阳淡淡的炊烟袅袅,几只归巢的寒鸦,静静的站立在老树枝头,忽然,一只哀鸣的孤鸿,在人边晚霞影里远远的飞翔,而后两句,作者却将笔锋一转,写到:青山静静、绿水悠悠,白草绵绵,红叶片片,黄花朵朵,在暮色中,这些明丽的色彩,为这萧杀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

一扫前人一悲到底的俗套。

  白朴在写秋景选词语辞精炼,其词并不是单纯的突出秋的悲凉。

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

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于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

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

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

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

“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

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的高明了。

  如果联系白朴不愿在元朝做官的态度,读者就不难理解同样的秋景会有如此巨大反差的原因。

画面中的“一点飞鸿”,与李白的《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一:“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

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原”中的“飞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暗喻作者本人。

白朴不愿在朝廷中谋职,却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意,有生机的乐土,还表示了作者的人生得到了美好的转折。

因此“影下”的这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地,读者可以理解为是作者的归隐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

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应属于虚写。

在这支曲子中,作者非常巧妙地、不露痕迹地把“心中之景”与当时真实的环境放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爱恨之情。

  描绘秋景,历来是中国古代文人喜爱的一个题材,为表现它而不惜笔墨的诗人骚客代代有之,留下的作品更是多不胜举,但许多作品易于流入俗套。

白朴却能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在作品中,层次分明的描写了秋天的自然景象,虽然,在开始时,有些许的萧瑟之意,然而后来以缤纷的色彩作结,终究是赏心悦目、的韵味无穷的。

他用笔精深,作品风格独具,婉约清丽,意境新颖,可与被誉为“秋思之祖”的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媲美。

这首小令不仅不俗,还很是典雅。

词、曲有雅、俗之别,一般来说,词尚妩媚、含蓄,而曲贵尖新、直率。

白朴的这支小令却有词的意境。

曲中虽无“断肠人在天涯”之类句子,抒情主人公却时隐时现,在烟霞朦胧之中,传达出一种“地老天荒”的寂静。

参考资料: 1、 白朴 著 孙安邦 李亚娜 编 .天边残照水边霞:白朴曲作精品类编:河南文艺出版社,2006:139-141 2、 纪江红.唐宋诗词元曲(精编):北京电子音像出版社,2012:240

天净沙·夏

作者: 白朴 朝代: 元代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云收雨停,雨过天晴,水面增高并增添了波澜,远处高楼显得比平时更高了,水让人感觉到比平时更凉爽了,雨后的瓜也似乎显得比平时更甜了,绿树的树阴一直遮到画檐。

纱帐中的藤席上,有一个芳龄女孩,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静静地享受着宜人的夏日时光。

参考资料: 1、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5:152、357 2、 作品注释译文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diàn),玉人罗扇轻缣(jiān)。

画檐:有画饰的屋檐。

纱厨:用纱做成的帐子。

簟:竹席,苇席。

缣:细的丝绢。

参考资料: 1、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5:152、357 2、 作品注释译文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diàn),玉人罗扇轻缣(jiān)。

云收雨停,雨过天晴,水面增高并增添了波澜,远处高楼显得比平时更高了,水让人感觉到比平时更凉爽了,雨后的瓜也似乎显得比平时更甜了,绿树的树阴一直遮到画檐。

纱帐中的藤席上,有一个芳龄女孩,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静静地享受着宜人的夏日时光。

画檐:有画饰的屋檐。

纱厨:用纱做成的帐子。

簟:竹席,苇席。

缣:细的丝绢。

参考资料: 1、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5:152、357 2、 作品注释译文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作者选取了一个别致的角度:用写生手法,勾画出一幅宁静的夏日图。

前三句是第一个层次:云收雨霁,流水波添,雨过天晴,楼也显得比平时高,水散发着凉爽的气息,雨后的瓜似乎也显得比平时甜了,绿树的树阴一直垂到画檐。

后两句是第二层次,画面上出现了人物:纱帐中的藤席上,一个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的芳龄女孩,静静地消受着宜人的时光。

整首小令中没有人们熟悉的夏天躁热、喧闹的特征,却描绘了一个静谧、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

  这一特殊境界的创造,得力于作者艺术上的功力。

它的特征首先是洗净铅华,全用白描,简洁、清晰得如同线体画。

其次,作者特意选择雨后的片刻,将夏日躁动的特征,化为静态:云收雨过,绿荫低垂,就给人一种清爽、恬静、悠闲的感受。

第三,与白朴的《天净沙·春》一样,这首小令也可以看作是从楼上女子的角度来描写的。

不过,在《天净沙·春》中,作者着重突出的是作品中“人物”的视觉和听觉,而这首曲子突出的是一种情绪体验,“楼高水冷瓜甜”,正是这一具体情景下的独特感受。

参考资料: 1、 么书仪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71-172

12345 共15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