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胜乐·夏

作者: 白朴 朝代: 元代

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

兰舟斜缆垂扬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

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

兰舟斜缆垂扬下,只宜辅枕簟(diàn)向凉亭披襟(jīn)散发。

兰舟:用木兰做的船。

木兰树质坚硬耐腐蚀,宜于做船。

马戴《楚江怀古》:“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簟:竹席。

披襟散发:敞开衣襟,散开头发。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天净沙·春

作者: 白朴 朝代: 元代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桃红柳绿的春山,煦暖的阳光照耀,和柔的东风吹拂,楼阁上高卷起帘拢,倚栏干远望。

杨柳垂条,秋千轻晃,院长子里静悄悄。

院长外黄莺啼鸣,春燕飞舞;

小桥之下流水飘满落红。

参考资料: 1、 孙安邦 李亚娜.《白朴曲作精品》:河南文艺出版社,2006:135-137 2、 白朴 著 李翰然 .《白朴散曲选》:广西文艺出版社,2012:2-4

春山暖日和风,阑(lán)干楼阁帘栊(lóng),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和风:多指春季的微风。

阑干:即栏杆。

帘栊:窗户上的帘子。

李煜《捣练子》:“无赖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栊,窗户。

啼莺舞燕:即莺啼燕舞,意思是黄莺在歌唱,春燕在飞舞。

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参考资料: 1、 孙安邦 李亚娜.《白朴曲作精品》:河南文艺出版社,2006:135-137 2、 白朴 著 李翰然 .《白朴散曲选》:广西文艺出版社,2012:2-4

春山暖日和风,阑(lán)干楼阁帘栊(lóng),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桃红柳绿的春山,煦暖的阳光照耀,和柔的东风吹拂,楼阁上高卷起帘拢,倚栏干远望。

杨柳垂条,秋千轻晃,院长子里静悄悄。

院长外黄莺啼鸣,春燕飞舞;

小桥之下流水飘满落红。

和风:多指春季的微风。

阑干:即栏杆。

帘栊:窗户上的帘子。

李煜《捣练子》:“无赖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栊,窗户。

啼莺舞燕:即莺啼燕舞,意思是黄莺在歌唱,春燕在飞舞。

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参考资料: 1、 孙安邦 李亚娜.《白朴曲作精品》:河南文艺出版社,2006:135-137 2、 白朴 著 李翰然 .《白朴散曲选》:广西文艺出版社,2012:2-4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这支《天净沙·春》曲子,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具体来说,第一句的春日、春山构成整个画面的背景,是远景,第二句是人物的立足点是近景,第三句庭院中喧闹的景象,展示了一幅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画面,是中景。

最能够体现春天特征的两个形容词是暖和啼莺,而最能体现庭院中生机的景物是舞燕和飞红。

  全曲句句不离春天的特征。

“春山暖日和风”,作品开篇先从远处着笔呈现了一个宏大而又温馨的背景,也就是说,作者描绘了一幅和煦、温暖、辽阔的春光背景画面。

在这一句里,作者着意突出了春天已经来到人间的特点,“山”是春意盎然的,“日”是暖意融融的,“风”是和煦温情的。

这样的画面很美:明媚的春光里,春山润泽,春日融融,春风和煦,怡然与舒畅。

  “阑杆楼阁帘栊”和“杨柳秋千院中”两句是近写,词人从远处的“春山”转为写近处的“楼阁”与“院中”的景物。

在这明媚的春光里的“阑杆楼阁帘栊”也是与别个季节截然不同的,无不映照着“春山”的新绿,沐浴着“暖日”明媚,披拂着“和风”的温情。

站在楼阁上,站在在窗子前,凭栏而立欣赏春光,是一件惬意的事。

“杨柳秋千院中”一句,幽静雅致的小院,那小院里有傲然的白杨,有婀娜的垂柳,特别是那树下的秋千悠然的荡来荡去,仿佛有妙龄少女们的欢声笑语传将出来,充满了诗情画意。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这结尾两句,词人的目光又从庭院里转移到晴空中,转移到旷野上,渲染了一个令人陶醉的氛围。

春树枝头,黄莺在悠扬地歌唱;

晴空之中,燕子在悠闲地飞舞;

旷野之间,潺潺流淌的小溪在小桥下淙淙作响,落英在微微的春风中静悄悄地飘落。

至此,作品的意境更显得和谐,更显得意趣盎然了。

  这首以“春”为题的小令像一幅水墨山水画,寥寥几笔,清丽隽永,“不涉理路,不落言荃”,曲家根据自己的仔细观察、体验,写出新的意境、新的格调。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170 2、 孙安邦 李亚娜.《白朴曲作精品》:河南文艺出版社,2006:135-137 3、 白朴 著 李翰然 .《白朴散曲选》:广西文艺出版社,2012:2-4

寄生草·饮

作者: 白朴 朝代: 元代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

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

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长醉以后没有妨碍,不醒的时候有什么可以想的呢?

用酒糟腌渍了功名二字,用浊酒淹没了千年来的兴亡史事,用酒曲埋掉了万丈凌云壮志。

不识时务的人都笑话屈原不应轻生自尽,但知己的人都说陶渊明归隐田园是正确的。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361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

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长醉后”二句:长期昏醉有什么挂碍,昏睡不醒有什么思虑。

化用《楚辞·渔父》中“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语意。

方何碍:却有什么妨碍,即无碍。

方,却。

有甚思:还有什么思念?

“糟腌”三句:言酒把个人的功名,千古的兴亡,无限的壮志都埋葬了。

糟腌:用酒糟腌渍。

腌,这里有玷污的意思。

醅(pēi)渰(yān):用浊酒淹没。

渰:同“淹”。

曲埋:用酒曲埋掉。

曲:酒糟。

虹霓志,气贯长虹的豪情壮志。

达:显达,与“穷”相对。

屈原(前330?

—前278):战国时期伟大诗人。

为了实现以民为本、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美政”,他与楚国的反动贵族统治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宣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终于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然自班固以来,就有指责屈原“露才扬已,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离骚序》)的。

知音:知己。

陶潜(365—327):即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淡泊句利,弃县令回乡隐居,诗酒为伴。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361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

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长醉以后没有妨碍,不醒的时候有什么可以想的呢?

用酒糟腌渍了功名二字,用浊酒淹没了千年来的兴亡史事,用酒曲埋掉了万丈凌云壮志。

不识时务的人都笑话屈原不应轻生自尽,但知己的人都说陶渊明归隐田园是正确的。

“长醉后”二句:长期昏醉有什么挂碍,昏睡不醒有什么思虑。

化用《楚辞·渔父》中“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语意。

方何碍:却有什么妨碍,即无碍。

方,却。

有甚思:还有什么思念?

“糟腌”三句:言酒把个人的功名,千古的兴亡,无限的壮志都埋葬了。

糟腌:用酒糟腌渍。

腌,这里有玷污的意思。

醅(pēi)渰(yān):用浊酒淹没。

渰:同“淹”。

曲埋:用酒曲埋掉。

曲:酒糟。

虹霓志,气贯长虹的豪情壮志。

达:显达,与“穷”相对。

屈原(前330?

—前278):战国时期伟大诗人。

为了实现以民为本、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美政”,他与楚国的反动贵族统治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宣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终于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然自班固以来,就有指责屈原“露才扬已,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离骚序》)的。

知音:知己。

陶潜(365—327):即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淡泊句利,弃县令回乡隐居,诗酒为伴。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361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

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此词写饮酒,充满醉语。

醉语多为醒言,它曲折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正是此首小令的“关窍”所在。

  白朴的这首小令表现了不思自思、欲罢不能的那样一种格外强烈的兴亡之慨、感伤意绪。

“长醉”、“不醒”两句,表面上好像在说:醉处梦中,无忧无虑,一切都可以弃之脑后,“今觉而昨非,得意而忘言”,似乎作者大彻大悟了。

然而,其中更含着作者内心深深的隐痛:醉也好,睡也好,毕竟有时有限,人生毕竟醒时多,醉时少,醉中“无碍”醒时“碍”,梦中“无思”醒来“思”,说是“无碍”,道是“无思”,恰恰说明“心病”正在于此。

两句开头语便透露出作者极其矛盾和痛苦的心理状态。

  “糟腌”以下三句,连用三个同意词发语,即“糟腌”、“醅渰”、“曲埋”,好似将一切济世救民、建功立业的虹霓之志都否定了,更愿千古兴亡、世事沧桑也随着一醉而同归泯灭。

曲中透露出一个原来胸怀大志,希望建功立业,同时对千古兴亡无限感慨的人物。

然而江山依旧,人世瞬变,作者在国仇家恨面前感到了一种失望;

泪痕犹在,心底成灰,于是则寄情于酒,以期腌掉、渰没、埋去所有的牵挂,一切的搅扰。

有道是“举杯消愁愁更愁”,愈是想要摆脱的东西,它愈是要袭上心头。

纵然是用许多的杯中物来“腌”、来“渰”、来“埋”,终究是无济于事的。

字里行间,语意情味,都揭示出作家对建功立业、家国兴亡以及曾经有过的凌云壮志耿耿于怀,拳拳在念。

明人孙大雅为白朴《天籁集》作序云:“先生少有志天下,已而事乃大谬。

顾其先为金世臣,既不欲高蹈远引以抗其节,又不欲使爵禄以干其身,于是屈己降志,玩世滑稽。

”孙序此说,倒颇中白朴作品肯綮,揭示出白朴玩世滑稽背后深藏着的无限凄楚苍凉的意绪。

从白朴的词作中可以看出他对兴亡事是时时挂怀的:“长江不管兴亡,漫流尽英雄泪万行。

”(《沁园春·保宁佛殿即凤凰台》)这是白朴居建康时的作品。

几乎同时写的《夺锦标》,更是发出“新亭何苦流涕,兴废今古同”的悲叹。

就是在他年轻时游淮扬,也同样写出调子十分低沉的词作:“谩今宵酒醒,无言有恨,恨天涯远。

”(《水龙吟·题丙午秋到淮扬途中值雨甚快然》)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这两句既是全曲的思想总结,又是点睛之笔。

不能简单地认为作者在这里是嘲笑屈原之“非”,而仅仅肯定陶潜之“是”。

这分明是作者一如全曲的声情口吻,是愤语,是苦语,亦可以说是反语。

即赞扬屈子、陶公的不肯同流合污。

表面上看将屈、陶分开来,一“是”一“非”,一为“知音”,一为“不达”,殊不知不求显达而作隐逸君子并非作者本心本意,如上文所作的分析,作者处于入世和出世的极为复杂的思想矛盾之中,是非界限有时是倒置的,即是所谓“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中吕·阳春曲·知几》)。

这种貌似旷达,实含酸痛的曲语,正表现了作者思想感情上深深的矛盾和痛苦。

不仅是白朴,其他元散曲作家的作品亦有类似的现象。

对于这些作品,如不将它们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来考察,是不容易看出它们有什么积极的思想因素来的。

王季思先生说:这类作品“在消极表现中即含有积极因素,未可一笔抹杀。

”(《玉轮轩古典文学论集》)戏语并非戏语,而是痛语,狂语,亦可看作是隐语。

“人生大半不称意,放言岂必皆游戏?

”如此去看,白朴此曲便不那么令人费解了。

  有趣的是白朴于酒上并不很贪恋,他曾在《水龙吟》之一序中说:“遗山先生有醉乡一词,仆饮量素悭,不知其味,独闲居嗜睡有味,因为赋此。

”可见他的“自饮”也好,“劝饮”也罢,都是为求“嗜睡”,为求忘忧不醒,此中苦涩哀痛,令人黯然,这也是理解白朴“劝饮”曲意的一个很好的注脚。

“饮量素悭”且又“不知其味”的人大倡纵酒,有几分滑稽,而滑稽背后便是无尽的哀痛。

  从写法上来看,这首小令篇幅很小,内涵又是非常的丰富,它耐咀嚼,有意味,格调别致,韵致独出。

作者紧紧围绕着“劝饮”的题意,劈头就触及了题旨。

先说“长醉”的好处,即是“劝”;

继而说明为什么要“劝”,无非是为了忘忧,将功名事、兴亡事、凌云壮志一古脑都抛掉了,以求内心之平和;

最后是评论屈原、陶潜的“是”与“非”,仍然紧紧扣在“饮”字上,全曲层次分明,叙议有致,一气呵成,浑然无缝。

看似随意之作,实则皆明心迹,完全是有感而发。

明人贾仲明挽白朴词云:“洗襟怀剪雪裁冰,闲中趣,物外景,兰谷先生。

”(天一阁本《录鬼簿》)这个评语不仅适用于白朴剧曲,也适于其散曲创作。

闲而不闲,意在曲外,这正是白朴的高明之处。

明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说白朴曲“风骨磊磈,词源滂沛,若大鹏之起北溟,奋翼凌乎九霄,有一举万里之志,宜冠于首。

”“风骨磊磈”,是说白朴身世遭逢,幼经战乱兵燹,胸中有无限积郁;

“词源滂沛”,是指白朴之曲造语多变,遣词丰富,拈句自如;

“若大鹏之起北溟”等语则是状白曲的气势。

白朴作品历来被视为绮丽婉约一派,所谓“娇马轻衫馆阁情,拈花摘叶风诗性”,然这首小令却别出机杼,极饶自然朴素之趣。

通篇如喷涌而出,不乏巧凿,却一丝痕迹不露,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整齐的对偶句式,生动自然。

“糟腌”、“醅渰”、“曲埋”六字,同一意思,用词各别,形成一组排比句式,避免了重复的感觉,同时语言简易、浅显,富于口语感。

“不达”二句,将“不达”前置,便在形式上列出了一双工对的句子;

夸张的修辞手法,给人以形象的启迪,平增无限机趣;

虽是口语声吻,又处处合于规矩,音韵流畅而富于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

  总之,白朴此曲表述的思想是深刻的、哀痛的,而表现形式则是浅显的、达观的。

构思巧妙,用心良苦,写来全不费踌躇,在绮丽婉约之外又别开生面,堪称白朴曲中珍品。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63-164

驻马听·吹

作者: 白朴 朝代: 元代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

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

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

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

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笛声像裂石穿云一样高亢,笛子横吹,音调就更雅正了。

就像下了霜的天气里的大漠,连鹧鹕也想要飞舞了。

凤凰台上黑云遮盖,梅花竟被惊动,化为黄昏的雪花。

人声都没了,笛子的声音把江楼上的月亮都吹落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

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

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裂石穿云:形容笛声高亢。

玉管:笛的美称。

横:横吹。

清更洁:形容格调清雅纯正。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西南角,六朝宋时所建。

相传建前该处有凤凰飞集,故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

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

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笛声像裂石穿云一样高亢,笛子横吹,音调就更雅正了。

就像下了霜的天气里的大漠,连鹧鹕也想要飞舞了。

凤凰台上黑云遮盖,梅花竟被惊动,化为黄昏的雪花。

人声都没了,笛子的声音把江楼上的月亮都吹落了。

裂石穿云:形容笛声高亢。

玉管:笛的美称。

横:横吹。

清更洁:形容格调清雅纯正。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西南角,六朝宋时所建。

相传建前该处有凤凰飞集,故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驻马听·舞

作者: 白朴 朝代: 元代

凤髻蟠空,袅娜腰肢温更柔。

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

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

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

凤髻蟠空,袅娜腰肢温更柔。

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

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

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

凤凰形发髻盘成空花,袅娜腰肢温润轻柔。

转移变换莲步,像汉宫赵飞燕那般美艳风流。

鼋鼓疾响演奏《梁州》舞曲,随舞曲翻飞绣着鹧鸪的春罗衣袖。

送上锦缎缠头,情郎哥错认成风前的春柳。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361页 2、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174-175页 3、 夏征农 等.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2341、2418页

凤髻蟠空,袅娜腰肢温更柔。

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

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

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

凤凰形发髻盘成空花,袅娜腰肢温润轻柔。

转移变换莲步,像汉宫赵飞燕那般美艳风流。

鼋鼓疾响演奏《梁州》舞曲,随舞曲翻飞绣着鹧鸪的春罗衣袖。

送上锦缎缠头,情郎哥错认成风前的春柳。

飞燕:用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典故:《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宫人……学歌舞,号曰飞燕。

”鼍(tuó)鼓:用鼍皮蒙的鼓。

《诗经·大雅·灵台》:“鼍鼓逢逢。

”鼍,即扬子鳄。

梁州:指《梁州》大曲。

刘郎:一般采用刘晨、阮肇天台山遇仙的典故,喻指情郎。

刘义庆《幽明录》记载:汉明帝永平五年﹐会稽郡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采药,遇两丽质仙女,被邀至家中,并招为婿。

刘晨又被称为刘郎。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361页 2、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174-175页 3、 夏征农 等.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2341、2418页

凤髻蟠空,袅娜腰肢温更柔。

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

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

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

  “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曲牌。

这首小令描写人体造型的艺术魅力。

全曲紧扣着舞姿来写。

“凤髻蟠空,袅娜腰肢温更柔”,从发式和体形两者点染舞者的精致装饰和天生丽质。

“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

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

”描写舞者的具体形象。

作者抓住舞的基本特征,用轻衫飘舞、莲步轻移、罗袖翻飞的动态形象,和汉宫赵飞燕“旧风流”的恰当联想,以及突出鼍鼓频催、《梁州》大曲伴唱的舞乐特点,简练、准确而又生动地描绘了舞姿的优美和场面气氛的热烈。

“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用作为观众代表的“刘郎”眼光,用他“错认风前柳”的幻觉形象,渲染、强调了舞者留给观众的难忘印象。

  这首小令写法极其夸张,强调了舞蹈艺术的感染力量,使人有如见如闻之感,其用语之典雅、清丽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174-175页

【大石调】青杏子_咏雪空外六

作者: 白朴 朝代: 元代
咏雪空外六花番,被大风洒落千山。穷冬节物偏宜晚,冻凝沼沚,寒侵帐幕,冷湿阑干。【归塞北】貂裘客,嘉庆卷帘看。好景画图收不尽,好题诗句咏尤难,疑在玉壶间。【好观音】富贵人家应须惯,红炉暖不畏严寒。开宴邀宾列翠鬟,拚酡颜,畅饮休辞惮。【幺篇】劝酒佳人擎金盏,当歌者款撒香檀。歌罢喧喧笑语繁,夜将阑,画烛银光灿。【结音】似觉筵间香风散,香风散非麝非兰。醉眼朦腾问小蛮,多管是南轩蜡梅绽。

【仙吕】点绛唇

作者: 白朴 朝代: 元代
金凤钗分,玉京人去,秋潇洒。晚来闲暇,针线收拾罢。【幺篇】独倚危楼,十二珠帘挂,风箫飒。雨晴云乍,极目山如画。【混江龙】断人肠处,天边残照水边霞。枯荷宿鹭,远树栖鸦。败叶纷纷拥砌石,修竹珊珊扫窗纱。黄昏近,愁生砧杵,怨入琵琶。【穿窗月】忆疏狂阻隔天涯,怎知人埋冤他。吟鞭袅青骢马,莫吃秦楼酒,谢家茶,不思量执手临歧话。【寄生草】凭阑久,归绣帏,下危楼强把金莲撒。深沉院宇朱扉亚,立苍苔冷透凌波袜。数归......更多

【仙吕】醉中天_佳人脸上黑

作者: 白朴 朝代: 元代
佳人脸上黑痣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小石调】恼煞人

作者: 白朴 朝代: 元代
又是红轮西坠,残霞照万顷银波。江上晚景寒烟,雾蒙蒙、风细细,阻隔离人萧索。【幺篇】宋玉悲秋愁闷,江淹梦笔寂寞。人间岂无成与破,想别离情绪,世界里只有俺一个。【伊州遍】为忆小卿,牵肠割肚。凄惶悄然无底末,受尽平生苦。天涯海角,身心无个归着。恨冯魁,趋恩夺爱,狗行狼心,全然不怕天折挫。到如今刬地吃耽阁,禁不过,更那堪晚来暮云深锁。【幺篇】故人杳杳,长江风送,听胡笳沥沥声韵聒。一轮皓月朗,几处鸣榔,时复......更多

朝中措 题阙

作者: 白朴 朝代: 元代

燕忙莺乱斗寻芳。

谁得一枝香。

自是玉心皎洁,不随花柳飘扬。

明朝去也,燕南赵北,水远山长。

都把而今欢爱,留教后日思量。

12345 共15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