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秀禅师房 文
重云李观疾赠之 文
夭行失其度,阴气来干阳。
重云闭白日,炎燠成寒凉。
小人但咨怨,君子惟忧伤。
饮食为减少,身体岂宁康。
此志诚足贵,惧非职所当。
藜羹尚如此,肉食安可尝。
穷冬百草死,幽桂乃芬芳。
且况天地间,大运自有常。
劝君善饮食,鸾凤本高翔。
送胎发笔寄仁公 文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文翻译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两岸青山夹着洛水,船顺水向东航行,东南方向的山谷开阔,洛水与黄河相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稀疏的树木远在天边隐约可见,夕阳映照在汹涌的河水中忽暗忽明。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想起了几年前出现在伊河边的孤零零村落,眼前是雨霁初晴,一只孤雁在朔风中向南方飞去。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我要告诉在洛桥漫游的作官的朋友,我的心思就像不拴系的小船随波逐流。
参考资料: 1、 李志敏.唐诗名篇鉴赏.北京:京华出版社,2011:142 2、 杨佐义.全唐诗精选译注.长春:长春出版社,2000:716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两岸青山夹着洛水,船顺水向东航行,东南方向的山谷开阔,洛水与黄河相通。
豁:大洞,此指两山交界处的深谷。
大河:指黄河。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稀疏的树木远在天边隐约可见,夕阳映照在汹涌的河水中忽暗忽明。
依微:依稀,因距离遥远而模糊不清的样子。
乱流:指众多的河流。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想起了几年前出现在伊河边的孤零零村落,眼前是雨霁初晴,一只孤雁在朔风中向南方飞去。
伊岸:伊水畔。
《水经注·伊水》:“伊水出南阳县西蔓渠山,又东北至洛阳县南,北入于洛。
”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我要告诉在洛桥漫游的作官的朋友,我的心思就像不拴系的小船随波逐流。
洛桥:洛阳洛河上之天津桥。
游宦侣:在外地作官的朋友。
扁舟:小船。
《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
泛若不系舟,虚而遨游者也。
” 参考资料: 1、 李志敏.唐诗名篇鉴赏.北京:京华出版社,2011:142 2、 杨佐义.全唐诗精选译注.长春:长春出版社,2000:716
永定寺喜辟强夜至 文
咸阳值雨 文翻注译赏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在咸阳桥上遇雨了,那牛毛细雨随风飘摇不定,宛如悬在空中的水晶帷帘;
那泊着的钓鱼船被这连绵的水晶帷帘阻隔,如烟如画。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眼前这烟水空濛的景色多么像初春时节洞庭湖上那烟波浩渺的景致;
还有那沉沉的暮霭,好像正驮载着水气缓缓地向岳阳城的上空飘去,真是美极了。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481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88 .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méng)隔钓船。
咸阳桥:又名西渭桥,故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南,古代多于此送别。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还:一作“绝”。
将:携带。
岳阳天:岳阳楼在洞庭湖边,可俯瞰洞庭春色。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481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88 .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méng)隔钓船。
在咸阳桥上遇雨了,那牛毛细雨随风飘摇不定,宛如悬在空中的水晶帷帘;
那泊着的钓鱼船被这连绵的水晶帷帘阻隔,如烟如画。
咸阳桥:又名西渭桥,故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南,古代多于此送别。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眼前这烟水空濛的景色多么像初春时节洞庭湖上那烟波浩渺的景致;
还有那沉沉的暮霭,好像正驮载着水气缓缓地向岳阳城的上空飘去,真是美极了。
还:一作“绝”。
将:携带。
岳阳天:岳阳楼在洞庭湖边,可俯瞰洞庭春色。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481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88 .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这是一首对雨即景之作,明快、跳荡,意象绵渺,别具特色。
咸阳桥,又名便桥,在长安北门外的渭水之上,是通往西北的交通孔道。
古往今来,有多少悲欢离合、兴废存亡的历史在这里幕启幕落。
然而诗人此番雨中徜徉,却意度闲适,并无愁眉锁眼之态,笔墨染出,是一派清旷迷离的山水图景。
首句入题。
“咸阳桥”点地,“雨”点景,皆直陈景物,用语质朴。
句末炼出一个“悬”字,便将一种雨脚绵延如帘箔之虚悬空际的质感,形象生动地传出,健捷而有气势,令人神往。
接下一句,诗人把观察点从桥头推向远处的水面,从广阔的空间来描写这茫茫雨色。
这是一种挺接密衔的手法。
“万点”言雨阵之密注。
“空蒙”二字最有分量,烘托出云行雨施、水气蒸薄的特殊氛围,点出这场春雨所引起的周围环境的色调变化来。
用笔很像国画家的晕染技法,淡墨抹出,便有无限清蔚的佳致。
这种烟雨霏霏的景象类似江南水乡的天气,是诗人着力刻画的意境,并因而逗出下文的联翩浮想,为一篇转换之关键。
“钓船”是诗中实景,诗人用一个“隔”字,便把它推到迷蒙的烟雨之外,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像是要溶化在设色清淡的画面里一样,有超于象外的远致。
前两句一起一承,围绕眼前景物生发,第三句纵笔远扬,转身虚际,出人意外地从咸阳的雨景,一下转到了洞庭的春色。
论地域,天远地隔;
论景致,晴雨不侔。
实现这两幅毫不相干的水天图画的联结转化的媒介,乃是存在于二者之间的某种共同点—即上面提到的烟水空蒙的景色。
这在渭水关中也许是难得一见的雨中奇观,但在洞庭泽国,却是一种常见的色调。
诗人敏感地抓住这一点,发挥艺术的想象,利用“还似”二字作有力的兜转,就把它们巧妙在联到一起,描绘出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来。
洞庭湖为海内巨浸,气蒸波撼,吞天无际。
在诗人看来,湿漉的晓云好像是驮载着接天的水气飘进了岳阳古城的上空。
这是极其壮观的景象。
“将入”二字,可说是笔挟云涛。
作者着意描写巴陵湖畔的云容水色,其目的在于用它来烘托咸阳的雨景,使它更为突出。
这是一种借助联想,以虚间实,因宾见主的借形之法,将两种似乎无关的景物,从空间上加以联系,构成了此诗在艺术上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114-1115 .
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文翻赏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
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
惆怅,正思惟。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
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
惆怅,正思惟。
池中水波平如镜子,映照着夜空中的一轮秋月,月光皎洁如雪。
正是采莲的时节,那采莲的少女,红粉盛妆却只能空对着寒冷的水波,不由感到万分惆怅。
她人在采莲,心中却思量着远方的情郎,愁思难解,黯然神伤。
参考资料: 1、 高峰.《温庭筠 韦庄集》:凤凰出版社,2013年:第138页 2、 赵崇祚.花间集 插图本: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第53页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
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
惆怅,正思惟。
这首词开头“镜水夜来秋月,如雪”描写秋天夜色,皎洁明媚的月光,倾泻在平静如镜的水面上,好像洁白的雪。
点出时间是秋天的一个月色明媚的晚上——一个良辰。
并以秋月之景,渲染出一种浪漫的气氛:有良辰必有美景。
“采莲时”,点出了人物活动的地点。
这个活动地点是个很重要的背景。
因为在南方采莲季节常常包含着男女表达爱情的活动,是一个很浪漫的季节。
只有交待出这一场所,才能更好的展开下文,也算是一种铺垫。
这样才能使下文的意境更充实,更易理解,更易把握女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小娘红粉对寒浪”,“小娘”是指采莲女,诗中的女主人公。
“红粉”,是说采莲女正值青春妙龄,打扮的十分美丽,楚楚动人。
“红粉”两字用简练的笔法勾勒出了采莲女的外貌特征也体现出一种淡雅丽饰的色彩美,女为悦己者容,采莲女一出场就给人以不俗的感觉,清新淡雅。
而“寒浪”则是对“红粉”的衬托,以及对心境进一步的解说。
“红”在这还象征着青春、热烈、希望和期盼,而“寒”表面上看是对秋月的进一步解释,孤寂,寒凉而内涵则是表示孤单和寂寞,以周围的环境和气氛,来揭示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在这镜水如月之夜,浪漫季节,不仅心起涟漪故而“惆怅”,进而有所思。
“正思惟”,则是这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这季节,花好月圆,情歌缭绕,四处回响;
轻舟荡漾,激起浪花朵朵,而自己的恋人不知在何方。
不禁心潮激荡,思绪茫茫,无人能解其中滋味。
正是越思越想,越想越愁,越愁越伤感,正应了古语“剪不断,理还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 文翻译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楼如白玉,楼外垂柳摇曳,正是暮春时节。
梦中,萋萋的芳草、萧萧的马鸣,闺楼中的思妇,在明月之夜,正在苦苦地思忆着远方的离人。
罗帐上绣有一双金色的翡翠鸟,芳香的蜡烛融为滴滴的蜡泪。
窗外残红飘落、子规啼血,窗内残梦凄迷、哀思绵绵。
空楼相忆,思妇徒盼离人归来。
参考资料: 1、 徐庆宜选析 .唐宋词三百首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4页 . 2、 袁行霈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46-47 . 3、 钱仲联 .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09 :22-23 .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楼如白玉,楼外垂柳摇曳,正是暮春时节。
梦中,萋萋的芳草、萧萧的马鸣,闺楼中的思妇,在明月之夜,正在苦苦地思忆着远方的离人。
罗帐上绣有一双金色的翡翠鸟,芳香的蜡烛融为滴滴的蜡泪。
窗外残红飘落、子规啼血,窗内残梦凄迷、哀思绵绵。
空楼相忆,思妇徒盼离人归来。
玉楼:楼的美称。
袅娜:细长柔美貌。
春无力:即春风无力,用以形容春风柔软。
萋萋:草茂盛貌。
画罗:有图案的丝织品,或指灯罩。
金翡翠:即画罗上金色的翡翠鸟。
香烛:加有香料的烛,亦是对烛的美称。
销成泪:蜡烛燃烧后垂下的蜡滴比作眼泪。
子规:即杜鹃鸟,常夜鸣,声音似“不如归去”。
参考资料: 1、 徐庆宜选析 .唐宋词三百首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4页 . 2、 袁行霈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46-47 . 3、 钱仲联 .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09 :22-23 .
答友人 文
白日照清水,浅深无隐姿。
君子业高文,怀抱多正思。
砥行碧山石,结交青松枝。
碧山无转易,青松难倾移。
落落出俗韵,琅琅大雅词。
自非随氏掌,明月安能持。
千里不可倒,一返无近期。
如何非意中,良觌忽在兹。
道语必疏淡,儒风易凌迟。
愿存坚贞节,勿为霜霰欺。
大蜀皇帝寿春节进尧铭舜颂二首。舜颂 文
高高历山,有黍有粟。
皇皇大舜,合尧玄德。
五典克从, 四门伊穆。
大道将行,天下为公。
临下有赫,选贤用能。
吾皇则之,无斁无逸。
绥厥品汇,光光得一。
千辐临顶, 十在随跸。
大哉大同,为光为龙。
吾皇则之,圣谋隆隆。
纳隍孜孜,考考切切。
六宗是禋,五瑞斯列。
排麟环凤, 披香立雪。
四夷纳赆,九围有截。
昔救世师,降生竺乾。
寿春亦然,万年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