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江边阁 / 后西阁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暮色从远处的山道蔓延过来,高高的西阁临近三峡瞿塘关。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淡淡的浮云在山岩之间栖宿,孤独的月影跟随着波浪轻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互相追飞的鹳鹤已渐趋安静,捕得食物的豺狼正争斗声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战乱不停辗转忧思难以入睡,徒叹自己没有能力可以回天。

参考资料: 1、 (清)仇兆鳌 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7-6-1 2、 彭诗琅.杜甫集 李煜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3:第166页 3、 张国举著.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02:第319页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暝色:即暮色,夜色。

延:展开,延伸。

高斋:即江边阁。

次水门:临近水边闸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二句化用何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的成句。

际:之间,宿:栖宿。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追飞静:静静地追逐飞翔。

得食喧:喧闹地争抢食物。

“豺狼”句有暗喻当时军阀混战之意。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正乾坤:意谓拨乱反正,改天换地。

参考资料: 1、 (清)仇兆鳌 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7-6-1 2、 彭诗琅.杜甫集 李煜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3:第166页 3、 张国举著.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02:第319页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暮色从远处的山道蔓延过来,高高的西阁临近三峡瞿塘关。

暝色:即暮色,夜色。

延:展开,延伸。

高斋:即江边阁。

次水门:临近水边闸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淡淡的浮云在山岩之间栖宿,孤独的月影跟随着波浪轻翻。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二句化用何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的成句。

际:之间,宿:栖宿。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互相追飞的鹳鹤已渐趋安静,捕得食物的豺狼正争斗声喧。

追飞静:静静地追逐飞翔。

得食喧:喧闹地争抢食物。

“豺狼”句有暗喻当时军阀混战之意。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战乱不停辗转忧思难以入睡,徒叹自己没有能力可以回天。

正乾坤:意谓拨乱反正,改天换地。

参考资料: 1、 (清)仇兆鳌 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7-6-1 2、 彭诗琅.杜甫集 李煜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3:第166页 3、 张国举著.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02:第319页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首联对起。

“瞑色”句点明时间。

一条登山小径,蜿蜒直抵阁前。

“延”有接引意,联接“暝色”和“山径”,仿佛暝色是山径迎接来的一般,赋于无生命的自然景物以生趣。

这句写出了苍然暮色自远而至之状。

“高斋”指西阁,有居高临下之势。

这句是说西阁位置临近雄据长江边的瞿塘关。

  诗人寄宿西阁,夜长不寐,起坐眺望。

颔联写当时所见。

诗人欣赏绝境的物色,为初夜江上的山容水态所吸引,写下了“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的名句。

这两句仇兆鳌解释说:“云过山头,停岩似宿。

月浮水面,浪动若翻。

”是概括得很好的。

薄薄的云层飘浮在岩腹里,就像栖宿在那儿似的。

江上波涛腾涌,一轮孤烛的明月映照水中,好像月儿在不停翻滚。

这两句是改何逊“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句而成,诗人从眼前生动景色出发,只换了四个字,就把前人现成诗句和他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起来,焕发出夺目的异彩。

仇兆鳌把它比作张僧繇画龙,有“点睛欲飞”之妙。

何逊的诗写的是金陵附近西塞山前云起月出的向晚景色;

杜甫的诗写的是夔州附近瞿塘关上薄云依山、孤月没浪的初夜景致。

夔州群山万壑,连绵不绝。

飞云在峰壑中缓慢飘流,夜间光线暗淡,就像停留在那里一样。

诗人用一个“宿”字,显得极为稳贴。

夔州一带江流向以波腾浪涌著称。

此诗用“浪中翻”三字表现江上月色,就飞动自然。

诗人如果没有实感,是写不出来的。

读者从这里可以悟出艺术表现上“青胜于蓝”的道理。

  颈联写诗人深夜无眠时所见所闻。

这时传入耳中的,但有水禽山兽的声息。

鹳,形似鹤的水鸟。

鹳鹤等是专喜捕食鱼介类生物的水鸟,白天在水面往来追逐,搜寻食物,此刻已停止了捕逐活动;

生性贪狠的豺狼,这时又公然出来攫夺兽畜,争喧不止。

这两句所表现的情景,切合夔州附近既有大江,又有丛山的自然环境。

也在一定程度上唤起读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联想。

被鹳鹤追飞捕捉的鱼介,被豺狼争喧噬食的兽畜,正是在战乱中被掠夺、被压榨的劳动人民的一种象征。

  尾联对结。

中间两联都写诗人不眠时见闻。

这一联才点出“不眠”的原委。

765年(永泰元年)五月,杜甫离开成都草堂东下,第二年春末来到夔州。

这时严武刚死不久,继任的郭英乂因暴戾骄奢,为汉州刺史崔旰所攻,逃亡被杀。

邛州牙将柏茂琳等又合兵讨伐崔旰,于是蜀中大乱。

杜甫留滞夔州,忧念“战伐”,寄宿西阁时听到鹳鹤、豺狼的追逐喧嚣之声而引起感触。

诗人早年就有“致君尧舜上”、“常怀契与稷”的政治抱负,而今飘泊羁旅,无力实现整顿乾坤的夙愿,社会的动乱使他忧心如焚,彻夜无眠。

这一联正是诗人忧心国事的情怀和潦倒艰难的处境的真实写照。

  此诗全篇皆用对句,笔力雄健,毫不见雕饰痕迹。

它既写景,又写情;

先写景,后写情,是融景入情、情景并茂的一首杰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驱竖子摘苍耳(即卷耳)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江上秋已分,林中瘴犹剧。

畦丁告劳苦,无以供日夕。

蓬莠独不焦,野蔬暗泉石。

卷耳况疗风,童儿且时摘。

侵星驱之去,烂熳任远适。

放筐亭午际,洗剥相蒙幂。

登床半生熟,下箸还小益。

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迹。

乱世诛求急,黎民糠籺窄。

饱食复何心,荒哉膏粱客。

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

寄语恶少年,黄金且休掷。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郑广文做事做人中规中矩,他喝醉后时常称自己是一位老画师。

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朝廷把郑公贬去台州实在过于严厉,垂死之人却要去到偏远之地度过余生,实在让人伤心。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对方已经仓皇赶路,前往台州,我只能这样匆匆一见,无法诉说不舍之情。

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这次告别后恐怕再难相见,只能等到黄泉路上再相见。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93-94

郑公樗(chū)散鬓(bìn)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郑十八虔(qián):即郑广文,十八是郑的排行。

他是杜甫最要好的朋友之一。

樗:落叶乔木,质松而白,有臭气。

此指无用之才。

散:指无用之才。

鬓:指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耳际之发。

常称:郑虔自称。

万里伤心严谴(qiǎn)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万里:指台州。

严谴:严厉的处罚。

百年:指人的一生。

垂死:一则虔年已老,眼看要死,再则遭贬,更足以速其死。

当时两京收复,故曰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jiàn)迟。

饯:送行。

便与先生应永诀(jué),九重泉路尽交期。

永诀:死别。

郑虔已是一把年纪,又相去万里,以常理推之,料难再见,故曰“应永诀”。

九重泉:犹九泉或黄泉,谓死后葬于地下。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93-94

郑公樗(chū)散鬓(bìn)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郑广文做事做人中规中矩,他喝醉后时常称自己是一位老画师。

郑十八虔(qián):即郑广文,十八是郑的排行。

他是杜甫最要好的朋友之一。

樗:落叶乔木,质松而白,有臭气。

此指无用之才。

散:指无用之才。

鬓:指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耳际之发。

常称:郑虔自称。

万里伤心严谴(qiǎn)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朝廷把郑公贬去台州实在过于严厉,垂死之人却要去到偏远之地度过余生,实在让人伤心。

万里:指台州。

严谴:严厉的处罚。

百年:指人的一生。

垂死:一则虔年已老,眼看要死,再则遭贬,更足以速其死。

当时两京收复,故曰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jiàn)迟。

对方已经仓皇赶路,前往台州,我只能这样匆匆一见,无法诉说不舍之情。

饯:送行。

便与先生应永诀(jué),九重泉路尽交期。

这次告别后恐怕再难相见,只能等到黄泉路上再相见。

永诀:死别。

郑虔已是一把年纪,又相去万里,以常理推之,料难再见,故曰“应永诀”。

九重泉:犹九泉或黄泉,谓死后葬于地下。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93-94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前人评这首诗,有的说:“从肺腑流出”,“万转千回,纯是泪点,都无墨痕”。

有的说:“一片血泪,更不辨是诗是情。

”这都可以说抓住了最本质的东西。

至于说它“屈曲赴题,清空一气,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同时一格”,则是就艺术特点而言的;

说它“直可使暑日霜飞,午时鬼泣”,则是就艺术感染力而言的。

  杜甫和郑虔是“忘形到尔汝”的好友。

郑虔的为人,杜甫最了解。

他陷贼的表现,杜甫也清楚。

因此,他对郑虔的受处分,就不能不有些看法。

第三句中的“严谴”,就是他的看法。

而一、二两句,则是为这种看法提供依据。

说“郑公樗散”,说他“鬓成丝”,说他“酒后常称老画师”,都是有含意的。

  说郑公“樗散”,有这样的含意:郑虔不过是“樗栎”那样的“无用之材”罢了,既无非分之想,又无犯“罪”行为,不可能是什么危险人物。

何况他已经“鬓成丝”,又能有何作为呢。

第二句,即用郑虔自己的言谈作证。

人们常说:“酒后见真言。

”郑虔酒后,没有越礼犯分的言论。

他不过常常以“老画师”自居而已,足见他并没有什么政治野心。

既然如此,就让这个“鬓成丝”的、“垂死”的老头子画他的画儿去就行了。

可见一、二两句,并非单纯是刻画郑虔的声容笑貌;

而是通过写郑虔的为人,为郑虔鸣冤。

要不然,在第三句中,就不会突然冒出个“严谴”了。

  次联紧承首联,层层深入,抒发了对郑虔的同情,表现了对“严谴”的愤慨,的确是一字一泪,一字一血。

对于郑虔这样一个无罪、无害的人,本来就不该“谴”。

如今却不但“谴”了,还“谴”得那样“严”,竟然把他贬到“万里”之外的台州去,真使人伤心。

这是第一层。

郑虔如果还年轻力壮,或许能经受那样的“严谴”,可是他已经“鬓成丝”了,眼看是个“垂死”的人了,却被贬到那么遥远、那么荒凉的地方去,就是明明要他早一点死啊。

这是第二层。

如果不明不白地死在乱世,那就没啥好说;

可是两京都已经收复了,大唐总算“中兴”了,该过太平日子了,而郑虔偏偏在这“中兴”之时受到了“严谴”,真是太不幸了。

这是第三层。

由“严谴”和“垂死”激起的情感波涛奔腾前进,化成后四句,真“不辨是诗是情。

”   “苍惶”一联,紧承“严谴”而来。

正因为“谴”得那么“严”,所以百般凌逼,不准延缓。

作者没来得及送行,郑虔已经“苍惶”地踏上了漫长的道路。

“永诀”一联,紧承“垂死”而来。

郑虔已是“垂死”之年,而“严谴”又必然会加速他的死,不可能活着回来了。

因而发出了“便与先生应永诀”的感叹。

然而即使活着不能见面,仍然要“九重泉路尽交期”啊。

情真意切,沉痛不忍卒读。

诗的结尾,是需要含蓄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杜甫当然是忠于唐王朝的,但他并没有违心地为唐王朝冤屈好人的做法唱赞歌,而是实事求是地斥之为“严谴”,毫不掩饰地为受害者鸣不平,表同情,以至于坚决表示要和他在泉下交朋友,这就是一个真正的诗人应有的人格。

有这样的人格,才会有“从肺腑流出”、“真意弥满”、“情见于诗”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著.杜甫诗歌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5:79-81

九日五首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 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往,干戈衰谢两相催。

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

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

北阙心长恋,西江首独回。

茱萸赐朝士,难得一枝来。

旧与苏司业,兼随郑广文。

采花香泛泛,坐客醉纷纷。

野树歌还倚,秋砧醒却闻。

欢娱两冥漠,西北有孤云。

故里樊川菊,登高素浐源。

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

......更多

敬简王明府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叶县郎官宰,周南太史公。

神仙才有数,流落意无穷。

骥病思偏秣,鹰愁怕苦笼。

看君用高义,耻与万人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广文到官舍,系马堂阶下。

醉则骑马归,颇遭官长骂。

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

赖有苏司业,时时与酒钱。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天雨萧萧滞茅屋,空山无以慰幽独。

锐头将军来何迟, 令我心中苦不足。

数看黄雾乱玄云,时听严风折乔木。

泉源泠泠杂猿狖,泥泞漠漠饥鸿鹄。

岁暮穷阴耿未已, 人生会面难再得。

忆尔腰下铁丝箭,射杀林中雪色鹿。

前者坐皮因问毛,知子历险人马劳。

异兽如飞星宿落, 应弦不碍苍山高。

安得突骑只五千,崒然眉骨皆尔曹。

走平乱世相催促,一豁明主正郁陶。

忆昔范增碎玉斗, 未使吴兵著白袍。

昏昏阊阖闭氛祲,十月荆南雷怒号。

江陵望幸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雄都元壮丽,望幸欻威神。

地利西通蜀,天文北照秦。

风烟含越鸟,舟楫控吴人。

未枉周王驾,终期汉武巡。

甲兵分圣旨,居守付宗臣。

早发云台仗,恩波起涸鳞。

戏韦偃为双松图歌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偃少。

绝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

两株惨裂苔藓皮,屈铁交错回高枝。

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松根胡僧憩寂寞,庞眉皓首无住著。

偏袒右肩露双脚,叶里松子僧前落。

韦侯韦侯数相见,我有一匹好东绢,重之不减锦绣段。

已令拂拭光凌乱,请公放笔为直干。

承闻故房相公灵榇自阆州启殡归葬东都有作二首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远闻房太守,归葬陆浑山。

一德兴王后,孤魂久客间。

孔明多故事,安石竟崇班。

他日嘉陵涕,仍沾楚水还。

丹旐飞飞日,初传发阆州。

风尘终不解,江汉忽同流。

剑动新身匣,书归故国楼。

尽哀知有处,为客恐长休。

4142434445 共3632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