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咏黄葵 文注
铅华不御,看道家妆就。
问取旁人入时否。
为孤情淡韵、判不宜春,矜标格、开向晚秋时候。
无端轻薄雨,滴损檀心,小叠宫罗镇长皱。
何必诉凄清,为爱秋光,被几日、西风吹瘦。
便零落、蜂黄也休嫌,且对依斜阳,胜偎红袖。
铅华不御,看道家妆就。
问取旁人入时否。
为孤情淡韵、判不宜春,矜标格、开向晚秋时候。
黄葵:即秋葵、黄蜀葵。
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于七至十月开花。
其状貌颇似蜀葵,唯其叶裂痕较蜀葵深而多,花亦不像蜀葵之色彩纷繁,大多为淡黄色,近花心处呈紫褐色。
铅华二句:此言黄葵宛若不饰粉黛,身着黄袍的道士。
铅华,搽脸之粉。
道家妆,即身着黄色之道袍。
宋晏殊《菩萨蛮》:“染得道家衣,淡妆梳洗时。
”判不宜春:谓情愿不合春时。
无端轻薄雨,滴损檀心,小叠宫罗镇长皱。
何必诉凄清,为爱秋光,被几日、西风吹瘦。
便零落、蜂黄也休嫌,且对依斜阳,胜偎红袖。
滴损二句:檀心,指黄葵紫褐色之花心。
镇,久、常之意。
此二句言雨水滴洒在花上,使那像宫罗一样的花心久久地微微地摺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清平乐·将愁不去 文翻译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
六曲屏山深院宇。
日日风风雨雨。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
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
六曲屏山深院宇。
日日风风雨雨。
秋意愈浓,心内惆怅愈发挥之不去。
成天锁在深宅大院里,曲折的屏风后面,这些日子,风雨交加,我的心情灰暗异常。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
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雨过天晴之后,篱笆那边的菊花发出缕缕清香。
人们说今天就是重阳节,回首看那凋残的秋云秋叶,黄昏时分,我不由得百感交集。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89页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
六曲屏山深院宇。
日日风风雨雨。
秋意愈浓,心内惆怅愈发挥之不去。
成天锁在深宅大院里,曲折的屏风后面,这些日子,风雨交加,我的心情灰暗异常。
将愁:长久之愁。
将:长久之意。
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风。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
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雨过天晴之后,篱笆那边的菊花发出缕缕清香。
人们说今天就是重阳节,回首看那凋残的秋云秋叶,黄昏时分,我不由得百感交集。
重阳:重阳佳节。
凉云:阴凉之云。
南朝齐谢朓《七夕赋》:“朱光既夕,凉云始浮。
”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89页
临江仙·孤雁 文翻译赏
霜冷离鸿惊失伴,有人同病相怜。
拟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
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
无端嘹唳一声传,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
霜冷离鸿惊失伴,有人同病相怜。
拟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
秋霜遍地,离群的大雁失去了自己的同伴,它可知道,地上有个人与它同病相怜。
想要将一怀愁绪用短信寄出去,却发现愁绪太多变换不定,于是只能对着烛光暗自垂泪。
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
无端嘹唳一声传,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
不要对着明月遥想当年的往事,那会让人衣带渐宽,形影憔悴。
忽然云中传来一声孤雁哀鸣,抬头望去,那孤单的身影缥缈在初秋的寒风之中。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清)顾太清著;
夏华等编译.纳兰词 太清词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2.05:第156页
霜冷离鸿惊失伴,有人同病相怜。
拟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
秋霜遍地,离群的大雁失去了自己的同伴,它可知道,地上有个人与它同病相怜。
想要将一怀愁绪用短信寄出去,却发现愁绪太多变换不定,于是只能对着烛光暗自垂泪。
离鸿:失群的大雁。
宋周邦彦《浪淘沙慢》:“念汉浦离鸿去何许?
经时信音绝。
”拟凭二句:意谓拟以书信排遣愁怀,但愁绪太多,写了又写,屡写屡改。
凭:根据,凭借,以。
尺素:书写用的一尺长左右的白色生绢,借指小的画幅,短的书信。
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
无端嘹唳一声传,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
不要对着明月遥想当年的往事,那会让人衣带渐宽,形影憔悴。
忽然云中传来一声孤雁哀鸣,抬头望去,那孤单的身影缥缈在初秋的寒风之中。
嘹唳(liáo lì):声音响亮而凄清。
这里指孤雁叫声。
宋梅尧臣《范饶州夫人挽词》之一:“江边有孤鹤,嘹唳独伤神。
”只影(zhī yǐng):谓孤独无偶。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清)顾太清著;
夏华等编译.纳兰词 太清词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2.05:第156页
霜冷离鸿惊失伴,有人同病相怜。
拟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
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
无端嘹唳一声传,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
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抒怀之作,明写离群孤雁,实写与其同病相怜的自己。
大雁不善于单独生活,离群往往是迫不得已,所以那些落单的大雁容易让人心生怜悯之情。
纳兰此时就像一只“霜冷离鸿惊失伴”的孤雁,当他在满地秋霜中抬头看见那只拼命南飞、声声哀啼的大雁时,忍不住喃喃自语:“你可知这地上有个人与你同病相怜啊!
”他想要把满怀愁绪用书信寄出,但“愁多书屡易”,他发现愁绪太多且变幻不定,屡屡修改增删,这封信便迟迟写不下来,于是只能对着烛光暗自垂汨,即“双泪落灯前”。
越是纷乱,就越想拆解清楚。
所以陷入情绪困扰中的人容易追思往事,纳兰提醒自己“莫对月明思往事”,那只会让人衣带渐宽,形影憔悴。
可是这样的提醒往往是苍白的。
一个人最难明白、也最难管住的莫过于自己的心。
“无端嘹唳一声传。
”云中忽然传来一声孤雁哀鸣,抬头望去,那孤单的影子在初秋的寒风之中缥缈远去。
末尾“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和上阕里“同病相怜”二句已将天上孤雁与地上旅人合二为一,所以,这孤单的“只影”既是雁,也是人,一语双关,给人留下了广阔的联想空间。
全词突出了人雁合一,情景合一,雁之孤影与人之孤独,交织浑融的意境;
抒发了孤寂幽独的情怀。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典评: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01:第262页 2、 纳兰容若著.一生最爱纳兰词 全词彩插珍藏版: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11:第116页
踏莎行·倚柳题笺 文翻译
倚柳题笺,当花侧帽,赏心应比驱驰好。
错教双鬓受东风,看吹绿影成丝早。
金殿寒鸦,玉阶春草,就中冷暖和谁道。
小楼明月镇长闲,人生何事缁尘老。
倚柳题笺,当花侧帽,赏心应比驱驰好。
错教双鬓受东风,看吹绿影成丝早。
倚着柳树信笔题写诗笺,在花前,帽子歪戴,自由自在的嬉游。
总比受人驱遣要来得称心如意。
受人驱遣的日子,青丝很快消磨成白发。
金殿寒鸦,玉阶春草,就中冷暖和谁道。
小楼明月镇长闲,人生何事缁尘老。
我常在金銮殿值夜,看皇宫的台阶上生出春草,这其中的辛酸甘苦又能向谁倾诉。
真不如在小楼中赏着明月闲度时光,人为什么非要把大好年华浪费在名利场上?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152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160页
倚柳题笺,当花侧帽,赏心应比驱驰好。
错教双鬓受东风,看吹绿影成丝早。
倚着柳树信笔题写诗笺,在花前,帽子歪戴,自由自在的嬉游。
总比受人驱遣要来得称心如意。
受人驱遣的日子,青丝很快消磨成白发。
题笺(jiān):题诗。
笺:供题诗、写信用的佳纸。
侧帽:斜戴着帽子。
形容洒脱不羁,风流自赏的装束。
赏心:心意欢乐。
驱驰:策马快奔.为供效力。
东风:春风,一年一度,转借为年光。
绿影:指乌亮的头发。
金殿寒鸦,玉阶春草,就中冷暖和谁道。
小楼明月镇长闲,人生何事缁尘老。
我常在金銮殿值夜,看皇宫的台阶上生出春草,这其中的辛酸甘苦又能向谁倾诉。
真不如在小楼中赏着明月闲度时光,人为什么非要把大好年华浪费在名利场上?
金殿:金饰的殿堂,指帝王的宫殿。
玉阶:玉石砌成或装饰的台阶,亦为台阶的美称,指朝廷。
镇长闲:经常是孤独悠闲,寂寞无聊。
镇长:经常、常常.缁(zī)尘:黑色灰尘。
常喻世俗污垢。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152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160页
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 文翻译
无恙年年汴水流。
一声水调短亭秋。
旧时明月照扬州。
曾是长堤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
玉钩斜路近迷楼。
无恙年年汴水流。
一声水调短亭秋。
旧时明月照扬州。
汴水依旧如隋时的样子,年年东流。
秋日的短亭传来一首《水调》的歌声。
明月仿佛也是旧时的,静静地照耀着扬州城。
曾是长堤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
玉钩斜路近迷楼。
想隋朝的时候这里曾是何等繁华侈靡,如今河岸杨柳像人一般清瘦多愁,隋代葬埋宫女的墓地还是靠近了歌舞之楼。
参考资料: 1、 徐燕婷 朱慧国.纳兰词评注:上海三联书店 ,2014-1:56-57 2、 施议对 .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36-37
无恙年年汴水流。
一声水调短亭秋。
旧时明月照扬州。
汴水依旧如隋时的样子,年年东流。
秋日的短亭传来一首《水调》的歌声。
明月仿佛也是旧时的,静静地照耀着扬州城。
无恙:安好。
汴水:古河名,原河在今河南荥阳附近受黄河之水,流经开封,东至江苏徐州转入泗水。
隋炀帝巡幸江都即由此道。
今水已湮废,仅泗县尚有汴水断渠。
水调:曲调名,传为隋场帝时,开汴渠成,遂作此。
杜牧《扬州》:“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此曲为商调曲,唐曲凡十一叠。
短亭:旧时城外大道旁,五里设短亭,十里设长亭,为行人休憩或送行饯别之所。
曾是长堤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
玉钩斜路近迷楼。
想隋朝的时候这里曾是何等繁华侈靡,如今河岸杨柳像人一般清瘦多愁,隋代葬埋宫女的墓地还是靠近了歌舞之楼。
曾是句:长堤,指隋堤。
隋炀帝大业元年,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水、洛水入黄河;自板渚引黄河入汴水,经泗水达邗沟,自山阳至扬子入长江。
渠广四十步,旁筑御道,并植杨柳,后人谓之隋堤。
白居易《隋堤柳》:“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萧萧,三株两株汴河口。
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
” 锦缆,唐颜师古《大业拾遗记》谓隋炀帝“至汴,帝御龙舟,萧妃乘凤舸,锦帆彩缆,穷极侈靡。
……每舟择妙丽长白女子千人执雕板镂金揖,号为殿脚女。
锦帆过处,香闻十里.”后以此典喻指帝王穷奢极侈,招致国破身亡。
玉钩斜:隋代葬埋宫女的墓地。
近:靠近。
迷楼:楼名。
故址在今扬州西北。
隋炀帝时,浙人项升进新宫图。
帝令依图起造于扬州,经年始成。
回环四合,上下金碧,工巧弘丽,自古无有,费用金玉,努库为之一空。
《古今诗话》云:“帝幸之,曰:‘使真仙游此,亦当自迷。
’乃名迷楼。
” 参考资料: 1、 徐燕婷 朱慧国.纳兰词评注:上海三联书店 ,2014-1:56-57 2、 施议对 .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36-37
落花时·夕阳谁唤下楼梯 文注译赏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
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
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
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香荑(tí):原指散发着芳香的嫩草,此处指女子柔嫩的手指。
荑:茅草的嫩芽。
总:通“纵”,即使,纵然。
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
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笺书:信札,文书。
直恁(nèn):竟然如此。
无凭据:不能凭信,难以料定。
指书信中的期约竟如此不足凭信,即谓“误期、爽约”之意。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102页 2、 纳兰性德著;
崇贤书院释译,图解纳兰词,黄山书社,2016,第142页 3、 纳兰性德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第103页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
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夕阳西下,是谁把她从楼上唤出,她柔嫩的手里握着一把香草,她站在台阶前回头看看。
却强忍着笑意站住了尽管一语不发,却依然很美丽。
香荑(tí):原指散发着芳香的嫩草,此处指女子柔嫩的手指。
荑:茅草的嫩芽。
总:通“纵”,即使,纵然。
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
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信中约定好却没能如期而至,就不要再说什么相思。
劝你沉醉在小窗,还没到落花相见的时候。
笺书:信札,文书。
直恁(nèn):竟然如此。
无凭据:不能凭信,难以料定。
指书信中的期约竟如此不足凭信,即谓“误期、爽约”之意。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102页 2、 纳兰性德著;
崇贤书院释译,图解纳兰词,黄山书社,2016,第142页 3、 纳兰性德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第103页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
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
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上阕中“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夕阳西下时分,伊人从楼上被人唤出,下得楼来与人相亲,她的手指,白嫩如荑。
“一握香荑”并非说她手里握着一把香草,此句乃是对伊人形貌的刻画,正如《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用柔嫩的白茅芽比喻美人的手指,描绘庄姜之美。
古代男女相约,十分不易,但是伊人下得楼来,却忍笑伫立,一语不发,叫人摸不着头脑。
“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三句,是描绘女子的神情:本该见情郎了,她却回头忍笑,婧婧地在阶前倚立,静默无语;
但即使没有言语,在情郎眼里,也还是那样楚楚动人。
描写二人相会时,词人从女子落笔,写得精致活泼,数十字之间将伊人的形貌神情,心波暗涌,情人间且亲且嗔的复杂心态写得清透,读来惟妙惟肖。
下阕道破伊人忍笑伫立,一语不发的原因。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她嗔怪情人信中相约却失约,故假意娇嗔说:书信中的期约竟如此不足凭信,你误期爽约,请你不必再说对我的相思了。
但不是真是“休说相思”。
“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大约是看见情人慌乱着急,自己心下又不忍,遂以俏皮的口吻转口来抚慰情人珍重春光好沉醉,不要因为犹豫而耽误了两人相处的好时光,言语间隐有“有花堪折直须折”的雅骚之意,含情女子的曲款心事,不言而喻,而彼此且亲且嗔的复杂心态,亦活灵活现。
精准的用词中,看得出其中缱绻的情意,离愁,离恨,相爱,相守,爱情之中的种种,纳兰尽悉把握词中。
生命犹如朝露,虚幻间便很快度过了一生,如果不及时把握,那悔恨的将会是自己。
这首《落花时》虽写情人幽会,但细致入骨,周身春光亦仿佛流转不定,眉目相照时只见缱绻未露轻薄,其风流蕴藉处颇有北宋小令遗风,言辞殊丽,一似月照清荷。
珍重而亲昵,这是纳兰性德风骨心境高于一般市井词人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著;
梦远主编,纳兰词全解 超值彩图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第198页
好事近·马首望青山 文翻译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
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
休寻折载话当年,只洒悲秋泪。
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
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
从马头上望去,是一片连绵不断的青山,昔日的繁华,想不到零落凋残到这个地步。
年深日久,碑石上已长满了藓苔,题字什么都要仔细地辨认。
休寻折载话当年,只洒悲秋泪。
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
不要去寻找折断的剑戟去说当年的事,只不过泛起一点人皆有的悲秋情绪而已。
西斜的太阳照在十三陵下,谁敢说清王朝的新丰猎骑,随着岁月的流逝,不也要零落殆尽的么。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136页 2、 朱敦源著.中华古词365首精华今译:东北朝鲜民族教育,1993.10:第359页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
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
从马头上望去,是一片连绵不断的青山,昔日的繁华,想不到零落凋残到这个地步。
年深日久,碑石上已长满了藓苔,题字什么都要仔细地辨认。
“马首”二句:意思是说通过马头向前望去,眼前是一脉青山,都市的繁华不见了,这里只有萧索冷落的景象。
“认藓碑”句:此句是说可以辨认出长满苔鲜的古碑上的题字。
藓:苔鲜。
休寻折载话当年,只洒悲秋泪。
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
不要去寻找折断的剑戟去说当年的事,只不过泛起一点人皆有的悲秋情绪而已。
西斜的太阳照在十三陵下,谁敢说清王朝的新丰猎骑,随着岁月的流逝,不也要零落殆尽的么。
“休寻”二句:意思是不要寻思那古往今来兴亡之事,就是眼前的秋色便已令人生悲添慨了。
折戟:用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诗意。
所谓“折戟”就是断戟被沉没在沙里,指惨败。
十三陵:北京市昌平天寿山一带之明陵,为十三座皇陵,清代那里有围场。
新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汉初刘邦兴建,迁家乡父老于此。
猎骑:代指打猎者的坐骑,代指猎人。
此句意谓打猎的人是从京城贬来的。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136页 2、 朱敦源著.中华古词365首精华今译:东北朝鲜民族教育,1993.10:第359页
点绛唇·黄花城早望 文翻译赏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
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
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
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初雪后的五更之夜,黄花城中弥漫着寒光,积雪的峭壁上,栈道显得平滑了许多。
无边的寒风也阻挠不了我披衣观景的兴致。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
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面对这茫茫雪色,不觉心中怅然,无限慨叹!
什么时候才能天亮,天空中的晨星要消散了,广漠沙原上的大雁也已经起飞开始新的征程。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05:37-38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
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初雪后的五更之夜,黄花城中弥漫着寒光,积雪的峭壁上,栈道显得平滑了许多。
无边的寒风也阻挠不了我披衣观景的兴致。
五夜:即五更。
古代将一夜分为甲、乙、丙、丁、戊五段,故称。
南朝梁陆佐公《新刻漏铭》:“六日无辨,五夜不分。
”注引《汉旧仪》:“五夜者,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也。
”栈(zhàn):栈道。
于绝险之地架木而成的道路。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
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面对这茫茫雪色,不觉心中怅然,无限慨叹!
什么时候才能天亮,天空中的晨星要消散了,广漠沙原上的大雁也已经起飞开始新的征程。
平沙雁:广漠沙原上之大雁。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05:37-38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
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
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这首词描绘了黄花城雪后将晓的景象,与《烷溪沙·姜女庙》等或为同时之作。
词全用白描,但朴质中饶含韵致,清奇中极见情味。
黄花城奇异的景观,作者无聊赖的心绪跃然纸上。
词的上片描写边塞地区凌晨的景色。
“五夜”二句谓落了一夜的雪,五更天色欲明之时,雪已经堆得与栅栏相平了。
“西风”二句紧扣上文,所以要“看”,是由于积雪的寒光,使人误以为天色已明;
“披衣”是由于西风劲吹,寒气袭人。
下片“对此”二句,又与“看”字关联。
看到这白茫茫的一片大雪,无边无际,不觉令人百感交集,不住叹息。
“何时旦”句用提问表明此时尚未天明,刚才只是误以为天明罢了。
最后二句,又是对“何时旦”这一问题的答覆。
星光渐淡,大雁开始起飞,离天明也不远了。
“平沙”当然是指“平于栈”的积雪。
遣词造句都有着落,前后互相呼应,行文十分绵密。
通篇只描写景物,而寓情于景,以景抒情。
词人用开阔的意象表现内心的情感,将环境的空旷凄凉映照在情感上,将大的环境空间叠加在深沉而复杂的小的情感上,给人呈现一种极具艺术感染力的表现方式。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06月第1版,:第15页
踏莎美人·清明 文翻译
拾翠归迟,踏春期近,香笺小迭邻姬讯。
樱桃花谢已清明, 何事绿鬟斜亸、宝钗横。
浅黛双弯,柔肠几寸,不堪更惹其他恨。
晓窗窥梦有流莺,也觉个侬憔悴、可怜生。
拾翠归迟,踏春期近,香笺小迭邻姬讯。
樱桃花谢已清明, 何事绿鬟斜亸、宝钗横。
游春晚归,郊游的日子临近,收到邻家女子的书信:樱桃花落,已是清明时节,干嘛不精心梳妆一番出门呢!
浅黛双弯,柔肠几寸,不堪更惹其他恨。
晓窗窥梦有流莺,也觉个侬憔悴、可怜生。
一双淡眉弯弯,一副柔肠几寸,更不敢招惹青春流逝之恨。
莺儿掠过清晨的窗外,仿佛窥探了我的梦境,婉转的叫声仿佛在说:这个人如此憔悴,可怜可怜。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徐燕婷,朱惠国.纳兰词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01:第264页 2、 (清)纳兰性德著;
聂菁菁主编.纳兰词全编全赏: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第264页
拾翠归迟,踏春期近,香笺小迭邻姬讯。
樱桃花谢已清明, 何事绿鬟斜亸、宝钗横。
游春晚归,郊游的日子临近,收到邻家女子的书信:樱桃花落,已是清明时节,干嘛不精心梳妆一番出门呢!
拾翠:拾取翠鸟羽毛以为首饰,后多指妇女游春。
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踏青:清明前后到野外去观赏春景。
香笺:即信笺。
因少女之手,散发香气,故云香笺。
邻姬:邻家女子。
讯,通“信”。
绿鬟(huán):乌黑发亮的头发;
斜亸(duǒ):斜斜地垂下来。
浅黛双弯,柔肠几寸,不堪更惹其他恨。
晓窗窥梦有流莺,也觉个侬憔悴、可怜生。
一双淡眉弯弯,一副柔肠几寸,更不敢招惹青春流逝之恨。
莺儿掠过清晨的窗外,仿佛窥探了我的梦境,婉转的叫声仿佛在说:这个人如此憔悴,可怜可怜。
浅黛:用黛螺淡画的眉毛个侬:这人或那人。
生:用于形容词词尾。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徐燕婷,朱惠国.纳兰词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01:第264页 2、 (清)纳兰性德著;
聂菁菁主编.纳兰词全编全赏: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第2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