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池 文翻注译赏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西王母在瑶池上把绮窗打开;
只听得黄竹歌声音动地悲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八骏神马的车子日行三万里;
周穆王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瑶(yáo)池阿母绮(qǐ)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瑶池阿母:《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黄竹歌声:《穆天子传》卷五:“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人。
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
” 八骏(jùn)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八骏:传说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可日行三万里。
《列子》、《穆天子传》等记载不一。
穆王:西周人,姓姬名满,传说他曾周游天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瑶(yáo)池阿母绮(qǐ)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西王母在瑶池上把绮窗打开;
只听得黄竹歌声音动地悲哀。
瑶池阿母:《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黄竹歌声:《穆天子传》卷五:“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人。
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
” 八骏(jùn)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八骏神马的车子日行三万里;
周穆王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
八骏:传说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可日行三万里。
《列子》、《穆天子传》等记载不一。
穆王:西周人,姓姬名满,传说他曾周游天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晚唐迷信神仙之风极盛,最高统治者尤最,好几个皇帝因服丹药妄求长生而丧命。
这首诗是借周穆王西游遇仙人西王母的神话,加以生发,讥刺皇帝求仙的虚妄。
全诗虚构了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来,暗示穆王已故的故事情节,显示了求仙妄想与死亡不可避免的对立。
诗人不作正面议论,而却以西王母心中的疑问作诘。
构思巧妙,用心良苦,讽刺辛竦,韵味无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寄令狐郎中 文翻注译赏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你是嵩山云我是秦川树,长久离居;
千里迢迢,你寄来一封慰问的书信。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请别问我这个梁园旧客生活的甘苦;
我就像茂陵秋雨中多病的司马相如。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嵩(sōng)云秦树久离居,双鲤(lǐ)迢迢一纸书。
嵩:中岳嵩山,在今河南。
双鲤:指书信。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梁园:梁孝王在梁地大兴土木,以睢阳为中心,根据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也叫菟园,后人称为梁园。
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以汉武帝陵墓而得名。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嵩(sōng)云秦树久离居,双鲤(lǐ)迢迢一纸书。
你是嵩山云我是秦川树,长久离居;
千里迢迢,你寄来一封慰问的书信。
嵩:中岳嵩山,在今河南。
双鲤:指书信。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请别问我这个梁园旧客生活的甘苦;
我就像茂陵秋雨中多病的司马相如。
梁园:梁孝王在梁地大兴土木,以睢阳为中心,根据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也叫菟园,后人称为梁园。
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以汉武帝陵墓而得名。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首句“嵩云秦树久离居”中,嵩、秦指自己所在的洛阳和令狐所在的长安。
“嵩云秦树”化用杜甫《春日忆李白》的名句:“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云、树是分居两地的朋友即目所见之景,也是彼此思念之情的寄托。
“嵩云秦树”更能够同时唤起对他们相互思念情景的想象,呈现出一副两位朋友遥望云树、神驰天外的画面。
次句“双鲤迢迢一纸书”是说令狐从远方寄书问候自己。
双鲤,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这里用作书信的代称。
久别远隔,两地思念,正当自己闲居多病、秋雨寂寥之际,忽得故交寄书殷勤问候自己,格外感到友谊的温暖。
“迢迢”、“一纸”显出对方情意的深长和自己接读来书时油然而生的亲切感念之情。
三、四两句“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加。
”转写自己目前的境况,对来书作答。
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曾为梁孝王宾客。
梁园是梁孝王的宫苑,此喻指楚幕。
作者从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到837年(开成二年),曾三居绹父令狐楚幕,得到令狐楚的知遇;
公元837年(开成二年)应进士试时又曾得到令狐绹的推荐而登第,此处以“梁园旧宾客”自比。
司马相如晚年“尝称病闲居,.既病免,家居茂陵”,作者公元842年(会昌二年)因丁母忧而离秘书省正字之职,几年来一直闲居。
这段期间,他用世心切,常感闲居生活的寂寞无聊,心情悒郁,身弱多病,此以闲居病免的司马相如自况。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春日 文
夕阳楼 文翻赏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人的一生总是非常多的波折,花明柳暗之事让人兴起无限愁绪,就像尽力登上很高的城楼才发现更高的楼还在前方。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仰望天空,万里寂寥,只有一只孤雁在夕阳余光的映照下孑然飞去,但到了这个时候,忽然才顿悟自己的身世原来也和这秋日的孤雁一样孑然无助。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这首诗以眼前看到的景物入手,以艺术的手法来诠释心中的愁绪和感慨,读起来沉郁真挚,依稀在人们面前展开了一幅花明柳暗、高楼独立、孤鸿飞翔的画面。
李商隐用他生动的笔墨,既写出了夕阳楼的真实风景,也尽情倾诉了他的心事和渴望。
“首两句”是倒装语。
“花明柳暗”的风景是在“上尽重城更上楼”后所见。
但第二句对于第三句的“欲问孤鸿向何处”,又是顺叙。
可见诗人构思炼句之巧妙。
像《登乐游原》一样,诗人的身心异常疲累,灵与肉遭受着痛苦的煎熬,心灵的宇宙愁云密布,内心深处感到异乎寻常的压抑与孤独。
所以诗人“上尽重城更上楼”时,不愿,不甘,乏力,又无可奈何,“上尽”,还要“更上”,成了一种负担,一种难以承受的体力和精神的负担。
这与王之涣“更上一层楼”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
诗人登楼所见景物有二:一曰花明柳暗。
二曰悠悠孤鸿。
众所周知,任何诗人描摹景物,都有他自己的独特的审美选择,并把选择对象在自己的心灵中加以主观化的熔铸。
成为诗人自己的经过改造了的景物。
《夕阳楼》诗中所出现的“花明柳暗”,说明时值春色烂漫的季节,大自然本应是一派生机盎然的天地。
但是李商隐却没有“峰回路转”、“又一村”的那种感觉,而是把弥漫在诗人自己胸际黯淡的愁云,又转而弥漫到“花明柳暗”的景物之上,使如许春色也蒙上了一层万里愁云万里凝的黯淡色彩,而且诗人胸际的愁云又放而大之,弥漫充塞到了天地间,成了“绕天愁”,此愁不同于它愁,此愁悠长、纷乱。
李商隐诗在遣词造句上是非常讲究的,同一事物,他不说“柳暗花明”,而写成“花明柳暗”,词序排列由明而暗,而愁,以显出情绪变化的层次,如按通常“柳暗花明”的说法,便乱而无序了。
由此可见诗人对意象的关注,造境的巧妙。
诗中三 、四两句专就望中所见孤鸿南征的情景抒慨。
仰望天空,万里寥廓,但见孤鸿一点,在夕阳余光的映照下孑然逝去。
这一情景,连同诗人此刻登临的夕阳楼,都很自然地使他联想起被贬离去、形单影只的萧澣,从内心深处涌出对萧澣不幸遭际的同情和前途命运的关切,故有“欲问”之句。
但方当此时,忽又顿悟自己的身世原来也和这秋空孤鸿一样孑然无助、渺然无适,真所谓“不知身世自悠悠”了。
这两句诗的好处,主要在于它真切地表达了一种特殊人生体验:一个同情别人不幸遭遇的人,往往未有意识到他自己原来正是亟须人们同情的不幸者;
而当他一旦忽然意识到这一点时,竟发现连给予自己同情的人都不再有了 。
“孤鸿”尚且有关心它的人,自己则连孤鸿也不如。
这里蕴含着更深沉的悲哀,更深刻的悲剧。
冯浩说三四两句“凄惋入神 ”,也许正应从这个角度去理解。
而“欲问”、“不知”这一转跌,则正是构成“凄惋入神”的艺术风韵的重要因素。
此诗体现了李商隐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叶燮《原诗》)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98-1199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文翻注译赏
隋宫 文翻注译赏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隋炀帝为南游江都不顾安全,九重宫中有谁理会劝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春游中全国裁制的绫罗锦缎,一半作御马障泥一半作船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乘兴句:《晋书·舆服志》:"凡车驾亲戎,中外戒严。
"此言不戒严,意谓炀帝骄横无忌,毫无戒备。
九重:指皇帝居住的深宫。
省:明察,懂得。
谏书函:给皇帝的谏书。
《隋书·炀帝纪》载:隋炀帝巡游,大臣上表劝谏者皆斩之,遂无人敢谏。
大业十四年(618),在行宫里被其部下宇文化及所杀。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宫锦:供皇家使用的高级锦缎。
障泥:马鞯,垫在马鞍的下面,两边下垂至马蹬,用来挡泥土。
《隋书·食货志》:"大业元年,造龙舟,凤榻、黄龙、赤舰、楼船、篾舫……幸江都……舳舻相接,二百余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隋炀帝为南游江都不顾安全,九重宫中有谁理会劝谏书函。
乘兴句:《晋书·舆服志》:"凡车驾亲戎,中外戒严。
"此言不戒严,意谓炀帝骄横无忌,毫无戒备。
九重:指皇帝居住的深宫。
省:明察,懂得。
谏书函:给皇帝的谏书。
《隋书·炀帝纪》载:隋炀帝巡游,大臣上表劝谏者皆斩之,遂无人敢谏。
大业十四年(618),在行宫里被其部下宇文化及所杀。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春游中全国裁制的绫罗锦缎,一半作御马障泥一半作船帆。
宫锦:供皇家使用的高级锦缎。
障泥:马鞯,垫在马鞍的下面,两边下垂至马蹬,用来挡泥土。
《隋书·食货志》:"大业元年,造龙舟,凤榻、黄龙、赤舰、楼船、篾舫……幸江都……舳舻相接,二百余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此诗讽咏隋炀帝奢侈嬉游之事。
首二句写炀帝任兴恣游,肆行无忌,且滥杀忠谏之士,遂伏下杀身之祸。
次二句取裁锦一事写其耗费之巨,将一人与举国、宫锦与障泥和船帆对比,突出炀帝之骄奢淫逸。
然而全诗无一议论之语,于风华流美的叙述之中,暗寓深沉之虑,令人鉴古事而思兴亡。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石榴 文赏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表面上看这是一首关于石榴的古诗。
那作者具体是想表达什么呢?
一.石榴的隐喻 李商隐为什么要以《石榴》为题写诗?
石榴隐喻的是什么呢?
据传石榴是从西域引进中原的,《博物志》载:“张骞出使西域,得安涂林安石榴以归,名为安石榴。
”唐朝时,女皇武则天特别喜爱石榴,于是其栽培随进入繁荣发展的时期,一度出现长安“榴花遍近郊”的盛况。
当年杨贵妃在华清宫时,也特别喜欢石榴花,亲手在七圣殿周围,栽植了很多石榴树,以观赏石榴花的艳态美容,因此有了“贵妃花石榴”的美名。
唐代诗人于兰《千叶石榴花》诗云:“一朵花开千叶红,开时又不藉春风。
若教移在香闰畔,定与侍人艳态同。
”诗的末句把石榴花的娇态与香闰中的美女相类比,浪漫的魏澹也将那榴花比作思念中的闺中人。
可见石榴在李商隐生活的那个朝代绝非凡品,它是美丽女子与纯洁爱情的象征。
二.李商隐的《石榴》为谁而写?
可以断定李商隐的《石榴》是一首情诗,可是他究竟写给谁的呢?
李商隐在无题二首里也提到过石榴:“….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根据诗意不难看出这诗是写给他的初恋爱人的,而且这场爱情是失败的,让他刻骨铭心的。
此“石榴”和彼“石榴”是同一个女子吗?
要解开这疑问还得先看一看李商隐的爱情经历。
据说他一生和多位女子有过情感,最早的是他与华阳姊妹的青梅竹马情,相传华阳三姊妹是当时有名的美女加才女,称为“三英”,李写给她们的爱情诗里用的是桃:《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领彩蟾。
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晶帘。
”李商隐当年倜傥多情,他痴想坐拥三英,然三女却不肯侍一夫,遂与义山决裂。
与华阳姊妹分手后,诗人又经历了一段让他痛不欲生的感情。
女主角名叫柳枝,初遇诗人时17岁,为一富户之千金。
李写下了四首关于他与柳枝相爱的诗作。
其中有:“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
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
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 原本是天赐良缘,不料想造化弄人,在二人的感情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柳枝却被父母做主嫁给了东诸侯。
在此之后,李商隐又先后与两名女子有过感情纠葛,但无奈的是这两女子后来被送进宫中做宫女。
25岁才娶了王茂元的女儿为妻。
因为有过屡屡失败的感情经历,所以他倍加珍惜与王氏的婚姻生活,岂料天妒红颜,王氏早逝,李商隐悲痛万分,他写了《夜雨寄北》《锦瑟》《无题》等悼亡诗。
此刻再细读这首《石榴》似乎已经可以揭开谜底了——“榴枝娥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籽鲜。
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它歌咏的是石榴花的娇艳,赞美了石榴果实的丰满、甘甜,还将石榴果的“红”与桃红相比较,暗示他心爱的女子比之王母娘娘瑶池中的碧桃还要俏丽高贵!
可见诗人对她是多么爱慕,多么怀恋。
可是她再高贵娇艳也不能像王母娘娘的碧桃那样红上“一千年”,又可见他对逝去的红颜是多么哀痛,多么惋惜!
这首诗是既可以说是写给华阳三姐妹的,也可以说是写给柳枝的或者是他后来遇到的其他女子的,抑或可以说是写给他的亡妻的,总之李商隐是写给曾经在他的生命里灿烂过的所有女子的吧,这首《石榴》既是生命的挽歌也是爱情的悼亡诗!
三.李商隐《石榴》诗的艺术特点 1.此诗运用复词重言手法,从而使节奏回环,词脉婉曲。
李商隐写过许多这样的诗。
有同步往复的,如“一弦一柱思华年”,“此花此叶长相映”。
有同句双步往复的,如“一夕南风一叶危”,“半留相送半迎归”。
这种同句不同音步的重叠往复,又可以组成对仗的一联,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画堂西畔桂堂东”;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还有同联内前后一次单复的,“只知解道春来瘦,不道春来独自多”;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还有同联前后蝉联的,如“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也有同一联前后句首尾衔顾,使回环增大,涵盖全联的,如“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
“回肠九回后,犹有剩回肠”。
惟独这《石榴》一首诗内多次连环回复,大小回环相套,读来意韵连绵,回味无穷,绕梁三日,挥之不去。
2.隐柔隐秀。
李商隐一生由于沉沦使府,寄人篱下,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屡遭失败,所以在心理定势上,他以微细为美,以弱小为美,以阴柔为美。
他写花为“落花”,写荷是“枯荷”,写牡丹则“为雨所败”,写梅花则“定在天涯”,写石榴也是“断无消息”。
此诗前两句歌颂石榴的纯洁美丽,读来春风扑面,可是后面又紧接着叹息人间红颜易逝。
如同稿衣少女,即使有些许欢愉,亦不过是拈花微笑,即使艳若桃李,亦难敌风刀雨剑。
红颜易老,旧梦难留。
“碧桃红颊一千年”,道出了诗人的梦幻与渴望。
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短暂的,唯有诗人的不朽诗篇,唯有深藏于心底的真诚与美好的情感才真的可以“碧桃红颊一千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