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农半牧区

拼音:bàn nónɡ bàn mù qū 首字母大写:BNBMQ五笔:ug pe ug cty ar 半农半牧区的同义词反义词
指农区和牧区的交错或过渡地区。亦称农牧交错区。我国东北和华北的西部地区以及西北的东部地区,属半农半牧区。

牧区

拼音:mù qū 首字母大写:MQ五笔:cty ar 牧区的同义词反义词
利用广大天然草原并主要采取放牧方式经营畜牧业的地区。以饲养草食性牲畜为主,是商品牲畜、役畜和种畜的生产基地。中国牧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宁夏,以及甘肃和四川西部地区。

刁羊

拼音:diāo yánɡ 首字母大写:DY五笔:ngd uyt 刁羊的同义词反义词
西北牧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分集体刁羊和单骑式刁羊。将羊置于规定地点,双方骑手从起点迅速驱马抢夺,刁到羊者将羊夹抱或置于马背上,在己方队员配合掩护下,向终点奔驰,对方众骑则施展技巧拦阻抢夺,以最后得羊并先到终点者为胜。单骑式刁羊,由两名代表进行刁夺,以刁到羊并先到终点者胜。

内蒙古自治区

拼音:nèi měnɡ ɡǔ zì zhì qū 首字母大写:NMGZZQ五笔:mw apf dgh thd ick ar 内蒙古自治区的同义词反义词
简称“内蒙古”。在中国北部,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人口22372万(1995年)。除汉族外,蒙古族居多。1947年建立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其他重要城市有包头等。地处内蒙古高原,阴山以南黄河沿岸和大兴安岭以东为平原。处中温带,自东往西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中国主要牧区。农产中甜菜产量居全国前列。中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钢铁工业亦发达,稀土储量世界第一。大兴安岭盛产木材。

巴嘎

拼音:bā ɡā 首字母大写:BG五笔:cnh kdh 巴嘎的同义词反义词
1.蒙语,"队"的意思。清代旗以下的基层单位,一称"什户"。解放后,内蒙古自治区在牧区仍采用这一习惯上的称谓,作为乡一级政权机关。1954年后,"巴嘎"相当于自然村。

毛依罕(1906-1979)

拼音:máo yī hǎn (1906-1979)首字母大写:MYH(1906-1979)五笔:etgn wye pwf (1906-1979) 毛依罕(1906-1979)的同义词反义词
民间诗人,曲艺演员。内蒙古扎鲁特旗人。蒙古族。自幼喜爱好来宝等说唱艺术,长期在农村牧区演出,并创作了《铁fd5f牛》、《呼和浩特颂》等好来宝和诗歌。曾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内蒙古分会副主席。有诗集《党和母亲》和《毛依罕好来宝选集》。

蒙古包(蒙měng)

拼音:měnɡ ɡǔ bāo ( ménɡ m ě n g )首字母大写:MGB(MMěNG)五笔:apf dgh qn ( apf m ě n g ) 蒙古包(蒙měng)的同义词反义词
也称“毡包”。蒙古族的传统民居。流行于内蒙古、青海、甘肃、新疆等地牧区。用厚羊毛毡制成的圆形凸顶房屋。分移动式和固定式两种。通常高约25米,直径4米。顶有圆形天窗。

区域环境

拼音:qū yù huán jìnɡ 首字母大写:QYHJ五笔:ar fa gdh fuj 区域环境的同义词反义词
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的总和。是一种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环境。分自然区域环境(如森林、草原、冰川、海洋)、社会区域环境(如各级行政区、城市、工业区)、农业区域环境(如作物区、牧区、农牧交错区)、旅游区域环境(如西湖、桂林、庐山、黄山)等。

青海省

拼音:qīnɡ hǎi shěnɡ 首字母大写:QHS五笔:gef itx ith 青海省的同义词反义词
简称“青”。在中国西北部。面积7212万平方千米。人口约4562万(1995年)。少数民族占总人数40%,以藏族居多,次为回、土、撒拉、蒙古等族。1928年置省。省会西宁。大部分属青藏高原,西北为柴达木盆地。气候高寒干燥。境内有中国第一大湖青海湖。长江和黄河源地。中国重要牧区,盛产羊毛。盐类、铅锌和水能资源丰富。

西藏自治区

拼音:xī zànɡ zì zhì qū 首字母大写:XZZZQ五笔:sghg aau thd ick ar 西藏自治区的同义词反义词
简称“藏”。在中国西南部。面积12284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35万(1995年),是中国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居民以藏族为主体。1965年建立自治区。首府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一般在4000米以上,气候高寒。雅鲁藏布江横贯南部。河谷地区水热条件较好。水能、太阳能充沛,地热能居全国首位。中国主要牧区,盛产绵羊,牦牛为特有牲畜。藏东南是重要林区。经济以农牧业为主。主要作物有青稞、小麦等。
12 共1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