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天体天文代号
拼音:rén zào tiān tǐ tiān wén dài hào 首字母大写:RZTTTWDH五笔:w tfkp gd wsg gd yygy wa kg 人造天体天文代号的同义词反义词
人造天体统一的国际编号。早期,以人造天体发射的顺序年份附加希腊字母表示,一次发射后形成多颗人造天体,按其亮度再附标阿拉伯数字区别。1963年1月1日起,采用以人造天体发射的顺序年份附加阿拉伯数字表示,一次发射后形成多颗人造天体,再附标拉丁字母。
视力表
摄音
拼音:shè yīn 首字母大写:SY五笔:rbcc ujf 摄音的同义词反义词
1.音韵学名词。以一字音为代表﹐把收音相同的字与此字归为一类﹐称摄音或摄。分摄之法﹐肇端于宋司马光《切韵指掌图》所分之二十图及宋郑樵《通志.七音略》﹑《韵镜》之四十三图﹐但无摄音之名﹐每类亦无标目之字。元刘鉴《切韵指南》始分十六摄。《康熙字典》卷首所引之《字母切韵要法》则分十二摄。方言不同,师承各异。
数据
拼音:shù jù 首字母大写:SJ五笔:ov rnd 数据的同义词反义词
电子计算机加工处理的对象。早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故加工的对象主要是表示数值的数字。现代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能加工处理的对象包括数字、文字、字母、符号、文件、图像等。
维吾尔文
拼音:wéi wú ěr wén 首字母大写:WWEW五笔:xwy gkf qi yygy 维吾尔文的同义词反义词
1.我国维吾尔族的文字。维吾尔族历史上曾使用过突厥文﹑回鹘文等多种文字。后来改为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1959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方案,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推行,新老维吾尔文同时并用。1982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决定,全面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
星号
楔形文字
拼音:xiē xínɡ wén zì 首字母大写:XXWZ五笔:sdhd gae yygy pb 楔形文字的同义词反义词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因当地的书写工具是以泥版当“纸”,以削成三角尖头的芦苇秆或小木棒当“笔”,书写出的文字笔画形状像木楔,所以称“楔形文字”。最初是象形文字,后演变为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这种文字使用了数千年,留下了不少泥版文书。公元前后逐渐被字母文字所取代。
音素文字
英语
拼音:yīnɡ yǔ 首字母大写:YY五笔:amd ygk 英语的同义词反义词
英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国语或官方语言。使用人数三亿多,7世纪起有文献,文字采用拉丁字母。为联合国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之一。
壮文
拼音:zhuànɡ wén 首字母大写:ZW五笔:ufg yygy 壮文的同义词反义词
1.我国壮族的文字。是1955年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共有三十二个字母(包括五个声调字母)。195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