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张

拼音:ɡuǎn zhānɡ 首字母大写:GZ五笔:tpn xta 管张的同义词反义词
1.管仲与张仪的合称。两人分别为春秋齐国与战国时秦国的政治家。

管仲(?-前645)

拼音:ɡuǎn zhònɡ (?- qián 645)首字母大写:GZ(?-Q645)五笔:tpn wkhh (?- ue 645) 管仲(?-前645)的同义词反义词
春秋初期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颍上(颍水之滨)人。齐桓公即位后,由鲍叔牙推荐,被任命为相。在齐国改革内政,整顿军队,确立选拔人才制度,主张按土地好坏分等征税。使齐国力大振。又提出“尊王攘夷”的策略,终使齐桓公成就霸业。

江左夷吾

拼音:jiānɡ zuǒ yí wú 首字母大写:JZYW五笔:ia da gxw gkf 江左夷吾的同义词反义词
管夷吾,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相齐桓公成霸业。后来诗文中多以之称有辅国救民之才的人。

康有为(1858-1927)

拼音:kānɡ yǒu wéi (1858-1927)首字母大写:KYW(1858-1927)五笔:ovi e o (1858-1927) 康有为(1858-1927)的同义词反义词
近代政治家、思想家。广东南海人。光绪进士。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后在北京联合一千三百多名举人上书,要求拒和抗战,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后与梁启超组织政治团体强学会、保国会,宣传变法。1898年受到光绪皇帝召见,促成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组织保皇会。1917年伙同张勋复辟失败。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

李悝(前455-前395)

拼音:lǐ kuī ( qián 455- qián 395)首字母大写:LK(Q455-Q395)五笔:sb njfg ( ue 455- ue 395) 李悝(前455-前395)的同义词反义词
战国时期政治家。魏文侯任用他为相,主持变法。废除旧贵族特权,按能力和功劳大小选拔官吏;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加产量;国家在丰年时平价购买余粮,荒年时平价出售。变法后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他还汇集当时各国的法律编成《法经》,是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但已失传。

孔子

拼音:kǒnɡ zǐ 首字母大写:KZ五笔:bnn bb 孔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1.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人。《论语》一书,记有他的谈话及与门人的问答。

孔子(前551-前479)

拼音:kǒnɡ zǐ ( qián 551- qián 479)首字母大写:KZ(Q551-Q479)五笔:bnn bb ( ue 551- ue 479) 孔子(前551-前479)的同义词反义词
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曾任鲁国司寇,后周游列国。晚年又收徒讲学,弟子相传有三千人。其学说以仁为核心,而“仁”的执行又要以“礼”为规范。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提倡德治和教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自汉以后,经过不断补充和改造,他的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影响极大。著作有《论语》。

李斯(?-前208)

拼音:lǐ sī (?- qián 208)首字母大写:LS(?-Q208)五笔:sb dwr (?- ue 208) 李斯(?-前208)的同义词反义词
秦代政治家。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跟随荀子求学。后为秦王嬴政的谋士,曾建议对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政策。秦统一六国后担任丞相,主张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并以“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建议秦始皇焚《诗》、《书》,禁私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帝。后被赵高谋杀。

吕不韦(?-前235)

拼音:lǚ bù wéi (?- qián 235)首字母大写:LBW(?-Q235)五笔:kk i fnh (?- ue 235) 吕不韦(?-前235)的同义词反义词
战国末年秦国政治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原是阳翟(今河南禹州)大商人,因帮助秦庄襄王继位有功,被任为相国,封文信侯。庄襄王死后,年幼的嬴政继位,仍任相国,称为“仲父”。门下有宾客三千,家僮万人。令宾客编著《吕氏春秋》,汇合先秦各派学说,故有杂家之称。秦王政亲理政务后被免职迁往外地,不久忧惧自杀。

孟子(约前372-前289)

拼音:mènɡ zǐ ( yuē qián 372- qián 289)首字母大写:MZ(YQ372-Q289)五笔:blf bb ( xq ue 372- ue 289) 孟子(约前372-前289)的同义词反义词
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邹(今属山东)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将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把治学和认识归结为找回散失本心的心性修养问题。他的学说对后世儒者影响很大。著作有《孟子》。
12345 共5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