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顿节

拼音:xuě dùn jié 首字母大写:XDJ五笔:fv gbnm ab 雪顿节的同义词反义词
也称“藏戏节”。藏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藏历7月1日至5日。节日期间,千家万户都穿新衣、吃酸奶、看藏戏,还举行逛林卡等活动。

饘粑

拼音:zhān bā 首字母大写:ZB五笔:wvyg ocn 饘粑的同义词反义词
1.糌粑。饘,通"糌"。青稞麦等炒熟后磨成的面,是藏族的主食。

中国式摔跤

拼音:zhōnɡ ɡuó shì shuāi jiāo 首字母大写:ZGSSJ五笔:k l aa ryx khur 中国式摔跤的同义词反义词
摔跤运动之一。古称角力、抵角、相扑、争跤等。常用方法有背、别、挑、缠、揣、踢、拧、搂、弹、掰、插闪、抱腿、勾脚等,以将对手摔倒为胜。比赛分三局,每局三分钟。此外还有中国民族形式的摔跤,如蒙古族摔跤、朝鲜族摔跤、藏族摔跤、维吾尔族摔跤等。

本教

拼音:běn jiāo 首字母大写:BJ五笔:sg ftbt 本教的同义词反义词
1.谓农事。 2.根本性的教育。 3.藏族地区固有的宗教,崇奉鬼神和自然物,尚巫术。佛教传入前,在吐蕃社会中占统治地位。八世纪后势力逐渐衰微。在与佛教的长期相互斗争中,吸收佛教的部分教义,逐渐形成类似喇嘛教的一个教派。藏语称"本波"。也叫"钵教"﹑"笨教",俗称"黑教"。

藏剧(zàng-)

拼音:cánɡ jù ( z à n g -)首字母大写:CJ(ZàNG-)五笔:aau ndj ( z à n g -) 藏剧(zàng-)的同义词反义词
藏族戏曲剧种。流行于西藏拉萨和日喀则、昌都等地。14-15世纪僧人汤东结布用跳神仪式和民间歌舞创造藏剧募化造桥。17世纪,五世达赖罗桑嘉错组成职业剧团。旧时每年藏历7月雪顿节,各藏剧团须到拉萨支差。演出分“顿”(开场式)、“雄”(正戏)、“扎西”(结尾的集体歌舞)三部分。以前人物大多戴面具,现已有面部化装。剧目有《文成公主》、《朗莎雯波》、《洛桑王子》等。

藏历年(藏zàng)

拼音:zànɡ lì nián ( cánɡ z à n g )首字母大写:ZLN(CZàNG)五笔:aau de tg ( aau z à n g ) 藏历年(藏zàng)的同义词反义词
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等地藏族的传统节日。节期因地而异,一般在藏历年正月一日。除夕夜,家家房顶上燃起象征吉祥的松脂,门窗挂“祥布”,桌上陈列“竹素琪玛”的五谷斗等。初一凌晨,家庭主妇去河边井边背回一桶“吉祥水”,让全家起床洗漱;白天闭门欢聚,互不访问。初二起,亲戚好友互相拜年,互献哈达,还上林卡游玩,演藏戏,跳锅庄舞和弦子舞等。

传号

拼音:chuán hào 首字母大写:CH五笔:wfn kg 传号的同义词反义词
1.谓子孙袭封。 2.旧时藏族地区一种为土司﹑守备﹑土官传达号令的人。

胡土克图

拼音:hú tǔ kè tú 首字母大写:HTKT五笔:deg ffff dq ltu 胡土克图的同义词反义词
1.蒙古语xutugtu的译音。意为有寿者。清王朝授于藏族及蒙古族喇嘛教大活佛的称号。也称呼图克图。

哈达

拼音:hǎ dá 首字母大写:HD五笔:kwg dp 哈达的同义词反义词
藏族和部分蒙古族人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长条丝巾或纱巾,多为白色,也有黄、蓝等色。

红教

拼音:hónɡ jiāo 首字母大写:HJ五笔:xa ftbt 红教的同义词反义词
藏族地区喇嘛教的一派。8世纪到9世纪盛行。
12345 共5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