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

拼音:shuǐ hǔ zhuàn 首字母大写:SHZ五笔:ii iytf wfn 水浒传的同义词反义词
长篇小说。明代施耐庵作。一说施耐庵作、罗贯中编次。根据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故事加工定型。全书叙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泊英雄聚众起义的故事,再现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宋江、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英雄形象。是中国古代优秀长篇小说之一。

司铎

拼音:sī duó 首字母大写:SD五笔:ngk qcg 司铎的同义词反义词
1.谓掌管文教。相传古代宣布教化的人必摇木铎以聚众,故称。 2.古代军中负责击钲铎以传令的人。 3.春秋鲁国宫名。 4.天主教神父的正式品位职称。也称司祭。译自拉丁文Sacerdotes(单数作Sacerdos)。中国天主教最初音译"撒责尔铎德",简称"铎德",后来用儒家关于"施政教时振木铎"的说法,改为"司铎"。

石勒(274-333)

拼音:shí lè (274-333)首字母大写:SL(274-333)五笔:dgtg afe (274-333) 石勒(274-333)的同义词反义词
十六国时后赵的建立者。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年青时被晋官吏掠卖到山东为耕奴,因而聚众起义。后投靠刘渊为大将,重用汉族失意官僚张宾,联合汉族上层,发展成割据势力。公元319年称赵王,建立政权,史称后赵。329年初灭前赵,取得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后称帝。

堂鼓

拼音:tánɡ ɡǔ 首字母大写:TG五笔:ipkf fkuc 堂鼓的同义词反义词
1.旧时官府公堂上设置的鼓。击以聚众,或申报紧急公务。 2.打击乐器。又名同鼓。以木为框,形略圆,鼓腹,两面蒙牛皮,演奏时悬于木架,以木槌敲击。常用于戏曲乐队和民间乐曲演奏。

屯结

拼音:tún jié 首字母大写:TJ五笔:gbn xf 屯结的同义词反义词
1.聚集,集结。常用于聚众造反。 2.指聚众起事者。

五人墓碑记

拼音:wǔ rén mù bēi jì 首字母大写:WRMBJ五笔:gg w ajdf drt yn 五人墓碑记的同义词反义词
散文篇名。明代张溥作。明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派爪牙到苏州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市民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五人激于义愤,聚众反抗,后被捕就义。魏忠贤死后,当地士大夫为五人建墓立碑,以作纪念。本文记述此事,赞扬了五位义士的壮举,文字简练生动。

杏黄旗

拼音:xìnɡ huánɡ qí 首字母大写:XHQ五笔:skf amw ytdw 杏黄旗的同义词反义词
1.杏黄色的旗帜。传统戏曲﹑小说中多指绿林好汉聚众起事的义旗。 2.杏黄色的旗帜。佛道神怪作战时的帅旗。

札撒

拼音:zhá sā 首字母大写:ZS五笔:sn rae 札撒的同义词反义词
1.蒙语的音译。意为法令。《元朝秘史》释为"法度"﹑"军法"。亦有"法律"﹑"条例"﹑"政治"等义。南宋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蒙古部始有札撒。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蒙古汗国建立后,渐趋完备,设专人执掌,立"青册",以畏兀儿字记蒙古语,逐渐演变为成文法,称"札撒大典"。每逢新汗即位﹑诸王集会﹑军队调动等国家大事,均聚众颁读,按律遵行。在现代蒙古语中,此词只有"政权"﹑"政务"﹑"政府"等义。

椎牛歃血

拼音:zhuī niú shà xuè 首字母大写:ZNSX五笔:swy tgk tfe tld 椎牛歃血的同义词反义词
古时聚众盟誓,杀牛取其血含于口中或以血涂嘴唇,表示诚意。

鸣柝

拼音:mínɡ tuò 首字母大写:MT五笔:kqg sryy 鸣柝的同义词反义词
1.敲击梆子使发声。常用以巡夜和聚众。
12345 共5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