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的同义词反义词
bǎo lù yùn dòng又称“铁路风潮”。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已归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并将筑路权出卖给外国银行团。广东、湖南、湖北、四川人民掀起保路运动。四川成立保路同志会,参加者达数十万人。9月,四川总督赵尔丰屠杀请愿群众,四川人民奋起反抗。同盟会借机在各县发动武装起义,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成为武昌起义的前奏。
赵尔丰(1845-1911)
赵尔丰(1845-1911)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ào ěr fēng (1845-1911)清末官员。汉军正蓝旗人。曾任驻藏大臣兼川滇边务大臣。1911年署四川总督,镇压保路运动,残杀请愿民众,激起人民的武装反抗。武昌起义后,成都宣布独立,他煽动兵变,后被杀死。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chāng qǐ yì1911年四川掀起保路运动,在同盟会推动下,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武昌设立起义总部,准备发动新军起义。由于计划泄露,起义机关被清军破获,形势危急。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营熊秉坤率部首先起义。各营奋起,攻陷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并发表宣言,号召各省起义。各省相继响应,形成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
张澜(1872-1955)
张澜(1872-1955)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āng lán (1872-1955)爱国民主人士。四川南充人。早年赴日本留学。1911年参加领导保路运动。1917年任四川省省长。1920年后在四川从事教育工作。抗日战争时期,被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任主席。该同盟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后,继续任主席。抗战胜利后,拒绝出席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水电报
水电报的同义词反义词
shuǐ diàn bào1.在辛亥革命前夕的四川保路运动中,革命者为发动人民武装起义,将成都血案的消息写于木板之上,涂以桐油,投入江中,传遍各地,谓之"水电报"。
立宪派
立宪派的同义词反义词
lì xiàn pài清末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以梁启超、张謇、汤寿潜等为代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先后在各地成立各种立宪团体,并领导收回利权和保路运动。曾成立全国性组织“国会请愿同志会”,并发动三次请愿活动,要求速开国会。辛亥革命时大都宣布赞成共和。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同义词反义词
xīn hài gé mìng1911年(旧历辛亥年)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94年,孙中山建立兴中会,后又成立中国同盟会,多次发动反清武装起义。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掀起保路运动。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先后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解体。独立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孙在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更多
铁路风潮
铁路风潮的同义词反义词
tiě lù fēng cháo见“保路运动”。
大波
大波的同义词反义词
dà bō长篇小说。李劼人作。1937年发表。为反对清政府出卖川汉铁路筑路权,夏之时、林绍泉等人组织了保路同志会,遭到血腥镇压。保路运动由请愿发展为武装反抗。作品事件纷繁,人物众多,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之间错综复杂的斗争。
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
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的同义词反义词
yuè hàn chuān hàn tiě lù jiè kuǎn hé/gě tóng/tòng又称《湖广铁路借款合同》。1911年清政府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主要内容为:借款六百万英镑;四国银行团享有湘鄂境内粤汉、川汉铁路的修筑权和铁路延长修筑的优先权。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路权,激起了保路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