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的同义词反义词
nèi měng gǔ zì zhì qū简称“内蒙古”。在中国北部,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人口2237.2万(1995年)。除汉族外,蒙古族居多。1947年建立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其他重要城市有包头等。地处内蒙古高原,阴山以南黄河沿岸和大兴安岭以东为平原。处中温带,自东往西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中国主要牧区。农产中甜菜产量居全国前列。中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钢铁工业亦发达,稀土储量世界第一。大兴安岭盛产木材。
东胜煤田
东胜煤田的同义词反义词
dōng shèng méi tián世界少有的特大煤田。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东胜一带,与陕西北部的神府煤田相连。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厚,距地面近,大部可露天开采。优良动力煤。已着手开采。
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市的同义词反义词
hū hé hào tè shì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在自治区中部、京包铁路线上。南临大黑河,绿化较好,蒙古语有“青色的城”之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民国时曾为绥远省省会。1928年设市。人口93.8万(1995年)。是中国重要的毛纺工业中心之一。名胜古迹有昭君墓、大召、席力图召、白塔、五塔寺等。有内蒙古大学等高等学校。
乌海市
乌海市的同义词反义词
wū hǎi shì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黄河沿岸,包兰铁路经此。1975年由乌达、海渤湾两市(1961年设立)合并设置。人口33.75万(1995年)。为内蒙古重要的煤矿城市。
巴嘎
巴嘎的同义词反义词
bā gā1.蒙语,"队"的意思。清代旗以下的基层单位,一称"什户"。解放后,内蒙古自治区在牧区仍采用这一习惯上的称谓,作为乡一级政权机关。1954年后,"巴嘎"相当于自然村。
晋绥抗日根据地
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同义词反义词
jìn suí kàng rì gēn jù d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包括山西西北部和绥远(今并入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广大地区。1937年10月,八路军一二〇师进入晋西北地区,创立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8年8月,一二〇师一部和地方武装组成大青山支队,挺进绥远北部,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1940年分别成立晋西北行政公署和绥察行政办事处。
林胡
林胡的同义词反义词
lín hú1.古族名。战国时分布在今山西朔县北至内蒙古自治区内。从事畜牧,精骑射。战国末为赵将李牧击败,遂归附于赵。 2.唐代借指奚﹑契丹等族。
满洲里市
满洲里市的同义词反义词
mǎn zhōu lǐ shì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1934年始设市。人口15.5万(1995年)。滨洲铁路终点,为中俄边境的重要城市。出国境与俄罗斯外贝加尔斯克相对。
自治区
自治区的同义词反义词
zì zhì qū中国民族自治地方中相当于省的行政区域。有五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东北
东北的同义词反义词
dōng běi/bèi①东和北之间的方向:风向~。②(Dōngběi)指我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