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的同义词反义词
kā sī tè dì mào又称“岩溶地貌”。由喀斯特作用(碳酸盐类等可溶性岩石受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地表往往奇峰林立、崎岖不平,常见有石芽、石沟、石林、峰林、溶沟等,地下则有地下河、溶洞。欧洲巴尔干半岛喀斯特高原这种地貌分布广,故名。中国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广为分布。
喀斯特高原
喀斯特高原的同义词反义词
kā sī tè gāo yuán世界著名岩溶地形区。在巴尔干半岛西北部。地面岩石嶙峋,地下溶洞发育,岩溶地形典型。因此,国际上采用“喀斯特”(原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作为岩溶地形的通用名称。
喀斯特
喀斯特的同义词反义词
kā sī tè指岩溶。由亚得里亚海岸的喀斯特(Karst)高地而得名。
织金洞
织金洞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ī/zhì jīn dòng在贵州省织金县东北官寨乡东街口。洞口位于山腰,高约15米,宽约20米,长达12千米,面积70多万平方米。为喀斯特高位旱溶洞,洞内满布钟乳石,千姿百态。被誉为“地下天宫”、“岩溶博物馆”。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地下河
地下河的同义词反义词
dì/de xià hé又称“暗河”或“伏流”。因喀斯特(岩溶)作用,在大面积石灰岩地区会形成溶洞和地下通道,地面河流往往经地面溶洞,潜入地下形成暗河,称“地下河”。
岩洞
岩洞的同义词反义词
yán dòng喀斯特地区因溶蚀、冲蚀形成的近似水平的洞穴,深度不超过10米,一般分布在河谷两侧。
峰林
峰林的同义词反义词
fēng lín喀斯特地貌的一种地貌形态。规模比石林大,为高耸林立的山峰。分布于石灰岩地区。以中国的桂林、阳朔最为典型,被称为“中国式的喀斯特”。
广西
广西的同义词反义词
guǎng xī1.全称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中国南部的省级地区,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东连广东,东北接湖南,北接贵州,西连云南,西南与越南接壤,简称桂,首府南宁。广西全境多山,喀斯特地形约占全区50%,少数民族众多,风景秀丽,桂林为有名旅游区。锰矿储量为中国第一,经济以农业为主。
桂林
桂林的同义词反义词
guì lín1.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东北部漓江西岸,面积1983平方公里,人口69万。历来为南岭以南的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同时也是著名的风景城市,以奇丽的喀斯特风光闻名于世,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称。
贵州
贵州的同义词反义词
guì zhōu1.中国西南部一省,简称黔。东临湖南,南界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面积17万平方公里,人口2856万,省会贵阳。全省为高原,喀斯特地形广布,乌江为最大河流,水力资源及矿产丰富,煤、铝、汞等储量居全国前列,经济以农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