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

国际金融的同义词反义词
guó jì jīn róng国际范围内各种货币、信用、资本融通和交易活动的总称。其内容主要包括:外汇、黄金、证券的买卖,长、短期资金的借贷,以及不同形式的金融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等。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以国际金融市场为依托,形成国际收支、国际汇兑、国际结算和国际投资的各种经济关系。

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的同义词反义词
guó jì jīn róng shì cháng/chǎng指国际金融业务活动,也指集中进行这种活动的场所。包括国际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它的形成需要具备政局稳定,外汇管理宽松,有较发达的金融机构和熟练的金融专业人员等条件。著名的有伦敦、纽约、东京、苏黎世、香港、巴林及巴哈马等国际金融市场。

新加坡

新加坡的同义词反义词
xīn jiā pō东南亚国家。世界唯一的城市岛国。在马来半岛南面。面积618平方千米。人口310万(1995年)。新兴工业国,炼油、电子和船舶修造工业突出。世界海运和航空中心之一。转口贸易发达。国际金融中心。旅游业兴盛。

国际经济新秩序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同义词反义词
guó jì jīng jì xīn zhì xù发展中国家为改变旧国际经济秩序而提出的新国际经济关系的主张。1974年5月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同年12月第二十九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这些文件所体现的新秩序的主要内容是:各国对其自然资源和一切经济活动拥有充分主权,改革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金融制度和贸易条件等。

可兑换货币

可兑换货币的同义词反义词
kě/kè duì/ruì/yuè huàn huò b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可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货币的一国货币。通常可以作为国际结算的手段。习惯上也常被称为“硬通货”。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同义词反义词
guó jì fù xīng kāi fā yín háng也称“世界银行”。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建立的政府间国际金融机构。1945年12月成立,1946年6月开始营业。行址在华盛顿。其宗旨是:通过提供长期贷款和投资的方式,协助成员国解决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所需的建设资金。贷款对象仅限于成员国政府,或经过政府担保的私人企业。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

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的同义词反义词
guó jì huò bì tǐ/tī/bèn xì/jì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需要,对货币兑换、国际收支调节所作的安排以及为此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主要内容为:各国货币比价的确定和兑换性;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和供应方式;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国际金融事务的协调等。

巴拿马城

巴拿马城的同义词反义词
bā ná mǎ chéng巴拿马首都和最大城市。在巴拿马运河太平洋入口处。人口连郊区83.1万(1990年)。重要国际金融中心,有八十余家外国银行在此营业。城西外港巴尔博亚,建有跨越运河的亚美利加桥,泛美公路经此连接南、北美洲。

石油美元

石油美元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í/dàn yóu měi yuán主要石油输出国从石油收入中结余的资金。因以美元为主,故称。20世纪70年代初这些国家从西方国家石油垄断组织夺回石油标价权,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后形成。是国际金融市场上一笔巨大的流动资金。

硬通货

硬通货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ng tōng/tòng huò“软通货”的对称。国际金融市场上,对可以自由和无限制兑换黄金或其他国家货币的某一国货币的通称。对币值相对稳定的货币,一般也称“硬通货”。
12 共1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