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

征收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ēng shōu1.指收取赋税。 2.今指政府依法向人民或所属机构收取公粮﹑税款等。 3.征集吸收。

两忙税

两忙税的同义词反义词
liǎng máng shuì1.清雍正十三年规定征收田赋,分上下两期。上期从农历二月开征,五月截止,叫上忙。下期从八月接征,十一月截止,叫下忙。故有"两忙税"之称。

平米法

平米法的同义词反义词
píng mǐ fǎ1.明中叶以后在江南实行的田赋征收的改革办法。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针对江南田赋奇重,负担不均的现象,江南巡抚周忱创平米法,沿袭至清。其法将正米及耗米合计,科则重的加耗少,科则轻的加耗多,据此规定平米则例,再以平米则例算出应征米粮和银两数额。

任地

任地的同义词反义词
rèn/rén dì/de1.犹任土。按照土地的不同情况征收赋税。 2.利用土地。 3.依据﹑凭借地势。

住税

住税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ù shuì1.古代按坐商进货数量所征收的税。

夏税

夏税的同义词反义词
xià shuì1.田赋名称。唐起,历代田赋都分夏﹑秋两季征收,称为夏税和秋税。 2.建中元年行两税法后,规定"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宋代夏税自五月半起征,七月底或八月初纳毕;秋税自九月初起征,十二月半纳毕。元代在江南仿唐代两税法征税。明代规定夏税无过八月,以小麦为主,秋粮无过明年二月,以米为主。行"一条鞭法"后,夏税﹑秋粮大都征银。清代分上忙﹑下忙两期征收。

子口税

子口税的同义词反义词
zǐ kǒu shuì1.旧中国海关征收的一种国内关税。凡进口洋货运销中国内地或出口土货从内地运销国外,除在口岸海关完纳值百抽五的进口税或出口税外,另缴2.5%的子口税,以代替沿途所经各内地关﹑卡应征的税﹑捐和厘金。这种代替内地关﹑卡应征的各种捐税称"子口税"。子口税的开征,始于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的规定,其目的为便于帝国主义在中国内地倾销洋货和掠夺原料。1931年,子口税与厘金同时废止。

郡县制

郡县制的同义词反义词
jùn xiàn/xuán zhì古代地方政权建制。于春秋、战国到秦代逐步形成。秦代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多郡。郡下设县,郡、县长官由中央政府任免。负责统治地方、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等。此制对后世地方政权组织形式有很大影响。

酒税

酒税的同义词反义词
jiǔ shuì1.政府对酒所征收的税。

闭关政策

闭关政策的同义词反义词
bì guān zhèng c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外商来华贸易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商人,活动限于指定范围,进口货征收高税额,出口货限制品种和数量。它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12345 共30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