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邪

琅邪的同义词反义词
láng xié/yá/yé/yú/xú1.亦作"琅琊"。亦作"琅琊"。 2.山名。在今山东省诸城县东南海滨。 3.山名。在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南。西晋伐吴,琅邪王司马伷曾率兵驻此,因名。 4.指秦始皇时于琅玡山上所建之琅邪台。 5.指秦琅琊刻石。

琅邪台

琅邪台的同义词反义词
láng xié/yá/yé/yú/xú tái/tāi1.亦作"琅琊台"。 2.台名。越王勾践观台,在琅邪故城东南十里。 3.台名。在山东琅玡山上。秦始皇筑层台刻石纪功处。现原台已废圮,遗址如小山丘,地临黄海,气象恢宏。 4.指秦"琅邪台刻石"。

琅邪山(邪yá)

琅邪山(邪yá)的同义词反义词
láng xié/yá/yé/yú/xú shān (xié/yá/yé/yú/xúyá)又称“琅琊山”。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因东晋琅琊王避难于此得名。海拔317米。山青水秀,林壑优美,有琅琊寺、归云洞、醉翁亭、无梁殿等名胜古迹。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一石几钟

一石几钟的同义词反义词
yī shí/dàn jī/jǐ zhōng1.《汉书·主父偃传》:"使天下飞刍挽粟,起于黄腄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颜师古注:"六斛四斗为钟,计其道路所费,凡用百九十二斛,乃得一石至。"后因以"一石几钟"谓运输漕粮时沿途损耗侵吞惊人。

二絶

二絶的同义词反义词
èr jué1.同时并称的两种卓绝的技艺。指南朝陈顾野王所画古贤和王褒为它写的赞。《陈书.顾野王传》:"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邪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絶。"后亦以"二絶"为称颂别人二种绝艺之典。 2.同时并称的两位才行卓绝的人物。指北齐的苏珍之和宋世轨。

劝进表

劝进表的同义词反义词
quàn jìn biǎo1.魏晋六朝时,篡位之君每假"禅让"﹑"受禅"之名夺取政权。当让国"诏书"下达后,又故作逊让,使朝臣再三上表,劝其登基,然后即位。此种章表多谀颂功德而归之天命。如曹丕代汉,侍中刘廙等即率群臣奉表劝进。亦有外族入侵﹑皇统中断,大臣上表宗室劝其即位以继承皇统者。晋愍帝为刘曜所杀,刘琨等即联名上表琅邪王司马睿劝进。凡此劝登帝位的章表,通称"劝进表"。

琅瑘

琅瑘的同义词反义词
láng yé1.同"琅邪"。

诸葛亮(181-234)

诸葛亮(181-234)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ū gě liàng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早年隐居隆中(今湖北襄樊)。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谋献策,遂提出联孙抗曹、重兴汉室的建议,即“隆中对”。后刘备据其策略,联孙攻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并占领荆州、益州,建立蜀汉政权。刘备称帝后,任丞相。刘备临终前把儿子刘禅和治理蜀国的重任托付给他。封为武乡侯。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重视水利......更多

阮孚戎旅

阮孚戎旅的同义词反义词
ruǎn fú róng lǚ1.《晋书.阮孚传》﹕"琅邪王裒为车骑将军﹐镇广陵﹐高选纲佐﹐以孚为长吏……孚答曰﹕'陛下不以臣不才﹐委之以戎旅之重。'"后因以"阮孚戎旅"指委以军旅重任。

颜之推(531-590后)

颜之推(531-590后)的同义词反义词
yán zhī tuī (531-590hòu )北齐文学家。字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初仕梁,任散骑常侍,后被西魏俘获,逃入北齐,官至平原太守。北齐亡,又先后在北周、隋任官。能诗。有《颜氏家训》二十卷传世。
123 共2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