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徙西迁
东徙西迁的同义词反义词
dōng xǐ xī qiān指四处迁移,漂泊不定。
西迁
西迁的同义词反义词
xī qiān1.犹西逝。死亡的婉词。
乌孙
乌孙的同义词反义词
wū sūn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兼作国名。初期游牧于祁连、敦煌一带。后西迁今伊犁河、天山之间。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乌孙王与汉结盟。后属西域都护。南北朝时南迁葱岭。其后渐与邻族融合。明清时哈萨克族中尚有乌孙部落。
小月氏
小月氏的同义词反义词
xiǎo yuè shì/zhī1.古族名。汉文帝初年﹐月氏的一部分人没有西迁﹐进入南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定西河地﹐小月氏出山﹐与汉人杂居。共有七个大种﹐分布在湟中及令居﹐称"湟中月氏胡"。另有数百户在张掖﹐称"义从胡"。 2.古西域国名。公元五世纪前期﹐大月氏贵霜国王寄多罗南侵北天竺﹐占领五国﹐命其子在干陀罗为王﹐都富楼沙(今巴基斯坦白沙瓦)﹐称小月氏国。五世纪后期被嚈哒所灭。
匈奴
匈奴的同义词反义词
xiōng nú古族名。又称“胡”。战国时游牧于燕、赵、秦以北地区,秦汉时占据大漠南北广大地区。西汉初攻扰汉朝北方。汉武帝时受汉军打击而转衰。宣帝时附汉。东汉初分裂,南匈奴附汉,北匈奴居漠北。南匈奴于东汉末分为五部,西晋时先后建立赵、夏、北凉等国,南北朝时经民族融合而逐渐消失。北匈奴于汉和帝时为东汉和南匈奴所败,部分西迁。
大月氏
大月氏的同义词反义词
dà yuè shì1.古族名。月氏的一支。汉文帝初年﹐在匈奴压迫下﹐原游牧于敦煌﹑祁连间的月氏人﹐一部分迁至今伊犁河上游流域﹐称大月氏。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左右﹐遭乌孙攻击﹐又西迁大夏(今阿姆河上游)。约在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汉使张骞至其国。分为休密﹑双靡﹑贵霜﹑肸顿﹑都密五部翕侯。公元一世纪中叶﹐贵霜翕侯兼并其他四部﹐建立贵霜王国。
月氏(-zhī)
月氏(-zhī)的同义词反义词
yuè zhī1.亦作"月支"。 2.古族名,曾于西域建月氏国。其族先游牧于敦煌﹑祁连间。汉文帝前元三至四年时,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西迁塞种故地(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西迁的月氏人称大月氏,少数没有西迁的人入南山(今祁连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 3.近代亦借指西方侵略者。
奄蔡
奄蔡的同义词反义词
yǎn/yān cài1.古族名。一作阖苏。东汉时称阿兰聊﹐三国时称阿兰。约分布于今咸海至里海一带。从事游牧。东汉时属康居;部分西迁至今伏尔加河和顿河下游之间。公元四世纪后半叶﹐因遭匈奴攻击﹐又有一部分继续西迁。
辉特
辉特的同义词反义词
huī tè1.古部族名。原为杜尔伯特的属部。游牧于科布多北境。土尔扈特西迁后,代替土尔扈特成为四卫拉特之一,移牧塔尔巴哈台附近的雅尔地方。参阅《清续文献通考.舆地二四》。
释种
释种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ì zhǒng/zhòng1.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是古印度释迦族人,简称为"释种"。后亦泛指佛教信徒。 2.即塞种。古族名。公元前第二世纪以前分布于今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一带,前第二世纪前期因大月氏人西迁,侵入其地,一部分南下征服罽宾等地,一部分留居故地者后与新侵入的乌孙人混合。